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文学 > 华人文学 > 《木凸》在线阅读 > 113~115

113~115

    113

    他已经好几天没有去“豫丰”了。连着几天不去“豫丰”,只在“迪雅”。这样的事,从建立“豫丰”工作班子后,还没有发生过。存伯大然陈实最近以来发生的种种变化,使他非常伤心,也非常震惊。他们也是“经易门”?他一次又一次地这样问自己。却又不敢下这样的结论。陈实和张大然敏感到他的异常,曾相约了一起来找过他,非常恳切地对他说,假如侬觉得是我伲两有啥事处理不当,伤了侬,使侬对“豫丰”失去了必要的信心,对我们两个也丧失了必要的信心,我两在这里向侬道歉。我伲虽然是老同学。但这中间,毕竟有靠十年的时间不在一道。这十年里,可以讲每个人都经历了许多难以想象的事体。不同的十年,使我们每一个人都在发生变化。不得不变。不变就不可能生存。比如我们几个为此都丢了一条臂膊。你我都不再是十年前刚出大学校门时的那种“意气少年”了。许多地方相互间都有点距离,有点陌生。不了解了。但有一点请侬放心,我伲既然定下来接受侬的聘用,进谭家来做事,我伲就会诚心诚意地做好谭家的事。不会因为我们个人之间的一点小小不然的变化,妨碍整个谭家的大局。所以,今朝我两是特地来向侬声明,过去的已经过去了。希望侬重新看待我两。重新振作。真正相信我们两个。

    谢谢两位。谭宗三心里一阵酸热,感慨万分地叹了口气说道,并友善地拉起两位的独臂,善意地搪塞道,我最近心清是不太好,但跟两位无关。我这个人的脾气,你们也不是不晓得,从小任性,想怎么样就怎么样。三十几岁的人还像小囡一样。但小囡脾气发过,也就好了。过两天我一定到“豫丰”去。而且有啥要我签字过目的,你们今朝就送过来……

    为啥要送过来呢?走。到“豫丰”去。“豫丰”的同仁都非常惦记侬。到“豫丰”去跟大家见见面,也好让大家放心。陈实、大然同声叫道。

    今朝……今朝……我就不去了。过一两天,我一定去。放心。我一定去。他再一次握住两位的手,保证。

    “我一定会去的……”谭宗三再一次自言自语式的低声保证。但这种潜意识的保证,恰恰证明,他已经意识到自己不可能再去了。“我还要在‘豫丰’为大家多装修几个漂亮的卫生间。热水管道。这桩事体还没有做完……”他继续在嘀咕。有一段时间,谭宗三在饭后下令打开所有的热水龙头,让“豫丰”的全体员工痛痛快快洗个热水澡。他喜欢看到他们发出一阵更大的欣喜和忙乱。在拼花椴木地板上,印上更多潮湿的脚印。让整幢别墅都笼罩在那种似雾非雾的弥漫之中,看上去就像是非洲丛林背后被焦灼的太阳蒸烤着的某座高山。像威廉二世马车里那个镶银的烘笼。或者像一口坐落在雪野上的地热自喷井。他希望在这一个半小时里,每个员工的头发都是湿漉漉的。脸颊都是红扑扑的。浑身散发着香肥皂的气息。下午离开这儿前还能再享受一次这样的浸泡。放松。为了做到这一点,谭宗三曾三次请动了陶馥记营造厂(廿四层楼国际饭店就是它施工建造的)老板陶桂林来“豫丰”,希望在不改动它外观的大前提之下,增设二十个卫生间。让那些银灰色的金属输暖管道左盘右绕,在高架上穿越草坪、南道、树丛,从四面八方顽强地插进这幢具有浓烈日尔曼风格的大房子,插进它的红砖墙。十冬腊月,它的银灰会让你感到越发阴冷。三伏天,它烟烟的闪光又会让你感到另一番灼热。让所有的人,只要到这里来过一次,就永远也不会忘记这些以无数的阔叶树做背景、在空中横冲直撞、既排列得整整齐齐、又显得极为错综复杂的金属管道们。

    对此,他很得意。特别想到经易门绝对不会这么做时,他更是得意。想到一旦经易门得知他做了这一切,会如何地坐立不安如何地大失所望又如何几次三番托人捎口信要求面谈请他取消这个卫生间计划而又被他断然拒绝,他真的是非常高兴。特别高兴。

    但讨论这个计划时,却遭到存伯大然和陈实他们一致坚决反对。“宗三,我们不是在办幼稚园,用不着在这种方面花费这么大的财力精力……”

    “向盐业银行拆借的那笔四千万款子,头一期利息还没有着落哩……现在的确还不是我促瞎用钞票的辰光。”

    “宗三啊,侬……侬……真是个浪漫主义者。啥金属管道。啥非洲丛林。啥日尔曼风格……哈哈……侬真是太浪漫了。太浪漫了。”

    他们这样说。

    说话的腔调简直跟经易门一模一样。是新“经易门”。而且是三个。

    为什么?

    他没有跟他们争辩。没法争辩。他知道他们是对的。他们有道理。就像经易门一样,总是对的。他们是耶稣。耶稣自有道理。于是他又莫名其妙地闷闷不乐起来。他知道自己没有理由不高兴。不应该不高兴。但他还是不高兴。他经常这样,突然觉得,一切的一切都没意思了。一点精神也打不起来。会突然地又非常非常地想念木堡港那一阵阵带鱼腥味的海风,想念他那个陈旧松软宽大又总能下陷得很深很深的真皮沙发,想念自己在木堡港开的那家小旅馆,小旅馆门前那一小片空旷的阳光。荫凉地。想念从早到晚只有一个人来住店时的那份闲暇和这种时候小旅馆里那些员工们的顺从和果木。想念那双旧皮鞋。是的,旧皮鞋……那种无法抑制的渴望……自责……忐忑……老在期盼的激动……一种不需要对任何人负责的激动……不必产生任何后果的激动……一切都可由那样一双旧皮鞋来完成……

    母亲来责问他,为什么不去“豫丰”?侬不去“豫丰”,在外头已经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侬晓得(口伐)?

    他说,姆妈,我今朝不想谈这种事。我想清静一歇,可以(口伐)?

    母亲说,现在是啥辰光?是侬图清静的辰光?侬哪能(怎么)这么糊涂?!

    他说,姆妈,我已经讲过了,今朝我不想谈……

    母亲说,侬今朝不想谈。啥辰光想谈?

    他说,到想谈的时候,我会打电话给侬的。

    母亲大声叫起来,可是……可是外头那帮人现在就已经不来理睬我了。

    他说,不理睬好……不理睬,蛮好嘛……

    母亲一下从沙发上站了起来,苍白了脸,说,花那么大的本钱送侬到英国去读书,侬……侬就给我们这样一个结果?!

    又来了。又来了。英国英国英国。姆妈,我今朝不想谈。不想谈。不想谈。不想谈!侬晓得(口伐)?侬听懂了(口伐)!他终于也大声叫喊了起来。

    姜芝华一下被吓呆了。过了好大一会儿,才突然喃喃,侬跟我发啥脾气?我是侬姆妈。我是侬姆妈呀!说着,便歪倒在藤沙发上,嘤嘤地抽泣起来。

    每次都这样,任性的他,闹到母亲真的受不了而哭泣起来时,便又心软了。他颓然坐下,苦笑,无奈,最后说道,好好好好,是我不好。侬想叫我做啥?到“豫丰”去?好。去。明朝一早就去……

    没有人非逼侬去“豫丰”不可。姜芝华冷冷地从沙发上坐正了身子,从小皮包里掏出洒过花露水的小手帕,在眼窝和眼角等处流有泪水的地方轻轻地按了两下,尔后很果断地站了起来,拿起小皮包,一边向外走去,一边说道:“没有人非逼侬去‘豫丰’,也没有人非逼侬做这个当家人。儿子,不要忘记,侬已经三十三岁了!三十三岁了!”

    谭宗三最听不得人家当面说他已经三十三岁了。在盛桥时,有一次宋邦寅派汽艇来接他和重冰陆蠢到岛上去看处决人犯。这也是谭宗三自己提出来的,说他长这么大,还没有看到过死人,也没有看过人临死前是什么样的,当然就更没有看过枪毙杀头是什么样的了。他说他想看看。他说他听一个学哲学的朋友讲过,人的问题,无非是两件事,一个是生。生存。一个就是死,死寂。人人都要经历。但迄今为止,仍是两大谜。有些人死过一次,自以为对现世的一切都“大彻大悟”了。但细究起来,离真懂,还差着十万八千里哩。他当然不能为了求什么“大彻大悟”而去冒“死一次”的风险。但真的很想看一次“死”,起码让自己增加一点人生感悟吧。于是就让宋邦寅留心着点,假如他那里有这样的“节目”,提前打个招呼。萨重冰和陆台是看到过人死的,但也没看过“杀头枪毙”,这次便一起赶去“轧闹猛”(凑热闹)。省八监的刑场还是挺规范的。跟别地方拿“乱草岗”凑数的做法完全不在同一档次上。起码有个两层楼高的岗楼,还有一系列固定的可布置警戒的哨位和一条通往小山背后坟场去的砂石子路。一些在这儿已经住了一二十年的重刑犯,常常跟宋邦寅开玩笑说,宋狱长,侬这只“旅馆”的设备真是齐全。住侬这只“旅馆”也算是我们“额骨头高”(运气好)。那天宋邦寅特地问了谭宗三一下,到时候是想远看,还是近看。谭宗三笑道,既来之,当然是要近看。再问萨重冰和陆蠡。他两笑道,我两是陪客。远近都听宗三兄的。于是,宋邦寅派人去把那两层楼高的岗楼收拾干净,抬进去一只圆餐桌,几把靠背椅,铺上白桌布,准备了三架袖珍望远镜和一台留声机。至于茶水干果点心,那就更不用说了,自是一应俱全。让谭宗三感到意外的是,宋邦寅居然还准备了一张铁架单人床放在小圆桌的旁边。三位进入这“包厢”时,还看到有两位监狱医院的护士小姐半小时前就已经来到这里,恭候着了。“侬这是做啥?”谭宗三指着楼下的护士小姐和圆桌旁的单人铁床,低声问宋邦寅。(不知道为什么,一接近这刑场,他的说话声音就不知不觉地放低了。)宋邦寅只是笑笑,不作正面回答,看各位就座完毕,便说了声,各位自便,等完了事,我再来接各位;下楼又低声跟两位护士小姐关照了几句什么,便驱车忙他的去了。这时,萨重冰低声开了句玩笑说,要不要把那两位护士小姐叫上来陪陪我们这位宗三兄。我看那两位长得还满够水准的。谭宗三用力踢了萨重冰一脚,低声笑道,啥辰光,还开这种玩笑?!但经萨重冰这么一提醒,倒也觉得在这满是囚犯警卫海浪巨石、天空上云层特别厚、地平线显得特别遥远的地方,身边突然出现这样两位“娇女子”,心情和感觉真的都很不一样。于是忍不住回头去看了看。只见两位毕恭毕敬地分立在楼下木梯子两旁,一身的白色打扮,拂耳的短发随着她们勾薄的呼吸在轻微地抖动,越发让人觉得怜爱之至。不知不觉中他的目光便呆滞住了,于是又惹来萨重冰和陆蠡一阵低低的哄笑。不久,使证明宋狱长事先在这楼里安置铁床和护士小姐是绝对英明的。当那三个要处决的要犯在扭动中从囚车上刚被抬下地时,谭宗三就开始心慌。憋气。后来有检察官拿着什么单子上前跟这三个人郑重其事说什么时,他已经有些不能支持了。主要是头晕。检察官说完后,一个神甫模样的人上前跟其中的一位又说什么。那个人这时其实已完全软瘫,脑袋跟死鸡似的耷拉在胸前,只靠两个法警架着,才勉强站住。而那两个法警长得也不壮实,一高一矮地做这生活显得十分吃力。不一会儿便有人上前去用黑布蒙那三位的眼睛。这时谭宗三无论如何也看不下去了。脸色青白。心慌得直想吐。陆蠡忙问:“哪能了(怎么了)?侬认得那几个人?”而那两个刚才看着还似乎十分文弱恬静的护士小姐,这时却跑上楼来,先把谭宗三扶到床上躺下,尔后快速关紧所有的窗户,把楼梯口的那块厚厚的盖板也盖上,快速打开留声机,放了张《铡美案》的唱片。尽量把音量调到最大限度。虽然所有这些措施到最后也并没能完全挡住那三下枪声传进岗楼,但应该说还是达到了预想的效果:枪声听起来似乎要遥远得多了,也不那么刺激和震撼了。特别动人的一幕是,当枪声就要响起的那一刻,那两位护士小姐立即并排站到床头靠外的那一边,一起弯下腰来,用她们的身体做成一个“掩体”,覆盖住谭宗三。其中的一位,一边为谭宗三搭着脉,一边还亲切地询问着什么,尽量转移谭宗三的注意力。她们把自己的身子弯得那么低,以至于白大衣的衣片垂落下来,都快要拂着谭宗三的脸颊了。

    “侬赤佬真是有艳福。那么动人的小姐。而且是两位啊。”事后萨重冰对谭宗三笑道。“我当时为啥头不晕呢?两位弯下身体来时,我看到她们那胸部完全贴到侬的鼻头尖上了。哎呀呀……连我在旁边的人,都进住呼吸,不敢透气了……”

    “不要瞎讲。她两离我还老远呐。”谭宗三此刻头依然还有点晕。脸色还苍白着。说话还显得有点疲软。

    “艳福艳福。真是有福之人福自来啊。”陆合轻轻晃动二郎腿,微笑着附和。

    “不过,宗三,”宋邦寅咬掉雪茄烟封嘴,划着一根洋火,冷静地皱起眉说,“侬老兄不是吵着要看枪毙嘛。为啥事到临头又不敢看了呢……枪毙现场离侬还老远呐。侬怕啥?怕子弹不长眼睛打到侬身上?怕死人的脑浆溅到侬面孔上来?侬啊侬啊……三十多岁……侬这个三十多岁啊……”

    “我这个三十多岁哪能(怎么)了?”一听对方提到“三十多岁”,谭宗三脸一红,马上就站了起来。枪声响过以后,心底的遗憾和愧疚一直在折磨着他。类似这样的事情已发生过不止一次。自己从来没做过但又非常非常想做的事、从来没有看过但又非常非常想看的东西、从来没有接近过但又非常非常盼望渴求的时刻,一旦临近,往往胆怯。脑子里总会出现一个强大的声音在轰响:不可以的。不可以的。不可以的。于是就退缩了。这时的他,往往就像一个恐高症患者被人领到了塔尖上,跨出门槛一步,便是他早已向往的云海松涛日影和奇峰。但同时却有那无底的深渊,那飘荡的寒风,那坠落的诱惑,那四处绝无依靠面前又只是一片虚空的恐惧,使他抵死也不肯再向前跨出这最后一步。有时在自己的房间里呆呆地遐想(有人把这称作“白日梦”),也总得不到圆满的结果。比如,在电车上碰到一个自己老喜欢的女孩,想象着自己怎么大胆地跟她搭讪,居然也引得她十分钟情,在十分拥挤的车厢里,自己居然颤栗着暗中去握住了她的手,对方也在颤栗,眼神中传递的讯息是羞怯,但又肯定是欣喜。温软的。侬贴。世纪知交。清朗的。胜似有声。却微喘着。渴求。依赖。把手轻轻绕过后腰。轻轻地,仿佛一群懂事的小蚂蚁窸窸窣窣爬过。那熏衣香草般的明亮。她把头靠了过来……遐想到这一刻,总要出一个不好的结局。比如自己一抬头,那女孩身边总站着一个谭家门里的熟人,总吓得自己忙松开手,忙推开那女孩,忙向车门处挤去。有时,没有出现熟人,也会在那个女孩柔软的后背上摸到一个特别锋利的硬物,突然把自己狠狠地扎一下。有时会摸到一大把带刺的毛栗。手火辣辣地痛得无法忍受。或者挤碎了旁边一位老太太篮子里的玻璃鱼缸,那玻璃碎片飞起来,把所有的人都划伤,引起一片惊呼。混乱。那鲜红的大眼睛金鱼在所有人的脚边蹦跳,像河豚似的,把肚子胀得老大老大,整条鱼也一下变得像一条小牛那么大,然后化作一股非常非常粘稠的汁液,在车厢里漫延,使你完全迈不开步去,挣扎不动……而这时,那女孩的脸往往就变得很陌生很可怕很哀伤很畸形……以至很丑陋……

    但这一切,跟三十多岁有何关系?我晓得我已经三十多岁了。三十多岁又怎么了?谭宗三在心里一遍又一遍地叫喊,脸色也就一刻比一刻地红紫。用一种绝少出现的神色(委屈?惊愕?忿恨?怨嗔?抗辩?)盯着宋邦寅。

    “哎呀,侬老兄也是的。我不过就这么一说。至于要这样顶真嘛。”宋邦寅尴尬地一笑。另两位则忙向他做手势,让他不要再出声,由着谭宗三发泄一下。而谭宗三居然从椅背上拿起自己的西服外衣,头也不回地走了。

    三十岁,对他来说是个重负。

    所以有时他很怕春天。

    春天来临,他知道自己又得长大一岁。

    所以他有时很喜欢冬天。冬天他可以把自己“自闭”起来。“自闭”了,也可以不对任何“社会舆论”负责。

    但是,既然冬天已经来临,难道春天还会长期徘徊吗?

    那天,母亲又一次提到他的这“三十三岁”,他竟然失控拟地冲到母亲面前,大叫:“侬不要讲了!不要讲了!”

    他知道自己不该躲回迪雅来。他知道应该认真跟周存伯谈一谈。在这件事上,他掌握着充分的主动权。也应该把陈实和大然找到一起来交换一下双方的看法。协调一下这两人的关系。在这方面他掌握着更大的主动权。包括经易门问题。可以撤换他。但也应该跟他讲清楚自己为啥要撤换。我撤换侬,不等于说,侬就不是一个好干家。只不过在我身边做,不适合。我们两个脾气不对路。强扭在一起,双方都“痛苦”。当面把话讲清楚,再摆上几桌,宴请一下,发表一篇欢送词,当众赞扬他几句多年来对谭家的“贡献”。然后宣布加赏给经家一笔丰厚的退职金。一封烫金彩印的推荐信。感谢信。把所有该做的事都做漂亮了。把所有的“句号”都画圆了。他知道谭家门里不少老太太长时间来不怎么“看得起他”。在背后,总在嘀咕他。他知道这些老太太和老老太太并非“儿戏”。除了他自己的母亲和许家两姐妹,其余的那些,每个人背后都连带牵涉到上海商界或政界一股不能小看的力量。(她们的家庭亲戚朋友直系旁系娘家舅家……有的还连到北平南京。)她们要捏在一起发难,无论从哪一方面都能给谭家制造一种难以逾越的困境。他知道她们早就把自己看作是“谭家人”了。她们并没有别的奢望,只想得到必要的尊重。尤其是谭家当家人的尊重。只要能得到这一点,她们就会竭尽一切努力来维护你这个当家人。而要让她们感受到你的尊重,并非是一件很难做到的事。定期看望。间隔问候。中秋重阳年节的聚餐。各人寿诞的庆贺。实施什么重大举措前或发生什么重大事情后给于适当的通报。也就如此了。很难吗?不难。他想不到吗?他都能想到。但他总是觉得,不着急。何必呢。有时,他宁愿急着去看玻璃房里刚刚绽开的“蝴蝶兰”,也不肯先去筹划这些“大事”。

    他还是有点怕。他不知道自己到底能不能做得成。他总是有这样一种侥幸心:也许不这么做,也能过得去。能过得去吗?也许过得去。也许过不去。过得去……过不去……他总在这种犹豫来犹豫去的惶惑中……冬去春来。

    雪化了,会变成什么?

    一个小学生答道,会变成桃花杏花和梨花。

    您说对吗?

    114

    后来的几天,母亲果然没再来“搅扰”。又过了几天,母亲让她身边的那个娘姨来叫他,说是请了几位医生朋友到“将之楚”楼里来吃饭,要他去陪一陪。但实际上,他感到,母亲是请了几位医生给他“会诊”来了。他一到,母亲就找了个借口走了,并且把身边的那两个娘姨也叫走了。他再仔细一看,今天来的,全是泌尿科和男科的医生。“老夫人讲,侬有点不方便……叫我们来帮侬看看。这几位都是我的朋友。也是这方面的专家。”说话的那一位医生,是谭宗三的一个熟人。其他几位都没有见过。“这位家传研究男科。后来还出国去学了两年心理学。今朝侬尽可以放开了跟我们谈。只要侬感到自己在某方面有某种不方便,都可以谈。”

    “要我谈啥情况?我有啥不方便?”谭宗三已经有点猜到母亲想干什么了。但当着那几位医生,不好发作。

    “这个……这个……”几个医生互相之间打量了一眼。最后还是由那个熟人医生继续做他们的“发言人”。他说:“听老夫人讲,侬在寻女朋友方面,有点啥障碍……”

    “啥障碍?”谭宗三不动声色地问。

    “心理方面……或者生理方面……侬都可以跟我们谈一谈……”

    “啥人跟你们讲我跟女人交往存在心理或生理方面的障碍?”

    “这个……这个……”

    “应该付你们多少出诊费?”

    “宗三,侬这个……讲到哪里去了?”

    “应该付你们多少出诊费?”谭宗三继续不动声色地追加了一句。斩钉截铁地问。

    “出诊费的问题……老夫人会跟我们结账的……”

    “那好。假如没有别的事体,就不耽搁各位了。阿要帮各位叫一部出租?”

    “不用不用。”

    “那就再会了。”

    “再会……再会……”

    就这样,三分钟,他把这一帮医生全打发了。尔后他去找母亲,大叫大嚷:“侬想叫我在众人面前出啥丑?!侬哪能(怎么)晓得我在接触女人方面有各种障碍?你们不要再管我的事体了。可以(口伐)?管到我三十三岁,你们还没有管够?还要找一帮人来查我的泌尿系统和生殖系统?你们还要查我啥?讲呀,还要查我啥!?”

    “宗三!侬疯了?!”母亲气得浑身发抖,攥紧了小拳头,刷白了脸,叫道。“侬三十三岁还不寻女人。侬叫大家哪能(怎么)想?三十三岁侬阿爸都快要娶孙媳妇做公公了。可侬……”

    “三十三岁。三十三岁。我三十三岁,又哪能(怎么)了?侬不希望我活到三十三岁?”话说到这个地步,就没有分寸了。果不其然,他的这话音还没有落地,那边就已经跳将起来。

    “宗三,我是侬亲娘!”母亲在大叫这一声后,再次扑倒在太师椅上,嚎啕大哭起来。

    115

    最后一次吵,是为了黄克莹。为了不让母亲过分伤心,两天后他还是去了“豫丰”。虽然显得沉闷,但毕竟还是去了。小班子的人好像事先得到过某种训示,见了谭宗三全都不提这一向他不来“豫丰”上班的事。照样恭恭敬敬地叫“三先生”。谭宗三也不跟陈实大然他们提增修“卫生间”的事了。他这个人就是这样,想法特别多,特别活跃;在顺利的时候也显得特别幽默。但就是经不起别人反对。只要有人一提出反对,他就会犹豫,就会先怀疑自己。或者就会这样安慰自己:“急啥。等一等吧。”或者这么开释自己:“何必呢?真是的!”

    中午饭后,倒显得冷清。不像以往似的,总有什么人到他的写字间里来坐一会儿,聊一会儿。不仅没有人到他的写宇间里来,就是其他大小写字间也显得一片沉寂。“豫丰”人似乎都已经预感了某种“集体不祥”。方方面面都在做着“集体收敛”。他门坐了一会儿,总觉得胃里有点不舒服。心里也憋着个什么。站起来,扭两下腰,甩甩手,做两下深呼吸,仍不见畅快。再细想一下,才觉出,今天进了“豫丰”大门,转了这一大圈,总觉得少见了个什么人。少见了谁,竟然让自己如此放不下?一时间却又想不起来。仔细数数人头,似乎“豫丰”原班子中人,该见的都见了。还有谁?他发了一会儿呆,便转身向外走去。不知不觉中,听到水的哗啦啦渐沥沥。站住一抬头,才发觉自己来到二楼那个最漂亮的卫生间门口了。有雾般的热气冒出,使这间卫生间的门像一只开水壶的壶盖。有一双女式的皮鞋摆放在门口。这时他心里一震。居然低低地叫出一声:“黄畹町!”

    他再看了一眼那双鞋。这时明白了。自己是因为没见到那个叫黄畹町的小姑娘而感到不畅快。

    奇怪。

    真有点不好意思。

    怎么会这样?

    一双鞋……一个小姑娘……

    他赶紧离开那个卫生间门口,走到走廊尽头,见一个打扫卫生的女工,他问:“啥人在大卫生间里汰浴?”女工忙说:“三先生要用卫生间?我去叫她快点出来。”“我不是想用卫生间。我只想晓得到底是啥人在汰浴?”“哦,是她……”女工说了个熟悉的名字,但却是另外的一个名字。

    不是黄畹町。

    于是他很快地走出了这个楼层。但在临下楼前,还是忍不住回过头来认认真真看了一眼那双皮鞋。

    他绝不是不想接近异性。他只是怕深入的接触。谭家门里多的是女性。他是在所有这些女性的管教下长大的。长大以后,他便渐渐发现,自己即便和同龄的或比自己年少的异性来往,也不敢有深入的接触,即便产生了冲动,也无法让这种冲动保持到双方都“彻底瓦解彻底不知所以”的地步。他非常伯到了再深入一步的时候,对方(哪怕是年纪比自己小的)也会像谭家门里的那些女人那样,突然正经起来,厉色地反问:“侬哪能(怎么)可以实梗(这个)样子的啦?!”小时候,他在谭家门里接触到的每一个女人几乎都在最重要的时刻会向他发出这样的诘问。吃饭。画图画。弹琴。打康乐棋。草坪上散步。去黄金大戏院看戏。赴亲戚家的“Party”。穿不穿让他感到不舒服的黑西装上衣。用背带还是用皮带。吃饧心鸡蛋还是吃实心鸡蛋。讲一百次都记不牢在进客厅之前一定要先把鞋底上的烂泥刮干净。等等等等。“侬哪能(怎么)可以实梗(这个)样子的啦!”那时候,他身上的确有许多招她们讨厌的地方。比如谭家上上下下没有一个人是用左手写字用左手拿筷子的。但谭宗三至今还是一个实足的左撇子。又比如跟全家人一起走路,全家人规规矩矩走在人行道上,他就偏偏喜欢摇摇晃晃走在上街沿那一条很窄很窄的边道上。全家人规规矩矩走在花园里的水泥甬道上,他偏偏喜欢溜到南道外的草地上泥地上。于是所有的女眷几乎都停下来,都用一种异样的眼光盯着他。并且在一片“侬哪能(怎么)可以实梗(这个)样子的啦”的惊叫声中,等着他回到正道上来。大学毕业不久,他走路就渐渐地慢了下来,也不再喜欢奇出怪样,终于规规矩矩地走人行道了,规规矩矩地走别人为他划定的、也是她们希望他走的那种种水泥甬道了。他实在怕听那种惊呼。怕听背后的种种议论。实在伯看到那种异样的眼神。那眼神里有诧异有气忿,有恨铁不成钢,也有谑笑轻蔑,那是一种正教徒贬斥抗拒警惕孤立异教徒的眼神。在很长一段时间被孤立以后,他太怕再度被孤立。太怕孤独。怕别人说他一切的作为都不为谭家着想。他希望别人能都对他好一点。他希望在别人的脸上看到自己希望的那种笑脸。随着年龄的增大,他越发没有勇气不去走别人为他划定的水泥甬道。而实际上,那样走,也的确要平安得多,舒服得多,保险得多。

    ……

    现在他已想不起来,第一次偷看女人的脚,究竟发生在什么时候了。肯定不是在大学里。那时,他这种“坏毛病”已然“根深蒂固”了。那就肯定是在中学里。但记不清是初中还是高中。更记不清是哪一年级哪一学期发生的事了。也许是发生在那个女班长时期?当时他是副班长。

    是从那时候起,他就开始只敢偷偷地看她们的脚了?

    不知道……

    原因好像还不止是那么简单。

    母亲问他,有个女人阿叫黄克莹?

    他说,是的。

    母亲又问他,她是侬相好?

    他尴尬地一笑,说,姆妈,侬哪能(怎么)这样跟我讲话?

    母亲再问,侬要我哪能(怎么)跟侬讲话?侬自家在外头做得难看,别人哪能(怎么)跟侬讲得好听?

    他忙问,我哪能(怎么)做得难看了?

    母亲冷冷一笑道,侬明明晓得她带了个“拖油瓶”。也明明晓得她在上海根本没有家。生活也没有正当的着落。一个没有家、没有正当生活着落的女人,又带了一个拖油瓶。侬……

    他立即站起来,叫了一声,姆妈……

    但……没有说下去。下面的话已经涌到了嘴边,突然便住了。必须梗住。

    母亲问,姆妈啥?姆妈当年也带过一个“拖油瓶”,是(口伐)?

    他慌乱,忙说,不。不是。我不是要讲这个……

    母亲正色道,我当年的确也带过一个拖油瓶,但我当年是个正经人家的女儿。我是个有家有职业的女子。我跟侬阿爸是讲好要他明媒正娶我才答应跟他来往的。我跟侬阿爸之间,没有像侬跟这个黄啥莹的女人那样!

    他惶惑,说,我跟黄克莹到底哪能(怎么)了?

    母亲厉声,侬跟这个姓黄的女人到底哪能(怎么)了,侬自家晓得!

    他摊开双手,大声追问,我跟黄克莹到底哪能(怎么)了?

    母亲说,侬晓得现在谭家门里有多少人在背后嘀咕侬这桩事体?侬晓得我这个做娘的在众人面前为侬这桩事体吃了多少“牌头”(受了多少气)?宗三啊,侬现在是谭家的当家人。侬三十三岁了……(又来了!谭宗三的心一痉)侬应该有点样子了。我不是讲侬不可以跟黄克莹那样的女人来往。但侬一定要考虑……侬阿爸娶过一个像侬姆妈这样带过“拖油瓶”的女人,现在侬要是再娶一个带“拖油瓶”的女人,我不晓得这以后的日子哪能(怎么)过……我不晓得我这个做婆婆的今后又哪能(怎么)去面对那样一个儿媳妇……侬不为谭家着想,也要为侬这个做娘的想一想……侬做谭家的当家人、我做侬这个当家人的亲娘,我伲两总不能不要一点面子(口伐)?

    他站起来,打断母亲的话,好了,请侬不要讲下去了。侬的意思我全部都晓得了。我现在马上要出去一趟。

    母亲说,侬出去也要听我把话讲完。

    他说,我跟人家约的时间快要到了。

    母亲说,啥人那么重要?

    他冷笑笑说,啥人?实话对侬讲,今朝我约的就是黄克莹。

    母亲一下气白了脸,话也说不成句了,侬……侬……侬……

    他突然向门外走去,走到房门口,才收住脚步,背对着依然还呆愣在八仙桌跟前的母亲,不无有些伤心地、但却坚决地说道,求求侬,不要再管我的事体了。我三十三岁。三十三岁……我坦白地告诉侬,我是想跟黄克莹好。但我到现在为止连她一根小指头都没有碰过。我不是不想碰。也不是我有毛病。也不是她不让我碰。更不是她不值得我碰。而是我不敢。不敢。不敢。侬听懂了啃?我不敢!不敢!!

    他突然不说了。很羞愧地不说了。

    但那天谭宗三急于出门要去会面的不是黄克莹。说要去见黄克莹,那是气话,是在当时那样的情况下,实在忍不住,故意气母亲的。他要见的是鲰荛。鲰荛一直秉承他的意思,在暗中调查谭家的历史。最近他又下令让他加快调查的步伐。

    谭宗三越来越感到,时间对于他来说已经不怎么宽裕了。不是说那时候他也产生了那种感觉,觉得自己快要走到生命的尽头了。那倒还没有。他只是预感,自己在上海的日子不会太长了。他有点不想待了。待不下去了。只是还没想好到底走不走。但的确已有了走的念头。

    一两天前,鲰荛非常激动地打电话来,说,有眉目了,好像找到了一些非常关键的材料,可以澄清谭家人祖上情况。“啥情况?”谭宗三急问。“不要急。我正在做最后的归纳。我希望我最后得到的结论是推不翻的……”那天鲰荛不肯多讲。谭宗三可以想见鲰荛在说这些话时的样子。总是有点虚肿的脸上薄薄地泛出一层兴奋的油光。包括他那位也有点虚肿的妹妹。穿着洗褪色的花布鞋。浅灰蓝色衬衣。只看英文杂志。把那张旧的三人皮沙发靠放在一大排花梨木书橱前面。吃沙利文刚出炉的面包。亲手做果酱。手摇的粉碎机加上手摇的计算器。哗啦啦。加上咔嗒嗒。洗完澡,喜欢光身裹一件又宽又大的毛巾浴袍,趿一双草编拖鞋,一刻不停地在客堂间里来回转圈。其实谭宗三早就发现她经常显得很烦躁,很不定心。其实她个子并不高。手很圆,脸很圆,脚背脚趾脚跟,都很圆。

    鲰荛找到的证据证明,谭家历史上不是每一个男人都是死在五十二岁之前的。也就是说,谭家的男人最早是可以活过五十二岁的。

    听鲰荛宣布这个结论时,谭宗三手里正拿着一把割纸刀,居然一下戳歪了,戳到了旁边的一只果酱碟子里,又从果酱碟子里滑到小圆桌上,把那块老漂亮的而又老老式的圆桌布划了一道长长的口子,并深深地扎进桌面里。

    基本情况是,谭家在全家举迁。进驻崇善里之前,还曾有一位先人到上海来谋生过。但他最终没能在上海站住脚,无奈又离开了上海。当时他借住的不是崇善里。当时他连崇善里那样的房子都租不起。而正是这位以失败告终的先人却活过了五十二岁。而且有迹象表明,和这位先人同时代的谭氏家族中还有其他一些男性族人也活过了五十二岁。

    精彩!!

    太精彩了!!

    “证……证据呢?证据在哪……哪里?有(口伐)?这个……有(口伐)?”谭宗三激动得连话都说不连贯了。

    汽车在大门口已经发动。他立即把周存伯张大然陈实统统叫来,立即驱车向西区驶去,一直开到丁香花园,向北。向西。再向北。东诸安浜。西诸安浜。安西路。快到苏州河但还没到苏州河;已经听到火车叫但还没过铁路。碉堡。老式水塔。铁丝网一段段生锈。骄阳如火。一小片竹林后头出现两小块弥漫着清新的浓郁的大粪气息的农田。两辆汽车紧相尾随着钻进一条高低不平的大弄堂。弄堂里全部是平房,还有不少草棚。木板棚。或者在用竹蔑编成的墙壁外头涂一层烂泥和石灰。小菜篮头晃来晃去。女人们赤脚穿套鞋,不停地你起我落,神直或弯下肥厚或孱弱的腰肢,从一口石砌围栏的水井里提吊一桶桶冰凉的井水。反复漂洗床单尿布和青菜豆芽和马桶痰盂罐。任凭卷过或没卷过的前刘海在各自的额头上拂颤抖动。而总有那么一两棵开满了浅紫色花朵的桐树耸立在她们的身后。很高大。五月再看槐花。

    走进一个黑篱笆门。推开一道五开间的老式瓦房房门。

    鲰荛告诉谭宗三,谭家的先人不姓谭。

    “姓啥?”

    “姓洪。”

    “搞啥摘!”

    “侬想听(口伐)?想听,就不要打断我的话。不想听,就算数!”

    “想听。想听。当然想听……”
此页面为中文简体版,其他版本: HK 繁体 | TW 繁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