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文学 > 华人文学 > 《天下》在线阅读 > 第四百五十一章 被迫撤军

第四百五十一章 被迫撤军

    情况正如李隆基所担心的那样,一支两万人的关中军快部队在大将邓景山的率领下,从子午道直插汉中,并在兴道县截断了高仙芝军队的粮道,三万石待运粮食全部被截获。

    梁州太守兼汉中留后郭英义闻讯大惊失色,他一方面组织民夫防御南郑城,另一方面急派人向高仙芝和哥舒翰报信。

    一早,高仙芝便匆匆来到李隆基御帐前,对几名帐前侍卫道:“请禀报圣上,我有急事求见……”

    高仙芝心中焦急之极,关中军已经占领了兴道县,断绝了自己的粮道,如果郭子仪将这个消息向自己的军队宣扬,待粮食出现危机后再大举进攻,自己军队必将惨败,不容置疑。

    当初他力主留五万军队守后方,他们以十万大军北上,也不用再分兵两路,但李隆基不肯,他认为十万军夺不下长安,坚持全军北上,只留数千人运转粮草,李隆基想得很简单,只要一举冲出谷道,进入关中,就不存在后勤保障的问题了。

    可事实上,他们进军缓慢,又临时改变了行军路线,致使一次次丧失先机,最后被长安大军从容布局,将谷口打造成铜墙铁壁一般,他们怎么能冲得出去?

    高仙芝明白,他们现在就算冲出谷口,也不是别人的对手,李庆安的七万安西铁骑就足以横扫剑南军,剑南军控长山地作战,在平原上绝不是骑兵的对手。

    他现在只希望李隆基能清楚眼前的严峻局面,不要再为了一己之欲而丧失了整支军队,届时他李隆基也难以自保。

    片刻,侍卫跑出来道:“高帅,圣上命你进去!”

    高仙芝快步走进了李隆基的大帐,此时李隆基正在喝一碗燕窝粥,高仙芝快走两步单膝跪下道:“臣高仙芝参见陛下!”,李隆基眼皮都没有抬,淡淡问道:“生了什么事?是你决定了再继续进攻吗?”,“陛下!”高仙芝有些惶恐道:“南郑郭太守传来消息,两万关中军已经从子午道杀进汉中,我们粮道被断汉中危险了。”,“砰……”地一声,李隆基重重将粥碗向地上一摔,粥碗裂成了碎片,他厉声斥道:“联三番五次让你进攻骆谷关,就是担心粮路被断,可你不肯,说什么等待时机现在时机呢?时机在哪里?难道你的时机就是我们后路被断,无路可走吗?”,“陛下息怒!陛下息怒……”

    高仙芝吓得跪倒连连磕头,拼命解释道:“非臣不肯尽力,而是天时地利对我军极为不利,郭子仪军队和我军兵力相仿据守雅关,只五千弓弩军便可射退我三万大军,就算臣半大军拼死夺下关隘,那也会损兵折将过半,到了关中,又怎么能抵挡得住李庆安的七万安西骑兵,陛下事实如此,非五十万雄兵,不能克关中啊!”

    高仙芝提到李庆安,让李隆基一下子想到了哥舒翰,他心中更恨,至今未打一仗和李庆安暗通往来,这个高仙芝还有用,得先收拾那个哥舒翰再说,想到这,李隆基脸色稍雾叹口气道:“算了,事已至此,联怒也无用那你说现在该怎么办?是战还是退?”,高仙芝见终于说服了李隆基,心中稍安便连忙道:“陛下,臣以为在我们粮尽生恐慌之前,郭子仪不会进攻我们,而现在我们粮食还能支持五天,从这里返回汉中须三天时间,我们当立即撤军,也要通知哥舒翰撤军,这是上策,陛下回蜀中后励精图治,待臣练出雅兵数十万,再出祁山为陛下攻取关中。”,李隆基沉思了片刻,确实也没有办法了,他只得点点头道:“好吧!联再听你一次……”

    他话音刚落,只听见远方传来了轰隆隆的鼓声,吓得李隆基站了起来,“这、这是怎么回事?”

    一名侍卫飞奔而至,在帐外大声喊道:“陛下,郭子仪大军撤离驼谷关了,驼谷关的大旗已经降下……”

    李隆基先是一怔,随即大喜,连忙道:“高将军,这可是机会啊!郭子仪的军队居然撤退了。”,高仙芝暗暗叹息,这不是机会,这是郭子仪的诱饵,圣上怎么就不明白呢!他苦劝道:“陛下,关中军占领兴道县,断了我们粮道,郭子仪焉能不知,他现在应该是枕兵以待才对,等待我们自乱,可是他却退兵,说明他也担心我们撤回汉中,便故意让出驼谷关,诱引我们继续北上,一旦我们上当,失去了撤兵的机会,而粮草不继,那就是我们溃败的时刻,陛下,不能上郭子仪的当啊!”,李隆基满腔喜悦,却被高仙芝一盆冷水泼下,他的脸顿时沉了下来,极为不悦道:“高将军,什么事情都有各种可能,你也只是猜测罢了,再说了,就算他是诱敌之计,我们不就是想进入关中吗?进了关中,还愁没有粮食吗?如果连郭子仪都打不过,联北进关中还有什么意义,联已经决定了,不要急于撤军,先去驼谷关看一看……”

    “陛下!”,“不要再说了!”,李隆基打断了高仙芝的话,强硬道:“联意已决,难道你还要再顶撞联吗?”,高仙芝长叹一声,只得无奈道:“臣遵旨!”

    这一次李隆基下定了决心,不再理会高仙芝的恳求,他遴迪高仙芝军队军队进驻驼谷关。

    一时辰后,剑南大军进驻了久攻不下的驼谷关,进了驼谷关并非就到关中,还要继续向北走一百二十里,才到盏屋县,这才算走进入关中,而郭子仪的大军一直北撤到了盏屋县,把沿途所有的关隘都让了出来。

    或许是天意,剑南军进驻驼谷关的当天,天色便开始转阴了,黑沉沉的乌云压城而来,北风骤起,眼看一场暴雨即将到来。

    在山道中遇到暴雨是极度危险之事,很可能会遭遇山洪或者泥石流,那对于军队将是灭顶之灾,李隆基无奈,只得同意军队暂住驼谷关。

    当天傍晚,一场夏末的暴雨铺天盖地向终南山谷地袭来,大雨倾盆”冲刷着两边的峭壁和泥土,泥沙被流水裹夹而下,这场暴雨下了一夜一天,直到第二天中午,才雨势渐渐变小。

    李隆基心急如焚,他几乎一夜未睡,眼巴巴地看着天色”尽管他是天子,但老天却不给它的这个儿子一点面子,雨哗哗地吓,令李隆基心焦不已。

    但高仙芝却暗暗高兴,大而的及时到来可谓是上天开眼”帮了他的大忙,为了阻止李隆基北上,他暗中派出自己的亲兵,连夜冒着大雨前往前方的山道险峻处进行秘密作业。

    下午,雨势终于停止了,一抹阳光从云层中透出,将炽热重新洒向终南山谷地”热气蒸腾,刚刚凉爽的天气又再一次变得闷热起来。

    但李隆基的心情却大好,他甚至不用通知高仙芝,便直接下达了旨意,“全军加前进,次日午后抵达盏屋县。,就在这时”高仙芝匆匆赶来禀报,“陛下,臣有紧急情报!”,“什么事?”

    “臣派出的斥候刚才来报,前方二十里处生了滑坡,大量巨石和泥沙堵塞了道路”军队难以前行。”

    这个消息让李隆基刚刚睛朗的心情又再一次蒙上了阴云,令他心中郁闷万分,半晌才问道:“堵路到了什么程度?需要多少时间能清理好……”

    “陛下”因为道路十分狭窄,最多只能容纳百人进行清理”据斥候估计,需要百人清理三天,道路才能通,而且前方还有没有类似的泥石阻路还不得而知……”

    李隆基沉吟良久,又怀疑地看了郭子仪一眼,便对身后的杨国忠道:“既然只有二十里,爱卿就和联一起去看一看吧!”

    杨国忠连忙躬身施礼道:“连旨,臣这就陪同陛下前去。”

    高仙芝不敢拖延,立刻安排一队千人的士兵护送李隆基和杨国忠前去察看灾情,山道滑腻,行走艰难,李隆基便坐上了滑竿,让士兵们抬着他前往滑坡地,杨国忠则跟在后面,深一脚浅一脚跟行,两次滑倒在地,浑身沾满泥水,狼狈不堪,他一路暗暗大骂,足足走了一个多时辰,才终于来到了山谷滑坡处,这里是一条窄窄的上山通道,只能容纳三人并行,这段窄道足有三里长。

    就在山道中间,果然有大量泥土塞满了道路足有二十几丈长,数百块巨大的山石从山顶滚落,严严实实地堵在山道中,正有高仙芝派来的百余士兵在清理,李隆基呆看了半天,情况比高仙芝说的还要严重,这处滑坡三天也未必清理得干净,更何况前方或许还有泥石阻路。

    “陛下,这可怎么办?”,杨国忠在一旁低声问道。

    李隆基长叹一声道:“又能如何?既然上天不给我进关中,我也只能顺从天意,回去吧!”,由于粮路被断,剑南军的粮草只能再支持四天,季隆基无可奈何,终于下令撤军,当天下午,九万余剑南军向汉中撤退了。

    而就在李隆基撤军的同一天,褒斜道的哥舒翰军队也向南撤军了,但他们的撤军却显得十分悲戚,军中的不少陇右士兵都放声痛哭,他们这次南下,不知几时才能再回陇右和家人团聚。

    悲伤洒泪,以至于有数千名后军士兵在撤军半路逃脱,逃回了陇右。

    贞治元年七月初,由于关中军奇袭汉中得手,李隆基大军被迫南撤,大军回到了汉中,李隆基封梁州太守郭英义为汉中节度使,率军两万镇守汉中,他随即率大军进入巴蜀,八月,李隆基抵达成都,正式在成都建立了新朝廷,封杨国忠为右相中书令兼吏部尚书,陈希烈为左相门下侍中兼兵部尚书,益州太守崔圆封为户部尚书,杨慎矜封为刑部尚书,另州太守李帼封为礼部尚书,此五人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组成政事堂。

    高仙芝仍为安南郡王、剑南节度使,加封开府仪同三司,哥舒翰改封两湖郡王、江南西道节度使,同样加封开府仪同三司,此外,李隆基又封荆王李瑁为太尉,封吴王李磷为太保,命二人入蜀觐见。

    九月,李隆基改成都为另京,定为新都,正式重新登基,至此,大唐南北对立局面形成,世人称长安为北唐,称蜀京为南唐,几乎以长江为界,大唐帝国一分为二。
此页面为中文简体版,其他版本: HK 繁体 | TW 繁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