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半明半暗的泄水隧道中,《奧克蘭先驅報》的記者迎着隧道內飛泄的流水發出的雷鳴般的響聲大喊着:“這兩天完了以後我要申請到訃告編輯室去清靜一週。”
附近的幾個人微笑着,可是搖搖頭,什麼也聽不見,因為一來隧道內水流的回聲太大,二來他們耳朵裏塞着減震棉花團。可以減輕一點隧道內噪音迴響的棉花耳塞是特麗薩·範·伯倫在外面遞給他們的,那時記者組已經爬了一段陡峭的石階,來到鬼門一號發電廠的泄水道,它把水洶湧地排向二十英尺以下的松嶺河的地方。
他們正在擺弄耳塞準備進入隧道的時候,有人叫了起來:“嘿,特斯!你為什麼要把我們從後門帶進去!”
“這是送貨的買賣人的入口處,”她回答説。“你們這些傢伙從什麼時候起配受到更好的待遇呀?再説,你們總是嚷嚷着説你們的報道需要色彩。這裏就有。”
“色彩?在哪裏?”《洛杉磯時報》記者懷疑地説,一邊瞅瞅黑暗的洞口,裏面只有幾隻稀稀落落的昏暗的燈泡,隧道大體上是圓形的,是在堅固的岩石中開出來的,牆壁仍然粗糙不平,還和開鑿的時候一樣。燈泡靠近頂部。懸在它們和洶湧的激流之間的是一條窄窄的通道,參觀者得從這上面走過去。通道兩邊的繩索可以當作扶手抓住。
吃過早餐以後,尼姆·哥爾德曼解釋了一下他們將要參觀什麼——“一座完全建在地下的水電站,在一座大山裏面。然後我們再談談計劃中的鬼門水力蓄能電站,這也是在地下的——完全看不見的。”
他接着説:“我們就要去的泄水道實際上是整個發電程序的終點。但這樣可以使你們對於我們所對付的這種力量有所瞭解。你們將要看見的水是已經用來推動過渦輪機,並流經渦輪機葉片,然後才洶湧澎湃地流出來的。”
這股巨大的水流展現在隧道的外面。一些記者倚在河岸上的金屬欄杆旁,已經看到這股使人望而生畏的湍流,匯入腳下咆哮着的漩流。
“上帝啊!我可不想掉下去,”一個廣播電台記者説。他問範·伯倫:“有人掉下去過嗎?”
“據我們所知有過一次。一個工人從這滑下去了。他是個游泳健將,我們後來發現他還得過一些獎章,但泄水道的水流把他吸到底下去了。三星期後屍體才漂上來。”
離欄杆最近的人都本能地後退了一步。
尼姆事先告訴他們的另一件事是,這一條泄水道是獨一無二的。“隧道長三分之一英里,沿地平線切入山的一邊。隧道修建過程中,在放水以前,有些地方可以並排駛過兩輛工程卡車。”
南希·莫利諾故意打了一聲呵欠。“狗屁!你們有一個又長又胖又濕的山洞。這是新聞嗎?”
“不一定非得是新聞。這兩天的安排完全是為了介紹背景,”範·伯倫説。“這一點事前已向每一個人解釋過了,包括你們的編輯們。”
“你是説,‘背景’,還是‘沒勁’?”莫利諾小姐問。其他人大笑了起來。
“沒關係,”尼姆説,“我反正説完了。”
大約過了二十分鐘,乘大客車走了一小段路以後,他領着路走進泄水隧道。
洞內的涼爽潮濕和外面的温暖與陽光形成了對比。這羣人成單排向前移動着,腳下幾英尺的地方就是冒着白沫的急流,日光的圓圈在他們身後逐漸縮成了一個針尖。前面,幾隻昏暗的燈泡好象伸入了無限的遠方。不時有人停下來看看腳下,同時一下也不敢鬆開引路繩索。
最後,隧道的盡頭和一個豎直的鋼梯出現了,同時傳來了一種新的聲音——發電機的嗡嗡聲,隨着人們走近梯子,嗡嗡聲變成了巨大的轟鳴。尼姆向上一指,帶頭往上爬去,其他人緊跟在後面。
他們通過了一扇開着的調節風門走進了下面的發電房,然後順着一段環形樓梯到了兩層樓上面燈光通明的控制室。在這裏,大家輕鬆下來,因為噪音小多了,只有一點微弱的嗡嗡聲通過隔音牆傳進來。
隔着一扇寬大的厚玻璃窗可以看見兩台正在運轉的巨大的發電機就在控制室的下方。
控制室裏,唯一的一名技師一邊看着佈滿一面牆的一排儀表標度盤、彩色燈和繪圖筆記錄器,一邊在一個記錄簿上做着記錄。聽到這批人進來後,他轉了個身。尼姆在他轉身以前就已從那一頭紅髮上認出了他是誰。
“哈羅,弗雷德·威爾金斯。”
“嗨,哥爾德曼先生!”技師對參觀者簡短地問了一聲“早上好”後,又接着去做記錄。
“我們現在站着的地方,”尼姆宣佈,“在地下五百英尺。建這個廠時從上面打了個豎井下來,和採礦一樣。從這裏到地面有一架電梯,在另一個豎井裏,是高壓電線。”
“這裏工作的人不多嘛,”《薩克拉門託蜜蜂報》記者説。他正通過窗口看着不見人影的發電房。
技師合上記錄簿笑着説:“兩分鐘之內,你就一個人也看不到了。”
“這是一座自動化的發電廠。”尼姆解釋説,“威爾金斯先生是到這兒來做例行檢查的。”他向技師問道,“多長時間一次?”
“一天只來一次,先生。”
“其餘時間,”尼姆接着説,“這個地方是鎖得緊緊的,無人管理,除了偶然要維修或者出了什麼毛病。”
《洛杉磯時報》記者問:“怎樣開機、關機呢?”
“由一百五十英里外的控制中心負責。大多數新式水力發電站都是這樣設計的。這樣效率高,可以大幅度地節省勞力費用。”
“當出事並且造成恐慌的時候,”《新西部報》記者問,“怎麼辦?”
“不管哪一台發電機出故障——或者兩台同時——都會向控制中心發出警報,然後自動關機,等維修小組到達。”
“鬼門二號,”特麗薩·範·伯倫插進來説,“計劃中的水力蓄能電站,就是這種發電廠——建立在人們看不見的地方,這樣就不會破壞風景,並且既沒污染,又經濟。”
南希·莫利諾從進來後第一次講話。“你那天花亂墜的自吹自擂裏漏掉了一個小小的細節,特斯。必須建設一座大水庫,還要淹掉大片天然的土地。”
“這將是羣山中的一個湖,和乾旱的荒野同樣是天然景色嘛,”公眾關係部部長反駁説。“何況,水庫還可以釣魚……”
尼姆輕聲説,“我來講,特斯。”他今天下了決心不讓南希·莫利諾或者任何其他人激怒他。
“莫利諾小姐説得對,”他對記者們説,“是需要修建一座水庫。水庫將離這裏一英里遠,在我們上面的高處,並且只有從飛機上或者願意翻山越嶺的大自然愛好者們才能看到。修建過程中我們會遵守環境保護的每一項措施的……”
“紅杉俱樂部並不這麼認為,”一名男電視記者打斷了他的話。“為什麼呢?”
尼姆聳聳肩説:“我不知道。我想我們到公眾聽證會上就會知道的。”
“好吧,”電視記者説。“接着搞你的宣傳吧。”
尼姆想起了自己的決心,強忍着沒作尖鋭的回答。他想,和記者們打交道真不是一件容易事,無論一個搞工業或商業的人怎樣坦率都很難使他們信服。記者們好象只願把激進分子的話一字不漏地加以引用,無論他們多麼荒謬也從來沒有疑問。
他耐心地解釋:“水力蓄電是儲存大量電力供以後用電高峯時期使用的唯一已知的方法。你們也可以把鬼門二號看作一個巨大的蓄電池。”
“將有兩道水位線,”尼姆接着説,“新的水庫和山腳下的松嶺河。連接這兩道水位線的將是巨大的地下管道,或者説是水渠和泄水隧道。”
“發電廠將建在水庫和河流之間,水渠通到發電廠為止,泄水隧道從發電廠開始。
“工廠發電的時候,”尼姆説,“水就從水庫流下來推動渦輪機,然後排進河面下面的河水裏。”
“但在其它時候,整個系統的運行正好相反。當各處對電力的需求降低了的時候——通常是在夜裏——鬼門二號就不發電了。相反,卻從河裏把水抽上山——一小時大約三億加侖——灌滿水庫為第二天做好準備。”
“夜間,金州公司系統在其它地方有大量多餘的電力。我們就把其中的一部分用於抽水。”
《新西部報》記者説:“紐約的康·愛迪生公司十二年來一直想建立一個這樣的工廠。他們稱它為‘風暴之王’,可是生態學家和其他許多人都反對。”
“也有許多負責人士同意這樣做,”尼姆説。“可惜的是沒人聽。”
他描述了聯邦能源委員會的一項要求——證明“風暴之王”,不會干擾哈得孫河裏魚類的生活。幾年研究得出的結果是:成熟魚類總數只會減少百分之四到六。
“儘管如此,”尼姆最後説,“康·愛迪生公司仍然沒有得到批准,並且總有一天紐約的人民會清醒過來感到後悔的。”
“這是你的觀點。”南希·莫利諾説。
“這自然是一種觀點。難道你沒有觀點嗎,莫利諾小姐?”
《洛杉磯時報》記者説:“她當然沒有。你知道我們這些真理的僕人是從來不帶偏見的。”
尼姆笑着説:“我注意到了。”
那位黑人婦女的臉繃得緊緊的,但沒搭腔。
幾分鐘以前,説到哈得孫河魚類的時候,尼姆很想引用康·愛迪生公司董事長查理·盧斯的話,他有一次在公開場合一怒之下曾宣稱:“到了一定的時刻,魚類棲息地必須服從於人類生活環境的需要。我想紐約已經到了這個時刻。”可是出於謹慎,他沒有引用。這一段話曾給盧斯找了場大麻煩,引起了生態學家和其他人的一頓猛烈譴責。何必步他的後塵呢?再説,尼姆想,為了那架倒黴的直升飛機他自己已經有了公眾印象的問題。今天下午直升飛機要到鬼門來接他回市內,辦公桌上已經積壓着一大堆緊急工作。不過他已經安排好等記者組乘大客車離開後飛機再來。
同時,他一邊暗自慶幸這件討厭的差事快完了,一邊繼續回答問題。
下午兩點,在鬼門山莊,最後幾名掉隊的記者爬上了已經發動馬達準備開動的記者組大客車。記者組已經吃過午餐了,他們回城的路上要花四小時。五十碼以外,正準備上汽車的特麗薩·範·伯倫對尼姆説:“謝謝你做的所有事情,儘管有些你不喜歡。”
他笑着説:“我拿了錢有時不得不做幾件寧願不做的事情。有沒有成績,你……?”
尼姆停頓了,也不知為什麼,只是突然有一種直覺,好象感到附近出了什麼事。他們正站在今天早晨他去用早餐的路上停留的地方,天氣還那麼宜人,燦爛的陽光強烈地照射在大片的花草樹木上,一陣微風吹動了山裏芬芳的空氣。兩座簡易住房都在視線之內,大客車就停在一座住房前面,兩名歇班的僱員在另一座的涼台上曬太陽。在相反的方向,工作人員住宅附近,一羣小孩正在那兒玩,尼姆幾分鐘以前就注意到他們中間有紅頭髮的男孩兒丹尼,今天早晨還和他講過話。這個男孩兒當時正在放風箏,也許是一件生日禮物,雖然現在男孩和風箏都不見了。尼姆的視線轉向一輛金州公司的重型維修車和一羣身穿工作服的人。他看見這裏面有小沃利·塔爾伯特的漂亮的、留着鬍子的身影。沃利大概是和他先前提到過的輸電線小組在一起。通向山莊的路上駛來了一輛小型藍色送貨汽車。
大客車上有人焦急的喊着:“特斯,走吧!”
範·伯倫好奇地説:“尼姆,看什麼?”
“搞不清。我……”
一聲急促、瘋狂的喊聲劃破了山莊的寧靜,壓過了所有其它的聲音。
“丹尼!丹尼!不要動!站在原處!”
人們掉過頭來——尼姆和範·伯倫的頭同時掉過來——尋找聲音的來源。
又是一聲喊,這次幾乎是尖叫了。“丹尼!你聽見我的話嗎?”
“那邊。”範·伯倫指向一條(一半給樹木遮住的)陡峭的小路,在離山莊還有一段距離的地方。一個紅頭髮的人——弗雷德·威爾金斯技師——正沿着小路邊往下跑一邊喊着。
“丹尼!聽我的話!站住!別動!”
孩子們都停止了遊戲。他們一齊呆呆地扭頭順着喊聲看去,尼姆也朝那邊看去。
“丹尼!別走了!我來接你!別動!”
“基督啊!”尼姆低聲説。
他現在看清楚了。
橫越山莊的一個高高的高壓線塔上,那個小男孩兒丹尼·威爾金斯正在往上爬。他正緊緊地抓着鋼塔上部的一根鋼支架緩慢地、穩穩地向上爬。他的目標就在他的上方——他本來在放的那隻風箏,現在繞在塔頂的一根高壓線上了。一道陽光使尼姆看清了他先前已經看到過的一樣東西,當時是一閃而過,他幾乎沒留下什麼印象——小孩兒抓着的一根細鋁杆上的反光,這杆子的一頭有個鈎子。很明顯,丹尼想用它去鈎風箏。他結實的身體越爬越高,他的小臉上充滿決心,他要麼是沒聽見他爸爸的喊聲,要麼是故意不理。
尼姆和其他人拚命向線塔跑去,但都覺得沒存什麼指望了,因為小男孩繼續穩穩地爬向高壓線,五十萬伏特。
弗雷德·威爾金斯仍然還有一段距離,他正沒命地想跑得更快一些,他臉上露出了絕望的神情。
尼姆跟着喊了起來:“丹尼!電線危險!別動!站住!”
男孩兒這一次停下來朝下看了一下。然後他又朝上看了一眼風箏,又繼續爬,雖然慢了一些,鋁杆伸在前面。他現在離最近的高壓線只有幾英尺了。
這時尼姆看見一個新的身影,比其他人離線塔都更近,挺身而出。沃利·塔爾伯特。沃利大步奔向前面,兩腳似乎都離開地面了,簡直就象一名奧林匹克短跑選手。
記者們也紛紛下車了。
這個線塔和山莊這一帶的其它線塔一樣,邊上圍着一圈保護性鐵絲網。事後人們會知道,丹尼是先爬上一棵樹然後從一根較低的樹枝上跳進鐵絲網的。現在沃利·塔爾伯特跑到了鐵絲網邊上,縱身一跳。他象個超人似的一把抓住鐵絲網頂端翻了過去,他落到裏面的時候,人們可以看見他一隻手劃破了,鮮血直流。然後他跑到塔邊急忙往上爬去。
匆忙趕來的旁觀者、記者和其他人在下面屏息地、緊張地注視着。這時,沃利輸電線作業班的三名工人到了,他們試了幾把鑰匙以後打開了鐵絲網上的一扇門。他們一進去後也開始往塔上爬去。但沃利已經爬得很高了,正在迅速接近紅頭髮的小男孩兒。
弗雷德·威爾金斯到了塔的底部;他喘着氣,渾身發抖。他馬上也要往上爬,可是別人把他拉住了。
所有的眼光都集中在靠近頂端的兩個人身上——丹尼·威爾金斯離電線只有一兩英尺遠,沃利·塔爾伯特現在緊挨在他後面了。
然而,事情發生得那麼迅速,以至那些旁觀的人事後都説不清事情發生的先後順序或者到底發生了什麼。
似乎只是在一瞬間,丹尼好象在離一個把塔和一根輸電線隔開的絕緣子幾英寸的地方停了下來,然後伸出鋁杆去鈎風箏。幾乎在同一瞬間,沃利·塔爾伯特從男孩兒腳下稍偏一點的地方抓住了他,把他一拉,又抱住了他。一轉眼間,兩個人好象都在往下滑,男孩兒抓住了一根鐵梁,沃利鬆開了手。這時也許是本能的保持平衡,丹尼一丟開那根金屬桿,沃利就抓住了它。杆子轉了一個弧形。緊接着爆發了一個噼啪作響的巨大的桔黃色火球,杆子消失了,沃利·塔爾伯特被裹在一陣透明的電暈火光裏。然後火光以同樣快的速度消失了,沃利的身體無力地松垂,一動不動地掛在電塔的一根支架上。
令人驚奇的是兩個人都沒有掉下來。幾秒鐘以後,沃利·塔爾伯特作業班裏的兩個人爬到了他的身體邊上,開始把他抱下來。另一個人把丹尼·威爾金斯按在一根支架上,不讓他動,等其他人先下去。男孩兒顯然沒有受傷,他在抽泣着,聲音一直傳到了下面。
隨後,從山莊另一邊的什麼地方,警報器開始發出短促、尖利的鳴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