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建設性的關心只有反效果
最近有個朋友結束了一段戀情……其實是半年以前的事了,她已想得透徹,下定決心讓一切雲淡風輕。但可能她結束戀情保密保得太好了,對方的下一段戀愛又談得太亮麗太迅捷了,在大家愕然發現“她竟然沒有和他在一起,那人竟然已有新歡”後,她那收拾好的心還要面對一次又一次的拆封。大家支支吾吾地請她吃飯,席間又支支吾吾地開起了話頭,她才明白,每個人善意的邀約都是為了“安慰”她的。
安慰和關心當然是真的,打探點“精彩內幕”也是順便的。她覺得不堪其擾,但安慰性電話還是一傳十、十傳百在半年後陸續湧來,在大家關注的眼神和關愛的口氣下,她覺得這些日子以來最大的力氣和傷害,不是來自於失戀,而是來自那些並沒有建設性的關心。沒有人相信她活得很好,大家只想用“少來了,又是死鴨子嘴硬”的方式的眼尾餘光看穿她。
就算死鴨子嘴硬又如何,他們又幫不上她的忙。而且,她還要忍耐每一次有人試圖掀開已經快癒合的傷口時,那種隱隱的抽痛。
我也曾經聽過一位因意外喪偶的女士,娓娓道來她治療創傷的過程。她的丈夫去世時,她是惟一在場的,由於溺水事故發生相當離奇,所以在親臨喪偶之痛後,她還要接受一連串的警方偵訊和筆錄。
把關心擺在適當的地方
疲倦且悲傷地回到家之後,更像一個不斷播放重複音樂的錄音機,面對親友日復一日的關心詢問:“他是怎麼死的?”“你怎麼沒有及時呼救?”“之前你們夫妻吵過架嗎?”“天哪,怎麼會發生這樣的事!”還有“你要母兼父職,好好照顧小孩”的訓誨。
關心的人出發點並沒有錯,但對身處情緒低潮的她卻不自覺地造成重大傷害,後來她看到“來人”,就情不自禁地害怕起來。
“我最需要的,是沉默的體諒,但卻沒有人給我。”她説。在生活中,我們想要幫助痛苦的人,但安慰是需要技巧的。有時我們太急着給人我們的觀念。判斷和看法,忘了輸送真正的温暖;太急於知道自己想知道的,忘了別人的傷口還沒好。
這就好像在別人得了癌症之後,問人家“你是不是有很大的壓抑”一樣的殘忍,我們問的也許很有根據、頗有道理,但聽在當事人心中,真是一種淒涼的嘲諷。
不少人常以好心人的姿態做壞事。有時好心,有時無心,你會問閨中密友:“他出國了?他有沒有打電話給你?”忘了問話的時機對不對,説不定他們已經分手了,只是她不想説。有人會在無法受孕的夫妻面前大談媽媽經,隨口説:“什麼時候也生一個?”對剛離婚的朋友説:“……人還是要有個‘好歸宿’比較好。”“當初你怎麼會嫁(娶)……”或在別人已經不想談過去戀情時,很不識相地提起“那個無緣的人”……
沒有人希望自己的關心反而會為別人帶來傷害,所以我們得學會做適當的事,説適當的話,而把關心適當地擺在“我關心”,不要太在意他是否受用上,別用好心不小心做壞事。
多説的一句話
你明白哪一句話是不能多説的嗎?可悲的是,缺乏自省能力的人,通常是在多説了一千句之後,還不明白為什麼自己這輩子這麼倒黴,大家都對不起他。
有一回爸媽請我和弟弟。弟媳婦公司的同事吃合菜,選了一家廣東館子,採取民主方式點菜——每一個人點一道菜,由於人數有十人之多,所以也沒有人清楚知道,大家到底點了什麼菜。
菜上到一半的時候,一道醋溜魚片悄悄地溜到桌子上來,當我們搞清楚這不是我們叫的菜時,幾塊魚片已理所當然地滑進胃裏頭了。
送菜的那位中年太太在別桌催菜時才發現,我們吃了不該吃的那道菜,她十分大方地到我們這桌來,伸手要拿盤子時才問道:“你們吃了沒有?”“吃了。”我們誠實地回答。“這道菜不是你們的啊。”她理直氣壯地説。由於有父母在場,我和弟弟及他的同事對她相當客氣,她也就一點也沒有任何檢討。“那……我只好叫廚房另外出。”
然後,她又很自在地拿起桌子上的點菜單,自言自語:“這道菜我要寫上去。”
我們默默認了賬,也並沒有表示異議,反正多吃一盤也無所謂嘛。弟弟只是小聲地説:“是她自己送錯的,照理説,我們可以不要付錢,這應該是規矩吧。”沒想到,過了十分鐘,她把同樣一道菜上了正確的桌子時,還大搖大擺地晃過我們這一桌,選了弟弟的同事中看起來最面善的一個,還訓斥一句話:‘不是你們的菜,怎麼不早點告訴我。”
這下我有點火大了。這個服務生未免太不識相,看人善就來欺人,也不管我的父母在場,我真的很想告訴她:“我們都認了,你幹嗎還自討沒趣。”也是因為父母在場,我才沒有發難,他們請客,我好歹也要表現一下風度。
我只是在心裏冷笑,這位太太,一定已經為她自己平常做人的問題,為自己常多説的一句話吃足苦頭了,何必我來教訓她呢?
逞一時之快,只有把戰事擴大
這種態度有點阿Q,是從我的一位醫生朋友那裏學來的。每一次上高速公路,他常會被違規且超速的貨車或聯結車司機欺負,有時險象環生。他可不會像“正常”駕駛把衝口而出的“三字經’拋進誰也聽不到的空氣裏,他只會對自己微笑説:“就是因為他這個脾性,他老早吃過虧了,所以他沒辦法像我一樣當醫生啊。”他相信這些人由於做事態度和待人態度的問題,老早吃過虧了。
讓我們來想想,我們的周圍是不是有很多多説一句沒有造成好效果,反而造成反效果的事情?婆媳之間,常因誰説了一句刺傷了對方;人際糾紛,常因多説一句而造成;情人之間,也會因誰無心多説了一句,把美好的約會搞得很糟;夫妻在鬧脾氣時,常因其中一人習慣性地逞一時口舌之快,多説一句而無法大事化小、小事化無,反而把戰事擴大到不相干的關係人。
比如,指責丈夫自私,他可能還不那麼生氣,你偏説:“你就是跟你爸一樣自私。”即使你説的是事實,人家也一定如鯁在喉。那可不是要人改過的好方法。
有些朋友,人是好人,還是會令人老大不舒服。她可能會陪你逛街,在你試穿M號的裙子還太小時,在旁邊討賞似的説:“哦,怎麼辦,我穿S還有一點空隙!”要你讚美她的“小蠻腰”。“又來了!”是的,她只多説一句,但她這類似的一句已經説過一百次了。看在好朋友的分上,否則你真想説:是啊,如果把你脖子以上的部分切除,換上我的頭,你就可以去選美!
你怕傷自尊,你沒説,是的,這才是大將之風!這種話説出來可不叫溝通!
開會的時候,很多人也會多説一句,馬上發難:“這不是我們的錯!”然後又多説了幾句。你知道,從客觀的角度看來,大家(包括主管在內),只會覺得此地無銀三百兩。
有個朋友是大公司老闆,他説,他完全看得清楚員工是否能夠出去談大的案子、會不會誤事、能不能做危機處理。會不會在一夕之間壞了客户關係。判斷的標準在於,那人是不是會説出不該多説的話。
會多説一句的人,往往因為防衞心太強,不在乎事情是否完美完成,只在乎別人看自己的眼光。他們可能是在為自己的行為合理化,不能顧全大局,沉不住氣,會壞了生意。
你明白哪一句話是不能多説的嗎?可悲的是,缺乏自省能力的人,通常是在多説了一千句之後,還不明白為什麼自己這輩子這麼倒黴,大家都對不起他。
錯誤的愛情信差
在戀愛面臨分手時,也有些“不甘被甩”的受害人,找錯愛情信使,使想離去的那一方更加加快腳步。找錯愛情信使,不如沉默。沉默,不如找個適當時機,自己挺起胸膛去解除疑惑,説清楚自己的想法。
前幾天,和朋友一起逛夜市。
天氣有點冷,還飄着綿綿細雨,夜市顯得有點冷清。逛夜市的人們都打着傘,在狹窄的巷弄中互相避讓。
不經意的一瞥,我看見一個形容憔悴的青年男子,他佇立在狹窄的夜市露天入口處,想要把傳單發給過往行人。每個人看到這個淋着雨的男人,都愣了一下,似乎在跟自己的同情心談判,但一下子就走開了。男人手上的傳單一直沒發掉。
面對傳單,我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樣有很矛盾的心情,拿了還不是丟進垃圾桶,有傷環保精神,但有時看工讀生可憐,想幫他一點忙,讓他早點發完好回家。
我也猶豫了一下,但直覺上立刻決定不要伸手接他的傳單,不自覺地走得遠了些。倒不是因為他發的傳單有任何“不正經”的字眼,而是因為他的傳單濕漉漉的。沒有人要在冰冷的雨天接到濕的傳單。
這個男人約莫三十歲吧,他站在那兒,沒有撐傘,穿着一件擋雨材質的夾克,有點蒼涼。他也許很努力地在執行好不容易找到的工作,但他為什麼不站在騎樓下呢?他明明可以不要造成“一張傳單也發不出去,自己又染上感冒”的結局。
他也許會以為,都市中人人冷漠,連拿一張傳單也不肯幫他。所以他的眼神有些怨毒。關鍵很簡單,可惜他沒想到。他可以不要那麼費力,還會功德圓滿——如果他能夠設身處地簡單地為雨天的行人們想一想。
我想,他的老闆也會又氣又恨:沒做到任何事,又弄濕了我的傳單!
他是一個“原型”!讓我聯想到,很多時候,我們一廂情願地在誤解這個世界,或是身邊的人,只是我們自己沒有弄清楚“KeyPoint”。許多因“無法溝通”而造成的惡劣結果,只是因為一個方式、一個手勢和説話語詞的錯誤,使我們的企圖溝通或企圖道歉,變成冰冷雨夜裏一張濕漉漉的傳單,讓人家沒有辦法伸手接過它。
找錯愛情信使,不如自己説清楚
有一個真實的婚姻事件:一個男人在發現他的愛妻“疑似”有外遇時,非常想挽回他們的感情,但他實在沒法親自啓齒——這是一般在現代和傳統夾縫中掙扎的男子的問題,他們會壓抑、會聲東擊西,就是沒有辦法直接對肉體上可以非常親密的愛人説出心中的真實感受,他們總想找個他們認為可靠的“使者”來幫忙勸説。於是,他找到了自己在當“國中”教師的姐姐。這姐姐正義凜然,向來深具説服力,他想應該是適當人選。結果,姐姐義正辭嚴寫了一封“女人就該守婦道”的信給弟媳婦,第二天,只是活潑了點。其實並沒外遇的妻子氣得堅決主張離婚。
男人深覺冤枉,他沒有錯啊。
他本身行為沒錯,只是稍稍用錯了表達方式,用錯了人幫他表達,以致覆水難收,自尊被傷害了的女人惱羞成怒,還恨他恨得咬牙切齒。
為什麼不自己出馬,平和但坦誠地説出疑慮呢?一定有傷害,但至少不會搞得這麼僵,把對方逼上梁山。
不少人在處理感情事件時,一顆好心,滿腔熱血,但找錯了愛情的使者,絕對是不智之舉,徒然製造許多難以弭除的尷尬。
在戀愛面臨分手時,也有些“不甘被甩”的受害人,找錯愛情信使,使想離去的那一方更加加快腳步。
找錯愛情信使,不如沉默。沉默,不如找個適當時機,自己挺起胸膛去解除疑惑,説清楚自己的想法。可惜,因為情急,一再犯着“己所不欲施於人”的致命錯誤。
在冰冷的雨天,何其彷徨而無知地發出潮濕的傳單,即使來人有雙温暖的手,也會被雨滴弄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