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文學 > 華人文學 > 《恨不相逢未剃時》在線閱讀 > 第25章 逝水

第25章 逝水

    第25章 逝水

    總有返航的船,總有收留的岸。當我們背上行囊,乘一葉扁舟順流而下的時候,就沒有想過會在某個港岸做永遠的停留。無論邂逅了怎樣刻骨難忘的風景,也只是將它裝入背囊,作為一段旅程的閱歷隨身攜帶,珍藏一生。既是旅行者,就要遵行過客的規律,可以輕易為某座名山某個湖泊動情,卻不能為之交付一生的時光。但沒有誰可以阻擋靈魂寄宿在哪個驛站,心靈可以投奔到任何一個嚮往的地方,或天涯,或海角。

    蘇曼殊從青島返回上海,坐在輪船上,看蒼茫海域,數點飛鷗,感嘆人生就像一場不能停止的旅行。他的心還停留在嶗山縹緲的雲霧裡,在月華如洗的山峰做著一場雪浪雲濤的夢。夢裡他是一個手持拂塵的道士,在雲海迷境裡求神訪仙。又是一位手持禪杖的僧者,朝金頂佛光飄然而去,了斷世間一切情緣。醒來之後,他還是蘇曼殊,揹負著昨日沉重的行囊在現實的今天行走。他之所以對嶗山有著不捨的情結,是因為他內心深處亦嚮往純然如水的寧靜,可以不受紅塵束縛獨自在雲海翩然。

    多情自古空餘恨,好夢由來最易醒。這世間萬千滋味早有先人嚐遍,讀過多少警世名言,我們還是會不由自主地重蹈覆轍,走他們走過的路,受他們受過的苦,犯下相同的錯誤。明知道這世上不會有長生不死的仙藥,多少帝王將相一如既往地求之。這份執著是人的本性,也許蘇曼殊並不想長生不死,但他希望可以墜身雲崖霧海,免受人間輪迴。從美夢中倉促醒來固然令人心生遺憾,可很快你又會跌進另一場夢裡。

    在上海,蘇曼殊住在環龍路孫中山寓所。雖說過的依舊是居無定所的日子,卻不再那麼潦倒落魄,朋友的資助讓他體味到人間真情的溫暖。蘇曼殊覺得,自己比之以往更加地脆弱,以前的他總是風雨無阻,而今卻期許有一個溫暖的小巢,可以好好休憩。這些日子,無論是寫作、繪畫,或是革命,他都覺得有些力不從心,就連和朋友在一起聚會也覺得疲累,世間煩惱接踵而至。為什麼天天讀經,亦無法減輕一些負重?他有預感,今生註定要與佛擦肩,只能在紅塵輾轉,一年又一年。

    他曾經多麼鍾情於革命事業,希望自己可以站在時代前端,獨立抵擋亂世風雨;希望將自己研磨成粉,熬煮成茶,讓眾生飲下免去災難。這十數年,他加入過許多革命組織,醉心於宣傳無政府主義的救國思想。在上海參加了由章士釗等人創辦的《國民日報》的翻譯工作,為聲援章太炎、鄒容,反對清廷查封《蘇報》做了大量工作。加之上一次的反袁鬥爭,似乎都留下過他的身影。可蘇曼殊卻深感遺憾,他可以拯救的人是那麼微乎其微。都說只有先自救,才可以救人,這幾年他總是病痛纏身,倦怠了太多,也耽誤了太多。

    古來功名,在默默無聞的時候悄然登場,又在鑼鼓喧聲中黯然落幕。多少人被名韁利鎖深深套牢,誓死要做一位策馬揚鞭、馳騁戰場的騎士。可是有一天脫下徵袍,深山埋劍,只希望居一處簡單的茅舍,邀約幾個老友,捲袖煮茶,暢然對弈。在楚河漢界上相逢,也會手下留情,不似當年那樣威猛。一個人的心境會隨著年輪而改變,有人為過往的熱忱無悔,有人卻感嘆當年不該為前程而誤了紅顏。如果可以重來,那些戎馬一生的將士也許寧願做回一個山野樵夫,白日伐薪,夜晚磨刀,那霍霍的磨刀聲是否也隱透出與世抗衡的殺氣?閒時披蓑戴笠去河岸垂釣,訪鄰家的老翁一起沽酒。

    蘇曼殊從來沒有乞討過功名,他就是一個披著袈裟的僧人,竹杖芒鞋,兩袖清風。逍遙之時去煙花柳巷,和歌妓輕歌曼舞,觥籌交錯。落魄之時,向歲月討一筆閒錢餬口度日。許多人被他的傳奇故事誘惑,被他的自在灑脫感染,想追上他的腳步,和他在這煙火人間痛快地遊戲一回。然而他快馬行過,濺得你一身汙泥。他的生命雖然殘缺,這些殘缺恰恰是最令人感動的美。

    蘇曼殊離開上海,來到杭州,邂逅了西湖十月的早雪。都說一個浪漫的人無論走至哪裡,都會與浪漫相遇,他一生諸多的相遇,有偶然,也有必然。紛飛的雪花飄落,化作一湖的寒水,沒有被打撈盡的枯梗殘荷被潔白的雪花覆蓋,給多情的詩人平添一段空靈的遐想。漫天的雪花,就像蘇曼殊年輕時那些氾濫的愛情,不聽勸阻,任性而為。如今他只想安靜本分地存在,可是那靈逸的飛雪無端地窺視了他心底尚存的愛情。他像是一個迷惘的路人,沿著過往的痕跡悄悄地拾荒。

    不曾想,終究還是讓他遇見了。一位乘著油壁車的女子,在漫長的蘇堤上迎雪高歌。似曾相識的畫面讓蘇曼殊如墜夢境,當車緩緩從他身邊碾過時,那巧兮顧盼的回眸讓蘇曼殊驚心。他知道她不是當年那個情似蘇小小的女子,因為她臉上的青春咄咄逼人。那個女子,應該容顏漸老,應該看倦了世事,讀累了人情,不會再有興致乘車高歌、笑遊西湖。雪花撲打在臉上,讓他感到一種冰涼的刺痛,蘇曼殊自嘲地笑了,曾經香車寶馬的邂逅早已不復存在。他期待的重逢只能在夢裡,一次擦肩都要等待五百年,他提前預支的緣分被他不經意就錯過。

    錯過了昨天綻放的繁花,又錯過今朝的綠芽。這個十月,蘇曼殊往來於上海和杭州。上海是現實,西湖是夢境,在夢與醒的邊緣遊走,讓他覺得自己不會那麼快就老去。十一月,蘇曼殊發表小說《碎簪記》於陳獨秀主編的《新青年》雜誌。他的《碎簪記》,以西湖為背景,以禪佛為底蘊,自是寫就人間因緣,但終以悲劇散場。

    忘不了那一句一生好事已成逝水,是的,過往的情緣已是覆水難收,在無法更改結局的故事裡,我們都要從容地接受離散。蘇曼殊想讓自己成為筆下的主角,給自己安排一個完美的結局,可是他不知道,故事裡那麼多的紅顏,誰才是自己最後託付的女人。幾番思索,仍給不出確切答案,這時青春已落幕,他也只好作罷。讓自己的故事成為昨天,讓別人取代當年的自己。

    暮冬時節,蘇曼殊躲在小屋裡撰寫小說《人鬼記》,生著溫暖的爐火,煮著香茗,獨自沉醉在玄幻縹緲的世界,寫就人鬼奇緣。據蘇曼殊十一月在西湖《與劉半農書》雲:近日病少除,書《人鬼記》已得千餘字。可是《人鬼記》並未見刊發佈出來,想必如同那部《天涯紅淚記》一樣,來不及完稿,就已離去。或許我們都可以猜測出小說的情節,男主角應該是個年輕的和尚,女主角是個冤死的鬼魂,一個為之不守戒律清規,一個為之不肯投胎轉世。可想而知,他們會是怎樣的結局。也只有這樣的結局才會令人魂牽夢縈。

    人鬼真的可以相見嗎?如若可以,那麼也許我們可以無懼生死。就算不能,也當無謂,經歷萬千輪迴,終有一日奈何橋上可以重逢。只怕那時候,你不是當初的你,我也不是當初的我。
此页面为TW繁体版,其他版本: 中文简体 | HK 繁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