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京子館長是奧克貝利的常客,今天雖然天氣悶熱,但她還是興致勃勃地帶我們熟悉奧克貝利的環境。在韓國的城市裏,凡是有人居住的地方差不多都有雕塑,這也許是一個國家文明程度和審美追求的具體體現吧。奧克貝利也有一片雕塑園,建在別墅區的一個小山丘上。園中展示着一些青銅的、大理石的和不鏽鋼的雕塑作品。這些雕塑總體水平不高,一些女人體多從歐洲雕塑中模仿而來。但有一組作品還是引起了我們的注意:在一塊修剪整齊的草坪上,散放着一片沖天撅起的屁股——臀部。走近了才看出每一件“屁股”都是由兩塊圓石對接而成。我覺得這是一個不錯的構思,只是那些“屁股”和開闊的草地、四周的羣山相比,比例上顯得過於小巧了,如果換一些體積更加碩大的圓石,那麼對人的視覺就能產生更具震撼力的效果。想到前些年我在散文《河之女》中描寫過的,中國拒馬河灘上那些一望無垠的大“屁股”(石頭),這裏的就有些小巫見大巫了。
父親和元館長還是輪流坐在那些“屁股”上拍照。有些上了年紀的人玩起來比年輕人更加天真。
坐在樹下休息的時候元館長和我談起老人的話題。她有一個觀點:年紀大了要少買東西多旅行。可買可不買的東西,不買;可去可不去的地方,要去。我基本同意她的觀點,補充説,實施這觀點還需兩個前提:第一身體好;第二經濟條件允許。這兩條元館長夫婦無疑都是具備的,所以他們的生活讓很多人羨慕。其實,他們的讓人羨慕之處還不在於可以自由旅行,而在於最近元館長的丈夫郭先生蓋起了一幢7層公寓樓。
元館長和郭先生都出身富裕家庭,他們的婚姻雖是經人介紹,但婚後一直幸福。看60年代他們的結婚照片,是可以用“郎才女貌”來形容。用郭先生自己的話説:“50年代,韓國人生活還很困難的時候,我就有了自己的纖維公司,我手下管理的人,光幹部(郭先生也用了“幹部”一詞)就有60多位。那時候汽車還不發達,我有兩輛,元館長有一輛……”的確,在上世紀50年代,韓國人生活水準普遍低下的條件下,一個年輕的公司老闆擁有兩輛汽車,當然是很顯赫的。生活發展到了21世紀,郭先生和元館長事業有成,兒孫滿堂。他們卻賣了公司,把興趣投入到不計報酬的社會文化福利事業上,在漢城市區一個好地段買下一塊地皮,蓋起一棟7層的小公寓樓。除去部分出租外,他們的願望是把已經成家的三個子女邀回來同住,每一家住在不同的樓層,加上郭先生90多歲的老母,郭先生一家真要享受四世同堂的天倫之樂了。
我對元館長説,孩子們搬回來住父母提供的新房,一定會高興的。
元館長卻説,開始他們還猶豫呢,都説和父母住在一個樓裏多拘束啊——你看,我們準備好了房子,還得求他們來住。
我説,這也是他們撒嬌的一種表現吧。
元館長説,是吧。其實説到底他們還是願意和我們一塊兒住,這樣互相照顧起來也方便。記得兒子搬過來之後給我打電話説:這樣每天見面太沒意思了,咱們最好一個月見一次面。我説好啊,我也不願意老看見你們。誰知放下電話沒一個小時,兒子就來敲門了,他有事急着出門,媳婦又沒在家,要求在我這裏吃飯。
在韓國,像元館長家這樣四代同住一棟樓的家庭很少見。元館長夫婦努力成就的這種居住格局是真正令人羨慕的,這種局面的實現,除了血緣那強有力的感召,也需要有協調家庭關係的智慧。作為那棟樓房的女主人,元館長是富有這種智慧的。我們去過元館長的新樓和新家,還應邀看了住在不同樓層的他們的子女的家。從目前的狀況看,元館長夫婦給予子女乃至孫輩的關照,比子女給予他們的關照更多一些。
因為話題涉及到老人,元館長還向我介紹説,韓國的養老制度基本令人滿意,全體國民,60歲以上者,政府每人每月發30000元零用錢(相當180元人民幣)。此外,整個社會對老人也是重視的,比方一些皮薩餅店就有一種優惠營銷法。這裏是年輕人喜歡的地方,但如果你帶老人來,就會享受打折待遇,那折扣幅度據説很大,白送一般。意在鼓勵年輕人多陪老人出來。
當然,我也聽説過一些淒涼的故事:有一對生活困難、又不想為老人交養老院費用的年輕夫婦,有一天對母親説:“媽媽,我們帶您去濟州島旅遊吧。”兒子兒媳把老人帶去濟州島,就丟在那裏不管了。後來事情傳到社會上,一些老人最害怕聽見的就是兒女對他們説“媽媽,我們帶您去濟州島旅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