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不過是歷史短暫的一瞬,時間、精力和認知水平都很有限,不可能什麼都懂,更不可能什麼都要親自去完成。如何在短暫的一生裡,充分有效的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資源,真正實現價值的“單位效益最大化”,是每一個成功者必須認真考慮的嚴肅課題。
在中國許多老百姓的心目中,三國時的蜀相諸葛亮可以說是一個神化了的人物,魯迅更是在評價羅貫中的《三國演義》時說“狀諸葛之多智而近妖”。饒是諸葛亮上曉天文下知地理,“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如何的英雄了得,到頭來總是逃不脫“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的命運。
諸葛亮的失敗在於他太過自戀,不懂得適度放權,總以為什麼事情都只有自己才能夠做好,只有自己才能夠做到盡善盡美,所以事無鉅細事必躬親,什麼事情他都“一言堂”,一個人說了算,這樣做直接的後果是勞心勞力過度只活到54歲就死了。
諸葛亮“包打天下”的作風,應該說是他管理理念的落後和管理手段的缺陷。自己費力不討好把身體拖垮了不算,還把和同事、下屬的關係處理的很糟糕。劉備“白帝城託孤”的時候,曾經明確表示把蜀漢的軍權交給李嚴,可是諸葛亮不放心啊,人家可是一降將,要是他帶頭造反怎麼辦啊?所以這軍權是不能放的,後來還乾脆尋個不是把李嚴罷為庶民了事。
諸葛亮事必躬親一個最嚴重的後果,是直接導致蜀漢人才的青黃不接。因為他管理理念的落伍,堵塞了人才的成長道路,無法給下屬創造獨立思考、獨當一面的鍛鍊機會,使下屬紛紛喪失信任感和責任感只剩下依賴感,蜀漢在諸葛亮這種管理體制的英明領導下,順理成章的從“荊楚多壯士,益州盡奇才”的繁榮,淪落到“蜀中無大將,廖化做先鋒”的淒涼。
而作為諸葛亮前輩的劉邦,雖然無論學問還是智謀都遠不及劉邦,可是他懂得人盡其才的成功學,知道適度放權,策略由張良制訂,後勤交蕭何打理,軍隊歸韓信統帥,終於成就了帝王霸業。
我剛做到廣告公司策劃總監位置的時候,一心想在老總的面前表現一番,所以也諸葛亮先生般的事必躬親,任由手下的十多號員工在QQ上談情說愛打情罵俏,我一個人忙得半死。
一個月下來,本來弱不禁風的我瘦了整整五斤,感覺自己是一個人頂幾十個人用,心力交瘁,疲憊不堪,不料業績卻沒有多少起色。
這時候我的老總找我談話了,他說他看到了我的敬業精神,看到了我對工作的極大的熱情和對公司的一種強烈的主人翁意識,他很高興,這是一種成功者才具備的素質。但是,他又說,任何的成功者都不可能隻手打天下的,必須依靠團隊的力量,要充分挖掘每個員工的長處為我所用,這樣才能事半功倍,更快的實現我們事業的成功。他還說,幾乎每個企業家或者說成功者都有一種追求完美的通病,都以為只有自己才能把事情做得最好,這是無可厚非的。但是,如果誰能率先跳出這個框框,捨得放權,然後加以適當的監督,這樣的人才能獲得最大的成功。
老總的話,每一句都說到了我的心坎上,撥動了我心深處的某一根弦,讓我有一種茅塞頓開的感情。從這以後,我開始有的放矢各取所長的調動部門裡所有員工的工作積極性,給他們充分發揮自己智慧和才華的空間,他們非常感謝我的信任,為了表現自己的工作能力,他們往往能把我分配的工作做的比我的期望值要好許多,而且,他們有時候一些即使不是很成熟的想法,往往都夠拓展我的思維,激發我的靈感,放權後的我有更多的時間站在一個宏觀的角度去制訂和調整策略。這樣,工作越來越得心應手,不但自己越來越覺得輕鬆,而且效果也越來越好,業績也飛快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