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文學 > 外國文學 > 《斯普特尼克戀人》在線閲讀 > 第十三章

第十三章

    兩個文件我分別看了兩遍。第一遍看得快,第二遍很慢,每個細小部分都不放過,我將其深深印入腦海。兩個都無疑是堇寫下的,字裏行間處處可找見唯獨她才使用的富於個性特徵的詞句和表達方式。其中盪漾的氛圍同堇以往的多少有所不同,有一種她以前文章中沒有的自控,一種後退一步的視線,但出自她筆下這一點則毋庸置疑。

    遲疑片刻,我把這張軟盤放進自己拎包的隔袋裏。倘堇順利返回,放回原處即可。問題是她不回來時怎麼辦。那時勢必有人整理她的東西,發現這張軟盤。無論如何,我不想讓軟盤裏的文章暴露在他人眼前。

    看罷堇的文章,我無法在房間裏老實待下去了。我換上新襯衫,離開別墅,走下石階,來到鎮裏。我在港口前面一家銀行將旅行支票兑換出一百美元,去書報攤買了一份四開英文報紙,在咖啡館的陽傘下看了起來。我招呼昏昏欲睡的男侍,要了檸檬水和奶酪烤麪包片,他用短鉛筆慢慢寫在訂單上。男待那白襯衫的背部滲出一大片汗漬,形狀極有現實感,彷彿在申訴什麼。

    半機械地大致看罷報紙,我轉而呆呆打量午後港口的景緻。一隻瘦瘦的黑狗不知從哪裏跑來,“哼哧哼哧”來我腳前嗅了嗅,然後像對一切都了無興趣,跑走不見了。人們在各自的場所打發慵懶的下午。多少算是真正動彈的僅有咖啡館的男侍和狗,但兩者也不知什麼時候停頓下來了。書報攤剛才賣給我報紙的老人在陽傘下的一把椅子上大大地叉開雙腿睡了過去。廣場正中那位被穿刺而死的英雄的銅像,一如既往地任憑日光曬着脊背,毫無怨言。

    我用冰鎮檸檬水冷卻手心和額頭,開始思索堇的文章同她的失蹤之間或許存在的關聯性。

    堇遠離寫作已有很長時間了。自從婚宴上遇到敏以來,她就失去了寫作慾望。然而她居然在這希臘海島上幾乎同時寫了這兩篇文章。就算寫的速度再快,寫出這許多篇幅也是需要集中相當時間和精力的——有什麼東西強烈刺激了堇,使她爬起來坐在桌前。

    而那究竟是什麼呢?再縮小焦距,兩篇文章之間假如有交叉主題的話,那到底是什麼呢?我揚起臉,望着碼頭上蹲成一排的海鳥沉思起來。

    可這世界也太熱了,沒辦法思考複雜事物。何況我已心亂如麻,一身疲憊。但我仍力圖重新整編殘兵敗將——一無戰鼓二元號角,將殘存的注意力收歸在一處。我端正意識的姿勢,繼續思考。

    “較之別人腦袋思考的大,自己腦袋裏思考的小更重要。”我低聲説出口來。這是我經常在教室裏説給孩子們聽的。果真如此嗎?嘴上説來容易。其實哪怕事情再小,用自己的腦袋思考起來也是十分艱鉅的。或者不如説事情越小,用自己的腦袋思考越困難,尤其是在遠離自己擅長領域的情況下。

    堇的夢。敏的分裂。

    兩個不同的世界:良久,我忽然想道。而這正是兩個“文件”的共通要素。

    (文件1)

    這裏主要講的是堇那天夜裏做的夢。她沿着長長的階梯去見她死去的母親,不料她趕到時母親已經遁往那一側。而堇對此無能為力,以致在無處可去的塔尖被異界存在物所包圍。同一套數的夢境堇此前不知見過多少次。

    (文件2)

    這裏寫的是敏十四年前體驗的匪夷所思的事件。敏在瑞士一座小鎮遊樂園的空中飛車裏被關了一個晚上,用望遠鏡窺看自己房間中的另一個自己。Doppelganger。(譯註:德語“分身、另一個自己”之意。)這一體驗破壞了敏這個人(或使其破壞性表面化)。依敏本人的説法,她被一面鏡子隔成兩個。堇説服了敏,促使她講出,並將其整理成文。

    兩篇文章共通的主題,顯然是“這一側”同“另一側”的關係,是二者的互換。想必是這點引起了堇的關注,所以她才坐在桌前,花很長時間寫下這許多文字。借用堇的説法,她是想通過寫下這些來思考什麼。

    男侍撤下烤麪包片盤子,我請他再來一杯檸檬水,多加些冰。我吸一口端來的檸檬水,再次用杯子冷卻額頭。

    “假如敏不接受我怎麼辦?”堇在第一篇文章最後寫道。“那樣,我恐怕只有重新吞下事實。必須流血。我必須磨快尖刀,刺入狗的喉嚨。”

    堇想表達什麼呢?莫非暗示自殺?我不這麼認為。我未能從中捕捉到死的氣息。其中的感覺是向前的,有一種將計就計的意志。狗也罷血也罷,終究不過是比喻——如同我在井頭公園長椅上向她説的那樣。它意味着以巫咒形式賦予生命。我是作為比喻(使故事獲得魔術性的過程的比喻)來講那個中國城門的。

    必須從哪裏刺入狗的喉嚨。

    哪裏?

    我的思考撞上硬壁,再也前進不得。

    堇到底去什麼地方了呢?她該去的場所在島上什麼地方呢?

    堇掉入某個人跡罕至的井一般深的場所,在那裏等人搭救——我怎麼也無法把這樣的圖像從腦袋裏趕走。她大概受傷了,又飢又渴又孤單。想到這裏,我心裏難受得不行。

    但是,警察們明確説過島上一口井都不存在,也沒聽説鎮郊有那樣的洞穴。“島非常非常小,一個洞一口井,沒有我們不知道的。”他們説。想必那樣。

    我一狠心做了一個假設:

    堇去那—側了。

    這樣很多事情就不難解釋。堇穿過鏡子去那一側了,恐怕到那一側見敏去了。既然這一側的敏無法接受她,那麼勢必那樣。不是嗎?

    她寫道——我捋出記憶——“那麼,我們怎樣才能避免衝撞呢?理論上很簡單,那就是做夢,持續做夢。進入夢境再不出來,永遠活在那裏。”

    疑問有一個,大大的疑問:如何才能去那裏呢?

    理論上很簡單,但無法具體説明。

    於是我折回原地。

    我想東京,想我住的宿舍、我任職的學校,想我偷偷扔在火車站垃圾箱裏的廚房生濕垃圾。離開日本不過兩天,感覺上卻完全成了另一世界。還有一星期新學期就開始了。我想象自己站在三十五名孩子面前的身姿。遠遠離開後,覺得自己職業性地向別人講授什麼這件事似乎非常奇妙、非常悖乎事理,即便對方是十來歲的兒童。

    我摘下太陽鏡,用手帕擦額頭上的汗,又戴上太陽鏡,眼望海鳥。

    我考慮堇,考慮搬家時在她身旁體驗到的無可遏止的勃起。那是從未有過的急劇而堅硬的勃起,就好像自己整個人都要脹裂似的。我那時是在想象中——大約是堇所説的“夢之世界”——同她交合,但那感觸在自己記憶中卻比同其他女性的現實交合還要真切得多。我用杯裏剩下的檸檬水把口中存留的食物殘渣衝下喉嚨。

    我重新返回“假設”,並試着把假設向前推進一步。堇在某處順利找到了出口,我這樣單純地假定道。至於那是何種出口和堇是如何發現的,則無由得知。這個問題可以放在後面。但不妨將它作為一個門。我閉目閤眼,在腦海中推出具體情景。門是普普通通的牆壁上的普普通通的門,堇在某處發現了那個門,伸手轉動球形拉手,毫不費事地直接穿過——從這一側走去那一側,身上就那麼一件薄綢睡衣、一雙沙灘鞋。

    門另一側什麼光景我想象不出。門關上了,堇一去不復返。

    回到別墅,用電冰箱裏的東西做了簡單的晚飯:西紅柿拌羅勒(譯註:一種有薄荷香味的植物,其葉可作香辛調料。)的面、色拉、阿姆斯特丹啤酒。之後坐在陽台上,沉浸在漫無邊際的思緒中。誰也沒打電話來。雅典的敏想必正設法同這裏聯繫。島上的電話很難寄予希望。

    天空的藍和昨天同樣一刻又一刻地增加其深度,碩大的圓形月亮從海上升起,幾顆星星在天幕上打孔。爬上斜坡的風輕輕搖顫扶桑樹的花。突堤前端矗立的無人燈塔閃爍着頗有懷古情調的光。人們牽驢緩緩走下坡路,高聲交談,那聲音忽兒近前忽兒遠去。我靜靜感受着——莫如説將其作為常規景緻——這異國風情。

    電話最終沒有打來。時間靜謐而徐緩地流逝,夜色兀自加深。我把堇房間裏的音樂磁帶拿來幾盒,放進客廳的音響裝置。其中一盒是莫扎特的歌曲集,標籤上是堇的字跡:伊麗莎白·施瓦茨科普芙與沃爾特·吉澤金(p)。對古典音樂我不大熟悉,但當即聽出這音樂很美。演唱風格不無古樸,但一如閲讀別具一格而優美流暢的名篇佳構,有一種脊背自然挺直的愉悦感。鋼琴手與歌手那一推一拉、一拉一推的細膩微妙的節奏配合,將兩人栩栩如生地再現眼前。裏邊的樂曲恐伯哪一支都是“堇”的。我將身體縮進沙發,合起雙眼,同堇共享這盤音樂。

    音樂聲使我醒來。聲音並不大,聽來非常遠,時聞時不聞的。但那回響如看不到臉的水手緩緩撿起沉入夜海的錨一般,一點一點、然而切切實實地將我喚醒。我在牀上坐起,把頭靠近開着的窗口側耳諦聽。是音樂無疑。枕邊鬧鐘的時針劃過一點。到底誰在這種時候高奏音樂呢?

    我提上長褲,從頭頂套上T恤,穿鞋走到門外。附近人家的燈光一無所剩地熄了,沒有人的動靜。無風,不聞濤聲,唯獨月華默默地清洗地表。我站在那裏加意細聽。音樂總好像是從山頂那邊傳來的,但這很離奇。陡峭的山上一個村落也沒有,有的只是修道院裏過着禁慾生活的修道士們和屈指可數的牧羊人,很難設想他們會在這種時間聚集起來舉行喧鬧的慶典。

    站在户外的夜氣之中,音樂的迴響比在房子裏聽時愈發真切了。旋律固然聽不清,但從節拍聽來是希臘音樂,有一種現場演奏樂器特有的不協調的鋭角式調門,不是音箱裏淌出的現成音樂。

    這時我的腦袋已完全清醒了。夏夜涼爽宜人,帶有神秘的深邃感。如果心裏不掛念堇的失蹤,我甚至可能感覺出其中的祝祭氛圍。我雙手叉腰,筆直挺起身體,仰望夜空,深深呼吸。夜的涼氣浸過五臟六腑。我驀然想到,説不定此時此刻,堇正在某處傾聽同樣的音樂。我決定朝音樂傳來的方向走走看,想弄清楚——如果可能的話——音樂從哪裏傳來,到底誰在演奏。上山路同早上去海邊時走的是一條路,不至於迷路。能走多遠就走多遠吧。

    月光把四下照得一片皎然,走路甚是方便。月光在石巖與石巖之間勾勒出斑駁的陰影,將地面塗成不可思議的色調。我的輕便運動鞋的膠底每次踩上小石子都發出大得不自然的聲響。爬上坡道,音樂回聲漸漸增大,能夠聽得真切了。演奏到底是在山上進行的。樂器的合成有不甚知曉的打擊樂器和希臘樂器“布斯基”,有手風琴(大概)和橫笛之類,裏面也許還加入了吉他。除了這些樂器聲,別的一無所聞。無歌聲,無人們的歡聲。唯獨演奏綿綿不止,沒有間歇,淡淡地——淡得幾乎沒有情感起伏——向前推進。

    心情上我很想看一看想必正在山上搞的名堂,同時又覺得恐怕還是別接近那樣的地方為好。既有難以抑制的好奇心,又有近乎直覺的畏懼。但不管怎樣,我都不能不前行。這類似於夢中的行動。這裏沒有向我們提供使選擇成為可能的原理,或者沒有提供使原理得以成立的選項。

    一種想象浮上心頭:説不定幾天前堇也同樣因這音樂醒來,在好奇心驅使下只穿着一身睡衣爬上了這坡道。

    我止步回頭看去,下坡道猶如巨蟲爬過留下的條痕,白亮亮地伸向鎮子。我抬頭望天,又在月光下半看不看地看自己的手心。看着看着,忽然發覺手已不再是我的手。説是説不好,反正我一眼就看出這點。我的手不再是我的手,我的腿不再是我的腿。

    在青白月光的沐浴下,我的身體恰如用牆土捏出的泥偶,缺乏生命的温煦。有人在模仿西印度羣島的巫師,用咒語把我短暫的生命吹入了那泥團中。那裏沒有生命的火焰。我真正的生命在別處沉沉昏睡,一個看不到臉的人將其塞進揹包正要帶往遠方。

    我身上一陣發冷,幾乎無法呼吸。有人在莫名其妙的地方重新排列我的細胞,解開我的意識之線。我已沒有考慮餘地,能做的只有趕快逃到往日的避難場所。我猛吸一口氣,就勢沉入意識的海底。我用兩手分開重水,一氣下沉,雙臂緊緊摟住那裏一塊巨石。水像要嚇走入侵者似的死死壓迫我的耳膜。我緊閉雙眼,屏息斂氣,拼命忍耐。一旦下定決心,做到也並不難。水壓也罷無空氣也罷寒冷的黑暗也罷混沌連續發出的信號也罷,都很快處之泰然。那是我從小就已重複多次的訓練有素的行為。

    時間前後顛倒、縱橫交錯、分崩離析,又被重新拼接起來。世界無限鋪陳開去,同時又被圍以樊籬。若干鮮明的圖像——唯獨圖像——無聲無息地通過它們本身的幽暗長廊,如水母,如遊魂。但我儘量不看它們。若我多少做出認出它們的姿態,它們肯定將開始帶有某種意味。那意味勢必直接附着於時間性,而時間性將不容分説地把我推出水面。我緊緊關閉心扉,等待其隊列的通過。

    不知過了多長時間。及至浮出水面睜眼靜靜吸氣之時,音樂已然停止。人們似乎終止了那場謎一般的演奏。側耳諦聽,一無所聞,全然一無所聞,無論音樂,還是人語,抑或風吟。

    我想確認時間,但手腕上沒表。表放在枕邊。

    仰觀星空,星斗數量較剛才略有增多。也許是我的錯覺。甚至覺得星空本身都與剛才的截然有別。身上原有的奇異的乖離感已消失殆盡。我挺身,彎臂,屈指。無隔閡感。唯獨T恤腋下因出汗而微微發涼。

    我從草叢中站起,繼續爬坡。好容易到了這裏,總要到山頂瞧上一眼。那裏有音樂也好,無音樂也好,起碼要看看動靜。五分鐘就上到山頂。我爬上來的南坡下面,可以望見海、港和沉睡的鎮。寥寥無幾的街燈零落地照出海濱公路。山那邊則包籠在無邊無際的夜色中,燈火渺無所見。凝眸遠望,唯見別的山脊稜線在月光中遠遠浮出。再往前是更深的黑暗,哪裏也找不到剛才舉行熱鬧慶典的蛛絲馬跡。

    其實音樂究竟聽到與否,現在都沒什麼自信了。耳朵深處仍隱約留有其餘韻,但隨着時間的推移,確信漸漸模糊。也許壓根兒就不存在什麼音樂。或者耳朵由於某種錯覺而誤拾別的時間別的場所的東西也有可能。説到底,能有什麼人在半夜一點跑到山上演奏音樂呢!從山頂仰望天空,月亮似乎驚人地近,且桀驁不馴,一塊久經動盪歲月侵蝕的粗暴巖球而已。其表面種種樣樣的不祥暗影乃是朝温煦的生命體伸出觸手的癌的盲目的細胞。月光扭曲那裏的所有聲音,沖走所有意義,擾亂所有心靈的歸宿。它讓敏目睹了另一個自己,它將堇的貓領往別處,它使堇無影無蹤。是它(大概)奏響了不應有的音樂,把我帶到這裏。眼前的黑暗深不可測、橫無際涯,身後燈火慘淡。我佇立異國山頭,袒露在月光之下。我不能不懷疑:從一開始一切便被謀劃得滴水不漏。

    返回別墅,拿敏的白蘭地喝了,打算就勢睡去。但睡不成,一覺也睡不成。月亮和引力的喧囂將我牢牢囚住,直到東方破曉。

    我想象在公寓一室飢腸轆轆氣息奄奄的貓們——那軟乎乎的小食肉獸們。於是我——真實的我——死去,它們活着。想象它們吃我的肉嚼我的心吸我的血的情景。豎起耳朵,可以聽到貓們在遙遠的場所吮吸腦漿的聲音。三隻身體綿軟的貓圍着開裂的頭顱,吮吸其中黏乎乎的灰色漿液。它們紅紅的粗糙舌尖津津有味地舔着我的意識的柔軟的皺襞。每舔一下,我的意識便如春天的地氣一般搖顫不已,漸稀漸薄。
此页面为HK繁体版,其他版本: 中文简体 | TW 繁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