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中也不過問第一鮮的事,等門關上後,他低聲道:“殿下提了一嘴,可公主卻說能賺錢當然會交稅,若是不賺錢,別說是交稅,連工錢都開不起!”
“這是試探!”
方醒舉杯說道:“公主的眼皮子也太淺了吧?大明賺錢的生意數不勝數,難道她非得要去試探陛下的底線嗎?”
梁中喝了一口酒,滿意的眯著眼道:“說來也是你搗的鬼,那些勳戚和藩王都想看看陛下對商稅的態度,若是能放開,那是再好不過了。”
方醒笑了笑:“不只是他們吧?那些有功名的家裡難道就沒經商?”
梁中把酒杯放下,搖搖頭道:“這些目前動不得,咱家勸一句,現在誰動誰倒黴!聽說陛下有幾日在查看王安石變法的方略,後來就沒聽到動靜了,可見此事不可為。”
方醒面色如常的吃飯,可心中卻暗自嘆息。
王安石雄心勃勃,一心想挽回大宋的頹勢,可終究陷入了黨爭之中。
“司馬光啊!”
……
提起王安石,連解縉都是一臉的佩服。
“老夫以前行事率真,可和王半山比起來差遠了。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這是何等的胸襟!和他相比,司馬光不過是一刀筆吏罷了!”
司馬光最得意的事,大概就是資治通鑑了,所以解縉陰損的把他比作了刀筆吏倒也沒錯。
“若不是龐籍,他哪有機會東山再起?說到底,所謂的道德君子,不過是表面功夫,加上旁人的吹捧。”
方醒笑道:“司馬君實若是專心於學業,倒也堪稱是一代大家,真要踏足官場,修撰史書和臺諫也不失本分,只是……前宋那等左右牽制的帝王心術,最終讓他成了決定前宋未來的那個人。”
解縉卻搖搖頭道:“當時的形勢如此,也不是司馬君實一個人的錯,若說錯,那就是錯在前宋的皇帝沒了脊樑骨,若是同陛下這般,下面的那些官吏可敢如這般的肆無忌憚?”
王安石的青苗法最終毀於吏治,而保守派只是在邊上看熱鬧,甚至還有人暗地裡使絆子,司馬光自己都說了:皆吏不得人,故為民害!
把黨爭凌駕於國家之上,就憑這一點,就可以說,前宋不滅亡還真沒天理!
解縉嗟嘆道:“德華,你倒是聰明,零敲碎打,一點點的佈局,不著急。”
方醒笑道:“我若是學王安石,怕是墳頭草都有三尺高了。”
“以利誘之!這就是你的好處。”
解縉點評了方醒對大明的影響。
……
而朱棣也在和朱瞻基談及大明的革新,他對方醒的手段同樣是頗為讚賞。
“方德華手段靈活,會借勢,你倒是有福了!”
朱棣何等的眼光,事後一想,方醒的手段自然是無所遁形。
朱瞻基笑道:“皇爺爺,興和伯在朝鮮和倭國的佈局倒是讓孫兒學到了不少,也覺著大明對外邦的手腕應該要更靈活些,名聲肯定是要的,可好處也不能少,不然外邦經常佔便宜,天長日久,只會把大明當做冤大頭!”
朱棣摸著鎮紙,唏噓道:“倭國的收穫太大了,夏元吉昨夜一夜未眠,帶著人檢驗入庫,大清早就掛著雙黑眼圈給朕道喜,說是大明未來十年的府庫無需擔憂了。”
朱瞻基笑道:“華州那邊有鐵礦和銅礦,奴兒干都司以後不會缺乏這些,幾十萬朝鮮人遷徙過去,豐城侯自然可以藉機向前探索,到那時,奴兒干都司就該改稱為布政使司了。”
“哈哈哈哈!”
朱棣不禁開懷大笑起來,想起了朱元璋當年立朱允為接班人時,自己受的委屈,頓覺鬱氣盡消。
朱瞻基也覺得頗為得意,方醒可是他的人,能得到朱棣的誇讚,他也是與有榮焉。
朱棣把那個地球儀拿過來,指著那條‘海上防線’道:“海上的第一道防線,方德華此言朕不願聽,大明要什麼防線?攻!攻出去!”
朱棣的目光炯炯,“若是有海外不臣,那就去打!打到四海皆以大明為上國為止!”
在看到了征伐的好處後,不但是部分文官在改變立場,連朱棣自己都頗為心動。
朱瞻基說道:“皇爺爺,大明的人口還是不夠啊!”
人口不夠,就不足以支撐大明持續向外擴張。
朱棣撫須道:“土豆!有了土豆之後,大明的百姓就無需擔心養不活孩子,多生,二十年就可見成效。”
土豆就是朱棣目前最大的底氣,大明只要不缺糧,什麼阿魯臺,什麼瓦剌,在他的眼中不過是土雞瓦狗而已。
不過說到此事,朱瞻基覺得朱棣有些虧心:“皇爺爺,若說這個土豆,給個侯爵也不虧啊!”
朱棣輕哼一聲:“現在侯,等以後給啥?難道給王爵嗎?”
朱瞻基有些心虛的道:“皇爺爺,今日興和伯要開課,孫兒先去聽聽。”
朱棣喝道:“滾罷!”
朱瞻基一溜煙就跑了,朱棣笑罵道:“豎子!就是不穩重!”
黃儼這時候才賠笑道:“陛下,殿下好學,古今中外,如殿下般好學的可不多見啊!”
朱棣微微一笑,撫須暗自得意。
……
方醒上的課很散,有時候甚至是想到什麼就講什麼。
兩個班的學生都擠在教室裡,一眼看去全是腦袋。
方醒也不用什麼教具,只是空手上臺。
下面的學生都壓低呼吸,仔細看著這位一戰為大明增加兩個布政使司和幾座銀山的山長。
年輕人需要榜樣,方醒對此瞭如指掌,所以他第一句話就是鼓勵。
“我看了你們最近的學習,不錯,進步很快!”
“今日我給大家說說此次征伐朝鮮和倭國的一些事。”
解縉在後面旁聽,聽到這個題目不禁苦笑。
這些學生太小了呀!
緊迫感,方醒想到王安石等前輩改革的前車之鑑,所以對學生們的要求也無形中增加了許多。
“此次朝鮮和倭國的戰局,起因很簡單,不過是爭奪對馬島罷了。”
方醒指著掛在黑板上的大地圖道:“對馬島地處要害,若是被朝鮮掌控,則倭國就朝夕不安,所以雙方就此大戰了一場。”
朱瞻基在後窗外聽著,賈全也在聽,而且聽的很認真。
“自大明收回華州故地之後,朝鮮唯一向外的擴張方向就只剩下了大海,而就在大海的對面,就是倭國……”
“雙方都在準備,最後是以朝鮮偷襲為開局,倭國反擊登陸朝鮮為結束,這是因為大明介入了。”
“其後的事你們也知道,大明一舉擊潰倭國,兼併了朝鮮,那麼你們有什麼疑問嗎?”
方醒上課不大喜歡純灌輸,他更喜歡讓學生們自行挖掘事件中隱藏著的奧秘。
一個學生舉手,得到方醒同意後就起身問道:“山長,按照您的說法,其實這一系列的事情都是以大明收回華州為……發端嗎?”
這個問題讓解縉眼睛一亮,而學生們都為之譁然。
難道這一系列的事情都是大明在背後操控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