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文學 > 華人文學 > 《霜冷長河》在線閱讀 > 褪色的疑問

褪色的疑問

    "文革"舊案中,有一個叫劉學保的假英雄特別讓人噁心。他在二十餘年後受到法律的嚴懲,證明歲月悠悠,公理自在。

    事情說來話長。據他自己說,某一天,他與一個有"政治歷史問題"的人搭班巡夜,突然發覺那個人居然安放好了炸藥包準備炸一座大橋,他意識到階級鬥爭就在眼前,立即衝上去搏鬥,打死了那個階級敵人,自己也負了傷,大鐵橋終於保住了。於是他成了當時著名的英雄,全國許多報紙進行了宣傳和頌揚。有一篇報道還進入了小學語文課本,當年的小學生現在也已進入中年,如果記性好一點,或許還能記得這個名字。

    但是,此案從一開始就有現場勘察人員提出一系列疑問,例如:為什麼英雄指認的地方根本放不下一個炸藥包?誰會用這麼一點點炸藥炸大橋?這樣一個地方能夠搏鬥起來嗎?如此等等。

    可惜那是一個迫切需要敵人與英雄、破壞與搏鬥的時代,一切疑問立即被淹沒掉了。更重要的是,這種懷疑萬一成立,名揚遠近的英雄立即成為一個殺害無辜的兇犯,中間不存在其它可能。狂熱的時代其實是最虛弱的,完全沒有力量來面對這樣一件事情的顛倒,因為一旦顛倒就意味著一系列整體社會觀念的破滅,後果遠遠超出事件本身。

    既然牽一髮足以動全身,那麼大家也就小心翼翼地不敢去動那根頭髮了。很多貌似堂皇的邪惡甚囂塵上,正與這種邏輯怪圈有關。中國人無數次地遇到過某種觀念需要尋找證據的情況,越是經不起推敲的觀念越是需要尋找,到後來尋找變成了呼喚,呼喚變成了引誘,引誘變成了培植。

    如果從大背景上看劉學保的案件,那簡直就是"文革"思維的一個拙劣造型。

    不妨設想一下,如果有人試問,中國人都過著挺艱難的日子,溫飽都成問題,還搞什麼"文化大革命"呢?答曰有階級敵人;再問,有階級敵人也很正常,為什麼如此大張旗鼓?答曰階級敵人多得不可勝數,城市鄉村都有,白天黑夜都有,沒準晚上巡夜,都能碰上一個,由此非大張旗鼓不行;提問者還是不解,說姑且是這樣吧,但這些階級敵人又沒有掌握政權,處於嚴密監控之下,你們有必要繼續劍拔弩張嗎?答曰階級敵人已經混到我們巡邏的隊伍中來了,而且正要拿炸藥炸大橋,千鈞一髮,沒有時間再猶豫了……於是,劉學保應運而生。他完全是一個"主題先行"的概念化"作品"。但是,只有這樣的"作品"才能體現主題,越奇異反而越風靡。

    然而,即使放在這樣的背景下,劉學保的案件也顯得觸目驚心。因為它已不屬於當時傳染全國的群體性痴迷,而是在黑夜荒野,兩個個體生命之間的生死玄秘。劉學保為了個人名聲,不惜以別人的鮮血來證明血腥的必要,實在令人髮指。

    群體性痴迷所造成的大量醜劇,都以各自不同的等級而成了歷史的教訓,但是,越來越提高的法制觀念使人們懂得,不能讓血腥罪惡躲藏在一般醜劇中。雖然時隔久遠,也應該憑著全人類公認的罪和非罪的界限,去抓住有血債的殺人犯。

    於是,劉學保終於被"請"回來了。是法制之手,把他從沒有法制的二十幾年前"請"了回來。

    法制能把看似複雜的問題簡明化。在這個案件中,其它一切都可忽略不計,關鍵在於,他是不是一個殺人犯。已有大量嫌疑的問號在觸摸這個結論,但這個結論是否成立,還要經過縝密的偵查。一旦成立,那麼,他必須受到制裁,而那個所謂的"階級敵人"則是一個蒙冤二十餘年的被害人,除了平反昭雪,被害人的親屬子女應該擁有充分的法律權利。

    ——這條思路足以證明,中國人在清理往昔政治災難的過程中,又在理性意義上踏上了一個新的臺階。

    法律需要證據,這是對劉學保案件重新偵查的最大困難。

    複查人員幾經思考,開始了工作程序。

    第一步,先讓事情回到二十幾年之前。當年現場勘察人員提出的疑問雖被否定,但他們的名字留了下來。那麼,再逐個找回他們,把褪色的疑問重新激活。還要找當年的其他證人和有關村民,讓他們也回到二十幾年之前,此事當然很難,但沒有想到,人們對一個虛假的事件很難淡忘,點點滴滴,證明材料逐漸積累起來。

    第二步,考慮到這個案件的特殊性,花費最大的精力做模擬試驗。好在當年對"英雄"的採訪連篇累牘,事情的具體過程已被反覆報道得詳盡無遺,劉學保自己作報告講述"搏鬥過程"的材料也在,為模擬試驗的可靠性提供了切實保證。同樣這座鐵橋,同樣大小的炸藥包,同樣的兩人站立方位,同樣的搏鬥程序,一次又一次地重複試驗,把炸藥包也一次次拉響,完全根據當年劉學保的描述,把他在描述時有可能誇張、挪移或記錯的成分也考慮進去,結論終於出來了:整個事件完全不可能這樣發生。不可能這麼站,不可能這麼走,不可能這麼傷,不可能這麼死——只剩下一種可能,那就是劉學保為了冒充"英雄",殘酷地殺害了那個無辜者。

    第三步,審訊。這不復雜,今天的公安人員只是輕輕地抓住幾個要害一問,立即漏洞百出,繼續盤問下去,劉學保只得承認自己是故意殺人。二十幾年前的鬧劇和冤案,終於見底。

    劉學保被判了無期徒刑。

    他現在還在監獄裡。鐵窗鎖住的,是"文革"精神的象徵體:虛假的英雄,顛倒的罪名,堂皇的謀殺,瘋狂的鼓譟。

    是該鎖住,而且鎖住個無期,不可減免。

    寫到這裡,我腦海裡揮之不去的是大橋上的那支複查隊伍,特別是其中那幾個年歲不輕的人。他們當年竟敢在一片社會性狂熱中對一個"英雄"提出幾條根本性的疑問,這就了不起,他們因此受到不公平的待遇,可想而知。但他們萬萬沒有想到,歷史會有那麼好的記性,居然在二十幾年之後要他們把那中斷了的勘察繼續下去。

    既然歷史那麼有心,他們也要對得起歷史。那麼大年紀,每天爬上爬下、左比右畫、苦苦回憶、細細分析,好像在修復一個遠年的故事,其實呢,他們是在修復歷史的尊嚴。

    駛往未來的列車,將從這座勘察清楚了的鐵橋上通過。

    含冤葬身於鐵橋邊的那位老人,應該可以閉眼了。
此页面为TW繁体版,其他版本: 中文简体 | HK 繁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