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
大宋自開國之初,每年歲入的一半以上便來自於各種商税,宋室南渡之後,國土狹小,由此更依賴於商貿之税而非田地之税,南方海上商路日見繁華,而朝廷每年僅臨安、明州、泉州與廣州四處市舶司所收的關税,在孝宗淳熙十六年便已高達6500萬貫錢。是以這海上的絲綢之路,無論對於朝廷還是民間都是至關重要,海盜也因此日益橫行。理宗時,東海之上出現了一個來自飛魚島的巨寇,自號東海王,十年之間收服了東海各島,東海海盜統一於東海王大旗之下,不再出現頻繁的火拼,因而實力大增,挾此威勢,給來往商船定下了什一之税的規矩,此後十年之中,除了實力最為雄厚的姑蘇趙府的船隊,幾乎沒有一艘船能僥倖躲過東海王的徵税。
富甲天下的姑蘇趙府,是宗室近支,世代行走於南洋之上。趙府的商船由太湖天機府設計與督造,船上裝備有常州霹靂堂製造的火器、會稽試劍廬打造的海戰兵器;水手的訓練則由退職的水軍將領負責;陰陽大師莫干山鬼谷金家常年派兩名弟子隨船出海,為船隊觀察天象;趙府的航海圖由內廷供奉、製圖世家勞氏製作,精確度足以保證趙府的船隊能選擇最合理的路線、以最短的時間完成航程。因此東海王雖然橫行一時,但是與姑蘇趙府幾次遭遇交鋒,均未能佔到上風,反而死傷慘重。直到最近一次交戰,趙府主人趙煥章被冒險潛入船上的東海王暗殺身亡。
趙煥章的死激怒了姑蘇趙府,終於下定決心與東海王決一死戰。而連姑蘇趙府也未能避過東海王的襲擊,使得朝廷大為震驚,痛感東海王已經嚴重威脅到大宋海疆的平安,於是頒下密旨,由宣王率領江東武林會同姑蘇趙府一起剿滅東海王,以保證海路的安全。
封在宣州的宣王,至此已是世襲的第四代,名為趙錚。趙宋宗室多文弱,唯有宣王府歷來講求精習武藝,蒐羅天下武林中傑出之士,因此從第二代宣王時起,宣王府便負起了統領江東白道武林、專司剷除各地強橫勢力之職。朝廷也打破王位世襲不過三代的慣例,特旨准許宣王府的王位再襲一代。趙錚襲位時不過二十出頭,卻一舉擊殺令白道武林頗為頭疼的天目山五禽門掌門吳常,確立了他的聲望與地位。此後二十年,他的聲名遠達中原漠北,連南洋高麗乃至日本的客商或國使來江東,都要問問他的情形。
宣王領旨之後,花了一年的時間來秘密籌備此事。他確定的計劃簡單而有效,就是以姑蘇趙府的船隊為誘餌,引出東海王加以剿殺。
停航一年的姑蘇趙府的船隊重新出海,東海王雖知趙府必有防備,但當時正是他的五十大壽,海上及沿海眾多同道好友都聚集在他的船隊之中為他祝壽,自忖姑蘇趙府再怎麼防範,也不可能敵得過他們;兼之打聽到停航一年的姑蘇趙府此次攜帶的貨物是往年的兩倍,更為心動,於是仍然率船出海,攔劫姑蘇趙府的船隊。
交戰之後,東海王才發現,此次海戰,竟是由宣王親自統領,麾下集中了江東武林的精英。激戰一天,東海王最後死於宣王府的侍衞手中,他的部下與前來祝壽的同道好友也大都戰死,只有一艘小船安然逃出,方圓十里海水盡紅。東海各島自此一蹶不振,東海海面雖仍有海盜出沒,但已不成氣候,打劫小型商船尚可,卻再難以威脅像姑蘇趙府這樣規模浩大的船隊了。東海平靜了十二年。
宋度宗鹹淳六年十月初七,從臨安出發的寶和綢莊的三艘海船,在離臨安不過兩天路程的東海海面上遇盜,貨物被洗劫一空,死十七人,傷二十三人。生還者説,三艘海盜船掛的是日出滄海的大旗,那正是十二年前在這片海域被剿滅的東海王的旗幟。鹹淳七年春,從南洋滿載珠寶香料返航的台州泰祥茶行和臨安源達珠寶行的船隊,又相繼被劫。這年的劫案共有七件,受害者都是源達這樣的鉅商,甚至包括了姑蘇趙府一艘落單的船隻。
姑蘇趙府這一代的主人,是前任家主趙煥章的侄子、年輕的趙鵬。趙家歷來人丁單薄,傳至趙煥章和趙煥採這一代,兄弟兩人只留得趙鵬這一根獨苗。趙鵬十歲便隨船出海,見慣驚濤駭浪,臨安盛傳他種種多錢善賈、長袖善舞的軼事,但據説他的寡母江夫人才是真正的趙府之主,運籌於帷幄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當年東海一役,便多得江夫人的謀劃周密之助。
趙府的船隊聲勢浩大,裝備精良,水手們訓練有素,即使是東海王全盛之日,也不敢掉以輕心。而自東海王死後,還沒有人敢輕捋虎鬚,那艘因修理風帆而落單的船因此未免大意了些。不過與船隊相隔小半日的路程,便被三艘海盜船圍住。掌管船隻的是江夫人從孃家帶來的老僕蘇總管,他一面發火箭報警求援,一面率領水手拼死抵抗。趙鵬下令船隊拋錨待命,自己帶領五艘船返回接應,趕到時卻只見一片狼藉,死傷遍地,蘇總管死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