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是在永隆①,以後才是河內。我曾經講到永隆,河內沒有。永隆,我曾經講過,是交趾支那偏僻地區的一個居民點。地處烏瓦洲平原,我想,這裏可以説是世界上最大的一片多水之地。那時我才八至十歲,發生了一件事。有如驚雷,或者是像是宗教信仰。在我這一生,竟有這種事發生。我已經活到七十二歲,依然像是昨天發生的事:居民點的林蔭小路,在歇晌的時間,白人居住區,道旁開滿金鳳花的大街,闃無行人。河水也在沉睡。於是她乘着她那輛利穆新黑色汽車馳過。她的名字大概叫安娜一瑪麗·斯特雷特②。又叫斯特萊泰。她是行政管理區行政長官的女人。他們有兩個孩子。他們是從老撾遷到這裏來的,她在老撾曾經有一個年輕的情人。全部都在這裏了:就像《印度之歌》③中所寫的那樣。那個年輕人留在老撾沒有走,他們是在那個居住區相識的,在湄公河上游很遠的北方。就在那個地方他自殺死了。在琅勃拉邦④。
①在今越南南方,是作者有的小説中寫到的背景。
②安娜-瑪麗·斯特雷特,這一人物在作者小説《洛爾·瓦·斯泰因的迷狂》、《副領事》、影片《印度之歌》等作品中均曾出現。小説《情人》也曾寫到這個人物。
③《印度之歌》,作者1973年寫的劇本,1975年拍成影片,是從作者的小説《副領事》改寫而成。
④在今老撾。
與這兩個情人相共的這條大河向下流經一千公里,經過這個地方,這就是永隆。我還記得在我作為孩子的形體中產生的那種感情:接觸到對我來説應該是必須禁止的那樣一種知識。世界是如此浩瀚恢宏,還具有一種十分明顯的複雜性。對此,必須發明一個詞,來説明人們清楚知道卻不理解那樣一種應該理解的事。這一切是不許説出口的,對任何人都不能説,對我的母親也不能説,我知道,有關生命的這一瞬間,我的母親,對她的孩子,過去,她是説謊了。我必須由自己一個人保有那種知識。自此以後,那個女人也就成了我獨自一個人的秘密:安娜-瑪麗·斯特雷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