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文學 > 華人文學 > 《劉心武續紅樓夢》在線閲讀 > 作者説明

作者説明

    ㈠

    清朝已有不少《紅樓夢》續書出現,但大都是從通行本的一百二十回往後去續,有的從通行本中林黛玉死後續。當代有幾種從八十回後去續的,各有特點,但多是作者的自由發揮。本續書則是通過對前八十回的文本細讀,以及探佚研究,力圖恢復曹雪芹後二十八回原意的一次嘗試。

    ㈡

    此書續寫前提是:

    認為《紅樓夢》乃曹雪芹撰、脂硯齋評;

    認為曹雪芹是大體寫完了《紅樓夢》全書的,全書書稿僅差個別部件未齊,只是還沒有來得及統稿、剔除某些前後不對榫的毛刺;認為曹雪芹全書為一百零八回;認為傳世的前八十回大體為曹雪芹原筆;認為傳世的手抄古本大體可信,前八十回文字應以匯校各傳世古本為據;認為一百二十回的通行本《紅樓夢》後四十回斷非曹雪芹原文;認為程偉元、高鶚合作以活字排印方式推出的流傳至今的一百二十回《紅樓夢》,使得曹雪芹的前八十回獲得推廣流佈,是有積極作用的;但他們對前八十回手抄古本的改動,留下遺憾;而後四十回基本上違背了曹雪芹的原筆原意;認為曹雪芹所撰的全本《紅樓夢》是曾經在小範圍流傳過的,曹雪芹的同時代人裏是有人讀到過全本並留下痕跡的;認為那種指稱曹雪芹自己不願意將八十回後文稿存世加以銷燬的説法,是毫無根據的,從脂硯齋批語可知,曹雪芹和脂硯齋對八十回後書稿是非常珍惜的,對於“借閲者迷失”是痛心疾首的;認為儘管曹雪芹書稿的後二十八回至今未能找到,卻是可以通過探佚加以鈎沉的;傳世的前八十回裏“草蛇灰線、伏延千里”,傳世脂評裏對後二十八回內容的諸多透露和逗漏,以及其他一些資料,均是探佚的資源;認為可以在探佚成果的基礎上,試以曹雪芹的思路、思想、風格來續寫八十回後的二十八回。

    以上續寫前提,詳細論證請見拙著《紅樓望月》《劉心武揭秘〈紅樓夢〉》1-4部《〈紅樓夢〉八十回後真故事》。

    ㈢

    本人續寫紅樓夢,蓄謀已久。從1990年開發表第一篇涉及《紅樓夢》研究的文章以來,歷經二十年,除致力於從秦可卿入手,探索《紅樓夢》文本之謎,發表出版大量談紅文字外,自2005年至2010年在中央電視台《百家講壇》陸續錄製播出61集關於《紅樓夢》的系列節目,並用當代語體文撰寫出《秦可卿之死》《賈元春之死》《妙玉之死》三個中篇小説,以體現當時的思路。這些都是對續寫後二十八回的練兵。現在續出的後二十八回,保留了以上練兵中形成的精華,同時又放棄了不少原有的構想,僅回目而言,續成本與《〈紅樓夢〉八十回後真故事》所列就有若干重要的改動與調整。二十年辛苦不尋常,了此心願,乃我一生中的大快樂。

    ㈣

    本續書為了使其閲讀感覺儘量接近曹(雪芹)體,與前八十回文本相匹配,有的字、詞、句尊前八十回文本之例,不取現代漢語寫法,亦不盡遵照現代漢語語法規定,如無“她”“哪”等上世紀白話運動後方興起流行的寫法,對無生命事物的代指不用“它”,“需”“須”多取“須”的寫法,“做”“作”取“作”的寫法,“很”“狠”有時取“狠”的寫法,現代漢語語法對“的、地、得”的使用規範亦不取從,“的”“地”多取“的”的寫法,等等,茲不贅舉,讀者讀時可類推領悟。

    ㈤

    本續書涉及前八十回的文字,皆以古抄本為據,古抄本有異文,則根據自己理解選擇,大多數情況下認同周汝昌先生根據多個古抄本形成的匯校本里的取捨,如“櫳翠庵”“攏翠庵”兩種寫法裏取“攏翠庵”,“一載付黃粱”“一載付黃梁”兩種寫法裏取“黃梁”,等等;我與周先生亦有分馳處,如他認為第三十回裏的“靛兒”應作“靚兒”,寶玉的丫頭“碧痕”應是“碧浪”,我仍取“靛兒”“碧痕”,等等。請讀者萬勿以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的中國藝術研究院紅樓夢研究所校注的一百二十回讀本來“校正”本續書,本人認為那個本子問題不少,如其中將“臘油凍佛手”“徑改”為“蠟油凍佛手”,大錯!“臘油凍”系珍貴石料,蠟製品豈可與之混淆?(古本中有的寫成“臘”的異體字“臈”,可見絕不是“蠟”。)其他種種分歧處,盼讀者注意。

    ㈥

    本續書是一個此時代此地的產品,故在文字排印上,除非特別需要,一律採取簡化字,並按當代此地規範使用新式標點。使用簡化字,亦帶來某些對曹雪芹原文本的損傷,如書中賈蘭,簡化後印成賈蘭,曹雪芹在書中對賈氏宗族的輩分設計十分精密,“代”字輩下面是“文”字輩,再下面是“玉”字輩,再下面則是“草字頭”輩,賈蘭與賈蓉、賈薔、賈芸、賈芹等一輩,將“蘭”簡化為“蘭”,完全看不出賈蘭在宗族中的輩分了;如今年輕一代多是獨生子女,家長取名也多無所謂“排行”,但讀《紅樓夢》,本應通過其文本瞭解我們中華宗族文化(如何評價揚棄是另一回事),將賈蘭簡化為賈蘭,是個遺憾,考慮到一般讀者已經習慣這種印法,姑仍因之;好在簡化字帶來的遺憾不算太多,為照顧一般讀者閲讀方便,儘量採用簡化字排印,我以為還是可以接受的。

    ㈦

    鄙人是一個當代生命存在,雖然竭力去進入二百多年前曹雪芹的思路、思想與文體,不可避免仍會滲透進當代此地此人的思路、思想與文體習慣,盼讀者鑑之。

    庚寅年除夕劉心武謹識
此页面为HK繁体版,其他版本: 中文简体 | TW 繁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