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文學 > 武俠小説 > 《俠道》在線閲讀 > 後記

後記

    關於俠道:

    如果要附會起來,寫這一篇最初的靈感,倒的確和一段歷史有關。只不過不

    是中國,而是前蘇聯。那是赫魯曉夫回憶錄裏提到的一件事,時間是1933年,背

    景是蘇聯的工業化。由於當時的國際環境一觸即發,斯大林做出了優先發展重工

    業的決策。而這樣的工業化進程是極為殘酷的,它是以對農民的剝奪為代價。在

    西伯利亞,成片的農民被餓死。赫魯曉夫時任烏克蘭的省委書記,他收到了來自

    一個集體農莊的書記給他的信件,信中説:赫魯曉夫同志,我向您彙報:國家規

    定的上繳糧食計劃我們已經全部完成了,可是,現在農莊裏已經沒有一顆糧食了。

    寒冷冬季即將來臨,我請求您,請求國家不要忘了我們。

    然而當時赫魯曉夫也無法調撥出餘糧進行接濟。冬天來了,又過去了,等到

    饑荒緩解的時候,赫魯曉夫派出了人員去那個農莊瞭解情況,結果是:整個農莊

    的人已經全部餓死,一個也不剩,包括那位寫求援信的書記。這件事,在很長的

    時間裏,常常讓赫魯曉夫從噩夢中驚醒。

    這樣的犧牲換來了蘇聯1938年的經濟快速起飛,從而使它從一個落後的國家

    一舉變成一個在軍事上、工業上可以抗衡美國的超級大國。現在的俄羅斯所依仗

    的,也是那一時期奠定的基礎。直到如今,西方經濟學家在研究這段歷史的時候

    也不得不承認,如果沒有那一段時間的殘酷剝奪,也就沒有蘇聯的超常規飛速發

    展、斯大林格勒保衞戰的勝利、更不會有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勝利。世界的格局將

    發生重大變化。

    歷史只是一個整數,它不會記錄下犧牲,只記錄結果。為了這樣的結果,採

    取什麼樣的手段彷彿都是可以原諒的。然而對於一個具體的人來説,這樣的揹負

    要付出的代價,也許是整整一生。

    值得還是不值得?用小的、個人的、局部的犧牲,去成就一個大事業?這是

    聶天城的困惑,又何嘗不是葉昭的?只不過兩個人的最終答案不同,選擇也不一

    樣罷了。俠道的本質是個人的,追求自由、追求隱逸、追求平等。然而現實不是,

    所以天道盟註定會背離起初的宗旨,走向它的反面。

    不能評判,也只能是這樣沒有答案的結束。時間將帶走一切,無論是非對錯。

    而不可磨滅的心靈的光依舊閃耀在某個不為人知的角落,給偶爾看見它的人帶來

    温暖和希望。

    是為俠道。
此页面为HK繁体版,其他版本: 中文简体 | TW 繁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