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文學 > 華人文學 > 《心靈體操》在線閲讀 > 半拉西瓜

半拉西瓜

    搬把小竹椅,坐在書房外,迎着温煦的秋陽,正愜意,村友小甘過來招呼我,關切地建議:“您也活動活動!”我告訴他自己正在活動中,他不解,我就請他坐在一旁小馬紮上,給他解釋起來:活動分兩種,一種是肢體的活動,一種是精神的活動,兩者都不可偏廢。如今還沒退休的人,可以説是每天都在勞動,勞動是最有價值的活動,我們一般都將勞動分為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但在這個意義上的勞動,基本上都是些技能的操練,腦力勞動者在專業性工作裏,往往也只是知識和技術層面的發揮。換句話説,就是從深刻的意義上分,勞動

    或者説活動分兩種,一種是謀生的,一種是養靈的,我現在退休了,待遇不錯,不必再為謀生而勞動,但卻每天都不能休止養靈的活動。

    小甘笑,説您這篇話兒跟繞口令似的!別的我也沒聽明白,不過我覺着您這麼着勤用腦子,預防老年痴呆症的效果肯定好!

    我也笑,確實我把一個原本樸素的真理表達得太花哨了。我跟小甘聊起那天在電視上看到的一個紀實節目。講的是北京安貞醫院的大夫們,把一位從臨牀醫學標準上可以界定為死亡的患者,經過三個小時的持續努力,奇蹟般地搶救了回來。那位45歲的北京市民突發心肌梗死,在救治過程裏又添上肺部的問題,心、肺兩衰,以至在心電監測器上出現一條直線,給他注射了溶解血管栓塞的藥物以後,幾位男女大夫就接力般地輪流給他進行物理性按壓,試圖讓他的心臟恢復自泵能力,半小時、四十分鐘、一小時、兩小時……全然看不到希望,而且,在那種情況下,即使有所恢復,也很可能造成植物人的結果。事後採訪大夫的記者問他們:為什麼在已經大大超過法定死亡標準的情況下,你們還要那麼固執地嘗試將患者從死神手中搶回來?幾位大夫回答的措辭不同,但意思是一樣的,就是他們想到患者還那麼年輕,是家庭的頂樑柱,從珍惜一個生命的角度,以及關愛一個家庭的角度,只要還有哪怕是遊絲般的希望,他們就絕對不能放棄。顯然,有一種崇高的、超越醫學業績與其他世俗功利的力量,在支撐和鼓勵這些大夫,最後,奇蹟果然來臨,那位死亡三個小時的男子心臟恢復了搏動,經搭橋手術後,第二天睜開了眼睛,恢復了知覺。

    我跟小甘説,這些大夫真太可愛了,從熒屏上的畫面可以看到,他們這樣的外科大夫,乾的是體力、腦力全方位的重勞動,他們既掌握、使用高科技,也全力使用古老的按壓法,他們之所以能創造奇蹟,患者本身肌體的頑強生命力固然是基礎,而他們在工作以外的時間裏,肯定會有的精神活動或者説養靈習慣,應該説起到了非常關鍵的作用。

    小甘説是呀,他們平時閒了沒事,一定也會像您這樣,看着以為什麼也沒幹,實際是在進行精神操練呢!我説所謂精神操練,其實就是作為動詞的那個思想。珍惜生命、關愛他人,這是我們都值得反覆思來想去,並不斷加以穩固、提升的命題。

    那位在生死間徘徊逾三小時的男子的親屬,特別是他妻子,在整個搶救期間也表現出超俗的精神境界,配合大夫的每一項醫療措施,不把自己的痛苦甚至絕望朝大夫和醫院方面發

    泄,也不把自己的企盼甚至幻想施加於大夫讓他們感到壓力沉重。當她得知採納注射溶栓劑後有可能造成植物人後果時,她冷靜地在使用單上籤了字,表示如果丈夫成了植物人,她不怨天,不尤人,願侍候他一輩子。這説明她是一個不僅有感情也有思想的女性。

    從死亡中逃逸出來的那位男子,當他恢復意識以後,第一句話是對妻子説:“買個西瓜,半拉也行。”人們問他心臟停搏後的那三個小時裏,有沒有什麼記憶?他説一片空白。但他恢復的意識,卻精確地銜接到發病之前,作為支撐一個不富裕家庭的男子漢,他思想裏時刻不忘節儉,即使在非常情況下想吃西瓜,他也還是提出不必奢侈,“半拉也行”。可見這位男子平時除了謀生性勞作,也還有很自覺的養靈操練,這也就是我們常説的修養。

    我和小甘坐在大柳樹旁,一時無話。金風送爽,為我們默默的精神操練輕吟着鼓勵的詩句。
此页面为HK繁体版,其他版本: 中文简体 | TW 繁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