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文學 > 言情小説 > 《羋月傳》在線閲讀 > 第1章 序章 1

第1章 序章 1

    序章

    新華網西安6月13日電:

    2009年6月13日,秦兵馬俑一號坑第三次考古發掘如期進行。這是其沉寂20多年後迎來的第三次考古發掘。秦兵馬俑一號坑是一個東西向的長方形坑,長230米、寬62米,坑東西兩端有長廊,南北兩側各有一邊廊,中間為九條東西向過洞,過洞之間以夯土牆間隔,估計一號坑內埋有約6000個真人真馬大小的陶俑。

    此前,陝西省考古研究所秦俑考古隊在1978年到1984年間,對兵馬俑一號坑進行了正式發掘,出土陶俑1087件。其後,考古隊1985年對一號坑展開了第二次考古發掘,但是限於當時技術設備不完善等原因,發掘工作只進行了一年。

    據資料顯示,1974年兵馬俑出土不久,因其軍陣龐大,考古專家匆匆就給出結論,秦俑坑當為秦始皇陵建築的一部分。此後各家就以此為定論。

    但是不久之後,就有學界提出異議,認為這種先入為主的印象並不準確,而真正秦俑的主人,更有可能是秦始皇的高祖母,史稱宣太后的羋氏,羋氏是秦惠文王的姬妾,當時封號為八子,所以又稱其為羋八子。

    後來,在出土的秦俑中,發現了一個奇異的字,剛開始學界認為是個粗體的脾字,後來的研究證明,另外半邊實為羋字古寫,所以這個字實則為兩個字,即羋月。

    藉以此論,乃為本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附錄:學者陳景元的論證:《探索發現-兵馬俑的神秘主人》(因為大家説放在有話説裏字太小,看得人都眼花了,所以我只好挪到上面來,不是故意要佔字數哦)

    探索發現-兵馬俑的神秘主人

    陳景元

    1974年3月,陝西省臨潼縣西楊村的幾位農民在打井的時候,無意中發現了一個讓全世界震驚的秘密。

    幾個農民怎麼也沒想到,他們一钁頭刨下去卻喚醒了一個沉睡了千年的地下軍團。

    發現秦始皇兵馬俑的消息不脛而走,國內外媒體爭相報道,世界各地的參觀者向西安湧來,都想一睹兵馬俑的恢宏氣勢。當時的法國總理希拉剋在參觀了秦始皇兵馬俑後興奮地讚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蹟,並在留言簿上寫道:不看兵馬俑不算到過中國。

    秦始皇兵馬俑儼然已經成了中華民族的驕傲,成了中國的象徵。

    然而,有一個人卻提出了截然不同的觀點,他認為:兵馬俑根本不是秦始皇的陪葬,兵馬俑的主人另有他人。

    提出兵馬俑不是秦始皇的陪葬觀點的人名叫陳景元,他是建築學方面一名普普通通的學者,退休之前在江蘇省國土局工作。

    其實,陳景元早在浙江金華老家讀高中時就對秦始皇陵的歷史傳説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尤其是有關秦始皇陵神秘地宮的傳説更是讓他十分的痴迷。1957年,陳景元如願以償地考入了西安建築工程學院,他想用建築學方面的專業知識對秦始皇陵地宮進行一番新的研究。報到第二天,懷着滿腔熱情的陳景元就隻身一人前往秦陵一帶考察,從此便開始了對秦始皇陵歷時50年之久的研究歷程 。

    陳景元對秦始皇陵似乎有着一種特殊的感情,這裏不僅留下了他學生時代的美好回憶,還寄託着他的一個探秘的夢想。陳景元始終沒有忘記這個夢想,除了用業餘的時間蒐集各種有關秦始皇陵的資料用來研究外,他幾乎每隔一到兩年就要跑到秦始皇陵進行田野考察。

    早在1974年以前,陳景元就完成了一部叫《驪阿集》的著作。在書中,陳景元從自己建築學的專業角度闡述了阿房宮並非秦始皇所建的理論,並大膽地提出秦始皇生前並沒有為自己建造過陵墓的驚人觀點。陳景元認為,秦始皇既然生前沒有為自己預修過陵墓,那麼,像兵馬俑這麼宏大的陪葬坑肯定不是秦始皇的。

    正是陳景元得出的這個結論引出了他和南京博物館同志的一次不經意的談話,正是這次談話讓陳景元從此開始了對兵馬俑的研究。

    在兵馬俑考古發掘現場,考古隊員住的帳篷裏,陳景元幸運地見到了當年兵馬俑考古隊隊長、秦始皇兵馬俑前任館長袁仲一教授。一聽到陳景元想看看兵馬俑的考古發掘現場,袁仲一十分熱情,一邊帶他到處看看,一邊興致盎然地給陳景元做着講解。

    這次相遇是陳景元和袁仲一生平第一次會面,然而,陳景元和袁仲一以及兵馬俑考古隊在學術觀點上的分歧也正是從這次會面開始的。

    原本就認為兵馬俑坑不是秦始皇陪葬之物的陳景元在這次西安考察當中發現了一個重大疑點。

    他認為,從秦始皇陵到俑坑最近也要1.5公里,如果再加上俑坑本身的寬度,這個距離還要遠一些。從常理上講,誰會把陪葬放置在這麼遠的一個位置上呢?

    驪山一帶是塊風水寶地,除了秦始皇陵外,經常會在周邊發現其他墓葬,有些墓葬甚至互相疊壓在一起。既然這一帶墓葬密度相對較大,怎麼敢肯定兵馬俑就一定是秦始皇的陪葬,它的主人為什麼不會是埋在附近墓葬裏的人呢?

    並且,陳景元覺得,正式的考古發掘工作還沒有開始,很多具體的工作還沒來得及開展,各大媒體就以陝西發現秦始皇兵馬俑的大標題爭相進行報道,這不成了先定性,後發掘了嗎?這顯然有悖於考古工作的程序。

    所有的這些都讓陳景元對兵馬俑的主屬問題打上了一個大大的問號。由於沒有相關的説明資料,陳景元對兵馬俑的疑惑也與日俱增。他憑着當年對秦始皇陵研究的經驗,感覺到考古隊的這次判斷很可能是個錯誤。

    他把這些疑問寫出來,轉給考古隊,希望得到圓滿的解釋,然而,陳景元始終沒有得到回信。

    那麼,考古隊的專家為什麼沒有答覆他提出的問題呢?當年的兵馬俑考古隊又是如何對兵馬俑做出定性的呢?在兵馬俑的考古發掘現場又發生了怎樣的故事呢?

    袁仲一是當年兵馬俑考古隊的隊長,自1974年7月15日隨考古隊來到了西楊村,在這裏一干就是30多年。他參與了兵馬俑坑的勘探、發掘和研究的全過程,是兵馬俑考古界最具權威的專家,享有秦俑之父的美譽。

    在他的記憶裏,74年到76年是一段令他至今難忘的時光,在這段日子裏,他和考古隊員們不僅經歷了發現沉睡了2000多年的地下軍團的喜悦,也經受了酷暑、嚴寒,工作環境惡劣等帶給他們的重重考驗。

    袁仲一和考古隊的隊員夜以繼日地工作着,每一天都不敢懈怠。但原本預計一個禮拜時間完成的工作,一干就是一年多的時間。因為,令所有人都始料不及的是,呈現在他們眼前的是一個罕見的、超乎想象的大型陪葬坑。雖然挖了很多的試掘方,也找到了1號兵馬俑坑的邊界,但謹慎的考古學家們卻仍舊不敢妄下結論。

    袁仲一當時的心情十分複雜,既興奮,又擔心。怕萬一出了差錯成為考古史上的笑柄。尤其在當時的政治環境下出了問題,會帶來嚴重的後果。
此页面为HK繁体版,其他版本: 中文简体 | TW 繁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