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林泉
宋人唐庚有詩:山靜似太古,日長如小年。餘花猶可醉,好鳥不妨眠。讀罷猶羨古人情懷,隱居深山,不問世事,落花為被,塊石枕頭。後來再讀宋人羅大經《山靜日長》一文,更覺山中歲月清涼,餐風飲露,鋤弄種竹,從容閒雅。
步山徑,撫修竹,弄流泉,拾松枝,煮香茗。邂逅園翁溪叟,問桑麻,說粳稻,量晴校雨,探節數時。踏著煙霞,歸去柴木竹窗下,山妻稚子,粗茶淡飯,溫飽欣然。清風窗前,翻讀古書,臨帖摹畫,月出林靜,空山不語。
多少人,迷失在塵世瀚海里,雲飛濤走,做一粒縹緲無定的塵埃。我心所願,則是做一個從容自若的閒人,在悠長的時光裡,修清涼禪。人世蒼茫,變幻無端,再多的華麗深邃,亦填不滿內心的欲求。
許是因了自幼長於鄉村,與山水為伴,草木相知,又極愛古人生活閒趣,故總生隱逸之心。素日喜讀沈三白的《浮生六記》,漲潮的《幽夢影》,田子藝的《煮泉小品》,還有司空圖的《二十四詩品》。古人對山水之情深,遠勝過拘泥於凡塵的你我。
時值夏日,草木繁蔭,內心慷慨灑然,簡靜清涼。每日清閒無事,坐於綠紗窗下,獨對遠山。世事亦如清風朗日,沒有遮掩,心意平和,則是修為。蓄了一春的淨水,取出舊年揀來的梅枝,煎火沏茶。薄胎青瓷的蓋碗,透亮澄澈,飲下一盞新茶,忘記所有的塵緣過往。
當年竹林七賢為了避世,遠離政治紛擾,聚於竹林之下,飲宴遊樂,煮茗說玄。他們的隱逸,不夠純粹,亦不夠徹底,僅過了一段放達逍遙的日子,終究各散東西。而世人能記住,所向往的,是那段臥隱溪雲,長嘯山水的竹林歲月。千古興亡,成敗榮辱,在嵇康一曲《廣陵散》下,亦不過是一道歷史薄風。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晉時陶淵明辭去彭澤縣令,迴歸田園,從此過上躬耕自資的生活。數畝薄田,草屋幾間,宅院遍植松菊,來訪客人,無論貴賤,共飲庭前。一盤河魚,幾碟新豆,老妻於廚房烹煮,稚子嬉戲於草地。早年落入塵網已成舊事,平淡自然的田園,方是一生的歸所。
《牡丹亭》裡的杜麗娘曾說一生愛好是天然,遊園是她唯一的閨中情趣。那時間,園中已是奼紫嫣紅開遍,轉過牡丹亭畔,太湖石邊,芍藥花前,得遇一持柳翩翩書生。從此,便為他生生死死,死死生生。
瀟湘館裡的林黛玉,時常說自己是草木之人,而賈寶玉亦在夢裡曾說過木石姻緣。林黛玉的前身是西方靈河岸邊、三生石畔的絳珠草,故她今生是個有仙緣的女子。大觀園裡她靈氣逼人,自然灑脫,皆因這株仙草受了萬物精華,天地雨露的滋養,獨具慧根。
黛玉所居住的瀟湘館,亦是大觀園裡草木最為繁盛之處。翠竹夾徑,蒼苔深深,比別處院落更為清幽。多少個春秋不眠之夜,黛玉依靠窗前的幾竿修竹,軒落的幾叢草木,有了詩情,添了雅韻。她是楚辭裡的山鬼,是晉時的謝道韞,是宋詞裡的李清照,亦是西廂記裡的崔鶯鶯,還是牡丹亭裡的杜麗娘。
每日家情思睡昏昏,這是崔鶯鶯說的話,後來林黛玉亦說過。林黛玉喜讀王維的詩,他的詩寄情山水,淡遠空靈,清幽寂靜,雅趣天成。黛玉亦嚮往那種遠離塵世的禪意,她從不勸慰寶玉求取功名。她生性淡然,不喜喧鬧,當是佳人中的隱士。她所能寄懷的,亦只是庭院花木,以及散淡的詩句詞章。
辛棄疾有詞:茅簷低小,溪上青青草。醉裡吳音相媚好,白髮誰家翁媼。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淡淡筆墨,描摹出一幅生動寧和的畫卷。此時的辛棄疾亦擱下了硝煙戰場的豪情霸氣,守著夢裡的桃源村落,擁有簡單的幸福。
幼年的鄉村,這樣樸素動人的風景,隨處可見。他們並非隱者,而是一群離不了山水田園的農人。他們用一生的時光,在那裡放牧白雲,耕耘清風。外公曾說過,祖上亦是因為避亂,才來到遠離塵囂的深山叢林。開墾了這片荒地,種植翠竹,取名為竹源。從唐宋至明清,經民國亂世,再不曾有過遷徙。
避亂亦是一種閒隱,只要找到一片沒有紛爭殺伐之地,就是淨土。栽種林木,修築房舍,男耕女織,安家樂業。在那裡,可以安靜地忘了時間,也不問山河是否換主。後來村裡的老人相繼辭世,餘下的青年去遠方看過了紛繁世界,再經不起鄉村平淡的流年。唯有倦累之時,方懷念故土的安逸和清涼,只是有些路走得太遠,難以回頭。
大舅是個文人,同我這般,內心深處有一種隱逸情結。希望有生之年,可以在竹源村落,重修宅院,閒弄花草,不理世事。表弟拾取了荒院廢棄的磚瓦,說等過些年生活寬裕了,用這些舊磚瓦,修整老宅。那時他種植的樹木已成材,只需打理幾畦菜地,養些雞鴨,空時山裡獵只野兔,河邊撈些魚蝦。
日子清淡閒逸,樸素安穩,偶有鄰里問訪,相坐飲酒喝茶,共話桑麻。這樣的生活,許多人都曾經擁有,後來為了所謂的前程,又親自丟失。數載飄蓬,方知尋常村落,百姓人家,才是靈魂安寧的歸宿。夢裡江南,不改初時模樣,而我們已是滄桑姿態,年華漸老。
猶記舊年去往山寺請願,一位老僧見我手持行囊,叩拜佛祖。只說:放下一切,方能如願。芸芸眾生,於佛祖腳下,微若塵埃。一個人,若放不下行囊,放不下執念,又如何可以豁達清明。唯有心境澄明,世事方可無擾,心中所求,自會如願以償。
佛教會我隨緣,在風塵歲月中,慢慢放下肩上行囊,心中包袱。待到鉛華洗盡,人世無恙,山水亦從容。是否閒隱,是否有一座屬於自己的宅院,已不重要。
詩人顧城曾說,我的心是一座小小的城,小得只能住下一個人。我亦如是,我的心,有一座庭院,那裡鶯飛草長,花木叢生,那裡住著寂寞的靈魂,我是庭院的主人。過去的榮華與清苦,歡樂與憂傷,淡然遠去。
如今,我所居住的城,遠離村舍,唯見市井繁華。所幸我的屋舍,離了鬧市,於古老小區,還能聞到舊宅味道,亦見炊煙裊裊。窗臺上,種滿花木,四季青蔥,時有清風踱步,明月映簾。
數盆幽蘭,閒置桌案,幾瓣芬芳,增添雅韻。重門深鎖,竹簾半掩,窗外來往過客如梭,室內茶香縈繞,琴聲婉轉。可見,隱逸未必在林泉,紅塵處處皆為道場,心靜如水,則波瀾不驚。
山靜日長
【宋】羅大經
唐子西詩云:山靜似太古,日長如小年。餘家深山之中,每春夏之交,蒼蘚盈階,落花滿徑,門無剝啄,松影參差,禽聲上下。午睡初足,旋汲山泉,拾松枝,煮苦茗啜之。隨意讀《周易》《國風》《左氏傳》《離騷》《太史公書》及陶杜詩、韓蘇文數篇。從容步山徑,撫松竹,與麛犢共偃息於長林豐草間。坐弄流泉,漱齒濯足。既歸竹窗下,則山妻稚子,作筍蕨,供麥飯,欣然一飽。弄筆窗前,隨大小作數十字,展所藏法帖、墨跡、畫卷縱觀之。興到則吟小詩,或草《玉露》一兩段,再烹苦茗一杯。出步溪邊,邂逅園翁溪叟,問桑麻,說粳稻,量晴校雨,探節數時,相與劇談一晌。歸而倚杖柴門之下,則夕陽在山,紫綠萬狀,變幻頃刻,恍可入目。牛背笛聲,兩兩來歸,而月印前溪矣。
味子西此句,可謂妙絕。然此句妙矣,識其妙者蓋少。彼牽黃臂蒼,馳獵於聲利之場者,但見袞袞馬頭塵,匆匆駒隙影耳,烏知此句之妙哉!人能真知此妙,則東坡所謂無事此靜坐,一日似兩日,若活七十年,便是百四十,所得不已多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