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不能在城裏繼續待下去。凱平和那個古堡、帆帆的農場,更有我散在山地和平原上的新朋舊友,都一齊發出了呼喚。
曠野和山嶺充滿了迷惑,叩問和尋覓像是剛剛開始。在這個特別的時刻,人的心身只能不停地遊走……當背囊裏的水和食物差不多都用盡了時,我正好走出了山地。河谷下游出現了疏疏落落的村莊——像所有山地村莊一樣,這兒一律是矮小的石頭房屋,十户或二十幾户就組成一個村子,遠看就像一羣剛剛撲地的山雀。在離這兒不遠的那座大山後面,可能還隱藏着另一個村子,它們看上去都大致差不多,所以路人常常會把它們搞混。
越是大山深處的人越是好客,他們願意接待過路的人,甚至以此為榮——當然這要是真正的大山才行,那兒消息閉塞,沒有電視機之類。他們即便從外地人嘴裏聽到一點新鮮故事,都會非常高興。大山裏的孩子直到十*二十歲,完全長成了大姑娘或小夥子,還大多沒有見過大海,沒到大城市裏去過。從這兒到東部海灘平原的直線距離只有五六十公里,可他們當中一輩子沒有抵達那兒的卻不在少數。
傍晚時分走進一個小村。像過去一樣,我希望在這兒補充一點水和食物。過去的經驗裏,山裏人不願讓一個過路人花錢買他們的東西,最後我總要設法留下一點禮物以做補償。可是這一次我發現這一切完全變了——他們對外來人並不歡迎,不願留人過夜,不願接近。最後是一個孤老漢把我怏怏地領回家去。
孤老漢沒有妻小,家徒四壁,幾乎沒有任何提防的必要。我想這大概也是他收留我過夜的原因吧。本來我可以在村外搭個帳篷,但這會兒極想找人聊聊天什麼的。我想念這些小小的山村,因為關於它們我有太多美好的記憶。
歇下之後,老人只顧在夜裏奓着鬍子吸煙,不太理我。我一再和他搭話,他才把煙桿從嘴裏拉出來,咕噥了幾句,大意是:這些年裏人心都變壞了,流浪漢也是一樣。“在俺眼裏你這樣的人,哼,十有*都是靠不住的……”他咂咂嘴,“前一段從外面來了幾個人,戴着黑眼鏡,打扮洋裏八道的,手裏還提着戲匣子,拿着望遠鏡。説是進村打打工,掙了錢再往南走。結果哩,他們在村子裏幹盡了壞事。狗日的,以聽戲匣子為名招去了不少年輕人。歸總呢,姑娘給糟蹋了,有一家婆娘也給騙走了……”
我十分驚訝,不吭一聲聽下去。
“還有一次,這兒來了一個冬天裏穿裙子的女人……”
我明白,在寒冷的冬天,如果在城裏遇到個把穿裙子的女人並不會大驚小怪,可在這偏僻的山溝裏,那簡直就是天方夜譚了。
老人瞪着一雙渾濁的眼睛,不斷地敲打着煙斗:“你剛才聽見我的話了?世道變了!冬天裏都穿上了裙子!妖怪嘛!”
我不知該説些什麼。老人垂下眼睛:“年輕人哪,就得本分,蒙咱山裏人有個什麼好?山裏人一天天混日子,也不是鬆快事兒……”
我們兩個一樣,這樣的夜晚都不想睡得太早。他不停地吸煙,咳,對我也不那麼戒備了。其實我心裏對他滿是感激,因為是他把我領進了自己的屋子……夜晚的下半截他鬆弛下來,開始講各種各樣的故事——都是這座大山裏的傳説,其中照例有很多鬼怪故事。如果不是過去聽得多了,伴着山風聽來可真夠嚇人的。他説:“村子四周這些荒禿山上,出了什麼事兒你都別覺得新奇,裏面有騙人的狐狸,吃人的妖精——這一段還有了專門背男娃的野物……”
最後一件事我倒從沒聽説過,簡直嚇了一跳。
老光棍坐起來解釋:“那都是山裏好事兒的野物乾的……”
據老人解釋,大山裏有一些母狼或母狸到了一定年紀還嫁不出去,就渴望找一個伴兒了。它們漸漸也就打上了人的主意。“説起來,咱們這樣歲數的,它們覺得個頭兒大了些。那些男娃看上去小模小樣和和順順,再説也背得動……”
我搖搖頭,笑了。
老漢把眼一瞪:“這是真的!娃兒們給拖拉到山裏,在野物窩裏過上一年兩年——最多能過四五年!野物折騰起人來也不是鬧着玩的,幾天下去一個個男娃眼凹臉黃,光剩下一個大腦殼耷拉着,能撿回一條命也就不錯了,你當怎麼!”
我忍住笑説:“它們還沒有咬他們,傷害他們,這已經不錯了!”
老頭子不知為什麼上氣不接下氣,大喘着説:“那倒不會。可是好傢伙,野物出去找東西給他們吃,都是些血淋淋的物件,什麼兔子啦,一隻鳥啦。娃兒嚇得不敢吃,噁心,野物還以為他不知好歹,就掄起巴掌潑揍。”老漢吸着煙,大股煙霧從鼻孔裏冒出。他兩腿使勁蜷起,上身卻挺直了望着窗外:“人和人的賬碼不一樣哩,我倒天天盼着這樣的野物來背咱,盼了十年也沒盼到。這兩年倒是有不少野物來背咱莊裏的女娃哩,嘿,風水轉了……”
我有點不明白,聽了一會兒才知道,那是一些人販子到村裏行騙。
“他們把女人招到平原上做媳婦,説平原上的人啊,一天到晚吃白饃,逢年過節還要殺豬吃肉,晚上就蹲在炕上看一個電影匣子。結果哩,”老漢伸出黑乎乎的巴掌,“像販豬崽似的,三五個紮成一堆,牽到一個大河套子裏,一捏手指頭估個價,轉手就給賣了!”
這樣的事兒我以前也聽過。在那些貧窮地方,有些人家的媳婦就是人販子弄來的。她們在這兒待了好幾年,還要一天到晚用繩索捆着。其中有的日子長了生出感情,真想在當地安頓下來過日子,户主兒才會把繩索解開。當然也有不少冒着生命危險出逃的。
我問老漢:“上面不管這些事兒?”
“不管?人販子還有不管的?可就是逮不乾淨哩,就像我破棉襖上的蝨子。這不,前幾天又一個女娃從外面跑回來,身上一道連一道血口子。問她怎麼回事兒?她説是男人打的、牙咬的——你當怎麼?原來那個男人夜裏摟抱着女娃,一高興低頭就是一口!你看看,天底下什麼人沒有哇!”
夜色烏黑烏黑。窗外颳起了大風,呼隆呼隆的聲音像遠遠的雷鳴,又像巨石從屋頂上緩緩滾過……
天亮了,我離開這個村子繼續往前。我灌滿了水壺,買了一點玉米粉和地瓜粉。山裏人認真得很,與過去稍有不同的是,他們賣東西要按斤按兩收錢,而且價錢高得嚇人。
2
沒人知道那個古堡。就這樣走着問着,出了大山。
隨着接近平原,視野漸漸開闊起來。春色好像陡然加深了。我身上的衣服顯得多起來,後來不得不換下一件裝進背囊。路邊草木泛出綠色,樹葉長大了。丘陵與平原的交界處是以幾座孤零零的、東西走向的山嶺為界的,一過了山嶺就是平展展不見邊際的原野了。我的眼睛在急急搜索那兩條有名的大河——界河和蘆青河。沒有,霧靄中一切都模模糊糊。我估計從這兒往東大約要走十幾公里才會與它們相遇。兩條河發源於東部的黿山和砧山,這兒所能看到的只是近處的一些水流,它們看上去那麼細小。從丘陵跟前經過的幾道水汊彎彎曲曲,走了不遠又要打一個回折;有的地方突然變得狹窄,拐過幾道彎又重新變得開闊。這兒正處於幾條水汊的上游,常見的是靜止不動的水灣。一些濕地上特有的植物開始長起,一兩隻蝴蝶在旁邊旋轉。鳳尾草、節節草和草問荊等都長得分外旺盛。這一帶所有東北西南走向的水汊大致都要匯入界河。
從我站立的地方往東看去,可以看到大山的餘脈繼續往北延伸。隨着東去,黿山和砧山的坡度變得和緩下來,它們一直往前,漸漸與平原融為一體。蘆青河就是由那裏向北注入渤海灣,上游由三條小河匯流而成。我以前曾在它們的交匯處待過一段時間,認真考察過這裏的水文情況,給我印象深刻的是一個個小村的變遷——它們四周茂密葱綠的林木變得枯黃,一些山裏的淘金者把氰化物傾在小河裏,小河又最終要匯入蘆青河。
我想下山跨過界河,然後順着蘆青河左岸一直往前。自踏上丘陵地區開始,這條河就讓我牽掛起來。我不由得加快腳步走下山坡——可當我慢慢踏上平原,看到那一大片剛剛生出的星星草、鹼茅,看到溝邊田壟裏茂長的散亂的千金子的時候,又變得猶豫起來。我停下來鬆鬆身上的背囊,一直向東北方望了好久,這才往前走去。又看到了遠處的村落,矮矮的小屋,窄窄的街道,以及在屋頂上方籠罩的那些喬木枝椏。村邊勞動的人很少,所有的人好像都對這個春天不抱什麼希望,他們只是三三兩兩地活動着,無心無緒的樣子。而過去的春耕時節總是那麼忙碌,每到了這個時候田野裏都有很多扛鍁掄钁的人。我難忘那時田野上小夥子的歌唱,還有姑娘頭上飄動的紅紗巾;拖拉機嗵嗵奔馳,馬車伕甩響了鞭子。而今這一切突然就沒了,零零散散的人與滿野的荒涼正好相配;偶爾有一隻狗在村邊上佇立,發出一兩聲懶懶的吠叫。
天快黑了。這一次我沒有走進村莊,只想遠遠地繞開。我甚至連那些路上的行人也要避開,只想在一個安靜的地方搭起帳篷,點一堆火準備晚餐。地瓜粉和玉米粉合在一起,再摻上一點野菜,放上鹽,就是豐盛的野地一餐……後來聽到噼噼啪啪的雨聲,接着頭上也淋到了。我抬起頭,這才注意到空中沒有一顆星星,天陰得正黑。雨漸漸大起來。天有點兒冷,但我寧可在野地裏蹲一會兒,讓啪啪的雨點打在身上。眼看着篝火一點點變得暗淡,接着冒出一股水汽,發出滋滋的聲音。頭髮淋得半濕了,雨水像淚一樣順着鼻子兩側流下來,流進嘴裏,又被我不斷吐出。我聽見有小鳥歡叫,在不遠的溝渠那兒發出撲稜稜的聲音。它們飛了起來,像為一場春雨歡呼。我此刻的心情和它們何其相似。就這樣,我給淋得濕乎乎的回到了帳篷。
天亮了。舉目遙望,蒼茫一片——此刻驀然記起,在煙氣渺渺處,在一百多公里之外,就是那座小城啊!一想起這座小城就讓我心驚,因為林泉精神病院就在它的郊區,那是荷荷的進出之地。還有,我以前的一位摯友當年就是被捆綁了送進去的……我曾多次到林泉去過,對這裏一直心存恐懼。
海濱平原已變得千瘡百孔。不知是因為地下開採的關係,還是其他原因,這裏出現了許多窪地,水窪邊上的茅草長得很高,蒲葦和小灌木叢瘋長。原來還是肥沃的農田,這會兒沉到了水中一半、被荒草雜樹棵子佔據了一半。一些拉起的鐵絲網和紅磚圍牆在其間不時出現,裏面大多是空空的,不知將來要派什麼用場。圍牆外的水窪地邊、髒髒的溝渠河岸,所有的蕨類植物都在狂長猛躥,黑烏烏的像要流出油脂。一些水蕨長得肥肥嫩嫩,我忍不住揪了一些。對於旅人來説,這是上好的一種菜餚。粗梗水蕨漂在水面上,再就是槐葉蕨。沉在水裏的還有角果藻和菹草。狹葉香蒲長得比人還高,走在露出水面的土埂上,就像走在一片小樹林裏。各種各樣的野鳥在裏面撲撲稜稜。水窪與水窪之間是凸出的一片片半島形荒地,上面存留着上一個季節裏乾枯的玉米秸、谷秸和麥茬。顯然,村裏人匆匆收走了一茬莊稼就趕緊離去了。真使人難以置信,這兒幾年前還是有名的“東部糧倉”。
走在這樣的地方我有忍不住的沮喪。偶爾還能遇到像我一樣身背行囊垂頭喪氣趕路的人——他們好像不是一般的流浪漢,也不是匆匆的過客,更不像那些到外地打工的人。他們佝僂着身子往前,誰也不看。我知道這都是一些離開了家園的人——周圍的村子由於土地下陷,他們只好出門遊蕩。
3
夜晚宿下,仰看星轉鬥移,常常陷入這樣的疑惑:如此辛苦的地球日夜不停地艱難轉動,難道就為了載上這麼一大羣六親不認、刻薄貪婪、滿臉漲滿了慾望的傢伙?我害怕這種嚴苛的責問也包括了自己,因為自己在許多時候並不比其他人好到哪裏;我只是還願意尋找,願意印證,還沒能徹底忘記自己的虧欠——對故園和鄉鄰還有那麼一點掛念。也許我一路上什麼都做不成,直到最後徒手而返……我已經四十多歲,兩鬢斑白,眼瞼浮腫,一夜連一夜地失眠。漫長的一夜過去之後,第二天照舊要身負背囊往前,腳步踉蹌,平地跌跤,最糟糕時一個不大的坎坷就會讓我匍匐在地。可我最後總是忍住了爬起來。我的腿不像過去那樣有力了,踝骨被一塊石頭碰了一個口子,而後就常常發疼。奇怪的是它當時並沒有流多少血——過去,特別是童年,記憶中身上稍有磕碰,鮮旺的血流就像水一樣湧出。生命的汁液,逼人的顏色。是的,現在它們似乎不多了,快乾涸了。
一片水灣明淨得就像一面鏡子。我不由得蹲下來。水中的這張面孔雖有一點不同尋常的倔犟,可無論如何還是顯出了落魄的樣子。臉上沒有一點光澤,皺紋細密而深刻,似乎還有一點虛腫。沒有更多的時間憐憫自己了,抬起頭時想到了那些異性朋友——幾十年來,一些或多或少落進俗套的故事。嗯,我不知道她們為什麼會喜歡上我。姑娘一般而言是比較勢利的,她們會喜歡一個倒黴鬼、喜歡一個在內心裏藏住了一點希望卻又從來不願示人的流浪漢嗎?時至今日,但願彼此還沒有遺忘。至於你,我們還能一起走上多遠?你又會在什麼時候開始討厭我?你以後對我的失望會有多深?
如果我從此駐足,和你待在一個温温的小窩裏,説不定你就會像個司令官一樣指揮得我團團轉,讓我左衝右突,去負起那可怕的、大山一樣的沉重——那十有*是世俗物質的堆積。但是那樣你就會高興嗎?要知道人心不足蛇吞象,古人説得一點都沒錯。不過我如果照你説的做了,你就會好好飼餵我,讓我變得胖乎乎像一隻慵懶的飽蠶……腦海裏常常光影交錯,使我不得不強抑着自己,在撲朔迷離中探求一條清晰的思路,就像腳下的蕪草荒地一樣,要從中尋一條彎曲的小路。我只是執拗地把腳踏上這塊沒人走過的地方,一直往前。背囊硌着肩膀,壓得人透不過氣來,汗水把一層層衣服都濕透,可還是要一直走下去……只有安歇的時候搭起帳篷,燒起熱水和湯糊,倚在背囊上長舒一口氣,才開始回顧甜美的往昔。童年如在眼前,金黃色的*耀耀閃爍,它代表了我在一個女老師身邊度過的甜蜜時光。再往前想,想一個人在大山裏奔波時結下的那些年輕夥伴,各種友誼,五顏六色的故事。我特別不能忘記的是一個山地老師和他的孩子。最後再想大學時代,丁香樹旁……是的,這一沓子難以忘懷的東西時不時地湧上腦海,讓我在旅途上慢慢咀嚼。
在這兒採集食物簡單得很。小香蒲的根莖富含澱粉,可以當最好的晚餐。這樣背囊裏的食物會完好地貯備。還有蕨類植物的莖葉,它們是可口的菜蔬。茫夜裏看着一地荒蕪,看着一個平原的衰敗,忍受中又會滋生出一種絕望和決意的清美。對於它的未來,我要在心中小心翼翼做一個預測——這差不多成了最沮喪最痛楚的事情,還是不想為好。我此番往西,或許並不一定能找到凱平,可是他就和那個藏入深山的古堡一樣,總像一道謎語那樣吸引着我。
兩相對照,再也沒有比在那個城市裏空空等待更荒謬的了。那個城市有一道生機盎然的目光——記得每次出發,內弟小鹿,一個長得像梧桐苗似的可愛的小夥子,都要纏着嚷着跟上走。可愛的孩子還不知道遠行是怎麼一回事兒,他只是一個初中生,體校裏的球類運動員。他已經是徹頭徹尾的城市物種,交上的女朋友叫“小阿苔”,一個袖珍形的體操運動員,差不多可以站在大人的手掌上翻跟頭。她美麗活潑,可愛得百裏挑一,也像小鹿一樣纏着嚷着要走,還説:大哥是個旅行家!她錯了,她一輩子也弄不明白我是個什麼家。想着小鹿和小阿苔,喝下了第一口蕨菜湯。“真鮮……”
兩個孩子都喜歡新奇的東西。記得有一次我到外地去,帶回來的幾件小禮物全被他們搶跑了。小鹿特別喜歡一個半透明的玻璃做成的小鹿,身上帶棕色和白色斑點。他一直襬在小書桌上。有一次我發現它不見了,就問哪去了?他説給小阿苔了。
“小鹿給了小阿苔嗎?”
“小阿苔給了小鹿。”他不無頑皮。
4
這裏的街道也不例外,同樣在用一些花花哨哨的東西掩蓋自己內在的破敗。所有臨街的房子都用紅粉和其他顏色塗過,或者乾脆用瓷瓦重新貼了一遍。花花黧黧,亮晶晶的。好多窗子都被鋁合金材料裝飾一新,還吊掛了一些不倫不類的彩燈,鑲了一些霓虹燈廣告。原有的建築拆掉了,新搞起來的又顯得薄氣寒酸。這是一座沒有重量、沒有歷史的城市。一座小城從史書上看是一回事,從眼前看又是一回事兒。它有古老的文化,經歷過幾場有名的戰爭,在一兩百年前就是一座好城市了。可奇怪的是它後來不是變得越來越莊重,因年齡的增加而稍稍地增添一點兒尊嚴,相反倒是越來越稚嫩、單薄和輕浮。它要慌忙不迭地追趕潮流,要拆毀,要裝扮,要拼上老命去模仿,最後把自己弄得不老不少,看一眼都牙磣。我們從兩千多年前就開始搞城市了,搞來搞去就搞成了今天這副窮酸模樣。幾乎所有的名城都毀掉了,廢墟上長起的一座座新城可憐兮兮,面目猥瑣。眼前的這座小城煙霧騰騰,到處都是垃圾,連棵像樣的樹都沒有。大街上滿是粗鄙的眼神,他們直盯盯地看着生人,看着女人。有人即便在傍晚也要戴上墨鏡,還有的小小年紀拄上了手杖。到處都是喧嚷,是宣傳廣播車和高音喇叭的鳴叫。當地方言和普通話摻雜一起的號叫簡直能讓人發瘋。
我不知怎麼闖到了一個自由市場。剛看到擁擠不堪的人羣后邊有一排排蔬菜攤和肉攤,一股惡臭就撲過來。幸虧這座城市不大,頂多有半個多小時就可以橫穿過去——究竟是一個什麼念頭在左右我,使我走進了這樣一座小城?沒有多想。拐過一個巷子,人流疏了。可是剛出巷口就看到非常熟悉的一個場景:一個穿得破破爛爛的老太太伏在垃圾箱上,想盡力找出一點有用的東西。前邊,另一個垃圾箱前又是一個男人在翻找……摩托車飛馳而過,速度快得讓人顫慄:如果這時從巷口走出一個人,那就必定遭殃。沒人管束飛車,無論哪座城市都有一些無知而得意的狂少:可憐巴巴的摹仿者,戴着閃亮的頭盔,穿上特製的鐵釘皮衣,剃了光頭或束成馬尾。摹仿的狂潮淹沒了整個第三世界,到處都不缺痞子。摹仿是對尊嚴的腐蝕。從世界的一角到另一角,處處都留下了摹仿的強酸侵蝕的斑痕。現代傳播工具使這一切迅速而有效。時下到處是複製出來的文化標識,如服飾和髮型,如露着半個屁股上街的女子。
我記得這個城市的十字路口左側有一座歷史悠久的劇院,至今不少人還記得一些最負盛名的角兒在這個劇院演出的盛況。當時就是這一類場所維持了一種城市的魔力,培植了一大批口味刁鑽的人。據説在這個地方,任何一個有名的角兒都必須繃緊神經,不敢露出一副來到小地方的那種鬆弛勁兒。兩年前我在這兒轉車,實在閒得無聊,想去看一場戲。還好,裏面正上演一場有名的京劇,而且演員都來自外地,其中至少有兩個名角。我雖然晚了一點兒,把門的人還是讓我進去了。進場後剛剛落座就吃了一驚:偌大一個劇場只在前排那兒坐着五六個人,離開幾排座位又坐着三五個人。台上依舊很認真地演着,讓人為他們難過……後來有人告訴我:電影院的情況略好一點,但觀眾仍坐不滿場子的十分之一。這一切都是因為有了電視,他們斷言:無論是影院還是劇院,往後的日子都很難維持了——誰不願舒舒服服躺在牀上,大仰着身子看電視?電視裏什麼都有,沒有的還可以買一盤帶子、一張光碟回去播放。劇場經理是個滿臉黑胡碴的傢伙,他惡狠狠地盯着我説:“電視上,驢配人的片子都有了,誰還來買票看電影?我日他八輩祖宗!”
事情當然容易理解。記得以前有個朋友面紅耳赤地與我討論,説現代通信傳播工具推動歷史有不可取代的巨大功用。他一直在使用不容置疑的語氣。我那時一聲不吭,心裏卻有一百個否定。我想説,我們太追新趨時了,對現代聲像技術對世界的致命危害討論得少而又少。它作為一種公害倒是不可抗拒的,簡直是一場轟炸。我們所置身的這個世界正在經受現代傳媒劈頭蓋臉的轟炸,每個人每寸土地都無法倖免。它如此殘酷地改變了這個世界。幾乎在每一座城市,電視機都比做飯的煤氣灶和淋浴的蓮蓬頭、衞生間的馬桶更多。如今的電視機有幾十個頻道供人選擇。當今的地球幾乎沒有一個角落能夠阻攔衞星的光顧。就因為有了衞星,所以也就有了無邊界電視,它們正迅速介入個人生活,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娛樂方式。成十幾億台的電視機湧向城市和鄉村,並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長。據説全世界衞星傳送的電視服務項目已經超過了上千種,還在飛速上升。真正的全球性超級頻道正在深入數億個家庭,而且幾十顆通信衞星又將在今後幾年內發射升空。這就意味着太空電視頻道的數量又將大幅度增加。這是一場全球性的電視革命,對於文化、政治和經濟的影響將是致命的,它必將引起一系列複雜的問題和爭端。再加上正在興起的互聯網,它們將使整個世界變得可怕地浮躁、淺薄,越來越多的人會整天泡在熒屏跟前,走進集體性的精神恍惚。
人們在放棄深入閲讀的同時,也將放棄深入的思索。起碼的判斷力從此喪失,他們將迫不及待地去為三四流和不入流的貨色喝彩。與這樣的精神世界相匹配的,只能是這樣的一個物質世界:人人對不擇手段的爭奪不再存任何心理障礙,滿足自己的消費慾望將是頭等大事。這個世界在一天早晨醒來會突然發現,人們花費長達幾代幾十代的時間建立起來的堤壩已經完全崩潰,倫理準則將不復存在。悠久的文明史從此改寫。除了消費至上主義、享樂主義和物質主義,其他都失去了魅力。作為一個民族和國家,面對這麼多信息蜂擁越過自己的邊界,已經束手無策了。各種奇蹟伴隨着圖像正在勢不可擋地擴散。政治家們也許會從政治集權和經濟利益方面來談論這個命題,可是對於具體生命而言,卻是一種創造力的戕害,是個性的泯滅和喪失,是過分放縱和浮躁引起的空前危機,最後是——對人性進一步失去信任感,精神進入普遍的荒蕪和頹喪……
過去一種文化滲入另一種文化也許需要幾十年或幾百年的時間,而今卻可以在幾秒鐘內完成。人們或許希望這種迅速傳播攜帶了精美和深度——起碼是有這種可能性;但實際上它們提供的總和,也不過是各種污髒,連一頓像樣的“快餐”都算不上。冷漠呆板的屏幕除了有效地播撒慾望之外,實在難以承受思想的重負。於是它們就索性加入野蠻的不加掩飾的掠奪——對時間和空間的掠奪。在這種侵佔之下,誰還能葆有自己完整的、不帶深刻損傷的心與身?
街道越來越寬,人也越來越多。路邊的房子太年輕了。這個古老的小城竟然羞於保留百年以上的房子。翻翻書本就知道,這兒還曾是一個宗教聖地,曾經有規模頗大的佛教和基督教建築。可是現在連一座琉璃瓦頂和尖頂都看不到,它們早在幾十年前就被拆毀了。這個小城的歷史不過是向後來者簡要地説明:它和其他地方一樣,同樣也曾擁有自己的極度繁榮,只不過早已毀掉罷了——兩千年來不斷有人試圖建立新的繁榮——接着卻是另一場毀壞。人類發現自己如此地倒黴:總是勞而無功,總是從零開始,從廢墟再到廢墟。
至此,勞動者發現了一個永恆的哀傷:我們不能夠積累。
巷口上有一棵死去了半邊的老槐。我停住腳步。它將我一下吸引,因為它是這樣熟悉。我終於想起,這是多麼熟悉的一個巷子!我記起進入這條巷子一百多米,有一座殘破的小房子,那裏面住了一位中年教師。
他是一個十分有意思的人,當年曾是我們事業的積極擁護和參與者,但由於身體不好很少出門,也很少到我們那兒去。我們並沒有見面,直到有一次我路過這座城市時在這兒留了一宿,有過一次徹夜長談。
我突然高興起來。在旅途上見到一個朋友,這是多麼讓人愉快的一件事。我的腳步不由得加快了。真的是那條巷子,我又看到了那個青磚小門。門虛掩着,我跨進了小小院落。院子當心還是那棵半死不活的小柏樹。我在院裏問了一聲,屋內竟然沒有一點聲音。但我料定會有人的,因為門沒有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