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一世,説穿了無非就是“做事”和“做人”。無論“做事”還是“做人”,都離不開與其他的人打交道,因而,處理好人際關係就變得非常的重要。一個人能夠成功與否,與有無良好的人際關係有着直接的關係。如果能夠熟練的掌握並運用一些處理人際關係的方法和技巧,成功就在前方等你。
處理人際關係的基礎就是“把握人性”,只有在對“人性”有一個深刻的瞭解的基礎上,我們才能有的放矢對症下藥的的制定戰略,才能更加直接有效的指導我們走向成功。
經過權威而系統的的研究和分析,美國著名心理學家馬斯洛認為,在社會生活中的人們,有五方面的基本需要,從低級到高級為:
1生理的需要(食物、衣物、睡眠、性生活);
2安全的需要(生命、財產方面安全有保障);
3歸屬的需要(接受他人愛以及給予他人愛);
4尊嚴的需要(自尊以及他人對自己的尊重);
5成功的需要(人生價值和社會價值的實現)。
一般來説,在現階段條件下,人們生理和安全的需要都已得到基本滿足,更多的是需要
得到歸屬、尊嚴和成功方面的滿足,希望得到他人的愛,還有他人對自己的尊重和肯定。所以,我們要想獲得更多的機會,要想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適時適度的讚美他人,雖然説起來很簡單,卻不失為一個非常實用、效果奇佳、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技巧。他人在得到你的肯定、獲取心理滿足的同時,往往會角色轉換設身處地的想要給你以滿足和回報,實現一種相互作用力的平衡。
西漢時,渤海(今河北滄州東南)太守龔遂在任上的政績非常突出,深受當地百姓愛戴,
不知不覺就傳到了漢宣帝的耳中,這一天漢宣帝心血來潮,下了一道聖旨召龔遂進京面聖。
山呼萬歲叩拜皇帝之後,宣帝當着滿朝文武大臣的面問龔遂渤海郡是如何治理的(在這種情況下,很多人也許都會認為機會來了,忙不迭的大肆渲染自己的手段)。龔遂從容答道:“啓稟皇上,微臣才疏學淺,沒有什麼特別的才能,渤海郡之所以能治理得好,全都是因為皇恩浩蕩,都是託陛下您的洪福啊!”
宣帝聽了龔遂的讚頌,頗為受用,覺得他不居功自傲,是可塑之材,於是,當下給龔遂加官晉爵。
龔遂官場的成功,在於他運用了人際關係中“要懂得讚美別人”的技巧,沒有把取得的成績説成是自己的功勞,而歸功於“皇恩浩蕩”,皇帝在得到讚美的同時,必然會盡可能的去發現去挖掘龔遂的諸般好處,因為人與人之間的作用力是相互的。
我們在看我國古代的小説如《薛仁貴徵東》、《呼家將》、《楊家將》、《説岳全傳》的時候,往往會感嘆裏面那些好像沒有什麼本事的花臉大奸臣都位高權重,而那些南征北戰出生入死的國家棟梁卻總是為皇帝所不喜,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那些所謂的奸臣都能投皇帝所好,深知讚美的威力,懂得滿足皇帝作為正常人人性的飢渴,所以他們往往能得到他們想要的回報,皇帝夜會心甘情願的給予他們。
我國清朝時的和紳,是歷史上出了名的大奸臣,他的家產比當時大清國庫一年的收入還多,乾隆皇帝也早知道他許多貪贓枉法巧取豪奪的事蹟,可就是不忍心法辦他,讚美的威力如斯。那些戎馬倥傯東征西討的將軍們雖然一個個功勞巨大,可是他們往往不懂得語言的藝術,總喜歡倚老賣老的給皇帝進一些“逆耳忠言”,讓皇帝老兒常常感覺到不爽,從而產生一種膩煩加逆反心理,“你不讓老子舒服,老子也不讓你舒服”,一旦這些傢伙犯了事情,往往就會是滿門抄斬。
我在製造狀告中國足協等一系列營銷事件的時候,到了後來,地球人似乎都已經知道張一一是在“藉機炒作自己”,於是老記們在看到張一一先生的新聞通稿之後,紛紛作西洋人聳肩或搖首狀,表示因我的動機不是特別純潔,發稿難度很大。這時候張一一先生就會循循善誘的對這些仁兄説,雖然我知道因為我有炒作的嫌疑發稿難度會比較大,但是我更相信你的面子和能力,我早就聽説了你在媒體工作了多年,如魚得水,左右逢源,深得領導的器重和同事的愛戴,區區一兩條新聞稿算得了什麼,即使是春風楊柳萬千條,您也是照單全收,不在話下。老記們被張一一先生的幾頂高帽子戴得暈頭轉向,如果再推脱就顯得自己沒本事混不起了,只好沒奈何的一再配合張一一先生的步驟。
人人都希望得到讚美,即使他知道你這讚美很不由衷,他也會心甘如飴的慨然受之,不喜歡聽到讚美的人只可能出現在那些閉門造車憑空臆造的肥皂劇和童話小説裏。厚黑學一代宗師李宗吾先生有一個名言叫“逢人短命,遇貨添錢”,實在是一個不錯的為人處世哲學。把他人的年齡適當的少説幾歲,把他人買的東西價錢説高點,這都是在讚美他人,滿足他人。
當我們讚美別人時,就正是在滿足他尊嚴的需要,化解他人性的飢渴,我們施捨了他,幫助了他,那麼他必將想方設法的用另一種方式來回報我們。而他的這種回報,往往會正是我們在成功路上需要得到的幫助。在某種意義上説,對他人的讚美,實際上就是在贊助自己的成功,這時候,你還吝嗇什麼呢,你還有什麼顧慮,還有什麼心結不能解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