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文學 > 言情小説 > 《鳳霸九天大宋女主》在線閲讀 > 第33章

第33章

    李沆枯黃的病容現出一絲微笑:“如此,天下幸甚……”一句話未完,便昏了過去。

    次日,真宗於崇政殿素服慟哭,接見羣臣,共商國事。

    半月之後,宰相李沆病逝。真宗震驚之餘,親臨弔奠,想起當日李沆抱病苦諫的情況,在靈堂上不禁淚下,追思不已,下旨追封為太尉中書令,賜諡號為文靖。

    邊關告急,卻遇上這樣的事,正是疾風正遇驟雨,真宗深感煩惱。

    劉娥提醒他道:“官家,記不記得先皇臨終之時交待後事,曾説過若遇大事可問寇準,此人能言人所不敢言之話,想人不敢想之事?”

    真宗聽了這話,精神為之一振,笑道:“卿言甚是,朕幾乎忘記他了。”此時寇準正為開封知府之職。真宗想了一想道:“為相者須有四海之量,只為寇準此人目空一切,難以容物,因此朝中無人提起。”

    劉娥記心甚好:“何以説無人提起,參知政事畢士安就曾經兩度上表推舉寇準,説他有宰相之才。天子有四海之量,用人當用其長。官家若是慮寇準難以獨相,不如安個老成人同時為相,相互平衡?”

    真宗點了點頭道:“嗯,説得甚是。畢士安已是副相,又是三朝老臣。如今呂端李沆去世,呂蒙正又抱病在家,若依着資歷,也確是可以起用畢士安為相。”

    劉娥接口道:“可是畢士安年紀太大,其為人雖好,只可作治世之才,不及寇準膽大多智,擅長應變和有魄力,官家可是此意?”

    真宗點頭:“説得正是,治世用畢士安,亂世當用寇準!”

    就此議定,真宗下旨,先進位畢士安為平章事。數日後,再升寇準為平章事,位列畢士安之下。

    寇準初登相位,即上奏真宗,詔令河北全境,不管官兵軍民,全力抵抗遼人入侵,能殺遼人者皆可領賞。

    一旨既下,整個邊境軍民,羣情激奮。遼兵有落單者,連路邊農夫都敢拿着鋤頭偷襲。原來遼兵擅長小股遊騎對宋兵以騷擾作戰,現在小股遊騎派出去,往往就回不來了。因此遼人只得調整戰略,集中全部軍事力量,成錐形向汴京推進。

    戰報雪片似地飛來,遼軍已經攻破遂城、定城,越唐河兵臨澶州城下,直逼京城。澶州離京城不過二百餘里,于軍事上可謂是近在咫尺,澶州一破,則遼軍就可直抵汴京城下了。

    真宗接報大驚,立刻召集寇準入宮議事。

    寇準進入崇政殿西殿時,見朝中三品以上的大員,都已經濟濟一堂了。

    真宗看起來已經與眾臣商議了一會兒了,一見寇準進來,劈頭就問:“寇準,遼軍兵臨澶州城下,若是澶州守不住,該當如何?”

    寇準不答,反問道:“但不知諸位大人方才議了些什麼?”

    真宗道:“兵家之道,未慮勝,先慮敗,不能不考慮到宗廟的安全。因此方才有人建議一邊在澶州加強守禦,一邊先遷了宗廟。有人説江南有長江天險,遼人善於馬戰不善水戰,必然不攻自退,這也是當年晉元帝南渡之意。亦有人説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若效仿唐玄宗避道蜀中。此暫避鋒芒,待得敵軍撤退,再返回汴京,亦不失為一個良策!寇卿之意以為如何?”

    眾臣聽了真宗的話,不禁嗔目結舌,因為剛才眾臣雖然紛紛都有議遷都和談之事,卻並沒有説到具體地點如此詳細,但不知真宗江南蜀中之議,從何而來?

    寇準目如冷電,掃瞄了殿中眾臣一眼,目光停在參知政事副相王欽若和樞密院事陳堯叟的身上。心中暗暗冷笑,王欽若是江南人,遷都江南的建議必是他所提的;陳堯叟是蜀中人,遷都蜀中非他莫屬。心中計較已定,他望了真宗一眼,很有默契地也故意不説出名字來:“誰敢在陛下跟前説這樣喪師辱國的話來,其罪當斬。”

    真宗看了王欽若與陳堯叟一眼,並未説話。他性子雖和,卻並非懦弱之君,昨日王欽若與陳堯叟秘密求見,提出這等建議,令得他大為不快。但是聽二人分析戰況,言之鑿鑿,卻是不可不慮至此。因此今日當着寇準的面,不顧陳王二人而故意提出昨日密議之事,亦是隱隱希望,羣臣之中能夠有人以更有力的語氣駁倒此論。

    王欽若自然聽得出寇準的指桑罵槐,冷笑一聲上前奏道:“寇相好威風。前日畢相有令,凡是遼*情有關的公文,叫先送寇相府。可是昨日澶州連發五封告急文書,直送寇相府中,寇相卻在飲酒作樂,一日之中連接五封告急文書,均被寇相扣下,酒宴不息,談笑不止!”

    真宗吃了一驚,喝道:“寇準,可有此事?”

    寇準神態自若地説:“回陛下,確有其事!”

    真宗看到他如此神態,倒不怒了,沉聲道:“卻是為何?”

    寇準道:“澶州一日五報,事情看來雖急,卻不嚴重!”

    真宗越發地平靜:“不嚴重?這等情況,還不嚴重嗎?”

    寇準微微昂頭:“陛下欲了此事,臣有一計,只須五日,便可逼退遼軍!”

    真宗驚異過甚,忽然笑了起來:“五日?寇準,從昨日扣下告急文書,故意飲宴作樂,直到此刻以五日為期,你到底賣的什麼關子,到現在可以揭開了吧!”

    寇準也笑了,鞠身道:“天子聖明。當知軍國交戰,以士氣為先。遼人南侵,向來只是作騷擾之戰,並不能真正大軍直取中原。當年遼太宗耶律德光得到石敬塘所獻幽雲十六州之後,自以為能直取中原,興師南侵,最後卻無法立足,最終死在奕城。應天太后因此下旨,不得不撤軍回師,從此遼國再無南侵之心。只要聖駕親臨澶州,我軍士氣一定大振,也必能一挫遼人的士氣。”

    真宗吃了一驚:“你要朕御駕親征?”

    寇準擲地有聲地道:“正是。”

    眾臣都嚇了一跳,不由地退後一步,表示自己不敢附和此大膽之議。

    真宗沉吟道:“容朕三思,你等且先退下!”

    眾臣巴不得這一聲,正要退下,寇準卻攔住眾臣道:“慢,寇準還有上奏,陛下既然不反對此議,何不速作決議?”

    真宗臉一沉:“退朝!”站起來就要離座而去。

    寇準上前一步,一把拉住了真宗的衣角:“且慢,陛下這一進去,只怕臣就再難見到陛下宣召,則大事去矣!軍情緊急,請今日就議了親征之事吧!”

    真宗已經要走,卻被寇準拉着衣袍硬是被拽回來坐下,不由得又好氣又好笑,沉着臉故意道:“你硬要逼朕再議,朕倒想説,你拿什麼保證此戰必勝?一旦此戰失利,則連宗廟都難以保全,我看他們的遷都之議,未必沒有道理?”

    寇準退後一步,跪下大聲道:“聖上,此番蕭太后率兵南下,也不過是要以收回當年被後周世宗皇帝所攻下的關南之地。因此便是遼人也未必有直取汴梁的野心,我們豈可反將大好江山雙手奉上。且此番遼軍由遂城取定城等地,直逼澶州,深入我境內七百里,可是後方的重鎮如北平砦、保州定州瀛州冀州等地卻都沒有攻下,我觀遼人這一路進兵,雖有先聲奪人的姿態,卻只是虛張聲勢,沒有真正舉國之戰的能力。若是聖駕親臨澶州,士氣大振,則遼軍必退。就算遼軍不退,各重鎮的守軍亦會前來接應增援勤王,到時候遼軍將不得不退。澶州若是不保,京城焉能得保。若是臨陣脱逃,豈不將太祖太宗皇帝血戰得來的一統江山白白拱手讓人。聖駕這一退,軍心民心喪盡,就算是退到江南蜀中那又如何?南唐李煜可曾憑長江天險得保宗廟,最終還不是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那後蜀孟昶,縱然是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敵人大軍壓境,怕只怕要十四萬人齊解甲啊!皮將不存,毛焉附耶?天險何能敵重兵,天險從未保懦夫?陛下啊陛下,南唐後蜀,前車可鑑,遷都之論,是亡國之道,是奸邪佞臣才會説出這樣的話來啊!請陛下即刻下旨,親征澶州!”

    真宗聽着寇準一番話,一字字説來猶如千鈞之重,那“南唐後蜀,前車之鑑”“皮將不存,毛焉附耶”,更是一字字如同重錘打在他的心頭。“砰!”真宗拍案而起:“傳旨,令三省六部,準備御駕親征之事!”

    寇準只覺得一股血氣直衝頭頂,激動地重重磕下頭去,大聲高呼:“天子聖明,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眾臣齊聲高呼:“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此页面为HK繁体版,其他版本: 中文简体 | TW 繁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