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文学 > 武侠小说 > 《六合大拳师》在线阅读 > 五卷 江湖半年归 第三十章 刚柔并济不在器

五卷 江湖半年归 第三十章 刚柔并济不在器

    第三十章刚柔并济不在器

    青面被人扶着,他没有下台,勉勉强强在台角本来是幕后位置拉了把椅子躺下去。有兄弟弄了件棉衣给他盖在身上。青面脸色惨白,有气无力地看着台上。眼看就要死过去一般。

    比拳虽不是生死搏杀,但不能儿戏。特别跟自己的敌人交手,更不能儿戏。举手不留情,当场不让步。青面太天真了,这是差点死了的教训。还有他那个导师般的对手陈岩虎,都是因为大意留手差点把自己玩死。

    这种打**的手法青面还真不知道。他当时并没感觉受到多大冲击,不是肝脾被打那种不特别疼,但是浑身发冷,自己就感觉到害怕,不对。

    而是一种莫名的疼,好似裴秋实勾着指头在自己肚皮上划了一下。像写了一个“提”,这一手下手极快,但落在身上是被“挖”了一下的感觉。肚皮也“锥”得一下。然后就感觉想吐,但又不知道是吐什么。肚子内有凹进去胶东的感觉,这种感觉不是特别疼,但让人浑身不敢动。不知道为什么不敢动,就想扶着什么赶紧回家,然后躺下等死。

    感觉思维在模糊,放大,但身子在收缩,发冷。这个冷似来自思维方面,与温度无关。是引起一种莫名的恐惧感,非常难以形容。实际这个时间神智是情形的,身子也可以活动,但不知道为什么,就是感觉恐怖。

    之后,才开始感觉道肚子绞痛,肋下岔气,浑身无力,不能伸展又不敢蜷缩。青面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感觉道无助。

    螳螂拳刁拿崩打,青面曾经很不屑这些细节,现在后悔莫及。袁凤吟跟袁承兴,对这些却是有点感受的。实际在豫东鲁南还流传着一支比较好的拳法,唤作八卦拳。八卦拳又有称为上八卦,中八卦,下八卦。是地方拳法,但应该不是固有拳法,因为其中的拳架名称多为军旅名词。而后结合了地方文化,又又叫阴阳八卦拳,伏羲八卦拳的。虽然动作挺特别,但排除了后拉冠以的阴阳二气,日月精华,太极虚实,八卦之机之类的说辞,还是典型的长拳架子。

    各人成就就是个人理解加拳性结合了,拳还是那个拳,但只要练,都能练上一个境界。

    此拳道路繁杂,它也有各个进阶形式。他相对化境时,就是将敏捷跟卡位,肢体硬度跟和谐发挥道了一个境界。虽然不能说肢解如太极八卦,或者通臂那般贯穿圆滑,运动换式却也是畅快淋漓,也强调不找不架就是一下。所以他的高级阶段就是打**。巧中之巧,不跟人拼功力。

    青面当初到了周口,也是偷偷拜访过的,但是没有人真心教授他。后来青面也惹急了,以身试拳,到处踢场子。开场子的也踢,不立场子的也踢。因为他们同为迅捷灵活,围圆打空的打法,对方一时还都不是他对手。最后也没探出个究竟。

    再之后又流传出一种叫两仪拳阴阳指的拳法,也有说就第八路的,又叫过气拳。就是背过去去那个过气,就青面现在那德性。

    作为练拳者,接纳百家,不去在意这些传承的来龙去脉,得着实惠是真的。所以二袁都在各自的条件下择了一二奥妙。过去虽然拳门保守,但是切磋常有。总有另投他门的,也总有关系好的。不管教得真心与否,但见多了,打多了,也就有了自己的理解了。

    袁凤吟就挺喜欢他们那些打**的手法。这个好,解决了问题,又不伤人,还医药无效。袁长青早先在家就练过这个,他门清。

    所以在古有力的一阵照料这下,也看出了一些拳学医学的相通相仿之处,对古有力的另一套方子也颇为认可。

    青面这之后也因祸得福,终于如愿以偿学到了这一手。青面在跟武云贤、陈岩虎,还有四爷、七寸等人的接触中,也在逐渐审视自身。他并没想着如何丰富自己的拳法,因为螳螂拳本身已经是十八凑了,够多了。他想得是成就自身,搞一套简单实用,而又可以增长功力的拳法。

    他就发现了七寸的平稳流畅,四爷的横冲直撞,陈岩虎的缠丝掤捋,裴秋实的刚猛敦促,都扎实而有效。而且有呼应处可以联系在一起。

    他不需要七寸那油滑的旋转穿插,也不需要四爷的踩扑舒展,也不用陈岩虎的引化拿打,也不用裴秋实扎实的拥搓甩跨,这可以避免很多麻烦,少出偏差,而且又容易出效果。

    只要有七寸那种平滑稳当的步子,合上四爷的冲撞之力,以陈岩虎的撑掤缠丝防御,以自身的刁钻连贯打开门户,得着机会就用裴秋实那方正凶狠的攻击。这是什么滋味。

    如此动作也不须多,只要记住几个手法,合以简单但动作反复训练,形成法度,习惯于身,那对各类风格的拳法也就不怕了。

    可惜青面的本性还是花巧卖弄,他始终没舍得丢弃那一套翻蹦,这个理念虽好,但他走得却是把握时间空间的那套逗引打空的法子。那种遇到聪明机灵的人,或者可以发挥很好,但终究会随着体能下降,越来越走下坡路,越来越发挥不好。到最后只能靠经验支撑一两手取巧阴狠的动作保命。

    而另一条路子,却在形意门内,由郭云深晚年的一位弟子继承探寻而出,经过不断试手,终得大成。

    可以说能有那种境界,非得郭云深先生真传不可。所以当那位先生开宗立派之后,很多郭系后学前去讨教,却多是大败而回。那就是门内的事情了,但他们一直记着这个教训,也承认此事。

    这位先生当初就是发现了形意的问题,因为在广泛传播中,弟子悟性不一,虽然好老师因材施教,而拳法形成又各有特色。但是根基必然严谨,为此一时间把很多教师都难住了。

    李洛能前辈当初极其开明,没有如之前那样保守,而是广收门徒。真是天佑形意门,选中的弟子都有得天独厚的天赋,而且各有成就,不得不说是一门之万幸。

    然后机缘是吝啬的,给一次就够了。再之后的传授中,虽然代有人才出,但却因为传播极广,而参差不齐。拳法本是造福于人,造福天地,有上进好学者又不能狠心拒收。所以历代前辈也是苦口婆心,用心良苦寻找好的传承方式。

    传承方式在上几代依然完善,但却一直人支不旺。这不是说教就能教会的。所以取其大处,开始以桩法于慢练入手。特别对于体格弱着,不能强求他如何刚猛。必先知虚实方能用功,不然越练越损。

    因而就形成了另一种入门法子,与猛火锻钢之法截然分开。

    因为理解及实战对象的局限性,很多时间子孙辈不能理解其中会意。渐渐落入俗套,空行拳架不出效果。妄想多练也无用。

    郭云深先生也感觉到了这个问题,但郭先生依然老年。那位后学在先生去后,不服嘱托,坚持按法苦练十年,终于大成。但他所见所闻,也发现了形于意之间分离歪曲的问题。

    没有意做指导,外形也不能准。没有外在成就,灵变的打法也出不来。但总归来说是跟拳谱对不上了,特别是意的部分。于是这位先生四下与人试手,但无论如何试,多是沿着形意、心意这条主线。取得了一定成绩,一时间也是出尽风头,寻得了另一条道路,以意为参,以桩入手,得功而惯用。

    于是放弃了很多功架,归结于桩,将其他动作改为打法。因为有了桩功的根基,内外合一,自然是风生水起。可惜公道地说,是有点纠妄过正而出偏。正因为太强调一些东西,而后辈也忽略了一些东西,所以也有不出成绩的时候。

    这些都是传承发展的必然结果,不在某一拳某一门,必然因为拳师自身的修养以及眼界而各有特色,枝节也繁盛起来。然而这位先生因为强调“意”字留下的效用,曾经一度有这么个表现,就是门生无关拳脚高低,杀气斗志丝毫不弱。

    无论这拳怎么改,都没敢离开意字,这一位便是拳之大成,意拳王芗斋先生。

    后学怎么样咱不管了,捎带着青面的探索精神延伸了一下。

    至于青面后来感到了锻炼筋骨之理。练到静似铁塔,行如铁壁,两臂似架,两手似钳的时候,咱再谈谈里边这个理。

    光柔活了,贯通了,还不行。那也撑不住架不住,更谈不上刚柔并济了。刚柔并济是劲的刚柔并济,不是器的刚柔并济。青面跟裴秋实这一阵折腾,虽有刚柔,却只是器的刚柔,也就是肢体手脚的刚柔,于发力的刚柔毫无关系,发劲不过还是冷脆快弹。光成就了身子还不行,打法还是那一套戳点轮砸的变化,就有点可惜了。

    内外之别,也在于此,所谓快何能为。能为不能为,就看这相济能不能限制戳点轮砸发挥不出来。

    更可惜的是多少人器的刚柔都没达到,却在幻想法的刚柔。

    16977小游戏每天更新好玩的小游戏,等你来发现!
此页面为中文简体版,其他版本: HK 繁体 | TW 繁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