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講的是《巴黎聖母院》,大家都知道它是法國雨果(1802—1885)的作品。我們要開始講一些名著了,講述名著的好處和壞處在什麼地方呢?好處是可對它有絕對的信任感,我們可以完全相信它是一個完美的東西,經得起考驗的東西;不方便之處是它和我們的距離很遠,比較隔膜,無論是時間也好,空間也好,都和我們有相當的距離,很難把它和它產生的社會時代聯繫起來對照,從而找出現實世界和心靈世界的關係。這是有點困難的,但這樣也好,我們的分析相對處於一個孤立的狀態中,也許更可以證明我的觀點。我曾經說過,我所要做的與大家以前做的不同,我要把作品的背景全部排除,我不管它的背景,背景對我不重要,我只重視這本書,我只看這個,我也只對這個負責,別的我不管。還有個不方便之處,是關於雨果,關於《巴黎聖母院》已有了很多很多分析,我的分析也許只是非常軟弱,非常容易推翻的一種,所以我希望大家把以前所瞭解的分析評論暫且放一放,儘可能客觀地來對待我告訴你們的這個故事。
我現在就要開始講《巴黎聖母院》。大家一定看過這本書,至少是看過它的電影。我覺得電影是非常糟糕的東西,電影給我們造成了最淺薄的印象。很多名著被拍成了電影,使我們對這些名著的印象被電影留下來的印象所替代,而電影告訴我們的通常是一個最通俗的,最平庸的故事。《巴黎聖母院》流傳得非常廣,說的就好像是一個美女和怪獸的故事,1百多年來,有多少美女和怪獸的故事?是不是就是從這兒演繹過來的?電影特別善於把名著平庸化,大眾化,變成一種可使大家廣泛接受的東西。不知道當這個故事棄下了怪人和美人的情節以後,會不會使大家乏味,可我還是請大家暫時地忘記一下這個家喻戶曉的故事,重新開個頭。我想首先我要著重的說明一個章節,這就是為巴黎聖母院專門闢出的一個章節,它描述了巴黎聖母院,這是理解整個小說的一個重要的前提。
這一章節,雨果建築專家式地對聖母院作了描述。我想簡略地敘述一下。首先,作家提到聖母院建築的時間,從查理曼大帝時奠基的第一塊石頭,直到菲利普·奧古斯皇帝添上的最後一塊石頭,經過了3百多年。在這3百多年間,聖母院經歷了很大的變化,造成變化的原因,主要來自三點:一是時間的原因,這是一個自然的過程,所有的東西都在陳舊下去,無可阻攔地陳舊下去,還有一些巴黎城市的變化也會使它產生變化,譬如他特別描寫了聖母院的前牆。那前牆是非常之宏偉龐大的,其體積是可以把人們嚇住的,有一種威懾的力量,而在長達3百來年的時間裡,舊城區不斷地把街道擴展,抬高,提升了地平線,所以說前樓原有的十一級臺階,慢慢地就拉平了,前牆的宏偉性就不那麼顯著了。你們可以想象,如果一個門樓前有十一級臺階的話,牆會是多麼高大,現在由於舊城區的發展使地平線提高,把臺階弄平了。這是時間的變化,但作者也承認時間在使聖母院損失的同時也給它增添了一些東西,增添了一些蒼老的感覺,它的牆壁不那麼嶄新了,它的建築有了時間的痕跡,使它變得很有閱歷的樣子,這是第一個原因,時間的原因使它變化了;第二個原因是政治和宗教的改革,我現在完全撇開歐洲和法國的歷史,只看這本書,這本書告訴我,這3百年裡發生了很多宗教和政治的改革,改革不斷地衝擊這座聖母院,包括把它的偶像統統砸爛,關於宗教,我們簡單的知道一點,天主教是重視偶像的,基督教則是不要偶像的,當基督教衝擊天主教時,自然要砸爛偶像。每一次政變和革命,那些偉大人物的雕塑便被砸毀一通,這是宗教和政治的原因,使它3百年內發生的變化;還有第三種原因則是藝術的原因。文藝復興以後不斷地產生新的藝術,新的流派,這些也逐漸地使其變化,使之變得風格雜糅。巴黎聖母院就是這樣一種情景,首先我們知道它經過3百多年的時間建成,第二,我們知道它經歷了三個原因所造成的變化,使它從開始到最後面目全非。
接著作家著重談了聖母院的風格,其中涉及到很多的藝術知識,我也不細說了。總之聖母院的風格是很不統一的,它不屬於一種類型的。
它不屬於古代的那種很神秘,很幽暗,很低矮,提醒我們神權和軍國主義的那一類建築;它也不是那種市民氣息的,很自由,很大膽,想象力豐富奔放的那種。它是一個多種東西摻雜糅和在一起,一種過渡時期的建築。比如它的小的拱門尖頂,已經非常接近於哥特藝術,很精緻;可它的底柱且是極古典式的,又把人們拉回到6百多年前,它的體積和重量都是非常偉大,非常古典主義的。所以巴黎聖母院是一種岩層,是歷史和文化積累起來的沉澱,通過它可瞭解到許多的東西。
它的圓形的拱門是羅曼層,是最古老的層,接下來它的尖頂是哥特層,再接下來它的柱子是文藝復興層,它向我們展示出文化的積累和藝術的積累過程。當描寫了它所有的變化之後,最後說道:“儘管外面是千變萬化,可是它的內心還是古典的。”不管怎麼,巴黎聖母院依然保持有永恆的次序和一致。比如說小禮拜堂、大門道、鐘樓、尖頂、塑像、彩繪的大玻璃窗、圓花窗、阿拉伯的花紋、齒形的雕塑、柱子、浮雕等等,這一切只是排列不同,外表不同,可它那種嚴謹的秩序永遠不變。所以經歷了這麼多的摧殘或者改革,經過那麼多時間的磨鍊,它就像一棵大樹一樣,葉子每年都在落下來,可是樹幹永遠是一個。
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前提。我想我們應該把前提都搞清以後再分析它的故事的結構。
說完了聖母院的建築之後,還有另外一個也是前提性質的章節,這是一個往往被忽略的章節。有一天,國王的御醫帶來一個奇怪的長老,到巴黎聖母院探訪副主教——克羅德神父,他們談到了許多關於世界的奧秘,像星相之類帶神秘色彩的東西,克羅德提出世界發展前景的一個預言,他右手指著一本書,左手指著聖母院,眼光從書本移向聖母院,說:“這個要消滅那個的!”接下來就有整整一節闡述克羅德的理論,這理論是說印刷術終究要消滅教堂與建築術。他說怎麼會有建築的?當人類有了沉重的記憶,這些記憶像負擔一樣壓在人們肩上,人們很想將它們卸下來,用一個可見的,又最容易做到的東西記錄它,那麼就是,用一塊石頭,砸在地上,這便是紀念碑。古代人就是用石頭來記錄自己的思想,朦朦朧朧的思想,石頭就是建築的第一個字母。然後慢慢就開始有了單詞:石頭堆疊起來,成了墳墓,墓室,石頭堆砌的簡單的石棚,記載我們記憶的手法和方式就複雜一點了。再接下來就開始著書了,就是建築,有了各種各樣的建築,巴黎聖母院就是其中之一。這是一種比較可靠的東西,比草稿可靠,他說一張草稿,一個粗暴的人,一次發火就可將它毀掉,而一個建築要毀掉它,必須要有一次社會革命。可是建築還不足夠牢靠。不是嗎?前面說了那麼多關於巴黎聖母院的變化,就說明建築要抗拒時間和遺忘也是不容易的,也是不斷被埋沒,然後慢慢變成意義含糊的岩層。那麼現在有了一樣東西,比建築還要可靠地記載我們人類的記憶、經驗、思想、情感,這就是印刷術。它可把思想廣泛地傳播,使我們的思想變得像鳥兒一樣在飛翔,像空氣一樣,誰都無法把它滅絕。他覺得印刷術是種神奇的東西,有了它以後我們人類所有的記憶,所有的思想,所有的轉瞬即逝的東西,都可留下來了。這是又一個很重要的前提。
現在我們可以直接地談到《巴黎聖母院》的故事了。關於這故事,我也想給它作個簡單的定義:這是一個神靈的故事。一個神降生於凡間,受盡折磨的故事。這故事中有兩個主角,一男一女,卡西莫多和艾思米拉達。這兩人我們是很熟悉的了,電影裡,歌舞裡都出現過他們的形象,尤其是卡西莫多已作為一個專用名詞,表示一個人的醜陋。
我想先將這兩人作一個簡單的描述。卡西莫多第一次出場是在選舉“愚人王”的活動中,在一個六角形窗孔,就像蘇州園林中鏤空的窗,讓最醜陋的人露面。許多醜陋得可怕的人,一個接一個亮相,最後出現的一個把所有的醜都蓋倒了,就是卡西莫多。這一個人的醜是怎麼樣的醜呢?他的眼睛被一個大瘤遮住,他的牙齒像城垛一樣參差不齊,他的下巴是開叉的,他是駝背,他的腿也是瘸的。總之,他是一個勉強接近於人形的一個人,只能說他勉強接近於人形而更像一種獸,就是這麼一種古怪的樣子,但他的醜裡面有種駭世驚俗的味道,所有的人都會被他嚇住,驚住,他有種力量。作者這裡有句話:“對於那條希望‘力’也能像‘美’一樣能導致和諧的永恆法則來說,他可算是一個特殊例外了。他的這種力量違反了我們古典的關於力的原則,我們認為力也是一種協調,高度的協調產生力,而他是絕對的不協調,而他確實有力感,他是一種力達到極致,或者說協調達到極致後發生的反應,反動。他極其醜陋,驚心動魄的醜陋,是種非凡的形象。他確實醜,可正是因為他的醜,他一點都不落俗套。他的生平也別出一格,1467年(雨果敘述的是15世紀的古老的故事),復活節的第一個星期日的早晨,早彌撒以後,人們在聖母院左廳前廊下,一個雕花木床上發現了這孩子。這木床是專門放棄兒的,誰家有棄兒,就放那兒,會有善心人把它領走,這孩子就在那兒被發現了。這孩子醜陋得驚心動魄,人們都不敢去接近他,是一個年輕的神職人員,年輕的神父克羅德帶走了他。克羅德帶走他是出於一種私人的原因,用為他的弟弟。
一場大瘟疫之中,他的全家都死了,只剩下他和小弟弟,從此之後,弟弟是喚起他溫存情感的唯一的人。所以當他想起他弟弟的時候,他的心會變得很軟,他會生出些凡間情感。他是懷著這樣的同情心把孩子領養了,把他帶去聖母院,使他成為一個敲鐘人。這個卡西莫多,從小就是在聖母院的陰溼的石板地上長大的,石板地上的一條爬蟲似的。沒有人同他說話,他也不會說話。當他第一次敲響鐘,就好像他第一次開口說話。而敲鐘巨大的聲響把他的聽覺也奪去了,他又聾又啞。他在聖母院走來走去,覺得每一塊石頭,每一座雕像都非常親愛,他有時會對著石頭默默地說話,誰都聽不見。當人們走進聖母院時會發現,柱子上爬著個野獸樣的東西,一看呢,是他,像猴子樣的迅速爬走。他像蜥蜴似地附在聖母院的壁上,他和聖母院似是合為一體了。
然而他是很少的能領會,為聖母院吸引的人之一。也正是因為他的存在,使聖母院充斥了一種生氣,這種生氣是不可言傳,不可描述的,雖然人們都懼怕他,人們想到他都覺得噁心,討厭他,可就因為有了他,整個教堂都活起來了。作者寫道:”假如是在埃及(注意這個埃及)人們可能會把他奉為這座寺院的神祗了,但中世紀的人們卻以為他是魔鬼,以為他是魔鬼的靈魂。“他似乎是古代淪落到中世紀的一個神。有點像中國的一句俗話”虎落平川不如犬“吧,他是一個淪落的神,生不逢時,若在古代他就是神,可他到了中世紀被大家看作魔鬼。他是這樣一個人。
接下來要說艾思米拉達。她的出場有瑰麗的色彩。也是在那個愚人節上。愚人節正在上演詩劇,詩劇作家是個流浪詩人,他的名字叫作甘果瓦,惴惴不安地看著自己的詩劇。這詩劇不斷地被打斷,被幹擾,踉踉蹌蹌地進行著,最後一次被打斷就是廣場上傳來聲音,大家歡呼著“艾思米拉達”,就像唱歌似地唱這幾個字。甘果瓦聽到這聲音感到非常驚奇。甘果瓦是詩人,是語言藝術家,對語言最為敏感。
他聽到這幾個字,他不知道是什麼意思,可這幾個字就像是有魔力觸動了他。他到乞丐的聚集區到處去問,什麼叫做“艾思米拉達”?後來經過很戲劇性的情節,他成了“艾思米拉達”的丈夫,新婚之夜,甘果瓦就問她“艾思米拉達”是何意?女孩子回答不知道。他說屬於哪種語言呢?艾思米拉達說可能是埃及吧。這裡又出現了埃及。我就想提前告訴大家,這個神靈的世界,雨果為它有個寫實的命名,叫做“埃及”,“埃及”其實寄託了雨果的美學理想,那就是古典主義。
這兩個神靈世界的主人公,他們和埃及,都有著奇異的、冥冥之中的聯繫。這個女孩來歷也不同尋常,身世同樣是很不明的,說起來也有段話了。在聖母院周圍的克雷沃廣場,有個羅蘭塔,原是羅蘭夫人的產業,因其父在十字軍東征時戰死,為紀念他,為其父守節,她在羅蘭塔邊造了個小披屋。小屋有兩個窗,對著廣場,外面走不進去,窗上有鐵欄杆,她就在裡面日日夜夜祈禱,從未出過塔,別人施捨她點吃的。就這樣,等羅蘭夫人去世後,這小披屋也就變成公眾的隱修室了,凡是決定守節或守喪的人就到小屋子來日夜祈禱,由善心的人施捨他點吃的、喝的,就在裡面度過終身。故事發生時,羅蘭塔的小披屋裡住著一個女人,外號叫小麻袋,人們知道她原是個非常漂亮的姑娘,父親是個輪船上的提琴手。父親去世後,母女倆就過著非常貧苦的生活。在這種情況下她淪落為妓女,淪落的過程也是很悲慘的,最早是做貴族的女友,然後做國王騎士的情人,第三個相好是個僕役,一個國王傭人,按下去是太子的理髮師、廚師、流浪歌手、掌燈人,最後就成為一個可以和任何人睡覺的女人。可是有一天這個女人停止了淫亂,因為她生了個非常漂亮的女孩。自從有了這個女兒,這個叫小麻袋的女人開始改邪歸正,嚮往著美好的生活。正當新生就要開始的時候,她的女兒被一群流浪的埃及女人偷走了,換給她一個破麻袋,麻袋裡裝的是醜陋的卡西莫多。就這樣,她的女兒到了埃及人手裡,從此不知去了哪裡,這個女人從此成了隱修女,她日夜在小房子裡祈禱,哭嚎,咒罵。我們在故事就要結束時才會知道艾思米拉達就是她的女兒。在埃及人手中,她的女兒成為一個流浪的藝人,與卡西莫多的驚人的醜正相反,她驚人的美。她的美是有魔力的,我們很難分析她的美,眼睛如何,輪廓如何,身材又如何,她就是美,她的美已達到一種抽象的程度。她便有了種力量,這種力量可說是魔鬼,也可說是天使,她的美是有顛覆力的。她還會一些幻術,她身邊有個叫加力的小山羊。兩隻角和四個蹄子是金色的,會變很多戲法,會認字,數數,是個有魔術的小山羊。她就是這樣出現在我們面前。這出神靈的戲劇就是由卡西莫多和艾思米拉達來演出的。
我還要再提到一個人,就是克羅德。他是個貴族,他的家庭有宗教背景,是從一個修士那裡繼承了封地和房產。他從小就被父母送到神學院去,為成為一個神職人員而接受培養和訓練,他學習拉丁文,學習種種科學並且修行。他是在彌撒書和辭典中長大的孩子,非常規矩,有禮貌,很智慧,他讀過很多書,對這世界充滿了理念的好奇心,16歲時他已在神學、經學和教育學三個方面得到良好的成績。他一直生活在科學之中,生活在一個非常抽象的世界裡,直到有一天他父母去世,留下他的小弟弟。他把小弟弟抱在懷裡,心裡才開始有了些人間的情感。他所有的人間情感都是這個小弟弟給他的,有了點愛,有了點溫情,有了點悲傷,這些具體的感知,都是從小弟弟那兒得到的。
除此之外,他完全是一個教條主義者,非常教條,他對世界的認識都是通過書本的。在撫養弟弟的時候他體會到了非常甜蜜的感情,在這種感情的影響下,他收留了卡西莫多。他和卡西莫多之間有著很特殊的同情,他們兩人用手勢說話,別人看不懂,這種手語只有他們兩人懂。他是一個很陰沉的神父,他居高臨下,自覺得是掌握人們靈魂的人。可是,他卻受到了兩個挫折,這兩個挫折對於他可說是有點顛覆作用的。第一個挫折是弟弟的不爭氣。弟弟叫若望,是個小流氓,街頭青年所有的惡習他都有,他對神沒有一點點信仰,一點點尊敬,不愛學習和讀書,卻愛喝酒和搗蛋,花錢如流水,使哥哥極其失望。實際上克羅德收養卡西莫多,還有個心願,那就是萬一若望長大犯下罪,總有些善行可以贖罪。第二個挫折,是當他在科學的領域裡挖掘到深處的時候,他發現走到了盡頭,他對這世界的認識猶如窮途末路,已到了最最頂端。你們知道這世界其實是不能深究的,我們追究過深的話,我們便再想不下去,再想下去就墮入虛空了,墮入虛無主義,實際上克羅德已經到了虛無主義的邊緣。他覺得這世界隨了他的深究反而越來越神秘,像進入黑洞一樣。他好像是不斷地開門,開門,終於開到最後一扇門,這卻不是門了,而是一個堅硬的核子。那怎麼辦?他怎麼去敲開它呢?他都已經碰到這個核子了。這時候,他就變成一個神秘主義者了。他把敲開這核子的希望寄託在鍊金術上,別的武器他都使用過了,什麼星術,醫學,科學,他只剩一樣東西,他覺得這才是世界萬物的鑰匙,就是鍊金術。他為了找到鍊金術,使盡了辦法,他去挖掘很多年前一個鍊金大師的房子,鍊金大師留下個小房子,被歷代鍊金家翻成廢墟。他也挖地三尺地去翻,好像能在裡面挖到鍊金的秘方或是什麼靈藥。他還經常凝望聖母院的大門廊,大門廊裡面有歷代帝王、君主的偶像,他默默地看著,覺得這裡面也是有秘密的。
於是他在鐘塔的旁邊給自己造了座小房子,在裡面進行他神秘的研究。
其實,克羅德和卡西莫多是唯有的兩個人,真正懂得巴黎聖母院的。
卡西莫多與聖母院的深刻關係是建立在他對它美的感受上,他的心靈被它的美所吸引。而克羅德被巴黎聖母院吸引,是他認為巴黎聖母院是有含義的。我為什麼特意解釋這個人物?因為克羅德是所有俗人中最接近這個神靈世界的人,其他的凡俗人物,對這個神靈世界都是無知無覺的。而他已經接近了,用他的理念接近了,最後他也被它所毀滅。他是一個真正的有智慧意的人,真正的哲人,只有真正的哲人才會受到神靈的影響,別人不會,神靈和他們咫尺天涯。克羅德被艾思米拉達吸引,背叛了他所獻身的神學,他貢獻一生的信仰,最後他被卡西莫多從鐘塔上推下來。所以說艾思米拉達是在靈魂上毀了他,卡西莫多則在肉體上毀了他。當他從鐘樓上墜下去,他最後的一句話是:“啊,都是我愛過的人呀!”這兩人是他真正愛過的人,別的人根本談不上他的愛。
那麼我們基本上把重要人物都解釋清楚了,接下來我想把這故事的線索理下來。這故事我想大家是非常熟悉了。它發生在15世紀下半葉一個愚人節上,愚人節通常舉行3個活動:看篝火,看聖蹟劇,看五月樹。在這個愚人節上,大家都熱衷於看聖蹟劇,一出詩劇,為什麼?因為今年詩劇在司法宮中演出。在愚人節兩天之前,法蘭西一個屬國,叫弗朗德里,實際上它是個經濟發達的新興城市,這屬國來了48個屬臣,大使,到法蘭西搞活動,然後他們也要來參加愚人節,看聖蹟劇,參加選舉愚人王。這是故事非常有意思的開頭,很像今天美國音樂劇,很熱鬧。市民們早早地來到司法宮等待,可紅衣主教和我們的使臣們始終不到,大家只能等待。詩人甘果瓦也只能很焦急地等待,他窮得身無分文,可非常非常喜歡詩,他的詩劇要在今天演出。
因為久等不來,發生了很多有趣的事,學生和校長打鬧,又和老闆打鬧,它表現出一個非常蓬勃的市民社會,非常有生命力。後來紅衣主教到了,使臣們到了,戲也演到一半了,開始選愚人王了,最後選出來的是卡西莫多。這結果使大家興奮百倍,這簡直是今年愚人節上一個最好的成績,一個最好的愚人王。接下來艾思米拉達出場了。故事一開始就是這樣子,兩個主要人物都出場了,雖然說還沒有照面。在當天的晚上,廣場上非常熱鬧,艾思米拉達在廣場上跳舞,帶著小山羊演出,卡西莫多則在參加愚人王的遊行,披著金色外衣,帶著王冠,拄著金杖。然後克羅德出場了。當克羅德神父看到艾思米拉達在教小山羊表演的時候,他感到非常恐怖,感到自己的靈魂受到威脅,他一下子跳出來,說:“這裡頭有妖法。”艾思米拉達很害怕,只得草草收場。克羅德接著就遇見了遊行隊伍,非常惱火,他一把將卡西莫多從遊行隊伍裡拖出來,把金杖折斷,衣服撕破,皇冠踩在地下。卡西莫多對他非常順從,乖乖地跟他回聖母院去了。這天晚上的事還沒完,深夜裡又發生事故了,什麼事?艾思米拉達一個人在巷子裡走在回家路上時,忽然被兩個人抓住了,後來我們知道這就是克羅德和卡西莫多。當她呼救時,有一個人趕到教了她,這人名叫弗比斯。他是王室弓箭隊隊長,是個貴族,長得非常英俊瀟灑,是那種特別招女人喜歡的男孩,他把艾思米拉達救了下來,把卡西莫多綁了起來,這時候克羅德已經躲開了。就在弗比斯把艾思米拉達扶到馬上的一瞬間,她愛上了他。這是一個多事的夜晚,詩人甘果瓦身無分文,窮愁潦倒,狼狽得不得了,最後走進了聖蹟區的乞丐王國,乞丐要把他絞死,紋死前說如果有誰能要你做丈夫,我們就赦免你。但是誰都不要他,直到最後的時刻,艾思米拉達來了,為了救他而要了他。接下來的第二天是執行審判的日子,法官們要審判卡西莫多。他主要有三條罪狀,一是夜間引起騷擾,第二毆打一個女人,第三反抗國王的近衛弓箭手,因此而判刑。刑法是綁在廣場的刑臺上鞭打,然後示眾一小時,鞭打和示眾的過程中,艾思米拉達給他喝水,這可說是他們兩人的邂逅。
這時克羅德則滿懷著他的嫉妒,他很奇怪,他一看到這個姑娘就被她迷住了,他的靈魂馬上受到了威脅,他感到自己非常危險,可他無法制止自己。這裡有一個很深刻的意味,他這一個教條的人,對世界所有的認識完全來自書本,都是理念,理性。而這個姑娘以活生生的美將他所有的教條,理念都推翻了。所以艾思米拉達的美不是通常意義上的單純的漂亮,她是有含義的美,這美中含有古典主義的理想,這理想就是世界的最和諧,最崇高的面目,她的美就是有那樣一種含義的。克羅德一看到她,就覺得自己所有的哲學,他的一生都受到顛覆的危險,他從此後就變成了個連他自已都不認識的妖魔,死死地跟著艾思米拉達,她走到哪他跟到哪,同時在心中生出強烈的嫉妒心。他先是嫉妒甘果瓦。因為他發現這女孩子在廣場上賣藝,跳舞時,出現了個幫手,就是甘果瓦。甘果瓦對克羅德非常尊敬,作為老師一樣對待,他告訴他我和她雖是名譽上的夫妻,其實根本不是,我們隔著房間睡覺,姑娘很厲害,根本不讓我近身,我一走近她,她就拿出匕首來殺我,她其實心裡在愛另一個人,她老是念叨著另一個人的名字。
克羅德問是什麼,他說是弗比斯,這名字一下子刻進克羅德腦子裡,從此成了他的仇敵。他在一個偶然機會里看到了弗比斯,然後就開始跟蹤他,正好聽到弗比斯和他弟弟若望在聊天,聊的正是艾思米拉達,以非常輕佻的語氣說要勾引她,百發百中,叫她怎樣她就怎樣。這語氣使克羅德非常痛苦,因為克羅德是知道艾思米拉達的重要性,神明性的,他知道她是怎樣一種神。他覺得弗比斯庸俗,輕佻的態度褻瀆了她,他很惱火。他不願意相信弗比斯能得到艾思米拉達。他忍不住抓住弗比斯,要弗比斯證明他不是撒謊。弗比斯一方面是輕佻,本性難移,一方面也是向克羅德炫耀,就把艾思米拉達勾引到一個鬼鬼祟祟的小房間裡去約會,而讓克羅德躲在暗處,這就是我們在電影上看到的情節。當他們兩人正要親熱時,克羅德卻從暗處出來一刀刺傷了弗比棋,然後逃之夭夭,而使艾思米拉達犯了罪。對她的審判是很殘酷的,逼著她承認她是個女巫,用刑法逼她自供,承認了之後就將她關到死牢裡去。在死牢裡,克羅德去訪問了艾思米拉達,他表白了他的愛情,他的愛情是種很古怪的東西,使艾思米拉達感到非帶恐懼,她說我比怕死還怕你。所以不能接受他幫她逃脫的計劃,因為條件就是她得跟著他,艾思米拉達不能接受。接下來就到了法場,正當上絞架的時候,卡西莫多從聖母院衝出來,衝上絞刑架,抱起艾思米拉達,奔進了聖母院。聖母院是個聖地,凡是有罪的人一進去,便成了聖人,所有的人都不能侵犯她。把她抱進去的場面非常壯觀,非常戲劇性的一個場面。
聖母院歷代有一個小房子,供犯人和罪人居住的,其實也是種監禁,與世隔絕,你不能跨出聖母院一步,跨出一步便是罪人,便要受懲罰,上紋架,艾思米拉達就躲在這小房子裡。卡西莫多給她送水,送吃的,送花,非常愛她,呵護她。可是艾思米拉達非常怕他。這兩個神物,神明的主人公,就在這時真正相遇了。前面所有的故事其實就為了這一天,卡西莫多把艾思米拉達劫到聖母院裡,兩人相對獨處的時刻。所以我們絕不能用凡人的愛情關係去套用他們,不能把這看成是程式化的三角愛情故事,艾思米拉達愛弗比斯,卡西莫多愛艾思米拉達的俗套。他們兩人的關係是非常神奇的,他們是神人,他們不可能有凡人間的親密關係,他們不可能像俗人一樣地去相愛同居。但他們這兩個神人,終於共同住在了巴黎聖母院。就像雨果所描寫的聖母院:“儘管外面是千變萬化,可是它的內心還是古典的。”他們兩人就是聖母院古典的心。這種關係已被電影描繪成了非常傷感,甜蜜蜜的一幕,而我對這種情調是很反感的,我覺得那根本是以通俗小說的觀點去解釋它。當卡西莫多把艾思米拉達關在小房子裡時,克羅德卻看明白了一切別人不明白的東西。只有克羅德能看懂,看懂這兩個聖物之間的關係,這不是能用愛來解釋的。他理解。同情這種關係,所以到最後誰都不會料到克羅德竟然對卡西莫多產生了強烈的妒嫉,這種妒嫉也是超凡的,駭世驚俗的。這時候,他心裡很矛盾,他既要把艾思米拉達從絞刑架上解放出來,又要把她從聖母院裡解放出來,因為在聖母院裡就意味著她屬於卡西莫多。他終於想了個辦法,他想這世間所有的人都把艾思米拉達忘了,只有那群乞丐沒忘,乞丐王國一直在想法營救她,他們都很喜歡艾思米拉達,艾思米拉達是他們流浪在巴黎唯一的好朋友,所以他要利用乞丐的力量。他去找甘果瓦,他知道甘果瓦在乞丐中已經有了一定位置了,他通過甘果瓦設了一計,讓乞丐們去把艾思米拉達搶出來。這個計劃開始實行,但實行過程中犯下一系列失誤,完全變成一場動亂,最後驚動了國王下令鎮壓,鎮壓的結果是把艾思米拉達重新抓住,送上了絞架。最後的情形大家都清楚,艾思米拉達被紋死,丟在一個地牢,卡西莫多摸到了地牢。很多年以後發現在艾思米拉達的屍骨旁邊,還有一具緊緊地摟抱著她的屍骨,是卡西莫多的屍骨,當門一開,風進來後,他們就化成了灰塵。
就是這麼一個故事。
現在,我要分析《巴黎聖母院》的心靈世界的結構。我把這個世界劃為三界:第一界,是腐朽的一界,是衰亡的一界,那就是權力的社會。這一界由王室,司法界,總督,神職人員這些人物來組成的,在這一界裡有一個“精英”人物,就是克羅德。裡面有幾個場面是可以說明其荒唐與腐朽的。當愚人節第二天,司法界開始審判卡西莫多,便出現了非常滑稽的場面。法官也是個聾子。一個聾子審判另一個聾子,這個效果是很奇妙的。他問卡西莫多叫什麼名字,他聽不懂,東看西看,第二個問題你是什麼職業,卡西莫多也是無所適從,第三個問題你今年多大歲數,還是沒有回答。他正在惱火,總督來了,他想你那麼難審,我來審審看,他問你知道你犯了什麼罪嗎?卡西莫多以為在問他的名字,就說我叫卡西莫多。總督很火,說你這個混蛋怎麼這樣無視法庭,卡西莫多以為問他職業,說我是個敲鐘人。他憤怒極了,破口大罵,卡西莫多又回答我今年20歲。整個場景就是這樣荒誕。
這一界在我們現實世界來說,是個主宰性的社會,它井然有序,規定著人類的紀律和道理,但這些秩序遇到了卡西莫多,全亂了套。還有一幕也很奇妙。乞丐們開始攻打巴黎聖母院了,路易十一世國王正好在附近,巴士底獄裡,正在討論王室的財政問題。這一年財政非常緊張,從國王的裝束就能看出王室的經濟狀況不佳,他衣服上毛領子的毛都掉光了,羊毛襪也是舊的,腿很瘦,而且非常憤怒。在他旁邊除了他的內官還站著兩個商人,希望兩個商人能“贊助”王室一點錢。
當那邊在轟轟烈烈攻打巴黎聖母院時,巴黎的這邊就是這麼個情景,彙報開銷,商量如何節減開銷。國王所以到巴士底獄來,就是要節減司法上的開銷。他發現司法上用錢非常厲害,他覺得法官有貪汙嫌疑,這麼多人要殺就殺,幹麼關那兒,關那兒費錢。正在這時,那邊發生了暴亂,抓來兩個俘虜,有人就進讒言,說暴民們暴動是反對法官,國王一聽就非常興奮,說哎呀呀終於有人反對法官了,法官有很多錢、領地、房屋,而王室窮成這樣子。這時他的身體感到不舒服,御醫馬上給他看病,御醫一搭脈就開始提要求了,說現在有一個財政部的位置,只要給我的侄兒,我一定給你好好看病,我的房子蓋到一半還差屋頂,你只要給我蓋好,我就給你好好看病,否則你就不可救藥了。
皇帝為了保命,就拼命點頭答應他的要求。可是他的理髮師卻不答應了,他的理髮師,實際上是個太監,他雖然是個理髮師,但是已經參政了,他想什麼好處都給御醫拿到了,很是氣憤。他說國王啊,那邊的暴動不是針對法官,是針對你的呀。國王一聽就堅決要把那女巫抓起來,艾思米拉達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被捕的。司法界和王室在我們面前就是這樣一個形象,是一個很荒唐,很遊戲,很無聊的畫面,但就是它主宰著人們的生死存亡。那麼我為什麼說克羅德是這一界的精英人物呢?我剛才說過他是個很智慧的人物,他已把神學,經學,政治學,教育學都研究到非常透徹的地步。我前面提到印刷術的時候,曾經說到圖王的御醫帶來了一個奇怪的長老看望克羅德,他和克羅德展開了討論,在討論中克羅德即提出了印刷術的問題。長老走之前留下一句話,說哪一天某某人要招見你,那就是聖馬爾丹修道院院長。
克羅德一聽就明白了,聖馬爾丹修道院院長是一個和國王很貼近的人,國王很多決策都要通過他,從此之後,克羅德就成了國王智囊團裡的人物。他是國家機器運轉在一個很高層次上面所產生的一個人物,這架機器無疑是成熟的,它已經有那麼細的體制分工,它的腐朽其實就是在它的成熟之上發生的。克羅德的智勇無疑是標誌著這一界的成熟程度。這一界的衰亡最致命的不在於剛才所描述的王室,法官,總督等等那些荒唐的東面,而在於克羅德的墜落虛無,如不是他的墜落虛無,這一界還有生命,還可以維持,但現在,立足之地動搖了,它的精英人物受到了誘惑。
然後是第二界,用比較現實的語言,這是個新生市民集團,這本小說中最主要的場面都是由它構成的,集體歌舞都是由他們來演出的。
他們具有旺盛的生命力,人物眾多,朝氣蓬勃。這一界的代表人物是甘果瓦,詩人。這是個非常有趣的人,他對生命充滿了熱愛,最有理由死的是他,他在這本書裡經歷了3次死亡的機會,可他每一次都能化險為夷。第一次他是落到了乞丐王國的手裡,簡直絕望得不得了,指望哪個女人能來救他,最後是艾思米拉達救了他。他活下來了,可是身無分文,衣服都被撕爛了,他依然覺得非常幸福,這是他第一次將死而沒死。第二次是艾思米拉達被卡西莫多看管在巴黎聖母院,克羅德希望有人幫他把艾思米拉達救出來,離開卡西莫多,他第一個想到的就是甘果瓦。他請甘果瓦幫忙,他說你身上這套小丑的衣服非常好,你能不能進我的聖母院,把你這身衣服換給艾思米拉達穿,讓艾思米拉達穿了你的衣服逃出來。甘果瓦說那麼我穿了艾思米拉達的衣服,他們抓到我,他們會把我怎麼辦?克羅德說那就隨他們去吧,也許他們就把你處死了。甘果瓦說我不能死,我怎麼也不能死。克羅德說有什麼不能死,你死就死了吧,你活著有什麼意思呢?貧困交加,窮愁潦倒的。甘果瓦說哎呀你都不知道我活著多麼有意思,當我睜開眼睛我看到天,看到太陽,看到雲,聽到鳥兒在歌唱,這有多好,最重要的是,支持我活下去的是,我每天每時每刻都和我這樣一個偉大的天才在一起,這簡直大好了。他怎麼都不肯死,只好讓他活下去,再換一個計劃。甘果瓦想出個辦法,就是發動乞丐王國的人起義造反,他給克羅德提了這麼個建議。在暴動當中,他本不是個善於行政的人,一下子就被王室的近衛軍抓住,送到巴士底獄,國王面前。國王是一定要他死,你參加暴動了嘛,這就是第三次生死關頭。他一下子撲倒在國正面前,吻他的腳,苦苦哀求,說了很多很卑微的歌功頌德的話,說我總是在歌頌你,你現在卻要我死,你殺了我不要緊,可是你殺死了一個天才。國王聽不懂他的話,只覺得他是個吵人精,就說算了,讓他走,真是吵死了。他一聽到讓他走,高興得一下子就昏過去了。
他就是這麼一個人,很快樂很快樂,他也在研究這個世界,他的方法與克羅德不同,克羅德是從書本上獲得,他是從生活中學習。他和艾思米拉達,卡西莫多看世界也不同,那兩個是神性的本能,他是從人性出發。他是個非常感性的人,且非常現實主義。他認為自已對世界的研究、對美的崇拜經歷了三個階段:首先他是從女人身上發現美,然後到禽獸身上發現美,最後在石頭身上發現美。女人指的是艾思米拉達,他迷她是迷得不得了,艾思米拉達救了他,讓他做她的丈夫,並且瓦罐摔掉下來摔成四瓣,規定他們必須要做4年夫妻,他幸福極了,他覺得他和這麼美的女人在一起,他可以領悟到世界的美,對於一個詩人來說,這簡直是一個太好的課堂。想不到艾思米拉達根本不讓他靠近,他就只好退一步了,算了,我就從禽獸身上研究美吧,禽獸是誰?是那小山羊佳里,所以我們經常看到他抱著小山羊,非常親熱,自從他跟了艾思米拉達之後,就由他來負責照顧小山羊了,他和小山羊在一起就像兄弟倆一樣,所以他說我在禽獸身上發覺美。再接下來,艾思米拉達和小山羊進了巴黎聖母院,不能出來,他便開始研究教堂了,這就是從石頭身上發現美的階段。就是這樣一個現實主義者,敢於直面現實,適應變故,他和克羅德完全不一樣,克羅德是務虛的,而他是務實的。即便是詩,對於他也是非常實在,他覺得詩裡每一樣東西都是實實在在有的,他覺得它們都是真實的存在。他使我想到美國現代詩人惠特曼。這一界裡又一個重要的人物就是弗比斯,他的身份是貴族,應屬於剛才所說的第一界的人物,他是國王的近衛隊隊長,很顯赫的人物,他已說好一門親事,是近衛隊前隊長的女兒,貴族之間的世襲聯姻,可他心裡對這門親事,這位嬌滴滴的小姐一點興趣都沒有,而是被艾思米拉達所吸引。因為無知淺薄,也因為膽大妄為,他把艾思米拉達看作是一個漂亮,性感的普通姑娘,他實際上是個大俗人,有著一顆平民的粗野的心。他有許多俗世的屬於市民階級的愛好,他喜歡女人,喜歡喝酒,喜歡撒謊,自私膽小,碰到事情他是往後縮的,不會往前進的,出了大事,便束手無措,聽天由命,讓他結婚他也只能去結婚,小說說到他的婚姻時用了這麼一句話,“這是一個悲劇性結局”。他只能去和他的貴族小組結婚,可他確實在他的生命過程中散發出一種很蓬勃的市民社會的朝氣,這叛逆的面目,是鬼鬼祟祟的,但確也露了幾下頭。還有一個人物就是若望,克羅德的小弟弟。他和克羅德是完全不同兩類人,他就是我們所說的街頭青年小流氓,無視於一切權威,一切宗教,一切道德,像一個一無所有的人,胡來胡鬧,可他享受生命。他對生命享受到什麼程度?享受到可以輕易把它拋開,決不受累於它。當他去死時,他是很快樂的。
他也參加了那場暴動,盲目地,也不知是為什麼,他甚至於對艾思米拉達毫無印象,對巴黎聖母院也沒什麼好感,人們暴動,他也跟在裡面湊熱鬧。在暴動中被卡西莫多倒提著雙腳,把他的衣服一件件剝掉,最後剝成一個裸著的他從上面扔下來,扔下來這一瞬間他還非常快樂地唱著流行歌曲。這一界裡有許多奇妙的人,像那個襪店的老闆,他是愚人節上紅衣主教的使臣之一,當別人介紹他時,為給紅衣主教留一點面子,說他是書記官的秘書,但他自己出來否定說我根本就是一個襪店的老闆,襪店有什麼不好?他就是這種態度。還有就是乞丐王國,這王國是非常粗野,不講道理,野蠻,骯髒,也有犯罪,可它自由自在。他們展現於我們的場面,都是載歌載舞,像歌舞劇那麼歡快。
這是一個世俗的社會,新鮮而有力量的一界。
第三界就顯神界,它的現實名稱叫做愛情。這個神靈世界我們前邊已說過很多了,他們兩人的結合是那樣的一種:在現實之中完全不能實現,在現實中艾思米拉達不能看卡西莫多,她不能看,她害怕他,她看一眼就掃興,可卡西莫多是這麼愛她,為她可以背叛一切,背叛他的恩人,他的巴黎聖母院。在現實中這兩個神靈是永遠不能得到結合,只有在靈界裡才能結合。當他們終於在靈界中結合,這扇靈界的門一旦被我們俗人打開,世俗的風吹進去,他們馬上就化為灰燼。儘管他們為塵世所排斥,但事實上他們又是這塵世的一道靈光,一種昇華。
這一個靈界和克羅德的世界有著相似的表面:都有虛無的特徵,但虛無的內容是不同的。克羅德的虛無是走到這世界的邊緣上一腳踏空了,一種落下去的虛無。而靈界的虛無是越凡脫俗,往上升騰的。
我們可以講他們都是虛無,但虛無有各種各樣的出發和歸宿。克羅德所屬的那個最腐朽的界卻與具有超凡力量的界有著這樣一種關係。這腐朽的界似乎是爛作泥土,化為世俗的一界,再由世俗的一界培育出兩個異種,升上靈界。這最低級的一界與最高級的一界似有著一種否定之否定的關。因其關係,才呈現出一種表面的接近。因其接近,克羅德就極被這兩個神人吸引。而俗世裡的人被這兩人的吸引卻是盲目的,或者說是出於本能的,因他倆就像他們的一雙兒女。被艾思米拉達吸引是由於她的美,被卡西莫多吸引是畏懼他,這也是種吸引,證明他打動了你,否則你便無動於衷。反正他們兩人不會使一切人處之泰然,所有的人都會對他們生出強烈反應。而克羅德是真正理解他們的,他用思想和智慧理解他們,最終克羅德是死在他們倆手裡,他對自己悲劇的命運也是有預知的。
回過頭去,看那描寫巴黎聖母院的獨立一章,作家那麼滿懷熱情地,把它一層一層往上描繪,為什麼巴黎聖母院這麼重要?它是神的一座房子,他們這些神是住在這房子裡的,它其實是這個神靈世界的外殼。當我們走到巴黎聖母院最上面,接下來一章就是“巴黎鳥瞰”。雨果非常仔細地告訴我們巴黎的過去和今天,最後一段他是這麼寫的:“白天是巴黎在說話,夜晚是巴黎在嘆息,巴黎的歌唱是什麼?就是聖母院的鐘聲敲響的時候。”是誰把鐘敲響的呢?是卡西莫多,雨果描繪這鐘聲是非常偉大和美麗的,他使你的肉體沉靜下去,使你的靈魂上升,上升。這就是神對我們塵世的愛和關顧。
然後我說一下我為什麼這麼強調關於印刷術的一章。印刷術是雨果將這個虛無的神靈世界化為真實存在的工具和武器。當地牢的門一開,塵世的風吹進去,艾思米拉達和卡西莫多就化為灰燼,可是有一樣東西能把他們挽留住,就是印刷術,就是雨果他自己的工作,他用小說把他們挽留住,使之證明這個神界的確實存在,也向我們證明了小說究竟是在做什麼。
就是這麼個世界。我覺得《巴黎聖母院》應該好好讀一下,它給我的印象非常深刻。左拉是一個很好的作家,巴爾扎克也是個偉大的作家,他們向我們描繪現實世界是什麼樣子的,這世界是怎麼會變成這麼罪惡,這麼醜陋的。左拉的剖析尤其細緻,看過《小酒館》的人,都會記得這些窮苦的人是怎麼自甘墮落,尤其寫那個女人到後來怎麼樣沉浸在吃東西里面。他告訴我們這個世界墮落,是因為我們人墮落,它才墮落。左拉、巴爾扎克把這世界的皮都剝開來了,一層一層地暴露出這世界的真相。可雨果不這樣,他告訴我們這世界之上還有一個靈光照耀的世界,這是個永恆的世界。在那三界之中,第一界是個腐朽的界;第二界,全世的界,是很興盛的,充滿生命活力的現實的界;第三界,神靈的世界,它是永恆的。雨果向我們描繪的,就是這個永恆的神界,或叫靈光的界。和前兩堂課講的張煒,張承志的小說相比,雨果所描畫的心靈世界顯然要比《心靈史》和《九月寓言》都更要複雜和豐富,他們那個心靈世界比較簡單,而《巴黎聖母院》的則是複雜得多,他所使用的現實世界的材料,也要比他們豐富複雜得多。在張承志的小說裡用了一個教史材料,在張煒的小說裡用了當代社會政治和經濟生活的一些零星材料。雨果的材料相當龐大,他幾乎是用了法國幾百年的歷史,文化,宗教革命,來作材料,不是一磚一瓦,而是大塊大塊的巨石,所築成的宮殿便要宏偉得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