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斯泊利河畔有一幢白色的古典建築,現屬普魯士文化基金會,一百多年前,是中國公使館的所在地。
整幢樓房堅固華貴,今天看來還沒有陳舊之感。大花園,高鐵門,陽光下整個庭院一片寧靜。
這幢樓本來屬於俾斯麥的財政部長,租給了中國。大清王朝原先哪裡看得起遙遠的番邦因為看不起,所以也不屑知道他們的真實情況;因為不知道,所以更看不起,直到被他們欺侮得暈頭轉向,才遲遲疑疑地改口把他們叫做“列強”。後來又逐漸知道了一點國際關係規範,開始向西方列強派出外交使團。
中國公使館設在這樣一幢樓裡,還算是有一點氣派的。中國近代外交史的最初幾頁充滿了大量可恨可笑的辛酸事,很多沒有記錄下來,其中一部分就發生在這幢樓裡,再也無人知曉,而這白森森的牆壁門窗,又都不落痕跡,默然無語。當年的中國外交官穿著清代的標準服裝在這裡進進出出,而清代的男裝實在太不好看,把身材全都吞沒了。這些外交官心情都不太好,其中幾位,已經開始皺著眉頭作中西文化的比較研究,思索中華文明落後的原因。這裡是比較的前沿,思考的據點,一切都以感性直覺為基礎,一切都以驚訝、嘆息為前導,這裡是數千年中華文明的神經末梢。
只出現過一個俏麗的身影,那就是洪鈞公使的夫人賽金花,當時她還非常年輕。
那時中國人在德國屈指可數,因此每個人都成了一種代表。本來代表性形象已經大體固定,突然來了這麼一個女人,德國人吃驚不小。柏林還有很多其它國家的外交使團,賽金花也就成了西方外交家心目中的中國高官夫人的形象代表。中國官僚的家眷一般不參加社會交際,包括外交官的家眷在內,但洪鈞公使明達灑脫,他既然敢於與賽金花這樣一位曾經落跡煙花場所的女孩子結婚並讓她隨職而行,當然也會鼓勵她參加西方外交界的交際應酬。
我大體可以肯定,賽金花這麼一位江南民間女子,雖然也不熟悉西方交際,但要比熟悉本國官場的複雜禮儀,反而覺得方便。她的年輕、機靈,再加上丈夫的職位和對她的寵愛,使她很快進入角色並遊刃有餘。
然而這正是她的不幸,不小心成了一種象徵,而且象徵了一個特別善於象徵又特別挑剔象徵的群落。
象徵需要有身份,而她的身份似乎有點不妥。
原以為與洪鈞結婚就是身份,原以為前一任公使在這幢白樓門口以隆重的禮儀歡迎就是身份,原以為在盛大酒會上被各國王公貴族恭敬地一遍遍呼叫公使夫人就是身份……但中國人,包括洪鈞的老家親人,要的是另一種身份。
那是一種在漫長人生履歷中最初始的身份,一種在升沈榮辱過程中最低處的身份,一種在隱顯明滅的多重結構中最隱晦的身份。如果找不到這個“地窖”,周圍的人們都不會安心。而賽金花的“人生地窖”,並不隱蔽。
於是,她進出這座樓房的全部風姿,都為今後的人生種下了禍根。作為一名公使夫人,她的風姿具有了遠遠超越個人的含義,那麼她也就不能再是一個揹負著自己喜怒哀樂、甜酸苦辣的具體生命。難怪一切具有一點兒象徵地位的人物都要學會掩飾,但她已沒有這種可能。
試想如果她當年從良,嫁的是一位普通官僚,從此隱匿府院,不再拋頭露面,前途會是怎樣如果她許身於一名商賈,或一介書生,過著尋常的日子,景況將會如何當然也會有流言蜚語、指指點點,未必圓滿幸福,但憑著她的器識和聰明,也極有可能平靜安康,事實上與她起點相同的小姐妹,大多也是這樣。
遺憾的是,自從她踏進了這幢白樓,今後再也無法躲進人世的蔭涼處悄然度日。那盞照亮她今日風采的燈,將終生跟隨著她,照亮著她不願被照亮的地方,包括照亮她的衰老、醜陋、死亡。燈光前後的觀念,永遠不會缺少。
但此刻她完全沒有意識到,只害怕禮儀不周。懂得了一點禮儀,就開始學德語。
她的德語到底學得怎麼樣不太清楚。齊如山先生寫文章說她的德文稀鬆得很,還經常要找齊先生幫忙。但又有學者認為齊如山的說法很不可信,因為他從來沒有去過德國,只在國內以一個普通藝人的需要自學了一點德文,應該難於評價在德國住了三年的賽金花的德語水平。我想,賽金花的德語用於一般交際場跋,應該沒有太大的問題。
在當時的情況下,中國的公使夫人能用德語參加交際,已經非常不容易。語言問題在中國近代外交史上一直是一個魔障,開始只能請一些傳教士和商人幫忙,錯誤百出,後來有些翻譯人員還因被官府懷疑『通番”而被殺,外交上產生了疙瘩,也總是把責任推到翻譯身上。這種情況,直到民國之後開始起用留學生做外交人員,才有根本的改變。賽金花學德語,是超前地把自己放到了與外國人直接溝通的第一線,但後來,人們根據那些編撰的傳奇故事,還是懷疑她有以語言和色相在北京“通番”的可能,因為這才符合她的早期身份。
……
對這個女人來說,有太多辯說不清的問題,於是她也就不說了,在世人的笑罵中漸漸蒼老。
老年的賽金花日子過得很潦倒,還一直被人在背後指指點點,但她偶爾遇到一兩個夠水準的人,也能講出一些夠水準的話。例如她在六十多歲之後曾接受過一次北大教授劉半農先生的訪問,在談到社會現象時便說:“革新應由思想上革新,不應該從外表上革新,學些外國皮毛,骨子裡還是老腐敗,究有何益”這就不是當時一般的中國婦女說得出來的了。
我想,她說這段話的時候,腦海裡一定浮現過這幢白色的樓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