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個看著精明的商人在錦衣衛裡吃飯。
一大桌好菜,酒也是好酒。
瀋陽站在院子裡,身後的人在稟告著:“那些遊商互相交換消息,他們此次收集了不少……”
“錢財能迷亂人眼。”
瀋陽卻知道許多消息都是花錢買來的。那些遊商行走於各地,最喜歡的就是打探各種消息,然後可以換錢,或是換取平安。
這是錦衣衛獲取情報的一條路,而那些商人為了能和大明交換商品,也肆無忌憚的在出賣著沿途各國的情報。
“大人,他們先去了宮中,然後在東廠待了三日才回來。”
瀋陽的身體一僵,身後的聲音在繼續著:“大人,宮中剛傳出陛下有意近幾年遠征哈烈的消息,而在此之前,陛下已經得知了肉迷人在蠢蠢欲動,而群臣未知……”
“哈烈不是大敵,若是大明謹守,那麼百年之內哈烈都無法威脅到大明。”
瀋陽臉上的刀疤扭曲了一下,說道:“陛下在下棋,而群臣皆是棋子。”
“大人,那咱們呢?”
“咱們?”
“咱們就是陛下的手指。”
……
“東廠兩人被虐殺,這是大明的恥辱!”
朱瞻基召集群臣議事,開門見山的就表達了自己的憤怒。
“這是哈烈對大明的挑釁!”
這話一出,就算是篾兒幹此時親自來京請罪也無濟於事。
主辱臣死!
一片憤怒的發言之後,有人就說道:“陛下,哈烈不臣,當派人去呵斥。”
朱瞻基瞥了這人一眼,說道:“派人去,等著繼續被虐殺嗎?”
張輔出班道:“陛下,當年倭國虐殺大明使者,去歲瀛洲那邊已經找到了當年動手的那些人……已然伏誅!”
那些人哪裡還會活著,張輔說的多半是他們的後代。
可在場的君臣卻都覺得理所當然。
十世之仇,尤可報也!
這個就是先賢的話,並被大家所廣泛認同。
朱瞻基不喜歡坐著,他覺得坐在那張椅子上,就像是被捆住了似的,不得自由。
而下面那些目光就像是無形的繩索,含義各自不同。
所以他起身,說道:“惡意已然彰顯,當伐之!”
“陛下,臣以為當緩緩圖之……”
“陛下,勞師遠征,耗費之大,臣以為大明當修生養息,以為將來。”
……
一陣喧鬧之後,另一幫臣子開始出來反駁,雙方據理力爭,開始還時不時的引經據典,到了後面戰況激烈,什麼佞臣奸臣都出來。
聲音越來越大,楊榮出班呵斥了一聲,群臣束手而立。
朱瞻基的眼中冷冰冰的,說道:“當年文皇帝若是聽了你等的話,緩一緩,此刻塞外已是大軍雲集了!”
當年朱棣乾的大事太多了,幾次北征反對的人都不少,可都被他壓了下去。
如今看來,朱棣當真是高瞻遠矚,映襯著那些臣子越發的鼠目寸光。
……
方醒沒來,他想來,朱瞻基卻讓人告訴他,在家等著消息。
“朝中近期暗流湧動,陛下做事多被掣肘,這是要敲打呢!你若是去了,就會分散群臣的關注。”
解縉最近在著書,不過卻不肯公佈內容。
所以他越發的儒雅了,也越發的覺得自己已經被智慧之光所籠罩。
這季節的太陽曬起來覺得微暖,但是千萬別起風,否則還不如躲家裡去暖和些。
陽光照在解縉的頭上,好像有些光暈。
兩人此刻就在院中,方醒揉揉眼睛,說道:“威信總是要慢慢的建立,其實陛下要遠征哈烈不是事,關鍵在於那些人一直想尋找反擊的機會,陛下乾脆就給他們一個機會,看看他們怎麼弄。”
“那是。”
解縉說道:“你們打破了他們的飯碗,沒造反就算是託福了,難道還不許他們用別的法子來反擊一二?那就是暴君,暴君從來都沒有好下場。”
“那麼多人啊!老夫想著就頭皮發麻,陛下若是年長二十歲,此事絕不可行,他不會同意。”
朱瞻基此刻銳氣在,若是年長二十歲,思考問題大抵會從穩字出發,會喜歡慢慢的推進,而不是方醒此次濟南之行的狂風暴雨。
“哈烈距離遙遠,若是大軍遠征,少說路上要大半年,輜重就能拖垮行軍……”
“不是哈烈。”
方醒一句話就讓解縉陷入了沉思,稍後他恍然大悟道:“難道是……亦力把裡?斬斷哈烈伸向大明的那隻手……”
方醒點點頭,說道:“陛下怕是要馬上召我進宮了。”
……
暖閣中,方醒到時,朱瞻基正在看著地圖。
“濟南……朕想等穩定之後,再推行山東一地。”
“好。”
方醒知道濟南那一系列的變故讓朱瞻基開始警惕著,他可以強制推行下去,可後果就是穩不住。
濟南一旦出現反覆,整個山東就會風起雲湧。
到了那時,別說什麼革新,要考慮的是怎麼穩住江山的問題。
而方醒也沒想過馬上向整個山東推行,“當前先穩住濟南,然後那些人會心存僥倖,濟南估摸著會出現幾次反覆,壓下去!”
方醒的眼中閃過殺機,說道:“濟南穩住了,這就是大後方。濟南的士紳都能取消優待,其它地方的士紳了不起嗎?”
“輿論……那份邸報如何?”
“見明報?不錯,老先生不是食古不化之人,相反接受新學識的能力很強,目前積累了不少文章,就等著印刷就位,馬上就開噴,不,是開炮。”
朱瞻基面色古怪的道:“革新之前,輿論先行,邸報的作用……大白話極好,那些科學子弟不少都識字,到時候慢慢的傳播下去。”
“是。”
朱棣和朱高熾在位時,類似於報紙的建議絕對不會得到允許,兩位帝王都會忌憚其中的能量。
而且就算是辦了邸報,可最終的方向肯定和方醒的預想差了十萬八千里。
“要把革新之事和百姓說清楚,讓他們知道投獻的危害,還有一稅制的展望,最終把百姓爭取過來,讓那些人被孤立,要麼隨著大潮走,要麼就被大潮擊破。”
爭取百姓,這是方醒當時給朱瞻基分析過多次的招數。
“百姓不能繼續矇昧,而邸報就是最好的啟蒙,關於大明的各種消息,權威發佈,漸漸的,他們就會對大明有了一個直接的認識,然後……”
“然後就是國家概念的形成和加強嗎?”
朱瞻基微笑道。當年方醒給他說過許多這方面的事,在當時看來過於形而上,等他登基之後,才發現這是刻不容緩的事情。
“當年有位老人和我說過一段話……”
方醒想起了當年那個老人說的話,他慢慢的回憶著說道:“我等世代居於此,日出而作,日落而歸,除去戎狄之外就是咱們……要什麼族?”
這是一種驕傲!
“認同,大明需要百姓的認同,失敗感同身受,勝利舉國歡呼,千萬人如一人,則無往而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