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文學 > 網絡小説 > 《回到明朝當王爺》在線閲讀 > 第297章 淨土不靜

第297章 淨土不靜

    “皇上欽封你為威武侯,你倒也不負這威武二字,北驅韃靼,令伯顏和火篩如此猛將望風而逃;東靖倭寇,恩威並撫,百年貽患一朝得平;南降西番,收復滿刺加,諸番國望而生畏,很好,很好!”

    蜀王臉上綻起一絲笑容,似對楊凌的武功十分欣賞,一邊説着一邊連連頷首。旁邊眾文武官員見狀少不得又是一番拍馬奉迎。清靜的大殿裏頓時響起一片嗡嗡之聲,彷彿一羣蒼蠅縈繞不去。

    楊凌不以為意,淡淡笑道:“多謝王爺誇獎,這都是將士用命,朝野一心,皇上英明。本侯借兵時,川軍英勇善戰,在清剿倭寇時也曾立下大功。王爺是巴蜀之主,本侯還要謝過王爺。”

    楊凌一邊欠身稱謝,一邊暗暗腹誹:“今天來為的就是看看蜀王對我故意透露的消息有何反應,這可好,他愣跟沒事人兒似的,巴蜀的事隻字不提,跟我縱論起天下來了,今天算是都交待在這兒了。虛言客套,你捧我、我捧你,我跟他個病秧子有什麼好聊的?雖説韻兒和阿德妮不在,就是看小伍和小愛聊天打屁也比在這坐着強呀!我還是沉不住氣呀,如果來了成都就閉門不出,恐怕他摸不清我的底細,反而要着急了,莫非我一到成都便來探望他,表現的太過急迫,讓他看出我心中沒有什麼底牌了?”

    楊凌正暗暗尋思着。蜀王已轉口道:“威武侯不但是我大明傑出地將才,對於民政似乎也別有心得。孤王聽説,你這一路行來,正在向沿省布政使司推廣引進的西洋作物?”

    楊凌見他臉色青白灰暗,顯得無精打彩,不過對這個似乎很關心。忙道:“是,這些作物在陝西、湖南和京師試種大獲成功,這些莊稼耐旱耐蟲害,而且隨處可種,不佔良田沃土,推而廣之,對農耕大有裨益。”

    蜀王微笑道:“這個孤王已經聽説了。陝西今年大旱,不過這幾種莊稼收成極好。蜀地多山,有些地方不宜務農,百姓生活貧苦。孤王已派王府管家去陝西收購糧種、聘請懂耕種的師傅,明年巴蜀也要在貧瘠地、沙嶺地上廣泛種植。”

    楊凌一聽欣然道:“王爺高瞻遠矚,本侯佩服。此次來到四川,本侯還帶了辣椒、蕃茄等調味品和蔬菜種子,昨日已交給安大人了。相信這些東西一旦收成,必受巴蜀百姓歡迎。”

    這話他倒是十分篤定,常言説:四川人不怕辣,湖南人辣不怕,貴州人怕不辣。看來辣椒要麼是適宜在這些地方種植。要麼適宜這些地區百姓的口味,所以一經傳入中國,才在這些地區發揚光大。

    安文濤也欣欣然地道:“蜀王殿下最重農耕。南京户部撥不出銀子,王爺便從王府收入中拿出大筆銀兩興修水利、鼓勵屯田,至於修橋鋪路、開辦民學更是不遺餘力。如今巴蜀耕地達十萬頃,鹽井年產三千萬斤,是立國之初的三倍。如今蜀人自給自足,安逸享樂,再不必高價購進解鹽(山西的鹽),蜀王府功莫大焉。”

    楊凌多少了解了一些四川地情形,知道四川的銀、鐵、茶葉和瓷器等產量也極豐富。蜀錦的名氣不弱於蘇繡,這些自然不全是蜀王之功,更全非當代蜀王之功,但是歷代蜀王做為巴蜀的最高統治者一直享有超然的權力,如果沒有他們從中支持,確實不可能發展的這麼快,不禁頷首稱是。

    “唉,這可不是本王之功,本王只是秉承歷代先王遺制,重視農耕、厚待百姓,具體的事情還是蜀地官府和百姓們在做。呵呵呵,本王既非完人,又非全才,這麼多事孤王哪做的來,可不能胡亂攬功。”

    安文濤唯唯稱是,只是臉上笑嘻嘻的十分輕鬆,顯然把這當成了蜀王的客套,並沒太往心裏去。蜀王深深地看了楊凌一眼,説道:“威武候既通行伍,又稔民政,還曾是太子侍讀,這樣地人才算是文武全才。”

    楊凌連忙欠身道:“王爺過譽,本候不敢當,實在不敢當。”

    蜀王笑容一斂,説道:“威武候功在社稷,有目共睹,就不必過謙了。不過……本王心中哽有一言,實是不吐不快,今日難得見到威武侯,孤王想以一個長者的身份好言相勸,威武侯可願聽從?”

    楊凌一怔,忙道:“王爺請講,楊凌洗耳恭聽。”

    蜀王微微蹙眉道:“威武候武力驅除四夷、關心發展農耕,戰功赫赫,政績卓著,孤王十分讚賞。可是……候爺到底是太年輕了,做事不免喜歡急功近利,有些事牽一髮而動全局,應當慎之又慎,而侯爺……有些欠思量了。”

    這話一出,殿中頓時肅然無聲,氣氛開始緊張起來。蜀王是當今天子皇叔,巴蜀最高領袖,而且威望隆重,是天下第一賢王。他隨意訓斥哪個一二品的大臣,也不算失禮,更不會有人敢出言頂撞。

    但是楊凌是什麼人?他雖説沒打着欽差旗號來探望蜀王,可他是實實在在的欽差大臣。太子侍讀,有從龍擁戴之功;天子近臣,在大同與皇帝共御強敵;京師外四家軍統兵副元帥,而那位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主帥,就是正德皇帝本人。

    放眼當今天下,除了內廷首相劉瑾,哪個朝中大臣見了他不矮上三分?這樣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地人物,雖説地位頂破天去也比不上蜀王。可人家和皇帝地遠近,可比你這一百多年沒和皇帝直接打過交道的叔叔近多了。

    安文濤本來連準備上奏和向市井間宣傳的腹稿都打好了:今天陽光明媚,萬里無雲。蜀王朱賓翰殿下在青羊宮親切會見了欽差大臣、威武侯、柱國龍虎上將軍楊凌大人。

    會見在祥和、熱烈、友好的氣氛中進行,本着相互理解、求同存異地目的,賓主雙方就軍事形勢、農業發展等問題進行了交流。當晚,朱賓翰殿下在鬥姥宮設晚宴招待欽差一行。宴會洋溢着……

    本來兩個人互相吹捧,拿肉麻當有趣,這不是聊地挺好麼,蜀王這是怎麼了?眾官員面面相覷,不敢多語。李森眼底精明地眼神一閃,隨即又恢復了莽撞粗愣的表情,傻乎乎地坐在那兒。

    布政使安文濤慌了神,急忙去看朱讓槿,朱讓槿也是一臉的茫然:父王不是怕楊凌在四川惹事生非麼?今天的會面原本就是一場禮節性的拜訪,給足面子把他打發走不就完了麼。父王這是演的那一出?

    其實蜀王倒真沒有為難楊凌的意思,楊凌大力促進農耕,這是心底裏一直秉承着民以食為天,農耕為天下之本觀念的蜀王深為欣賞的,同時對於楊凌張揚大明威風、武力降服四夷地戰績。也讓他甚為讚佩。

    不過由於楊凌的原因,使劉健、謝遷等蜀王極為推崇的耿忠老臣一一被逐出朝廷,令朱賓翰對楊凌的好印象大打折扣,再加上楊凌倡導的一些政策,蜀王也覺地過於激進。才認為此人雖有才學卻輕浮孟浪、好大喜功,古來這樣的才子並不少,卻大多如慧星一閃。最終被淘汰出政治舞台。

    今日見楊凌謙恭有禮,蜀王對他的印象有所改觀,一時生了愛才之意。所謂愛之深恨之切,他才改變初衷,想對楊凌提點一番。

    楊凌也有些意外,這是蜀王在指責自已政策有誤了。蜀王素有賢名,看他治蜀也確實有所作為,莫非自已在政見上確有失誤?楊凌忙欠身道:“請王爺賜教,您指的是……?”

    蜀王接過朱讓槿遞過的茶。呷了一口又遞回去,輕輕擺了擺手,説道:“比如説,你倡議在北方開放茶馬互市,以此緩和與朵顏三衞和女真人地矛盾,挾制韃靼諸部,一石二鳥,孤王很是欣賞。但是開海解禁,交通萬國,孤王覺的就不甚妥當了。本王聽説你還建議改變洪武朝訂下的衞所屯田制,改為募兵制,這……這簡直就是譁眾取寵,純屬兒戲。”

    殿中一時鴉雀無聲,眾人都靜靜看着楊凌地反應。這位年輕的正德朝第一權臣,以雷霆手段整垮內廷和東廠,軟硬兼施逼走劉健、謝遷,這樣亦剛亦柔的人物,面對蜀王的指責,是拂然大怒還是暫時隱忍?

    想不到楊凌居然笑了,一種很無奈的笑意。他輕輕嘆了口氣,無奈地問道:“那麼王爺對於大明軍隊戰力低下、財政日益窘迫有何看法呢?”

    ******

    青羊宮後苑林中,一道矯健的身影翩然閃入,利用矮樹花叢的掩護,悄然向蜀王的住處掩進。蜀王治下的成都城內一向平安,負責警衞地王府侍衞天長日久難免鬆懈下來,今日欽差到訪,守衞加了一倍,這一來警戒心反而更差了。

    那人影倒也不必打聽蜀王住處,那座大殿周圍警蹕最多,前前後後都是持槍佩劍的侍衞,顯然蜀王就是住在這座道觀中了。青羊宮中的侍衞身手普通,很難發現那人閃躲迂迴悄然逼近,可是大殿周圍沒有可供遮掩的樹木,那人便不能靠近了。

    這人以青巾蒙面,只露出一雙精光四射的眼睛,謹慎地四下打量。這人正是彌勒教二少主李大義。他今日潛入只是想觀察一下,看看是否有機可趁,同時也對楊凌多些瞭解,以便做到心中有數。

    這麼多地官兵,就算沒有那日在竹林中遇到的一流高手,憑個人武藝再高。他也是闖不進去的,所以一看這架勢,李大義便打消了行刺的念頭,他將身形縮到最小,遁入一叢綻放着白色小花的灌木叢,只要蹲在裏邊一動不動,就算侍衞從花叢旁經過,也很難發現繁茂枝葉掩映下的人影。

    殿中,説地亢奮的蜀王,蒼白的頰上浮起一層病態的紅潮。他長長吁了口氣,才道:“所以,孤王以為,我天朝上國地大物博,只要重農抑商。大可自給自足,何需與蠻夷交往?蠻夷不尋正途,不守王道,專好奇技淫巧。江南輕浮奢靡之風本來就盛,這一來必然變本加厲。民風思邪,動亂則生呀。”

    朱賓翰嘆息一聲,悠然神往地道:“如果讓百姓們住有其屋。耕有其田,雞犬之聲相聞,處處世外桃源,該是何等清明世界?你倡興商業,豈不知無商不奸,商賈眾多,必然腐蝕人心,貪利之心便使民間多欺詐。商賈興則禍國亂政,還能有什麼好處?”

    安文濤、陸政等官員連連點頭。深以為是。李森卻翻了翻白眼,他從山東來,那邊雖説比巴蜀窮的多,可是北通遼東,西通京師,東臨大海,南瀕江蘇,相對來説資訊發達,百姓的見識也不同,對巴蜀這些官員拘於一隅、固步自封的思想,他很有些不以為然。

    蜀王又百思不得其解地道:“你説交通萬國,輸入金銀為資本,那金鐵之物,既不能衣,又不能食,就算堆積如山又豈如倉廩充實?倉廩足而民心思安,民心思安而後明禮、知榮辱。巴蜀有十五位土司,他們的部落內並無貨幣為買賣憑據,以物易物,眼見為實,則民風淳樸而少欺詐,這樣不好麼?”

    楊凌默然:這位爺的思維還停留在上古年間的部落叢林酋長地水平上,要如何和他説個明白?

    蜀王見楊凌默然不語,還以為駁得他啞口無言,於是再接再勵地道:“洪武皇帝衞所屯田,養百萬兵而不花朝廷一文錢,這是何等睿智?每家均承擔實物税役,恰如眾人拾柴,但有所需,頃刻可成。你看昔年建造南京城,太祖一聲令下,舉國燒磚造瓦輸運京師,羣策羣力,有什麼事辦不好?你募兵、興商、改實物税為銀賦,咳咳……咳咳……”

    朱讓槿見狀連忙上前輕拍父親後背,柔聲勸道:“父王息怒,父王息怒,身體要緊。”説着無奈地看了楊凌一眼,嘴邊掛着一絲無奈的苦笑。

    蜀王的想法和當初的朱元璋有些相似,堅持復古,希望能把百姓都限制在土地上,豐衣足食,安於現狀,不與蠻夷做任何交流,國家永遠平靜的象一潭井水一樣,這根本是不現實地,朱讓槿對此不敢芶同。但是子不言父過,朱讓槿雖然不認同,卻也不敢表達出來,和父王唱反調。

    楊凌也向他還以一個苦笑,他今天本想察言觀色,探探蜀王對他來意的反應,不料卻當着蜀地文武官員被蜀王對他的政策來了一番詰難。

    朝廷中的絆腳石是被他一一踢開了,可是從蜀王的反應和認識可以看出,地方上抱殘守缺、固步自封地官員其實沉渣氾濫,不知凡幾,而且其中許多還有着賢王、清官的名號。

    看來自已首先改變江南,逐步向內陸浸透的政策是對地,必須要温和地進行,在不知不覺中逐步改變,讓開放、富裕地區先變,如果想一躇而就,搞一刀切,十有**最後被全國的勢力反攻倒算,一刀切了自已的腦袋。

    任重而道遠吶!蜀王,也不過是一個死抱着舊有觀念不放的大地主而已。一個蜀地最大的地主,守舊、保守的地主階級代表。

    楊凌搖搖頭,嘆道:“王爺,屯田養兵、亦農亦兵、自耕自食?養什麼百萬兵啊,一百年下來,昔年的百萬雄獅都成了一百萬莊稼漢了,衞所官軍戰力日趨低下。有目共睹。此次江南平倭,如果不是以精兵帶庸兵,以酷法制軍隊,調民風彪悍、善戰之地地官兵下江南,而倭寇在我大明沒有百姓支持,後路又被日本國斷絕。還不知要抗到哪一年才算完。本侯擔心的是,衞所兵不願當兵,平素就時常有逃兵出現,屯田這麼多年下來,又被軍官和富有者佔有兼併了大半,屯田制名存實亡,如果此時還不效仿邊軍,儘快施行募兵之法,這樣地軍心士氣今後一旦有戰事,仍然會不堪一擊。”

    他見蜀王要説話。忙搶着道:“還有,以現銀折税賦徭役,徹底摒棄實物税和每家承擔的徭役,可以解放工匠、解放土地對農民的束縛,為商業和大作坊業提供方便。王爺津津樂道於昔年但凡有所舉動全國上下為之響應的盛況,想起來那地確是一番熱鬧場面,看的人熱血沸騰。”

    “不過……”,楊凌苦笑一聲:“户户村村挖窯支爐,燒磚燒瓦送南京。這重複的費用得多少?運資人力得多少?其中所耗哪怕只拿出十分之一來,在南京城附近建幾處大型燒磚作坊,是不是更快速、更省錢呢?”

    蜀王聞言不禁啞然。他頓了一頓,怒道:“你這是急功近利,圖一時所得,卻壞了朝廷根本,使百姓趨利、人心不齊,早晚要出大亂子!罷了,本王看你是個可塑之材,這才好言相勸,你卻執迷不悟。朝廷大事。本王不能幹予,可是隻要本王在世一天,這巴蜀之地就由不得你胡來,我可不能讓你毀了這世外桃源,一方淨土!”

    ******

    蜀王“淨土”兩字剛剛出口,外邊便有人高喊道:“有刺客,有刺客!小心戒備,保護王爺!”

    隨後譁愣愣甲冑直響,衝進來十多個披甲武士,瞧見殿中安靜如常,他們才放下心來,帶隊武士喝道:“護住殿門、窗欞,任何人膽敢不召闖入,格殺勿論!”

    説完他走到蜀王面前單膝跪倒,恭聲道:“王爺,鬥姥宮皇極殿一帶突起騷動,原因不明,末將已將這清心閣團團圍住,這便派人前往察探。”

    成都城一向平靜,蜀王又深受百姓愛戴,他以前身體康健時,偶爾還會布衣青袍,行於市井間與民同樂,從來不曾有人試圖刺殺這位地方藩主,不料今日當着京差的面,反倒鬧起刺客來,不免給人蜀境不太平的感覺。

    蜀王臉上掛不住,不豫地喝道:“大驚小怪,原因不明喊什麼刺客?快去查個明白,速速報來。”

    正説着,殿門口傳來侍衞交談聲,有人喊道:“勿驚勿驚,純屬誤會。那躍上殿脊的不是刺客,聽説是欽差大人的侍衞統領,還是位驍騎都尉呢。”

    蜀王剛把四川治下喻作世外桃源,誇的象一朵花兒似的,就出了大紕漏,楊凌笑吟吟地正看熱鬧,一聽這話頓時坐不住了,驍騎都尉?那不是伍漢超麼!

    他連忙起身,神情尷尬地道:“王爺,這人…………這人似是本侯的屬下,我這便去看個明白,驚擾了王爺,請王爺恕罪!”

    蜀王一聽,長長地出了口氣,他重重地哼了一聲,也不言語,楊凌訕訕地拱了拱手,急急忙忙奔了出去。布政使安文濤也急忙拱手道:“王爺稍事休息,下官也去看看。”

    李大義隱在樹叢下,從葉隙間忽地瞧見楊凌現身,手指下意識地便摸向腰間地飛刀。凌的侍衞和一些中低級陪同官員全部留在鬥姥宮禁區之外,欽差一進入後苑,其防務就交由蜀王的侍衞接手了。

    這時楊凌向前行去,立即有十多名披甲武士前呼後擁緊緊相隨,人頭攢動,將他夾持在中間。而且李大義藏身之處距離楊凌約有二十丈,真想刺殺他必須得閃身衝出去。接近七八丈以內,百發百中地飛刀才有效果。這一猶豫,楊凌已經去遠了,李大義輕嘆一聲,重又隱遁下去。

    楊凌帶着人衝到皇極殿後面,只見一隊刀出鞘、箭上弦的侍衞正嚴陣以待。弓箭手們都張弓搭箭,遙指殿頂,雖説他們已經知道方才突然出現在殿頂地人是欽差侍衞,並非刺客,仍然絲毫不敢馬虎,只要伍漢超未經王命擅自躍入後苑,那是仍要毫不客氣,馬上射殺的。

    楊凌急急忙忙問道:“人呢?那位驍騎都尉在哪?”

    一名校尉連忙上前施禮道:“稟欽差大人,往鬥姥宮、雲水堂方向去了。”

    楊凌不識路徑,忙叫人頭前帶路。慌慌張張地趕過去。繞到雲水堂前時,只見兩名侍衞正蹺着腳向前方張望,其中一個年紀稍長的笑道:“嘖嘖嘖,那女娃子長的好乖喲,要是討回去做個堂客。安逸地很嘛,人家還是位總兵官吶,硬是要得兒,這是發地哪門子火嘛。”

    “是地喲……哎喲,欽差大人標下見過欽差大人!”另一個正應和着,忽地瞧見楊凌走來,那身蟒袍玉帶在陽光下十分顯眼。他一直駐守在這兒。沒見過楊凌,可是今日青羊宮中除了蜀王,也就這麼一個敢穿蟒袍的,他自然知道是朝廷的欽差大人到了,連忙扯了那位兄弟一把,用官話躬禮相迎。

    楊凌擺擺手,急急忙忙衝了過去,到了雲水堂下,只見這裏圍了好多人。大部分是還不夠資格陪同覲見蜀王地官吏,還有青羊宮的道士和一些侍衞。

    楊凌一眼瞧見伍漢超站在房頂上,朝着下邊打躬作揖,神態極是可笑,下邊人羣圍擠的太多,卻看不見他拜的是何人,楊凌不由舌綻春雷,大喝一聲:“出了甚麼事?本官覲見蜀王殿下,爾等卻在這裏滋事?”

    看熱鬧的人羣一回頭,見是欽差大人鐵青着臉色,不由嚇了一跳,呼啦一聲,人羣左右閃開,只見中間站着一個身穿青色官袍的文官,長鬍子如同唱京戲地演員,濃長過腹,手中提着一張刀,猶自暴跳如雷地指着屋頂罵道:“畜牲、小畜牲,真真氣死為父了,還不給我滾下來。”

    伍漢超站在房頂青瓦上,苦着臉道:“父親,您正在氣頭兒上,孩兒不敢下去呀,您要是一刀劈了我,咱們伍家可就絕了後了。”

    大鬍子越聽越怒,戟指罵道:“絕了後老子就再生一個,好過你如此胡做非為,有辱伍家門風。”

    楊凌看的如同丈二金剛,一時還摸不着頭腦,就見宋小愛委委曲曲地走過來,眼淚汪汪地道:“大人,人家想回廣西,我不要來四川了。”

    楊凌翻了個白眼兒,心道:“你當這是小孩子過家家呢?你回廣西,狼兵一走,我成了光桿司令了。”

    他無奈地道:“出了什麼事啊,你倒是讓我知道才行呀。”

    伍漢超在房頂上也瞧見楊凌了,一見主心骨到了,心中大喜,站在房頂上雀躍歡呼道:“卑職見過大人,大人救命啊。”

    伍文定是個火霹靂的脾氣,一點就着,火氣上來時天不怕地不怕,毫無顧忌,否則當初任小小地六品官時也不敢和徐國公這樣的人物當面頂牛了。

    這時他地火氣已經消了不少,瞧見連欽差都驚動了,心裏也是一驚,連忙上前見禮,臉色難看地道:“下官成都同知伍文定,拜見欽差大人,驚擾了大人,下官罪該萬死!”

    楊凌這才知道眼前這個身材魁梧、頗有武將風範的文官就是伍漢超的爹,他忙露出一絲笑容,拱手客套了兩句。

    瞧現場這情況,他也略摸揣測出幾分,楊凌背起雙手,看看強抑怒氣的伍文定、受氣小媳婦兒似的宋小愛,再看看房頂上抓耳撓腮地伍漢超,苦笑着搖搖頭道:“進房中説話,不要站在這兒惹人笑話。”

    楊凌當先步入雲水堂,宋小愛帶着哭音兒向屋頂上頓足喊道:“你!你這沒出息地。還不滾下來?”

    伍文定手撥長髯,對宋小愛怒目而視:“果然是缺少家教的蠻夷,我兒子有沒有出息,我這當老子地還沒説不滿意,要你多嘴?居然敢對我兒説個滾字……”

    “咦?真的‘滾’下來了,我叫他滾下來他不滾。人家叫他滾他就乖乖聽話,這個小畜生,娶了媳婦忘了爹呀,真是氣死老子了!不對,我什麼時候同意讓他娶這女娃兒過門了?呀呀呸的,老夫都氣糊塗了!”

    楊凌坐在雲水堂內,伍文定三個人亢亢吃吃、吞吞吐吐,費了好大的勁兒,楊凌才從三人地隻言片語中勉強把意思串連起來:大概是他去拜見蜀王,眾官員和侍衞在禁區外等候。伍漢超和老爸親親熱熱地敍了會兒家常,就偷偷溜去和宋小愛親親熱熱地敍情話兒去了。

    知子莫若父,伍文定想必是看出了幾分端倪,反正結果是他追上去,看見了不該看見的畫面。天下做父母的恐怕見了這場面。第一反應都是擔心兒子學壞了。何況那時如果沒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男女私下交往,原本就是大逆不道的行為,老伍自然要出面整頓門風、清理門户。

    初時礙於宋小愛的身份,伍文定還給她留了幾分面子。只是理直氣壯地訓斥自已地兒子,可聽在宋小愛耳中,不免是在指桑罵槐。她含羞忍氣地解釋幾句。對正在氣頭上的伍文定來説可不啻於火上澆油。

    他覺的宋小愛是在利用官身壓他,兩個人唇槍舌劍一番,話將在那兒了,宋小愛便拋開官身,只以尋常女子身份,尋求伍文定的諒解,敦料不開眼的伍漢超看着心上人可憐,替她辯解了幾句。

    兒子幫人家説話,和老子對着幹。這還得了?真要過了門兒,那還不反了天去?伍文定一怒之下,便開始追砍兒子,伍漢超武功雖比他高,可是怎敢和父親動手,於是乎便使出高來高去地本事,叫你來個“打不着”,結果引起後苑不知情的侍衞誤會,以為有刺客摸了進來。

    楊凌聽的忍俊不禁,自古清官難斷家務事,站在各自不同的立場上,也不能説誰對誰錯。除了擁有至高權威的皇帝,誰有資格亂點鴛鴦譜?

    楊凌看看伍文定,心道:“按照現在地風氣,見了這種事也難怪這大鬍子惱火,可是宋小愛要人才有人才,要身材有身材,身份地位配伍漢超可是隻強不差,老伍反對他們的根本原因到底是什麼呢,找到了病根兒那就好辦了。現在他正在火頭上,只怕無論説什麼他都聽不進去,此事不妨先壓壓,回頭等他氣消了,我再找他好好談談,怎麼也得促成了這天造地設的一對才是。”

    楊凌想到這兒,瞧見安大人正站在門口向裏邊張望,便起身笑道:“伍大人無需生氣,家務事嘛,暫且擱下,回頭本侯再和大人好好談談。”

    他見伍文定張嘴欲言,便壓低嗓音道:“方才令公子被追的跳上房去,被後苑侍衞誤以為刺客,已經驚擾了蜀王爺,蜀王病體沉重,受這一嚇十分震怒。漢超雖是我的侍衞,如果蜀王一定要嚴辦他,我也不便阻攔,此刻萬萬不要再生事端,我去向蜀王告罪。”

    伍文定一聽這話也嚇了一跳,他伍家可就這麼一根獨苗兒,別看他揮着刀喊地比誰都兇,兒子要是真的不躲,不要説刀鋒,就是刀揹他也不捨得砍下去。如果激怒了蜀王,輕則罷官、重則入獄,那是鬧着玩的嗎?

    安撫下了伍文定,楊凌對他們使個眼色,步出大堂,對安大人道:“呵呵,原來只是虛驚一場,成都同知伍大人在教訓兒子而已,走走,快去回覆王爺,免得令王爺牽掛。”

    安文濤聽説是自已地部下先惹出事來,不由狠狠地瞪了伍文定一眼,要不是楊凌站在檐下一副等他同行的模樣,他就要衝進去訓斥一番了。

    眼見眾人離開,伍文定橫了宋小愛一眼,又看看兒子,怒哼一聲,拂袖而去。伍漢超“噯”了一聲。又訕訕地縮回手來,對宋小愛尷尬地笑道:“小愛,我爹就這脾氣,風是風,雨是雨,可是過去了就過去了。從不記仇地,回頭我再勸勸他老人家。我爹最聽我孃的話,等回家時,我讓我娘……”

    宋小愛給了他一個大大的白眼,噶蹦脆地道:“我知道,你爹最聽你孃的話,你最聽你爹的話,哼!”

    宋小愛也就是今天為了伍漢超,放在以前哪受過旁人的氣,説完她一轉身。也氣鼓鼓地走了。伍漢超怔怔半晌,長長嘆了口氣,他退了兩步,坐在楊凌剛剛坐過地椅子上,想了想。一拍大腿,又是一聲長嘆:“做人……難吶!”

    ******

    蜀王聽了楊凌和安文濤地回覆,皺眉道:“這個伍文定,聽説為官清廉、不畏強權,但是性格暴烈。是個強項令般的人物,昔年和徐國公就曾在公堂上吵的不可開交,看來還真是不假。不過此人也太沉不住氣了。要教訓兒子,不會回家去説,當着成都府文武官員,鬧出這般大笑話來。”

    楊凌陪笑道:“説起來是本侯屬下的不是,父親打兒子,讓他打兩巴掌也就是了,仗着輕功出色,在房頂上跳來跳去,這才引起侍衞們誤會。驚擾王爺。是本侯之過,請王爺恕罪。”

    蜀王擺擺手道:“不關你的事,呵呵,你放心,孤王還不會對這樣的事大動干戈的,只是本王寄住青羊宮,已經給觀裏造成諸多不便,再有人鬧事,可就有些過意不去了。槿兒,回頭備份禮物,向觀主致歉。”

    朱讓槿忙恭應了一聲。楊凌目光異彩一閃:“不知這蜀王是否真的有反意,如果是我猜測有誤,那麼這蜀王雖然囿於時代,觀念陳腐,但是品德上倒不失為一個仁厚愛民、飭守禮法的好藩王。”

    經過這一番攪和,兩人之間方才言語激起地衝突無形間也化解了。

    楊凌欠身笑道:“方才王爺所慮,其實也是朝中一些穩慎的大臣們的看法。但是本侯以為,此一時彼一時也,如今舊制舊法不可行,則應適時、適事、適地、適人而變,諸事因時而定,因人而定,因事而定。

    因此本侯曾向皇上建議,這些政策只是定地、定地,先試行看其效果。凡事總要容人去嘗試嘛,就象本侯引進的西洋莊稼,那種子未曾撒下時,也曾有人質疑、反對,到底管不管用,等秋後有了收成就知道了。沒有把握之前,本侯也是隻找了幾個地方試種,豈敢冒失拿來,便舉國齊種,拿兆億百姓的生命開玩笑?

    如今這政策王爺質疑沒有關係,王爺和本侯行徑殊途而目地同歸嘛,到底合不合適,管不管用,咱們讓事實説話。看一年不成咱就看三年,三年不成咱就看十年,如果在一些地區對税賦、吏治、軍事、民政、通商進行改革,不但沒有造成民風奢糜、人心離散、道德敗壞,反而使得吏治清明、百姓安樂、富國強兵,那麼……”

    “好!本王今日當着巴蜀文武官員的面與你誓約:如果你的政略與國與民並無好處,就請威武侯儘早收手,彌補過失。若是本王目光短淺,見識不明,你的政略確實利國利國,本王便如今日派遣管家赴陝西購新糧種一樣,必在諸藩王之中第一個擁戴支持!”

    楊凌欣然道:“好!君子一言。駟馬難追,本侯與王爺一言為定。”

    蜀王點點頭,仰躺回榻上道:“今日與威武侯相見,算是這些日子説話最多的一天了,呵呵,實在有些乏了。威武侯來探望本王,本王抱病在身,不能起迎款待,實在有些失禮了,就讓我兒讓槿代父接迎,陪候爺飲上幾杯水酒,以示謝意如何?”

    楊凌笑道:“固所願,不敢請耳。本侯早聽説王爺教子有方,王子博學多才,儒雅大方,是蜀中之俊才,今日有幸結識,亦是一樁幸事”,説着他與朱讓槿相視而笑。

    楊凌剛剛起身,正欲向蜀王道別,外邊騷動又起,有人大呼,抓刺客,隨後那隊甲士急急忙忙又衝了進來。蜀王這回是真地怒了,他也不要人扶,呼地一下坐了起來,捶榻大呼道:“混帳!就算他是強項令再生,本王今日也要砍了他的腦袋,三番五次,如此不識大體,枉讀了聖賢書,真是豈有此理!豈在此理!”

    朱讓槿慌忙扶住他道:“父王息怒,父王息怒,身體要緊!”

    蜀王一把推開他,指着門口喝道:“去,把那個混帳伍文定給孤王抓起來,嚴辦,一定要嚴辦!”

    楊凌也有些惱了,他擰着眉毛看向門口,只見方才那隊甲士隊長急匆匆走入,單膝點地,抱拳施禮道:“王爺,方才前殿有人鬧事,卑職放心不下,加強了巡邏,不料士卒以槍矛刺檢樹叢時,裏邊躍出一個青衣蒙面人。此人武藝甚高,以一柄短刃刺死刺傷了三名侍衞,奪路逃了,卑職正派人追索。”

    蜀王一愕:“真的有刺客?”

    本來懶洋洋地李森也忽地神情一緊:“刺客為誰而來?蜀王在此養病已有數月,從不見刺客來襲,今日防衞更嚴,刺客反而來了,莫非是……?”

    楊凌和他交換了一個眼神,二人已飛快地明瞭的對方心中的疑惑:“如果刺客由外面來,為欽差而來,莫非蜀王無辜,另有人慾對朝廷不軌?但是……焉知這不是蜀王剖白自已的疑兵之計?”

    青羊宮內內外外警蹕森嚴,到處都是搜索巡邏的官兵,布政使安大人也急急趕出去,安徘巡檢衙門對全城青樓、酒肆、茶館飯莊進行檢查,蜀王餘怒未息,恨聲道:“這清淨地也清淨不得了,到底是什麼人膽大包天如此藐視國法?”

    外邊騰騰騰衝進一名侍衞,滿臉是汗,急急稟道:“啓稟王爺……”

    蜀王精神一振,打斷他的話道:“刺客抓住了?”

    楊凌冷眼旁觀,見他驚喜急切的神色不似作偽,心中更是疑惑,就聽那侍衞吃吃地道:“王爺,什……什麼刺客?卑職是從敍州星夜趕來的,世子單身入凌宵城安撫都掌蠻,不料他們背信棄義、扣押了世子,要朝廷將漢人全部遷出他們的地方,請王爺快快發兵去救世子吧。”

    “什麼?”蜀王大駭,他騰地一下跳下地來,只覺天旋地轉,喉頭髮甜,面色青了又紅,張開嘴一個字也沒説出來,就嗵地一下倒回榻上,暈過去了。
此页面为HK繁体版,其他版本: 中文简体 | TW 繁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