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約是二十年前的事了,是一個夏天的炎熱的夜晚,一個男孩坐在工廠大門口的路燈光下,讀一本掉了封面的紙張已經發黃髮脆的小説,讀了一會兒,他的臉色突然緊張起來,他的目光開始從書頁中掙扎出來,左顧右盼着,然後他把自己的凳子移到了一堆下棋的人旁邊去,坐在那裏繼續看那本書。可是下棋的人們並不安靜,男孩就憤怒地嚷嚷起來,你們吵什麼?你們這麼吵讓我怎麼看書?
那個男孩就是我,我之所以記得那個夜晚,是因為那天我讀着一本不知名的偵探小説,感到一種前所未有的恐懼和刺激,那天夜裏我突然覺得空氣中充滿了犯罪或者血腥的氣味,我懷疑遠處的電線杆下的黑影是一個戴着手套的面目猙獰的兇手。一本書使我無邊無際地胡思亂想,我不敢回家,因為家裏沒人,因為那天夜裏我的和平安詳的家也突然變得鬼影憧憧。我棒着那本書滯留在工廠門口的路燈下,直到父母回來才敢走進黑暗的家門。很久以後,我才知道那本書的名字是《霍桑探案》,作者程小青。
如今看來被程小青的文字嚇着的人大概是最膽小的人了。需要説明的是那是我第一次閲讀所謂的通俗小説,就像人生中的許多第一次一樣,它對我的後來的閲讀也產生了意想不到的影響,一本小説假如能使我無端地感到恐懼,我便覺得過癮,我心目中的好看的小説往往就是一個奇怪的標準,能不能讓你恐懼?
我幾乎不看言情小説,也不看武俠小説,即使是眾xx交讚的金庸古龍我也極少碰手,但對於那些恐怖的故事卻一直情有獨鍾,只是因為職業的原因,或者是因為年齡知識的關係而變得刀槍不人,有人説斯蒂芬。金如何恐怖,我拿來讀竟然讀不下去,哪兒也沒嚇着,不知道是他有問題還是我自己有問題。有時候回憶小時候聽大人講《梅花黨》、《銅尺案》、《綠色的屍體》時的滋味,竟然難以追尋那樣的恐懼從何而來。一切似乎只是關乎年齡和經驗,大人們為什麼就會忘記恐懼的滋味呢?這真是令人掃興。
許多朋友與我一樣失去了被文字嚇着的功能、有時候大家聚在一起,挖空心思找樂子,最後就找到了恐懼,每個人把知道的最恐怖的事情説出來,在這樣的場合裏,我倒是聽到了幾個真正讓人恐懼的故事,其中有個故事説的是文革年代的事,起初聽上去是真的,説一個男人在一條僻靜的小路上攔住另一個男人,一定要對方送他一件東西,另一個男人只好把身上的一塊藍格子手帕送給他,兩個人就這樣成為了朋友。故事再説下去就出事了,説送手帕的男人有一天按照接受手帕的男人的地址找到一家醫院,發現那地址是太平間,他的朋友躺在屍牀上,手裏握着那塊藍格子手帕。
這次真把我嚇了一跳。我一直嘗試要寫一個令人恐懼的故事,後來就把它改改補補地寫出來了,寫成一個短篇,名叫《櫻桃》,讓好多朋友看,結果卻讓我沮喪,誰也沒被嚇着,有個朋友直率地説,這故事必須講,一寫就走昧了。
我只能接受那個朋友的看接,文字或故事已經難以讓冷靜世故的成人羣感到恐懼,他們只在現實中體驗這種情感了,連他們自己也不知道,那些令人恐懼的夜晚到哪裏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