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州,襄陽。
此地是李唐的國都所在,天子腳下,京畿重地。
此刻在襄陽城外,官道上。
一輛馬車,緩緩行駛而來。
馬車中乘坐的,乃是一個高冠博帶,儒雅淡然的清癯老者。
此人名叫叔孫通,乃是劉邦麾下的文臣。在張良安排人返回成都,請蕭何派人到襄陽求助,他就安排了叔孫通,讓叔孫通到襄陽來求助。
叔孫通此行,肩負着大漢的生死,眼眸深處也有一抹擔憂。
他擔憂大漢的局勢。
如今情況下,劉邦守不住,而巴郡、廣漢郡的丟失,都是讓大漢陷入困境。每耽擱一天,劉邦的處境也就愈發危險。
所以,叔孫通很是着急。
馬車順利進入城內,叔孫通徑直往房玄齡的府邸去。
房玄齡,乃是大唐重臣。
叔孫通要直接去覲見,未必能立刻見到,他只要先見到了房玄齡。以房玄齡的身份,要見到李世民便是輕而易舉的事情。
馬車抵達房玄齡府邸外,叔孫通親自下了馬車,來到房家住宅門口,遞上了拜帖,讓住宅門口的門房前往通傳。
不一會兒,房玄齡走了出來。
房玄齡年近四十,相貌俊逸,一雙眸子燦若星辰,無比的明亮。他行走間,衣帶當風,臉上更帶着淡淡的笑容。
見到叔孫通,房玄齡面帶敬意,上前拱手道:“叔孫先生大駕光臨,令寒舍蓬蓽生輝。叔孫先生,快請!”
在歷史上,叔孫通幫助劉邦制定禮儀,稱叔孫通為“漢家儒宗”。
雖説,這事兒被許多人不認可。
但拋開其他不談,叔孫通本身是有才華的,精通各種典故,熟悉禮儀大典,很有才能。恰是如此,他才能被蕭何安排到襄陽來。
叔孫通擺手道:“請!”
兩人聯袂進入府內,在大廳中賓主落座。
房玄齡臉上帶着笑容,説道:“叔孫先生到襄陽來,不知道有何貴幹?”
叔孫通也不繞圈子,開門見山道:“此次來見房相,是老夫代表大漢陛下而來,要見大唐天子,請唐皇發兵救大漢。”
房玄齡聽完,眉頭上揚,露出意外神色。
大漢遇到危機了?
對於大漢的情況,李世民雖然關注,但也不是重點關注,畢竟益州地處偏僻,雖然是沃野千里的地方,但畢竟難以攻打,也難以進入。
所以,關注度並不高。
房玄齡説道:“蜀道難,難於上青天。不論是入蜀,亦或是出蜀,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再者,大漢也沒有什麼危機,何來求助呢?”
叔孫通正色道:“大漢境內,已經是危機四起。一方面,是韓信、彭越、英布、藏荼等人反叛,使得內部亂象四起;另一方面,是王燦已經介入戰事,收服了韓信等人。”
“蜀國的軍隊,大規模進入益州,我大漢已經快擋不住了。”
“據前線傳回消息,蜀國有一種可以扔到人羣中爆炸武器,形如天雷一般,爆炸後,泥土翻飛,人仰馬翻,無從抵擋。”
“正因為有這樣的武器,所以大漢根本就擋不住敵人的進攻。”
叔孫通正色道:“房相,我需要立刻覲見大唐皇帝,敲定救援的事情。如果大唐不發兵救援,我必須立刻返回,將消息帶回去。”
房玄齡聽完後,表情驟然凝重。
沒想到,王燦的手,竟然已經伸到了益州境內,還已經掀起了滔天巨浪。
房玄齡説道:“叔孫先生,你就算是現在覲見皇上,把消息告知了皇上,恐怕也無濟於事,因為皇上也需要召集臣子議事。”
“不如這樣,我立刻入宮,先把事情告知皇上,讓皇上知曉此事。等皇上召集臣子商議後,再請您入宮。”
房玄齡道:“您看如何?”
叔孫通説道:“沒問題!”
房玄齡便又説道:“既如此,就請叔孫先生暫且留在府上。”
“好,麻煩房相了。”
叔孫通捋了捋頜下的鬍鬚,心下也是鬆了一口氣。
房玄齡立刻喊來侍從,讓侍從帶着叔孫通去後院休息,就急匆匆的出了府邸,徑直往皇宮行去,而且他往宮中去的時候,又安排了人去通知杜如晦和長孫無忌,把這兩人也請到宮中。
當房玄齡抵達城門外,杜如晦和長孫無忌恰好抵達。
杜如晦道:“房兄,發生了何事?”
長孫無忌的目光,也落在了房玄齡的身上,臉上有好奇神情。他倒是好奇,什麼樣的事情,竟然讓房玄齡同時把他們二人,都一起喊來了。
房玄齡快速説了一下叔孫通的事情,就一邊走,一邊説道:“劉邦擋住王燦的攻勢,派遣叔孫通前來求助,此事需要皇上決斷。”
杜如晦和長孫無忌聞言,都是面色肅然。
涉及到王燦,不好對付。
要知道,李元霸和李孝恭,那可是大唐的宗室,全部都死在王燦的手中。對於李唐來説,和王燦是有着深仇大恨的。
“走吧,見到皇上後,看皇上如何決斷。”
長孫無忌此刻臉上,也是覺得情況複雜,因為要發兵,就涉及到各項事情。
眼下暫時的平穩,就得打破。
三人進入皇城中,不多時,就來到了大殿中,見到了正在批閲奏章的李世民。李世民通過宦官的稟報,已經知道三人來,擺手道:“都坐吧!”
“謝皇上!”
三人齊齊道謝。
在三人落座之後,房玄齡率先開口,闡述了叔孫通前來求助的事情。
李世民聽完,沉聲道:“玄齡,你是怎麼考慮的?”
房玄齡素來以足智多謀著稱,他來的路上,就已經考慮過很多次,心中有了腹稿,説道:“皇上,臣認為不論如何,都必須派兵進入益州支持。”
李世民問道:“理由呢?”
房玄齡回答道:“臣的理由有三。”
“第一,如果我們發兵剛進入益州,劉邦就敗了,王燦已經奪取了成都,那麼我們可以打着扶持劉邦的旗號,先行佔據益州的戰略要地。如此,便有了進入益州的橋頭堡,以後再想要殺入益州,那就易如反掌,不會困難。”
“第二,如果我們進入益州後,劉邦和王燦還在僵持,我們便可以協助劉邦擊潰王燦。待擊敗了王燦後,我們或是一鼓作氣剿滅王燦,亦或是扶持劉邦在益州,都是可行的。”
“第三,這是打擊王燦的絕佳機會。”
“更何況國內,也有無數的人仇視王燦,如果有攻打王燦的機會,不論是宗室,亦或是朝廷的大將,都會樂意前往的。”
房玄齡説道:“所以臣認為,必須救援劉邦。”
李世民也在權謀思考。
作為一個在戰場上殺過敵人,經歷無數戰事的君王,他也有自己的一番考慮。
李世民思索一番,看向長孫無忌,問道:“無忌,你認為呢?”
長孫無忌道:“皇上,臣也認為必須出兵。這一戰如果不出兵,便是任由王燦奪取益州。王燦如今,已經奪取了整個涼州,再奪取整個益州,便有了穩固的後方。再想要遏制王燦,恐怕就難了。所以這一次,必須阻止王燦奪取益州。”
李世民點了點頭。
救援劉邦的事情,意見倒是相同的。
李世民目光一轉,再度看向杜如晦,道:“杜卿,你怎麼看?”
杜如晦正色道:“陛下,關於進入益州作戰的事情,是沒有任何問題的。不論是陛下,亦或是朝中重臣,相信都願意出兵。現在唯一的問題,是進入益州後,我們要如何作戰的問題。這件事,必須先定下一個方針。”
李世民道:“杜卿所言有理,你怎麼看?”
杜如晦正色道:“我們不主動攻打劉邦,但現在要救援劉邦,就得把好處撈到手。然後,就可以放手去幫助劉邦。”
杜如晦在李世民麾下,一向是極有決斷的。
他的決斷,也多是正確的。
所以,李世民很信任杜如晦,他再度問道:“杜卿,你認為開出一個什麼樣的條件最合適?”
杜如晦沉聲道:“臣認為,讓劉邦割讓巴郡給大唐,便可以出兵救助劉邦。如今的情況下,劉邦已經失去了巴郡,讓他割讓巴郡,劉邦不會有太大的牴觸。即使劉邦心疼,但為了能存活下來,他肯定會同意的。”
“如果條件再苛刻些,恐怕劉邦就不會同意了。”
“再者,巴郡和大唐的邊境接壤,只要我們掌控了巴郡後。那麼,我們可以從南陽郡進入巴郡,也可以從武陵郡進入巴郡,不論怎麼樣,對我們都有好處。”
“尤其巴郡地域寬闊,這對我們極為有利。”
杜如晦正色道:“所以臣認為,眼下的情況,讓劉邦割讓巴郡最為合適。”
長孫無忌點了點頭,便説道:“陛下,臣贊同杜如晦的建議。如果能得到巴郡,我們就出兵救助劉邦。事實上,就算劉邦不拿出這條件,為了以後的天下大局,為了遏制王燦,我們也必須救助劉邦,不能讓劉邦就這麼敗了。”
房玄齡説道:“請陛下聖裁。”
李世民思索後,説道:“既然諸位愛卿都一致贊同,那就發兵進入益州。不過在此之前,還得見一見叔孫通。”
“來人!”
李世民吩咐一聲。
一名內侍進入,恭敬向李世民行了一禮。
李世民吩咐道:“立刻派遣車駕到房相的府邸,把大漢使節叔孫通接到皇宮來。”
“喏!”
內侍得令,便立刻去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