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文學 > 華人文學 > 《紅樓望月》在線閲讀 > “金蘭”何指

“金蘭”何指

    金蘭契互剖金蘭語,這是《紅樓夢》第四十五回回目的前半。金蘭語出《易經》: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同心之言,其臭如蘭。後來人們就把兩個異姓人結為兄弟或姊妹的親密關係稱作義結金蘭。我讀到《紅樓夢》這一回前半部,自然而然地認為金蘭契互剖金蘭語是來概括李紈和王熙鳳兩人當眾坦率交談的一大段描寫的,從來沒有猶豫過。但最近把一卷《春夢隨雲散》的書稿給了出版社後,責任編輯廉萍是位剛到任的北京大學古典文學專業的博士,她審讀書稿極為認真,讀到我提及上述一回的文字,便給我指出,

    一般人是把金蘭契互剖金蘭語理解成薛寶釵和林黛玉在瀟湘館的一番談話的。她問我:您那樣解釋,是想標新立異嗎?我本來並沒有意識到自己的理解頗為獨特,我還以為大家都在這麼理解呢,直到面對她的提問,我才仔細推敲了一番,推敲的結果,是固執己見。

    《紅樓夢》第四十二回回目的前半,是蘅蕪君蘭言解疑癖,已經暗用了金蘭的典故。寫的是薛寶釵抓住林黛玉在大庭廣眾中説酒令時説漏了嘴,暴露出她偷看過《西廂記》《牡丹亭》那樣的移性情的雜書的把柄,把她喚到蘅蕪院中審問,教誨她你我只該做些黹指紡織的事才是,一席話説的林黛玉垂頭吃茶,心下暗伏,只有答應是的一字(注意,曹雪芹的原文是心下暗伏,高鶚篡改為心下暗服,伏是被對方佔了上風暫且認輸,服是完全被對方征服失去自我,很不相同;這更説明我們對《紅樓夢》的正文乃至回目進行精微的文本研究,對於理解與鑑賞這部經典是十分必要的)。這段情節,曾被評家用以證明薛寶釵是個封建道德的遵從者、鼓吹者、衞道士。但曹雪芹下筆刻畫人物,絕非主題先行褒貶隨後,他總是把人物寫得活靈活現,使你感覺到在那樣的情境裏那樣性格的一個活人他就是那麼想那麼説那麼做,因此評價起來也就很難貼正反對錯的標籤。這段情節,也可以理解為薛寶釵對林黛玉格外呵護,有着情同親姊妹的情懷。

    既然第四十二回已經將薛、林的關係喻為了金蘭契,那麼,僅僅隔了兩回,是沒有必要再重複的。細讀第四十五回,全回情節明顯分為兩大塊,前半塊主要寫李紈與王熙鳳之間全書中絕無僅有的一番直來直去的對話,後半塊主要寫林黛玉在與薛寶釵談心後心中鬱結難解,燈下讀古樂府,心有所感,亦不禁發為章句,風雨夕悶制風雨詞(這也就是這一回回目的後半)。如果金蘭契互剖金蘭語也是照應後半塊的情節,那麼,這一回回目的設置,就未免向後半塊傾斜得太過分了。揆之《紅樓夢》回目,總是儘可能用八個字概括前半回裏的主要情節,再用另外八個字概括後半回裏的主要情節,而且如果前一句強調某人的戲,後一句就換成強調另一個人的戲,如情切切良宵花解語意綿綿靜日玉生香蜂腰橋設言傳心事瀟湘館春困發幽情等等。

    李紈這個角色,雖然是金陵十二釵的第十一釵,出場的次數極多,但在前八十回裏,絕大多數情況下,她都是場面上的陪襯,總是別人唱主角,她打打邊鼓,幫幫腔而已。十二釵裏的迎春、惜春在前八十回裏也大體是這麼個狀況。迎春只有在懦小姐不問累金鳳那半回裏才當上主角。惜春只有在矢孤介杜絕寧國府那半回裏才佔據舞台中心。清代一般評家,都把那兩個半回稱作迎春正傳、惜春正傳。我以為,四十五回前半回,應視為李紈正傳。李紈第四回首次亮相,被説成居家處膏梁錦繡之中,竟如槁木死灰一般,一概無見無聞,以後的頻頻出現,基本上是維繫着這麼個寡婦失業、温柔敦厚的形象,她口齒雖然還不到鋦了嘴的葫蘆那麼憨笨的程度,但總是不多説不少道,以折中平和為其特色,以至她究竟都説過些什麼,在四十五回前很難給讀者留下深刻印象。但到了第四十五回,她大開金口,主動出擊,與王熙鳳發生劇烈的語言碰撞,請看她當眾拋給王熙鳳的這些肺腑之言:真真你是個水晶心肝玻璃人。你們聽聽,我説了一句,他就瘋了,説了兩車的無賴泥腿世俗專會打細算盤分斤撥兩的話出來。這東西虧他託生在詩書大宦名門之家做小姐,出了嫁又是這樣若是生在貧寒小户人家,作個小子,還不知怎麼下作貧嘴惡舌的呢!天下人都被你算計去了!昨兒還打平兒呢,虧你伸的出手來!那黃湯難道灌喪了狗肚子裏去了!給平兒拾鞋也不要,你們兩個只該換一個子才是!衡之全書,王熙鳳一生中所遭受的當眾搶白,其激烈與不留一絲情面的程度,以此為最。真是驚若焦雷,直劈心窩。李紈的性格與內心世界,頓時超越槁木死

    灰的定論,而立體化起來,豐滿、複雜,耐人尋味。最妙的是王熙鳳對李紈的偶露崢嶸,不僅沒有表現出驚詫憤恚,反而當眾笑納退讓,説明她與李紈其實是互相深知對方心底裏的想法,並且都有包容度和消化力的。把她們妯娌二人的關係比作金蘭契,把她們的一番語言碰撞説成是互剖金蘭語,不是很恰切麼?
此页面为HK繁体版,其他版本: 中文简体 | TW 繁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