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帶"高"字的語彙在報刊上的出現頻率很高:高科技、高標準、高檔次、高級人才、高考狀元、高學歷、高級白領、高年薪、高收入、高待遇、高尚住宅區、高品位裝修、高檔傢俱、高貴風格、高雅品位、高獎、高走、高揚、高回報、高期望……
"水往低處流,人往高處走",人們嚮往自己的生活"更上一層樓",是合理的心態,而且,這也是整個社會賴以推動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的原動力。從上世紀70年代末以來,我們國家實行改革開放,到80年代中期後,更進一步推行市場經濟,社會上絕大多數人都從中有不同程度的受益。水漲船高,人們眼界大開,慾望釋放,為自己和家庭的生活品質擬定的標準,也便迅疾攀升。其中,不乏"有志者事竟成"者,但有很不少的人,"這山望着那山高",好高騖遠,本來是挺美好的嚮往,由於欲速而不達,於是心理上焦慮,行為上失常,把自己人生"劇本"上所設定的喜劇,反倒演成了悲劇。
我以前的兩位學生,在"上山下鄉"那個歷史階段產生愛情,10多年前結為伉儷,如今他們的愛子,已經上到高中。我和他們一直保持聯繫,偶爾也到他們家裏小坐,他們仍像當年一樣,有了什麼煩惱,都願跟我傾訴。前幾天夜裏,差不多已近子時,我正像往常一樣在電腦前寫作,忽然電話鈴響,拿起接聽,是那對伉儷裏的男士,氣喘吁吁地説:"劉老師,您現在能不能接待我?"我當然應允了他,原來,他家出事了!那天晚上,他發現兒子虛報了考試成績,一時大怒,把正吃着的一碗麪朝兒子身上摔去,妻子本來也在生兒子的氣,見他失常又同他衝突起來,兩口子衝突時,兒子負氣出走,兩口子發現後又趕緊外出尋覓,後來總算通過打一系列電話,知道兒子去了姨姥姥家……他在街上用投幣電話求我接待時,妻子去姨媽家與兒子會合,卻不許他也去。據妻子説,兒子在跟他頂嘴時,喊了一句:"我跟你拼了!"他當時滿腦子飄火苗,並沒聽清……他坐在我面前時,失神落魄地喃喃自語:"怎麼弄成了這個樣子?他真會跟我拼命麼?她會跟我離婚麼?"
我細細詢問那已過不惑之年的父親,才搞清楚這場家庭糾紛的癥結何在——僅僅為了兒子物理考試中的一分之差!他們自己因為青春期沒得到受正規教育的機會,目前所從事的職業都很一般,所以把獲得高學歷、高職位的人生理想,一股腦傾注到了兒子身上。兒子應該説也相當地努力。他們要求兒子在考試中無論哪科都絕不能低於90分,兒子居然基本上也都能達標,最近一次物理考試,兒子偏只得了89分,因為怕受責備,謊報為90分。他對兒子的要求比妻子更苛刻,必須每回考試要比上回分數更高才行,他記得上回兒子物理考試是得了91分,這回少一分,已應責備,在與物理老師電話聯繫後,得知兒子其實僅得89分,撒了謊,這還了得!結果,這一回弄得天翻地覆,好好的一個家,似乎瀕臨爆裂的邊緣。
靜夜裏,跟他細談,竟很難一下子令他心平氣和。他如瀑布直掛似的向我訴苦。他説,現在學校裏開始實行"減負",可是不少老師,特別是他這樣的家長,心理上很難減除焦慮,因為就在報紙上宣傳"減負"的同時,卻又似乎在加大對高科技高學歷高級人才高薪高聘以及"成功人士"的宣傳。近來又有"知本家"一説,意思是如今靠資本發家已經落伍,要靠"知本"才能出人頭地。他和妻子那一代既不可能成為"資本家"也無望成為"知本家",錯過了以"成家"確立人生價值的機會,那麼,現在説什麼也得讓兒子登上成為"知本家"、躋身"成功人士"的"時代快車"啊……
對談中,我也不時梳理着自己的思緒。我是堅決主張學校給學生"減負"的。我以為,要真正做到"減負",關鍵在於必須確定"平凡人士"的人生價值。高考今後恐怕還得"以分取士",因為"分數面前人人平等"固然有若干弊病,卻總比離開分數諸如"推薦"、"綜合評定"之類,聽來非常理想、施行起來弊病一定更多的方式,更能保障無權無勢無靠山無背景的普通人的權益。但即使在世界上的發達國家,也不是人人都上大學的。尤其在我們國家,上大學的人會在很長的時期裏,都只是同齡人中的少數,而且即使是上大學,也並非都去學習最尖端的科技,不會都成為微電子技術方面的人才,不可能都成為碩士、博士,都成為"知本家"去創業謀利,更不可能都成為比爾·蓋茨那樣的人物。我們的傳媒在這方面的宣傳引導可能有些問題,至少在"減負"和"知本家"的宣傳上還沒有圓成一個統一的邏輯。我勸我那過去的學生且不要太重視傳媒上應時應景的響鑼重鼓,自己先把人生價值的標準從高不可攀的尺度上,降到一個更合乎自家實際的位置,尤其是對兒子的期望值,不必定得那麼高。人世間哪有隻能一步高過一步,不許回落不許起伏,只能成功不能失敗的道理呢?比爾·蓋茨的事業也會盛極而衰,眼下他就麻煩一大堆嘛!我們不要貧窮,拒絕沒有尊嚴的生活,不放棄任何提升自我生活品質的機會,但我們如能在事業上小有成就,物質上達到小康,精神上健康快樂,即使算不得"成功人士",當不成"知本家",只不過是社會上平凡的一分子,又有什麼可遺憾的呢?甚至於,上班只是為老闆打工,下班後能有個温馨的小家,錢不多而夠用,社會知名度為零卻有愛自己的親人和不必太多的幾個好友,也就算得上滿不錯的人生嘛!
我過去的學生漸漸平靜下來。我念了一首宋代文學家蘇軾的《浣溪沙》給他聽,那最後一句是"人間有味是清歡",我勸他仔細體味。蘇軾填這首詞的時候正被貶官,離開了社會的中心位置,不可能過鐘鳴鼎食的富貴生活,他卻從平常的春茶與素淡的青菜中發現了生活的詩意,得出了"人間最有味道的東西是清幽的生活情趣"這一結論。
一週後我去他們家,進門就見到他們新買來的一盆巴西木。迎進我之前,女士正舒舒服服地坐在沙發上看電視裏的綜藝節目,丈夫和兒子則在兒子那間小屋裏下五子棋。我落座後,兒子關上門鑽研他的功課,兩口子關上電視,跟我茶話。我們都沒再提起那驚心動魄的一夜。他談及已經攢夠了錢,今年夏天要安裝空調,她笑説還打算一家人去逛一趟香山植物園。倆人提及正和兒子一起商討明年究竟報考哪種大學,兒子表現出了對植物的興趣,也許學了那專業並不能成為"知本家",發不了財,可是一個人若能把自己的職業跟愛好結合起來,豈不是更有名利以外的幸福感?他們還都在企盼着生活的提升,卻少了盲目攀比的焦躁,添了"有多大的園子種多少菜"的務實精神,迴歸平凡,享受小康……在他們那温暖的小巢裏,我心裏如歌般地縈迴着那千古名句:人間有味是清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