《飞云惊澜录》的开端,是由大帅曾铣被冤杀引起的。
自“土木不变”后,蒙古的各酋长之间,互相仇杀。俺答势力较强,统一了各部落,控制了漠南,拥有骑兵十万,时常侵掠明朝边境。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至二十四年,俺答出动军队十余次扰惊陕西、山西等地,边民饱受蹂躏,朝野震动。明朝政府那时候已经开始走下坡路,对付蒙古人,基本上就是毫无办法。
直到曾铣出现。
曾铣少时家贫,却聪颖好学,出口成章。明嘉靖八年(1529年),考中进士,官授福建长乐知县,后升御史,巡按辽东、山西,平定了辽东、山东的叛乱,击退了入侵山西的边寇,威震辽鲁晋。
曾铣受命巡抚山西,修边墙,制火器,在浮图谷跟蒙古俺答的较量之中获全胜。嘉靖二十五年(1546),曾铣任兵部侍郎,总督陕西三边军务。不久,俺答以10万铁骑扰掠延安、庆阳。曾铣仅以数千之兵拒敌于塞门,命参将李珍偷袭敌军马梁山大本营。俺答腹背受敌,溃不成军。经过塞门一战,俺答元气大伤,边城暂安。
从长远出发,曾铣认为只有收复河套,一举拔掉蒙古进窥中原的落脚点,才是确保边城安宁的长远之计。于是,曾铣向明世宗上《请复河套疏》,世宗采纳了曾铣的建议,拨银20万两,并罢免反对收复河套的延绥、陕西、宁夏巡抚。第二年春,曾铣一面修筑大同西路、宣府东路边墙,一面主动出击河套,俘敌千计。四月,俺答派使者求和,被曾铣所拒。六月,曾铣调集各路总兵围歼,当俺答一部战败被迫移营渡河时,总兵仇鸾不听将令,贻误战机,致使整个战役受到影响。曾铣大怒,弹劾仇鸾,仇被削去官职,关在京师天牢。[飞云惊澜录]首发外篇历史上的曾铣
但这时,腐败的大明政府内部却开始了一场无声无息的政治斗争,最终使这位孤忠耿介的大帅被冤杀。
因为曾铣的复套之议得到了当时的首辅夏言的全力支持,夏言也欲立此不世之功以巩固自己的地位,并多次作诗唱和。开始时嘉靖皇帝也是十分支持复套之策的,总兵仇鸾贻误军机,被曾铣弹劾,嘉靖将他削官入狱。八月,曾铣再上《重论复河套疏》说:“中国不患无兵,而患不练兵。复套之费,不过宣大一年之费。敌之所以侵轶无忌者,为其视中原之无人也。”
但是仅仅因为陕西澄城出现了山崩等自然异常现象,疑神疑鬼的嘉靖就认为是上天示警,开始反思复套的成功率。本来作为一国之主,对于用兵这样的大事上三思而行也是好事。不过,严嵩及时洞悉了嘉靖的意图,他为了扳倒支持复套的夏言,抢先上书诋毁曾铣的复套是狂妄之举。其疏中所说十分阴毒,如“铣以好大喜功之心,而为穷兵黩武之举,在廷诸臣皆知其不可,第有所畏,不敢明言”,先骂曾铣好大喜功、穷兵黩武,更说诸大臣对此敢怒不敢言,绵里藏针地说夏言专权。
经过严嵩别有用心的一番挑唆,刚愎自用又心黑手辣的嘉靖终于变了主意。锦衣卫立时将曾铣逮捕入狱,首辅夏言被罢官。随后严嵩先是代替还在牢里面的仇鸾上书揭发曾铣各项不法罪状,接着又指使法司强行对曾铣之子勒赃。[飞云惊澜录]首发外篇历史上的曾铣
最终的结果是曾铣被拟以“交结近侍官员律”处死,被屈斩于北京西市。几个月后首辅大学士夏言也被杀,从此嘉靖一朝的大权落在了严嵩手中。
据说曾铣临刑前脸不改色,慨然赋诗:“袁公本为百年计,晁错翻罹七国危。”——这一句诗也被《飞云》引用。
《明史》说曾铣“有胆略,长于用兵”“色有冰霜,言笑甚寡,长不过中人,其忠勇特立,沉毅善谋”。当他为山东巡抚时就有复套之念,每当谈及蒙骑践踏中原,都“怒发裂眦而中夜不寝”(这样的好官实在罕见,所以就把他这个形象通过在《飞云惊澜录》中通过任笑云的口转述了一遍),后为三边总督,志在复套,而且亲自规划,天下士人无不倚席以待。据当时人说“闻其所制火车地炮等攻具数万,皆可用”,“规画措置,种种次第,公非寡谋而轻发者也”。
《飞云》中所说的“慢雷”确实也是曾铣发明的,类似现代的定时炸弹。据说这玩意的形状像个圆斗,外面涂五彩花纹,就像一个美丽的玩具,内装火药和发火装置,点燃后,三四小时自动爆炸。当敌人经过时,将慢雷放置路旁,待敌人拾取后,相互观赏时,突然爆炸。
可惜这样一位英雄人物,却生不逢时地遇到了乖戾残暴的嘉靖和阴险毒辣的严嵩,最终成了惨酷的政治斗争和嘉靖阴损乖张的脾气的无辜牺牲品。但英雄总不会被人民忘记,明代时,黄岩人为了纪念这位屈死的英雄,在县城曾铣故居巷口建“三边总制坊”,县城北建“曾铣节制三陲坊”,并将他故居小巷改名为“曾铣巷”,流传300多年。[飞云惊澜录]首发外篇历史上的曾铣
,
[更多、更新、更热连载作品尽在!欢迎广大书友常来阅读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