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文學 > 網絡小説 > 《將血》在線閲讀 > 第十三卷龍盤虎踞春秋事第一千三百一十二章君臣(四)

第十三卷龍盤虎踞春秋事第一千三百一十二章君臣(四)

    不管怎麼説,趙石的話很合皇帝陛下的心意,皇帝考量政事,一般不會在細節之處計較,皇帝的目光,總是大局之上。

    趙石所説,便很有一種大局感,雖偏於籠統,但對於皇帝陛下來説,比總是糾結於科場案,或者該怎麼處置讀書人要強的多。

    而趙石也是旁觀者清,不關他自己的事情,也就不會計較於一處,若是真關聯在他身上,説辭定然不會這麼個模樣。

    要不怎麼説呢,人非聖賢,總會有這樣那樣的私心,一心為國者,不是沒有,但這樣的人總歸是少數,而且,其中還有像周清這樣愚直之人。

    所以,賢明的君主,會用高明的政治手腕,避免臣子們過多的暴露出私心,在這樣的基礎之上,讓他們將才幹發揮出來。

    皇帝陛下此時很想再問一句,之後朝廷又該如何自處,才能收取蜀中人心。

    但話到嘴邊,皇帝陛下明智的忍住了,能從趙石口中聽到這些,已經很不容易,再問下去,便是強人所難。

    當然,君有命,臣不敢辭,但趙石乃大秦上將軍,功勳卓著,皇帝陛下就要把握好這個分寸,不能像對待普通臣子般對待於他,而皇帝陛下確實也不想大將軍趙石在文治之上,有過多的權力。

    這既是為自己着想,也是為江山社稷着想,當然,更是為大將軍趙石着想。

    實際上,有了這一番話,皇帝陛下心裏已經敞亮很多。收取蜀中人心。手段很多。

    一直以來。大秦也從來不曾放鬆過,讓蜀中讀書人入朝為官,就是其中一種有效的手段,現在看來,稍有挫折,但並不影響大局。

    輕徭薄賦,那是題中應有之義,蜀中税賦。已經和秦川差不多,十幾年來,蜀中税賦只加徵過一次,從一年一收,到一年兩收,畢竟蜀中有天府之國的稱呼,就算一年兩收,也要比當年蜀國的税賦要低的多。

    而且,蜀中徭役,也輕的很。除了每年例行修繕溝渠道路之外,便沒有旁的徭役了。而這其中,罪役又佔了很多一部分,使蜀中百姓,生活安定,也日漸富足,這些年蜀中士子越來越多,也正體現了蜀中百姓之富裕。

    但這些明顯還不夠,至於再多的手段,嗯,只要有了想法,朝臣們都是幹嘛用的,皇帝陛下一點也不擔心,朝臣們會沒有章程。

    皇帝陛下想了想,他對科舉取士之法,越來越是不滿,但這事和趙石説説成,想讓趙石再説出點心意來,怕是強人所難了。

    於是,皇帝陛下招了招手,外面的太監自然不敢遠離,時刻都在注意着殿內的動靜,這會兒立即便出現在皇帝陛下面前。

    “換桌酒菜……”

    説了半晌的話,酒菜也都涼了,而趙石也才墊了個底,順口就提了意見,“鍋子味道太淡,多放點調料,肉要多些……”

    皇帝陛下愣了愣,隨即就笑了出來,乾元殿的值守太監卻是一個哆嗦,險些沒栽倒在地上。

    皇帝陛下立即收斂了笑容,擺手讓太監去準備。

    不多時,殿內重又換了一桌菜餚,鍋子大了,肉也多了,也是一鍋的濃湯,味道出來,總是清湯寡水的用膳的皇帝陛下都抽了抽鼻子,暗道,這些御膳房的狗才,往日不是盡糊弄朕躬吧?

    趙石老實不客氣的夾了一口肉,嚐了嚐,不住點頭,笑道:“陛下嚐嚐,這麼吃來,才算有味道不是?”

    顯然,他這裏也是再不願説什麼讀書人的事情了。

    皇帝陛下嚐了幾口,舒服的吐出一口長氣,心道,這麼個吃法,到是不錯,但非是養生之道,將軍們征戰在外,總是大口吃肉大口喝酒,他卻身在宮中,六體不勤,這樣吃下去,定要吃出毛病來。

    不過皇帝陛下還是多吃了兩口菜,喝了幾口酒,這才開口道:“愛卿可還記得年初離京時,朕與愛卿説的那些話嗎?”

    趙石想了想,卻有些茫然,出京之前,皇帝陛下跟他説的話很多,那時他也忙的昏天黑地,伐夏諸路兵馬總管,這和之前他領兵征戰都不一樣,從大軍彙集,再到糧草調撥,伐夏方略,各路兵馬將領的任免,甚或是各處民役的召集等等等等。

    即便以他過人的精力,年初的時候也感覺肩上的擔子太過沉重了些,甚至於不想再來第二次了。

    心下微一琢磨,不由便問道:“陛下是指哪一句?”

    皇帝陛下也笑了起來,也不説之前自己到底説過什麼話,而是又問了一句,“愛卿回京有何打算沒有?”

    這麼一問,趙石立馬就明白了,説的是封賞之事,這個話題,定然會提到,趙石並不意外,他這裏也有準備,和之前的幾個話題不同,這個事情是無法迴避的。

    趙石也頓時清楚了皇帝陛下的意思,之前出京之時,皇帝陛下對他有過承諾,大致的意思便是伐夏功成,封賞定然讓趙石滿意云云。

    當時趙石並沒在意,出京征戰,皇帝陛下的承諾更像是將軍們在激勵將士們的士氣,很多時候,做不得準。

    不過皇帝陛下既然這麼説了,只能説明出京之前,皇帝陛下對於封賞之事,便已經有了自己的章程。

    這就是當今皇帝陛下和景興皇帝最大的區別所在吧?趙石心中微嘆,景興皇帝對軍前將領的忌憚,朝野盡知,將軍們立功受賞,總要有些波折,説明景興皇帝陛下之前沒有任何成算……

    讓將軍們盡力而為,功成之後,再想着怎麼儘量剝奪將軍們的戰功,這麼一來,顯得過於刻薄寡恩。

    而當今皇帝陛下,在出徵之前,就已想到功成之後封賞的事情,這對前方將士來説,實為幸事,而朝臣們,好像還遵循着景興皇帝一朝的風氣,在想方設法的阻攔着將軍們應得的賞賜和榮耀……

    景興一朝的臣子們漸漸老去,好像已經跟不上皇帝陛下,甚或説大秦攻伐天下的腳步了……

    這樣的念頭在趙石腦海中一閃而過,但卻並沒有怎麼在他心裏留下痕跡,還是那句話,朝臣的新舊交替,跟他沒多大的關係,他立下的功勞再多,也當不了同門下平章事不是?

    趙石心中微暖,在興慶接到皇帝陛下口諭留下的陰影也消散了不少。

    遂道:“陛下,微臣説句實話,微臣多年領兵征戰,沒感覺出什麼,領兵打仗,微臣份內之事,就像朝中諸位臣僚一般無二,文官治理天下,而我等武官,自然要為大秦開疆拓土,微臣樂在其中……但這一次伐夏……”

    趙石搖了搖頭,喝了一口酒,“山川阻隔,風沙狂野,費勁心機,才一戰而定西夏,臣自小從軍,至今差不多已經有二十年了,經此一戰,臣終於感覺有些累了……”

    不等趙石再説什麼,皇帝陛下已經變了臉色,照這話頭説下去,豈非要辭官歸田?

    皇帝陛下殫精竭慮,自從知曉趙石有伐夏之意,便一直暗暗為此做着準備,封賞之事,在皇帝陛下看來,不是什麼難事,拖延至今,卻是要讓朝中有太多反對的聲音罷了。

    但他萬萬沒有想到,會等到趙石這麼一番話。

    想到大將軍趙石若真的辭官不做,皇帝陛下心裏竟然有了隱隱的恐懼,朝野上下忌憚於大將軍趙石不假,但卻沒有人會否認,如今大將軍趙石已然成為朝廷最堅固的那根支柱……

    有了大將軍趙石,可以上承天子,下懾羣臣,更可鎮住外間那許多驕兵悍將,有了這樣一根支柱,大秦穩若泰山,甚至於,軍前將士不會因朝廷爭鬥而煩惱,因為上面有一位大將軍趙石頂着呢。

    而朝中文武,也不用擔心軍前將領們亂來,因為大將軍趙石猶忠於朝廷,可以説些許亂事,大將軍趙石能做到令到即平。

    這樣一根支柱若突然間沒了,那後果,即便是皇帝陛下,也無法不產生恐懼之感……

    大將軍趙石如果辭官,河中,河東肯定要鬧起來,西北戰事剛剛平靜,也會出現反覆,朝中的大臣們呢,能做什麼?

    一定也是焦頭爛額,與大將軍交好的又該如何安撫?會不會外間沒亂起來,朝中先起了內訌?

    即便沒有這些,這皇位若沒有了大將軍趙石的支撐,也會搖搖欲墜吧?

    皇帝陛下沒容趙石繼續説下去,甚至不願去想,這是不是大將軍趙石在表明自己的不滿,以退為進,因為以他對大將軍趙石的瞭解,這樣的可能性極低。

    皇帝陛下的臉色凝重的好像在對待生死存亡的大事,“柱國難道忘了昔日你我的約定?難道忘了你我的一番雄心壯志?天下羣山,吾與君共之,大業將成,柱國難道要離朕而去嗎?”

    (這一章費了不少勁兒,還是覺着不滿意,但也只能這樣了,阿草努力中。)(未完待續……)
此页面为HK繁体版,其他版本: 中文简体 | TW 繁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