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了數日,資政殿大學士王欽若抱了新修成的《歷代君臣事蹟》全卷目錄進殿來。
王欽若字定國,他外貌醜陋,個子矮小,而且脖子上長着一個肉瘤,初見之下,未免教人厭惡輕視。然而他口才極好,天下大事、歷代功過,皆可隨口道來,但與他相談一會兒,便會讓人產生以貌取人,失之子羽的感覺來。
王欽若文才極好,十八歲那年,正是太宗皇帝親率軍進兵太原,他作《平晉賦論》進獻,令得太宗皇帝大為讚賞。他少年成名,未免有些狂放,在太宗淳化三年時,他三試皆表現出色,已經在殿試後被定為狀元。誰知道放榜之前,他和同中一甲的同窗好友許載兩人高興過頭了,跑到酒樓裏大喝了一頓,被告了狀説他縱情喝酒,袒腹失禮,太宗大怒,結果一個到手的狀元就這麼丟了。王若欽大受大擊,此後變得心思隱藏,待人處事便多了幾分防備戒心。
早年為官時,他尚是存着為國為民的心思。雖然丟了狀元,改判亳州判官、監會亭倉時,當年天久雨,谷難幹,倉司以老百姓送來的谷不幹拒絕收納。好些人遠道送來因候收糧用盡盤纏,走投無路。王欽若知道後,令倉司全部收下,卻又防着這批不夠乾燥的穀子不致黴爛變質,就另放一處,又奏請凡來倉要糧者,不分先後,一列先支濕谷。就這樣,把一件隱含危機的事情解決。
此奏摺上呈後,真宗見疏大喜,説他肯憐惜百姓,有相才,改判三司,後升任大理寺等,他上書清冤案空刑獄減冗官去蠹吏,歷任裏頗有政績,因此屢次升遷。直到澶淵之盟時,因為上奏移駕江南,被寇準斥為奸佞,更將他調到宋遼交鋒最激烈的天雄軍去做知府。令得王欽若大恨,心想政見不同乃是常情,寇準竟因此想將他置於死地,實是狠毒,於是存下一份恨意來。他也是有才之人,到了天雄軍後卻也能號令三軍奮勇作戰,打退過遼人數次進攻,因此又被真宗調回中樞。
王欽若回到京城,知道寇準在朝必沒有他的出頭之日,因此上辭了真宗要他作副相,只肯接受一個大學士之職,自請與楊億、錢惟演等人一起,將歷代君臣事蹟,採摭銓釋了經﹑史﹑《國語》﹑《管子》﹑《孟子》﹑《韓非子》﹑《淮南子》﹑《晏子春秋》﹑《呂氏春秋》﹑《韓詩外傳》和歷代類書﹑《修文殿御覽》﹐分類編纂。用編年體和列傳體相結合﹐共勒成一千一百零四門。門有小序﹐述其旨歸。分為帝王﹑閏位﹑僭偽﹑列國君﹑儲宮﹑宗室﹑外戚﹑宰輔﹑將帥﹑台省﹑邦計﹑憲官﹑諫諍﹑詞臣﹑國史﹑掌禮﹑學校﹑刑法﹑卿監﹑環衞﹑銓選﹑貢舉﹑奉使﹑內臣﹑牧守﹑令長﹑宮臣﹑幕府﹑陪臣﹑總錄﹑外臣等三十一部。部有總序,言其經制,歷時三年,已經全卷修訂完成。寇準見王欽若只是修史,不曾問政,倒也不把他放在心中。
真宗對此書甚為重視,如同當年太宗親訂《太平御覽》,時時關注此書的修計過程,至全卷完畢,下詔更名為《冊府元龜》:冊府是帝王藏書的地方,元龜是大龜,古代用以占卜國家大事,意即作為後世帝王治國理政的借鑑。
王欽若進來前,卻為寇準提撥了幾名官員,真宗正召了他來問道:朕看這幾名官員,照例資歷功績都不夠,不知你為何破格提拔?
寇準道:臣認為,臣身為宰相,自有進賢能退庸才的權力。若是事事依例而行,那不過是一個小吏的能力罷了!
真宗素來不擅言辭,有時候聽得臣下們滿口大道理,雖然覺得不喜,卻也一下子得再找個人來反駁才行。那日澶淵之盟前陳堯叟王欽若力主南遷,真宗聽着不入耳,因此找了寇準來反駁。如今被寇準一句話,噎得説不出話來,他是知道寇準性情的,也無心再理會,揮揮手令他下去。卻見寇準直着脖子出去了,真宗看着他的背影久久不語。
正在此時,王欽若捧了編寫的《冊府元龜》新卷出來,真宗亦如太宗修編《太平御覽》一樣,對此書的修編進度也是親自過問。見寇準昂然直出,真宗看着他的背影半晌不語,心中已經有數了,這邊放下書卷,漫不經心地説了一句:寇相又有什麼事情,頂撞皇上了嗎?
真宗笑道:這個又字説得可笑,人君自能容諫臣,卻也算不得頂撞。
王欽若也笑道:這又是王相做老好人,次次拿這話打圓場。皇上這般容忍寇準,不過是以為他在澶淵之盟中有功於社稷嗎?
真宗意外地看了一眼王欽若:你這話又怎麼説?
王欽若微微一笑:澶淵之役,皇上不以為恥,反而認為是寇準有功,豈不怪哉!
真宗收了笑容,沉聲喝道:王欽若,你且説個明白!
王欽若跪下道:臣素習史書,《春秋》上説,所謂城下之盟,實是屈辱無比。在遼軍兵臨澶州城下之時,皇上以萬乘之尊正在澶州城中,與遼人訂立了城下之盟,怎麼不是恥辱呢?
真宗的臉立刻變得鐵青,不再説話。
王欽若見勢再進一言道:寇準從來好賭,是個很資深的賭徒,賭徒通常在錢輸得快沒有的時候,把剩餘所有的錢全部押上去做最後一博,這叫孤注一擲。皇上以為寇準請求御駕親征的目地是什麼?他是危難之時立為宰相,卻拿不出更好的退敵之策,只有把自己手頭的全部賭注都押上,那個時候,他能夠押得上的,只有皇上。皇上就是他的孤注,北伐澶州若是成功,功勞自是他的,北伐澶州若是失敗,那所有的危險他偷偷瞄了一眼真宗的臉色,大聲道:這辱君喪國所有的危險,卻都是由皇上承擔了!
真宗渾身一震,一拍御案喝道:大膽王欽若,竟敢口出妄言?
王欽若將頭磕得砰然作響道:臣該死,這人人心照不宣的真相,原不該讓臣多嘴説了出來!
真宗只覺得腦中一片暈眩,怒喝一聲:滾出去!
王欽若磕了一個頭,踉蹌着退了出去。他的樣子雖然狼狽,可是出了御書案,卻不由地嘴角掛上一絲詭笑。
真宗自心中存了這點疑惑,待寇準的態度未免有些冷淡了。寇準在王旦面前雖然稍作收斂,但是於眾大臣之中,依然樹敵無數。朝中諸人何等眼利,頓時牆倒眾人推,紛紛有人告狀。寇準性本粗豪,落在有心人眼中的錯處便能挑出許多來,真宗耳中聽得多了,更加不悦。
且説寇準一心要做一個聲垂千古的名臣,行事未免有些過偏。凡是君王必要頂撞的以求讓史官記錄下來求一個諫臣之名,凡是同僚提議必不肯合拍的,開科取士故意排斥江南人士,而對門客們自誇:我今日又為中原多選了一進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