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車車廂裡,唐映笑著說道:“沈大人清廉自守,為吾輩之楷模,下官好生佩服,這裡有些小禮物,請笑納。”
說著,唐映從懷裡拿出幾張摺疊起來的紙,遞給沈溪。
沈溪接過來一看,卻是幾份賣身契和地契,其中地契是京城周邊的熟田,早有人耕種,拿到手等著每年收租便可。
至於賣身契,也不是普通的僕婢,而是歌女和舞女,上面特別註明是從教坊司贖買出來的清倌人,琴棋書畫樣樣精通,可以為主人爭面子。
“田地自不必說。”唐映道,“二十幾畝田說多不多,說少也不少了。至於這幾個丫頭,都是十三四的年歲,最重要的是乾淨,沈大人無論是養為外宅,還是用作它途,府衙和縣衙都會提供幫助……沈大人,可還滿意?”
拉攏腐蝕真是無處不在啊!
沈溪心想,這算是官場基本的套路,先送錢財,錢財不行就送房屋或者田契,到最後乾脆就是美色和古玩。
千百年來,花樣都沒怎麼變過。
沈溪搖搖頭,把東西推還回去,道:“在下初入官場,暫時用不上這些東西,所以……不能收下,還望見諒。”
唐映一看就很有經驗,並未惱羞成怒,微笑著說道:“無妨無妨,事成之後再送也是一樣,若沈大人覺得麻煩,下官會幫忙安排,把這些東西轉到沈大人的祖籍……”
在沈溪這裡送禮行不通,轉而送去福建,你沈溪不收但你家裡人收也是一樣。因為福建距離京城山長水遠,一來一回需要幾個月,想要制止根本就來不及,所以唐映先在沈溪這裡打預防針,告訴沈溪他們準備採用這種方式逼迫其就範。
“在下家鄉並不缺這些。”
沈溪臉上帶著很和煦的笑容,意思是告訴對方,你儘管自便,看我會不會在鬻題上做出讓步。不過,既然唐映沒有跟他扯破臉皮,他也不會惡語相向,只需要表現出一個“想從我這裡拿到題目行不通”的態度就行了。
若不問青紅皂白直接翻臉,那是對家裡眷屬的不負責任,唐映可是代表了順天府,沈溪就算是可以面聖的翰林官,到底手裡沒有實權,不能跟順天府尹這樣後世的“北|京市|委|書|記兼市|長”的高官相提並論。
唐映並未勉強,馬車到了貢院門口,此時內外簾官差不多已經到齊了。
沈溪在想一個問題,唐映過來迎接他而沒有去招呼靳貴,難道說靳貴已經被他們收買了?
等沈溪下了馬車,跟眾內外簾官打過招呼,對面駛來一輛有大隊官兵保護的馬車,車駕停穩後,靳貴與一名身著官府的中年人同時下來,從靳貴那無奈的神色,沈溪便能覺察出,靳貴同樣在路上被人用厚禮收買。
“沈諭德,別來無恙?”靳貴苦笑著行禮。
沈溪點頭還過禮,然後與眾內外簾官一起進到貢院公堂,等點過人數,內簾官便會進入牆垣高聳、環境陰森的會經堂,隨後院門上鎖,裡面只有少數雜役服侍,而印刷卷子也會在會經堂後面的別院中完成,除了送供給、分發考卷時會有專人過來,其餘時候外簾官均不得入內。
通常來講,八月初六下午就要完成出題,到初九正式開考前考卷必須印刷好,分送到考生所在考棚。
“沈諭德上一科時尚且為應舉生員,這屆便已是內簾主考,實在令人欽佩。”
待眾人進到會經堂,外面大門上鎖,先前一直沒跟沈溪打過招呼的內簾官們開始過來恭維。
這些內簾官,大多跟外面的人有所勾連,畢竟他們中許多是順天府推選出來的,沒資格跟順天府叫板,所以他們很識相,順天府送多少文幣,他們就收多少,順天府要在大明寶鈔的兌價上行賄,他們就裝作懵然不知。
沈溪不用動腦子就知道,這些人過來打招呼的目的,是探問他這次鄉試考題的思路,以便提前把風聲洩露出去。
在名目眾多的鄉試作弊手段中,最行之有效的莫過於提前獲悉考題。眾內簾官中,唯有沈溪和靳貴有出題的權利,也就是說,題目是什麼,沈溪和靳貴二人說了算,而沈溪又因為官職高所以在出題這件事上佔據主導地位。
只待沈溪出完題目,從頭到尾旁觀的內簾同考官便會悄悄把題目放出去。
外簾官獲悉後,那些行賄少的生員只是得到題目,需要自行找人做好背熟,等考試時照抄就行,而那些給錢多的得到的服務也更優質,順天府會幫人幫到底,由於手裡掌握有大量儒學名宿資源,可以方便地找到人做題,再交給“金主”背熟後進場應試.
如此一來,那就算沈溪和靳貴清廉自守,但由於不清楚已經出現鬻題的情況,僅僅依據文章質量,沈溪便會選擇那些作弊的考生。
沈溪受人恭維,似乎很受用,臉上帶著和熙的笑容,應酬一番後才跟靳貴進到會經堂內的總裁室。
見左右無人,沈溪笑容變淡,問道:“靳中允可有想過出題方向?”
“這個……還是聽沈諭德的意思比較好。”靳貴推諉地說道,明知道這次鄉試可能有貓膩,那最後題目是誰出的,可就要擔責。
題目你出的,最後題目外洩,不是你的責任難道是另一個主考官?
這也是當初程敏政倒臺的原因,“四子造詣”的考題不是李東陽想出來的,而是程敏政非要在會試出題上賣弄文采。
“兩位上官,不知何時出題?我等也好先提前揣摩一下題目,以便閱卷時有所針對。”
這會兒都知道沈溪和靳貴準備出題,內簾官們絲毫不給沈溪和靳貴私人空間,逐漸彙集到總裁室,就等著兩位主考官把題目出好,再通過一些隱秘渠道把題目送出去。
靳貴不想出題,沈溪也不想逞能,這下就顯得為難了。
兩位主考官誰都不想在出題上出風頭。
沈溪想了想,道:“陛下崇尚禮樂之治,並於己未年殿試以禮樂之治策問眾貢士,此番鄉試,不妨就以禮樂之治為題。”
在場的內簾官都點頭,覺得這大題目挺好,可馬上有人提出:“沈大人,這禮樂之治涉及眾多,況且有四書文三道,五經文各四道,這尚且只是第一場便有二十三篇考題,如何以禮樂之治,概括全部?”
鄉試分為三場,第一場是四書文和五經文,第二場是詔、判、表、誥,第三場是時務策,僅僅只是出題量就非常龐大。
鄉試說起來似乎是三場考試並重,但因考生眾多,題目也多,而閱卷的內簾官卻連同兩位主考在內,總共才九人,批閱三四千名考生且每人有近萬字的考卷,要在十五天左右閱卷完成,決定是否錄取以及錄取後排定名次,根本是強人所難。
所以順天府跟十三布政使司的鄉試一樣,同樣是以第一場三道四書文的優劣來進行初選。
四書文寫得好,才會被拔擢上來,只要五經文和後兩場的卷子答得相對合度,那就可以被錄取為舉人。
也就是說,這次鄉試出的考題的重點和難點,主要取決於三道四書文。
沈溪笑道:“不妨如此如何,將四書排列,《論語》、《孟子》各一道,《大學》、《中庸》取其一而命題,先定頁數,再定字數,此字在哪一句,便以哪句為題,如何?”
在場的內簾官一聽,都傻眼了。
抓鬮出題?
本屆鄉試豈不成了兒戲?
“沈大人,您可不能言笑,這鄉試貢院乃聖人教化之所,可非兒戲。”
旁邊一個鬚髮皆白的老者聽了,立即便想跟沈溪好好理論一下,但他本身只是舉人出身,連進士都不是,不過是因為有名望才會被推舉來做內簾官,根本就沒意識到他沒資格抨擊東宮講官、日講官的沈溪。
沈溪笑道:“胡先生是覺得……《四書》乃是兒戲?”
“這……”
沈溪抓語病抓的很好。
抓鬮是兒戲不假,但最後出的題目還是從四書中找出來的,這大明朝各級考試,每年都會考,四書文和五經文的考題必須是四書五經中的原句,讓考生用這句話來衍生出自己的八股文章。
可四書五經一共就那麼多句,其實每句話基本都被用爛了。
鄉試雖然不禁止截搭題,但讓翰林官來出截搭題明顯有辱斯文,所以這次鄉試,還是要用原句來出題。
沈溪說的這種抓鬮之法,暗地裡操作算是比較好的選擇,只是現在把話提到明面上來說,難免招惹非議。
“沈諭德,要不……還是仔細商議一番再出題為好,索性時間不急。”靳貴有些尷尬,因為沈溪說的這種出題方法,就連開明的他也不能接受。
沈溪笑著點頭:“那就先出第二場、第三場的題目,至於第一場的題目,放到後面便是。”
第二場和第三場考試,屬於應用文的類型,在題目上沒多大花樣,但時務策的出題還是能分辨考生的水平高低。
當下朝中發生了什麼大事,需要讓考生來好好議論一下,題目出得好不好,全看主考官對朝局大事的把控能力。
對此,沈溪已經有一定考慮。
朝廷如今最大的問題,來自於皇嗣單薄,但這題目是不能出的,因為這屬於妄議朝政,出題時要考慮一下統治者的想法,皇帝可不想讓人隨便議論我有幾個老婆幾個兒子,你還讓三四千考生來議論這問題,誠心讓我難堪啊。
除了皇嗣單薄的問題,還有便是朝中近幾年發生的事情,其中收復哈密和韃靼犯邊都可以議,但不能同時出兩道涉及軍務的考題。除此之外,諸如黃河決堤、瘟疫肆虐、東南風災和蟲災等災荒不能提,即便要出題也得圍繞天下承平百姓安居樂業云云。
朝廷大員功過是非不能議論,皇帝已經做出決斷的大政方針不能議……
其實有時候想想,出題的範圍其實還是挺窄的。
**********
PS:第一更到!
今天天子爭取四更,請大家多多訂閱、打賞、推薦票和月票支持!(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