翼公世子秦朗跟郭威以平逆有功,兼領了神策軍,他們倒是很為難,因為李益所居的宅邸確是霍王的產業。假如是平常的住宅,他們可以活動一下,奏請改為李益的住宅,可是那幢宅子是以諸候的制式建的,李益沒有爵位,與制不合,看來必須入官了。
總算汾陽王肯幫忙,自己入朝向皇帝求準了把別墅改賜在自己名下,老元戎在這次誅逆的大舉中又居了首功,朝廷沒有宣佈誅殺魚朝恩是賈氏兄妹跟黃衫客的功勞,這是黃杉客自己請求的,所以這份功勞就移在汾陽王頭上。他出頭要這所宅子,自然是照準。
汾陽王自己當然不會要這所屋子,他是為李益而求的,照説李益可以安居了。
可是霍邸的家產入官,奴僕都由官府接收再行發賣或分賜其他有功人員了,霍家大大小小數十口眷屬頓時居無定所,流落在外,十分可鄰。
鄭淨持聽説了這個消息,自己下了終南山。這個心胸寬大的女人做了一件令人感動的事。
她親詣汾陽王陳請將這座別業置為老霍王的業祭,霍氏的王爵雖然被革掉了,但是老王的忠心國事仍然使皇帝異常懷念,所以盧墓未曾被平,仍然保持着藩王的型式,沒有磨掉墓碑上的王號,循律可以保有一份祭產的。
汾陽王並不想要那座別業,他是為了李益而求下來的,鄭淨持親自來求,他當然不能不答應,而這次誅殺魚朝恩,汾陽王雖然沒動手,居功卻最高,因為魚朝恩是在他府第中被誅的,內情卻相當保密,朝臣都以為是汾陽王親率家將所為,見到老千歲,沒人敢表反對的。
皇帝也不能不給老千歲一個面子,立予賜準,於是這所別業又歸到霍姓名下,雖然列為祭產是無法買賣的,但霍王的眷屬總算有了個棲身之所。老王妃羞愧交併,再也想不到會承受到她最看不起而痛恨的人的恩惠,賭口氣想不接受,但她那些女兒跟媳婦可沒有這麼大的氣性,由於王爵的被革也是她老太太要負多半的責任。大家都對她滿xx交怨,自然也沒人聽她的了,這個滿心怨憤的老婦人在兒女的交相指怨下,用一根繩子,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誥命已經被追回了,財產也被沒官了,在草草的喪禮中也祗有鄭淨持是以妾禮叩拜親殮盡禮的。
屋子讓給了霍家,李益祗好搬了出來。
這一點李益並不反對,因為他也負擔不起這種花費,霍家的人住進去,可以用祭田上收入來維持生活。他卻必須樣樣自己掏腰包。
宅子裏較為值錢的古玩珍器已經被他上次運到姑蘇作了販賣綢緞的本線,所以他更樂得大方,除了隨身的鋪蓋行李外,一點東西都不帶。
江氏舊宅被賈飛買下作為新居,賈飛帶了吳妙人匆匆而去,宅子空着,他正好住了進去。
霍小玉跟浣紗自然跟着來了,李升帶了秋鴻,一家五口,住着還是很寬敞,也很愉快。
霍家的人對鄭淨持是十分感激的,老王妃已經死了,在霍小玉的嫂嫂跟幾位姨娘的商量下,她們請求鄭淨持回來,也準備承認霍小玉約合法地位。
但被她母女拒絕了,鄭淨持的拒絕是沒有任何恩怨的,她已經看破了紅塵,這次離開了終南山,則是為了盡她在塵世的一點心,了斷最後的一點俗緣,而霍王的轉眼榮枯更加深了她出家之念。
今後她將長隱終南,作出岫的白雲,再也不出來了。而霍小玉的拒絕則多少是有點賭氣的。
可是李益卻深表贊成,因為霍氏一族現在還是獲罪之身,沾上這門親戚有害無益,也樂得表示一點氣節。
“我納小玉的時候,並沒有當她是郡主,現在又何必沾這個光呢,我知道霍家王爵雖然革掉了,長安的親屬還不少,將來起復的希望很大,但是我不稀罕!”
這是李益對鄭淨持的話,也是鄭淨持在臨去前向李益的請求,她自己雖然不想回到霍家,卻希望霍小玉能歸宗。
這是一個慈母的心情,儘管她已心如止水,但兒女親情卻不是一下子就能丟開的。
“十郎,小玉是個孩子,完全是在負氣,希望你能勸勸她,霍家雖然垮了,可是親朋還多,多少總還能有個照應的,她的哥哥雖然流放在外,這祗是他一時糊塗,再説老王爺功勳在國,跟幾個大宅豪族私交都很好,等天怒過後,再央人求求情,起復還是很可能的。”
霍小玉忍不住了:“娘!霍家的親戚如果可靠,也不會等您從山上趕回來了,大家都怕沾着了他們而受牽累,又何必要挽上十郎呢!”
鄭淨持一嘆:“小玉!我雖然出了家,對時勢並不糊塗,別人怕沾上你哥哥;但你歸宗卻沒有關係,因為你不是十郎的正室,礙不到他的前途。”
“娘!為什麼您一定要我歸宗呢?”
“傻孩子,樹高千丈,葉落歸根,你畢竟是霍家的子女,應該要歸宗的,何況這是出自他們的請求。”
“這個時候請求!不太晚了點嗎?”
“自己人總是自己人,真到你有困難的時候……”
“我們有過最困難的時候,那困難就是那些自己人造成的,幸好十郎這個外人及時伸手拉了我們一把,才沒讓他們把您逼得嫁出去。娘!您怎麼就忘了?”
“孩子!別光是記着恨,該多寬恕!”
“我跟十郎絲豪不沾地搬出來,已經夠寬恕了,那老婆子遭了事還要咬我一口,把我們的宅子硬沒入官,娘!要不是十郎跟郭家的交誼,由汾陽王出頭要了下來,那幢宅子也入官了,您求誰都沒有用,我們背了人情;把宅子保住了,又讓給他們住,這已經對待起他們了。”
鄭淨持嘆了口氣,苦在無法説出自己的心事,霍家雖然倒了,但霍王的封號還鐫在墓表,霍小玉歸了宗,至少仍是望族之後。一個望族之女,至少能對所事的人有點約束的力量,萬一受到遺棄或折辱,還有人能出頭講句話,鄭淨持對女兒與李益之間的關係始終不敢樂觀,但當着李益的面,她怎麼能説呢?
霍小玉已經明白鄭淨持的苦心了,苦笑一聲:“娘,別人或許還不清楚,我們卻明白的,誅殺魚朝恩,完全是十郎的朋友,而且那天十郎也在場參予設謀,當時大家都是為了除害,沒有考慮其他,更沒有一點報復的意思,可是後來的發展,霍家的失勢沒落,未嘗不是十郎間接造成,您要我歸宗,如果日後內情傳出來,她們不恨死我才怪,又何必去招忌呢?”
鄭淨持的確是不明內情,整個長安市上,知道的也沒幾個人,因此當霍小玉把經過的情形一説,鄭淨持默然了。
她近年信佛,最重因果,霍府之敗在魚朝恩的被誅。黃衫客、賈仙兒、賈飛等參予其事,完全是由於李益與霍小玉,雖然沒有誰故意促成,但冥冥之中,似乎有一種不見的力量在操縱着因果報應。
她只念了幾句“阿彌陀佛”就離開長安,回到終南苦修去了,而且決定不再回來,但是人事的變幻,又豈能逆料呢!
長安市上仍是一片昇平,因魚朝恩與劉希暹之被誅而掀起的餘波,盪漾了很久,但並沒有改變長安什麼。
倒下了一批權貴,又起來一批新貴。
變化最大的朝政,代宗皇帝盡黜宮監在政事所兼署的一切權柄與職事,除了侍奉后妃與宮中的起居,不讓他們管任何的事,甚至於禁止私出宮門。
朝政大權,落在一些王公世爵的身上。那當然是以前反魚較力,忠心保皇的公侯藩王。
翼國公秦家與汾陽王郭府自然是最得勢的兩家,汾陽王郭子儀老令公本已功無可加,榮及子孫,郭威領神策軍,郭勇也領了另一驃禁軍,成了天子面前的紅人,終日隨侍左右,忙得不可開交。
可是真正在誅殺魚朝恩一案中出力設謀的李益卻沒有撈到好處,因為他的身份很尷尬。
第一,因為他是文臣,雖然進士及第,卻因為在侯選中,無法即膺重任,在吏制中,武將是由世爵子弟拔擢,可以竄等而進,文官則必須按序升遺,朝廷不便説魚朝恩是借重江湖人的力量而誅殺的,自然也很難把李益帶上來。
郭家兩兄弟倒是很夠義氣,飲水思源,私底下對皇帝提了兩次,認為也該對李益有所報酬。
皇帝先是同意了,可是交諸廷議的時候,卻遭到了阻礙。魚、劉的勢力一垮,起來的是一批受魚朝恩壓制降黜的言臣,這批人立朝正直,最重節行,對李益的批評卻不太好。
因為李益剛到長安時廣於交接,在老一輩的眼中落來荒唐兩字,才情雖高,卻因為他恃才傲物,言多誚刻,每好批評,雖然有他一篇道理,卻又因為他的理論經常背經離道,這一輩人抬了頭,對聖寵突降於一個浮滑少年身上,自然大加反對,因而中止了。
過一段時間,郭威又再提出時,皇帝自己就説話了:“十郎忠心國家,朕會記在心裏的,他年紀還輕,鋒芒太盛,遞加膺拔,反增其驕縱之氣,等今秋吏選時,朕再指定個差使給他,讓他去磨練一下,再慢慢擢升他,反正國家不會虧待他就是了。”
當時在汾陽王府聚宴時,皇帝當面也這樣表示過,郭威自然不能再説什麼了,不過他感覺到皇帝的語氣不像前些時那樣熱切了,其中必然有原故的,仔細一打聽,才知道毛病還是出在黃衫客與賈仙兒身上。
他們力保帶走了魚朝恩的一批死士,留下了一些無法終結的尾巴。
魚朝恩當勢時,那些死士很為他殺了一些人,有些是他的政敵,也就是在朝堂上攻劾過魚朝恩的人。當時吃了虧,沒扳倒魚朝恩,反而自身罹罪,輕則罷黜,重則流放,魚朝恩為了示威。再派門下的死士暗殺。
講暗殺還不如説是明殺,那些人根本就是明目張膽,公開闖進人家家裏。擺明身份,留下姓名,殺人揚長而去。那時皇帝都在魚朝恩的挾制下,殺了還不是白殺了,被害者的家屬忍氣吞聲,敢怒而不敢言而已。
現在魚朝恩倒下去,皇帝為了對那些人表示歉意。差不多全是讓他們的子侄承復先人的官職。但有些人身後無嗣,遺下的孀婦卻上呈血表,要求懸奸緝兇。
行文到了江南,就被黃衫客與賈仙兒夫婦頂了回來,他倆持有皇帝親書的手諭,説明是既往不究的,人在他們的保護中,官府也直了眼,沒有了辦法。而且賈仙兒在回覆皇帝的一封私函説得很不客氣。
説為人君者不可輕諾背信,既有手諭赦免了那些人,就不該追究,要不是他們以江湖道義敦勸那批死士離開了長安,即使殺死了魚朝恩,大局也不見得能如此輕易平息下來,那些人想到反正罪無可赦,左右都不免一死。帶了他們所結的禁軍將領反起來,天下不會如此太平。
他們為了皇帝盡了最大的心,不想居功,皇帝也不該讓他們為難。
皇帝就知道緝兇是不可能的,但不表示一下,無法對那些冤死者的遺屬交代,有是賈仙兒的私函也傷了皇帝的尊嚴。弄得他很不開心,而且廷臣也頗有微議。
事情被汾陽王知道了,這位老千歲倒是仗義執言。會同了翼國公在朝堂上痛斥那些人,把當時在他家中誅殺魚朝恩的真實情形説了出來,叫大家適可而止。
有兩個元老大臣還辯説朝廷威嚴必須維持,不能太縱容那些江湖人,汾陽王發了脾氣,罵的話就難聽了:“魚朝恩監國當勢之時,你們噤若寒蟬,連屁都不敢放,要不提那兩位江湖豪俠,你們都還是在魚朝恩的威脅下過日子,含冤者仍然是冤沉海底,好容易得到了昭雪,大家也應該滿足了,還鬧個什麼勁兒?朝廷有國法不錯,但國法並沒有能制裁鉅奸大惡,魚朝恩是靠着那些江湖豪俠剪除的,江湖規矩不禁報仇,你們誰要是願意按照江湖規矩報親仇,老夫可以代黃大俠伉儷答應,替你們安排,誰要是不服氣,指名索仇,憑本事一刀一槍地解決,你們要是沒這個膽子,就不要再為皇上找麻煩,皇上有憂時。沒見你們為皇上分憂,現在卻有臉來提要求……。”
老千歲這一發脾氣,天大的問題也迎刃而解,魚朝恩死後的緝兇餘波總算風平浪靜了。
汾陽王這話説得是激烈一點,但也替皇帝省了不少口舌,而且這話可以由汾陽王講,皇帝自己卻不便出口。
汾陽王這一頓發作自然是先經皇帝同意的,賈仙兒私函到宮中,皇帝很傷腦筋,信不能給廷臣們看,卻又無法應付廷臣們的喋喋不休。所以汾陽王約好了翼國公把那些大臣們請到翼公私邸來了一場痛罵。
問題雖然解決了,受波及的自然又是李益。
黃衫客與賈仙兒、貫飛是李益的朋友。大家惹不起汾陽王,卻不會在乎這個小小進士。
於是為李益保薦的事只有擱下來了,最重要的一個原因是皇帝的耳根子軟,聽了一句閒話:
“江湖人的勢力如此可怕,李益結交江湖人,似未可賦以重寄,否則引黨結朋,難免重演魚監之禍。”
這才是真正使皇帝動心的一句話,當然這番話連汾陽王都不知道的,但事後還是不免傅到他的耳中。
這位忠心耿耿的老元戎立朝行事是很謹慎的,大節當前時,他不會讓步,但也懂得如何避嫌;不多走一步,魚朝恩當勢時跟他一向不合,但因為抓不住他的錯,而他在天下人心中聲望極隆,所以一直不敢對他怎麼樣。
居高思危,當他知道皇帝心中對黃衫客等人都有了疑忌,立刻叫自己的兩個孫兒請辭禁軍統領的職務。
皇帝知道他是為了避嫌,倒是有點不好意思,親自再到郭家去解釋説:“老千歲忠心國事,孤知之甚詳,對黃賈等各位俠士,孤也知道他們不會有異志的。但江湖份子良莠不齊,未必人人都有他們的操守胸襟,所以孤不能對他們過份遷就容讓,否則天下又要亂了,長安都城為京師重地,可是江湖人一直不斷在此鬧事,幾已蔚成風氣,此風必須加以戢止,而且各地藩鎮,羅用江湖奇技異能之士為門客,互相為敵,派遣刺客行刺大員,更是時見不鮮,孤如若對江湖人再加以禮讓,益發增加驕橫之氣,老千歲應該是知道的。”
郭子儀的確知道,隋時元宵燈夜,一批江湖人大鬧長安,殺死了大司馬宇文化及兒子,殺開城門而遁,及今還在長安人口中流傳着,那一批好漢後來一一保太宗皇帝打下天下,封侯拜相,他們的後人現在都是公侯世爵,如翼國公秦府的先人叔寶公,就是那一次事件中的主角。
其後西遼王薛家的世子大鬧花燈,打死了太子,出亡在外,也是嘯聚了一批江湖豪士為黨,朝中因有武后奪權之變,他們又保了太子李旦復僻登基,重新入仕登爵。
天寶亂時,玄宗出奔西蜀,肅宗皇帝以太子監國而起勤王之師,郭子儀就是在那個時期起來而發跡的。
那段時間內,各地的節度使分疆自立,都重金禮聘江湖能人,與鄰鎮互相攻伐吞併,刺殺大臣,爭權奪利之事屢有所聞,如紅線、聶隱娘、精精兒、空空兒等人,都是一時之健者。在長安,也有古押衙、崑崙奴黑摩勒等人,寫下了曲折動人的事蹟。
江湖遊俠在常時,一直是大家談論的中心與風雲人物,所以汾陽王聽了皇帝的解説之後,也深以為然。
郭氏兄弟仍然在禁軍中任事,汾陽王還把李益請了來,要他寫了封私函致上黃衫客與賈氏兄妹,説明了朝廷的苦衷,請他們諒解。
信,李益是寫了,心中卻很不是滋味。
雖然他在誅殺魚朝恩的事件中,串任了主要的角色,卻吃力而不討好,朝廷只能在私下感激,為了朝廷,對江湖人的放肆還必須加以壓抑。
黃衫客在長安本就是名人,賈仙兒元夜燈市,在長安也很轟動,他們誅魚之功未見宣揚,保護魚黨之舉卻要申斥,大家都知道這些人跟他的私交很好,因此,也成了他青雲之途的阻礙。
另一件使他煩心的是霍小玉的病,時好時壞,幾乎是每天湯藥不斷,把他們的私蓄淘去了一半。
到了夏天,霍小玉的病稍有起色,但是李益留作活動前程的使費卻已所剩無幾了。
這一點他還不愁,因為他知道今年的情況,再多的錢也買不到好缺了,除了郭家兄弟與秦朗,別人都對他放而遠之,不大敢沾惹他。
郭秦兩家在長安炙手可熱,但對他沒多少邦助,因為吏部的夏天官原來是劉希暹的黨人,已經被眨黜免在獄,繼任的殷天官則是以直廉而知聞的諍臣,以前為了吏部勾結權監,把持選務以遂貪墨之慾等種種不法情事,曾經上表痛揭而自身的遭遇。現在繼掌吏部,正以大刀闊斧的手段重加整頓,把以前經手的人員,以及文案胥吏等都加以更頓,發表聲明,杜絕一切活動關説,今後吏選之進行,完全秉公處理。因才而任派。
這位初唐名將殷開山的後人以梗直出了名,辦起事情來的確很認真,這種作風更是博得朝野一致的喝采。
汾陽王對殷天官很敬重,自然不會去為李益説項,秦朗與郭威、郭勇兩兄弟也不便在這件事上置啄,何況開了口也沒用。
李益自憑才具,倒是不怕跟人比較,因為他經史嫺熟,對於魚鹽河利等經世濟時之學,也有着一套獨特的見地,考也好,問也好,都難不倒他的,對於吏部的這一番改革,他是深表欣慰的,只是遺憾來得太遲,他以前為鋪路所做的人情都冤枉的化費了。
唯一感到高興的是不必再為今年的秋選而張羅使費了,原來準備的錢也可以放心使用了。所以霍小玉病中的使費雖巨,也沒使他感到不便。
而且遷出王府舊邸後。他倒是真的節省得多了,宅子的產權現屬賈飛,不必再付租賃之費,宅子也小得多,有浣紗與李升祖孫兩人,足夠照料的了。
他為了要殷天官心目中造成一個好印象,更是深居簡出,連一般酬酢都很少參加。
一個夏天平平靜靜地過去,他老早就在吏部掛了號備選,重新膺策問口試,因為殷天官對未經派放的陳員,雖經吏試,都不予承認,一切都從頭來過。
李益試過後,心中很得意。因為他相信自己的條陳都做得很有力,切中時弊,很有見地。殷天官對這個名士本已十分注意,在口試經濟時,對他的陳述非常滿意,頻頻點頭,相信必然會有個很好的安排的。
因此從吏部應試回來,他躊躇滿志,霍小玉的身體這些日子也好得多了,治了幾味小菜,列治閨中,等候着他回家,浣紗侍候他洗過澡後,霍小玉先端上一盞用井水浸過的桂子綠豆湯,然後笑着問道:“十郎!考得怎麼樣呀?”
李益笑道:“沒問題,有問必答,祗見天官點頭,沒有一字批駁,十道經濟策疏,我也是一揮而就,殷天官是拿着卷子發問的,上面密密重圈,可見他十分激賞。”
霍小玉放了心,深深地嘆了口氣:“那就好,否則我就會愁死了,一場病把你用來活動的使費化了一半,要是耽誤了你的前程,我會恨死自己的。”
李益握住了她的手:“小玉,別這麼説,你才是最重要的,有了你,我覺得什麼都不需要了!”
霍小玉讓他握着手,心中感到無限的甜蜜與滿足。浣紗也在一邊笑着,氣氛中充滿了和悦安詳。
送上一杯茶讓他漱口,浣紗才笑道:“爺!您出去這一天,小姐就像個熱鍋上的螞蟻,轉前轉後,大門口總共來回跑了七十九趟,您沒看見地上的灰塵都不見了,那都叫小姐的鞋底給擦乾淨了。”
霍小玉瞪了她一眼道:“鬼丫頭,就是你的記性好,數得那麼清楚,我急你不急,你跪在觀音菩薩的像前燒香又是幹什麼?”
浣紗紅了臉道:“那是夫人留下的,早晚一柱香,夫人在的時候,説把觀音大士給我們留下嚥邪消災,保佑我們家宅平安,要我天天記得準時上香,不可簡慢!”
霍小玉笑道:“那只有早晚一炷香就夠了,你今天一共燒了幾炷了,香棒還留在香爐裏呢,你自己數數看去。”
那是一尊白玉雕的大士法相,供在一個檀香木座裏,原本是設在鄭淨持的佛堂中的。
搬出別墅時,鄭淨持什麼都沒動,就是捧了這座法相,移到他們的新居,就安供客廳中。
李益在以前是根本不信怪力亂神的,不過在到達長安後,一連幾次風雨雷霆驚兆的發生,都是在他矢口盟誓之間突然而作,雖然心中仍以風雨無常來解釋,但也默認冥冥中似乎真有一股力量在監視着眾生萬物一言一行,操縱着人的興衰盛滅,因此就改變了。每逢朔望,只要記得,他也會去燒上一柱香,磕上幾個頭的。
今天一大早出門赴選,他倒是誠心誠意的燒了柱頭香,記得清清楚楚,把爐中的殘梗都拔清了,可是現在那一具石爐中已插滿了線香的竹籤,知道這必定是浣紗不住地在神靈之前,為他默禱祝福,心中很感動。於是也抓住了浣紗的一隻手道:“你們都太為我操心了!”
霍小玉似乎有着無限歉咎:“十郎!我很內咎,因為你完全是受我的牽累,否則你去年就可以高選赴任了,如果今年再耽誤你一年,我就不知道怎麼才好了!”
李益忙道:“別傻了,怎麼又會跟你有關的呢?”
霍小玉道:“你不説我也知道,我叫秋鴻出去打聽過,去年夏天官原本有幾個好缺要給你挑選,可是我的大母銜恨我們母女,叫王德祥在吏部活動,把那些缺硬擠出來讓給別人。
要不是因為我,你不會白白的耽誤一年的。”
李益道:“連我都不知道有這件事,秋鴻怎麼知道的?”
“吏部的人得了好處,怎麼會告訴你呢?”
李益想了一想,忽笑道:“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我去年未獲選是運氣,因為夏天官跟魚朝恩過從很密,去年所放的優缺,有一大半是魚朝恩指派的,殷天官正在徹查舊案,詳究歷年簡放外官跟魚劉黨人的淵源,要來一次大興革,即使我去秋獲選,恐怕也做不穩。”
“那不同,你是憑真才實學考出來的功名。”
李益苦笑道:“人情大似天,雖有真才實學,未必就能得償素志,倒是今年希望大得多。因為人事興革,去年的優缺會空出一大半來,我補上的可能很大。去秋獲選最好的缺也輪不到我。”
聽他這樣一解釋,霍小玉的心情放寬了,忙問道:“這麼一説,今年你是很有希望了。”
李益張口欲言,但心情已沉了下去,浣紗不知情,搶着接口道:“那是一定的,爺在除去魚朝恩這件事上盡了很大的力,雖説聖上不便明彰其事,但心裏面一定記住爺,此番不是又自然又不現形跡的就把爺放出去了。”
李益輕輕一嘆:“浣紗!沒有這麼簡單的!”
浣紗道:“怎麼!莫非有人冒了爺的功勞,那也不太可能呀,聖上自己在那裏,親眼看見的。”
李益有點憤慨地道:“人在借錢求人的時候,好話説盡,什麼條件都答應,達到目的後,要他還錢的時候,毛病就來了,以前一點對不起他的地方全部記起來了!”
浣紗道:“爺!難道皇帝耍賴債,不可能吧,他對翼國公府跟汾陽王府約兩位世子,不是好得很嗎?”
“他們又不同,朝廷的安危還賴着他們去維護的!”
霍小玉一直在旁聽着,這時才開口問道:“十郎。我一直不知道朝廷對你們的態度!究竟是怎麼回事?”
“我們?那來的我們?”
“我是説聖上把你跟賈大姊、黃大哥他們看成一路了,對不對?”
“那倒還不至於,只是知道我是他們的朋友,多少總要受點影響,郭威兩次為我薦舉,聖上都支吾過去了。”
“為什麼呢?”
“主要是為了他們掩護的那一批魚朝恩的部屬死士,其中有一些罪大惡極,刑當處死,可是他們都躲在江南,在黃大哥與賈大姊的保護下,逍遙法外……”
“那不是皇帝自己答應免罪的嗎?”
“話是不錯,但那是在君權低落的時候,現在大權盡在掌握,皇帝就記起當時所受的委屈了,尤其是一一告狀求雪冤的苦主太多,都是要求緝兇的,緝兇行動在賈大姊手頭就被打了回來。”
“當初既有密旨赦罪,就不該出爾反爾!”
“皇帝解釋不一樣,他赦免那些人的叛逆罪,除在征伐之際,殺人者死這是千古不移的鐵律。”
“那些人只奉了魚朝恩之命而行兇,首惡既誅,從逆可恕,皇帝的器量也太小了。”
“有幾件兇案與魚朝恩無關,完全是那些人自己私下犯的罪行,因為身居魚朝恩的幕下,有司不敢過問,現在魚朝恩垮了,舊案重提,也被賈大姊打了回票。”
霍小玉想想道:“這就是賈大姊的不對了,她不能為了江湖道義而包庇兇犯,藐視王法,江湖道義也不是不講理的,會道與義謂之正,總要在人情事理上説過去才行呀,難怪朝廷會不高興。”
李益不禁一怔道:“對呀!我竟沒有想到這一點,否則我寫給賈大姊的私函上也應該提一提,請她執行正義,也應該把案情清理一番,如果不是受魚朝恩指令而殺的人,就應該加以懲處,以令含冤屈死者瞑目!”
霍小玉道:“你現在寫還來得及,案子可以到崔相公那兒去打聽一下,列舉事實,請賈大姊也調查一下,就地加以制裁,也可以使大家對江湖人的看法改變一下。”
李益仔細地想了一下,忽又嘆道:“算了!如果是在平時,我還可以進此一言,正當我自己在進行秋選之際,我就不該寫這封信,那變成我在干預他們江湖人的行事而求自利了!”
霍小玉道:“事情只有該做與不該做,你何必去考慮這麼多,盡一個規友的責任,這本來就是你該做的。”
李益笑笑道:“賈大姊雖然不在長安,但神龍幫的耳目並沒有撤離長安,此地發生的一切他們都清楚,假如是該做的,賈大姊早就做了,我們不是江湖人,更不夠資格去教他們如何做一個江湖人,還是少管事吧!”
霍小玉聽了沉思片刻後方道:“説得也是,我們現在聽見的只是一面之詞,也許事情另有曲折,非我們所能知,還是別去管它,浣紗,我們為爺備下的接風酒呢,快去搬上來。”
李益笑道:“不過才一天兩天還接什麼風!”
霍小玉輕嘆一聲道:“也不是接風,更非洗塵,自從搬到此地後,我們就沒有好好吃過一頓飯,不是你有事,就是我病着,難得今天我精神好一點,爺應選試也很順利,我們應該慶祝一下。”
李益笑道:“我的事沒什麼慶祝的,左右不過是這麼回事,好缺壞缺,總能派上一個,在殷天官主掌吏部時,任何人情都用不上,是真才也不會被埋沒,倒是你身體好起來,才是件值得慶幸的事,快把酒擺上來。我們好好地喝一下,很久沒有舒舒坦坦地謀一醉了。”
浣紗笑嘻嘻地去到廚下把酒菜都搬了來,一樣樣地擺上,李益一看案上都是些時鮮菜蔬。用許多小素瓷碟子盛着,無論是色調、香味,都淡雅宜人,不由笑道:“浣紗,你的烹調也進步了!”
浣紗道:“我那有這麼好的本事,都是小姐弄的,一個下午她就在廚房裏忙着。”
李益一皺眉道:“小玉,你怎麼又勞累了。”
霍小玉用手掠掠鬢角的亂髮道:“累倒不會,只是惱人的心焦,反正閒着沒事兒,不如找點事情做做。”
傍着李益坐下了,浣紗為他們斟好了酒,退過一邊,李益一見只有兩副杯筷,忙道:
“浣紗!你也來吧,家裏一共才三個人,還要分兩席開,不是太費神了嗎?”
浣紗笑笑道:“我今天是齋戒日。”
李益一皺眉道:“今天是什麼菩薩的生日?”
浣紗搖搖頭道:“都不是,我吃的單日齋,今天初九,剛好是齋日!”
李益輕聲一嘆道:“你把齋戒的意思弄明白了沒有?齋戒並不是不吃葷腥、茹素而已,而是什麼都不吃,只飲水以滌腸,是釋家戒欲之道,齋戒一語,出於寺廟蘭若之中,他們終年茹素,又那用齊戒呢!”
浣紗道:“這個我可不知道,別人都這麼做……”
李益道:“那就更不通了,齋戒一定要有目的原因的,很多高僧在深思佛理坐關的時候,舉行齋戒,為的是能抑制口腹之慾,驅六賊而使慧根生,禪心定,冀能有所得,你又為的是那一門子?”
浣紗道:“我只求菩薩保佑爺的前程遠大,保佑小姐身體康泰,因而許下的願。”
李益肅然道:“這就不對了,我不願意干預你的信佛,但必須要糾正你的錯誤觀念,因為你這種信仰就等於做買賣,而且是強行買賣,菩薩還沒有答應你準不準,你就許下了願,似乎非要菩薩答應不可!”
浣紗道:“那我怎麼敢呢?許願歸我許願,能不能真獲得菩薩保佑是菩薩的事,我並沒有強求之意。”
李益嘆了一口氣道:“我們在外面酬酢相互勸飲之際,常有一些強行勸酒的人,上來就説:『某某,我敬你一盅,先乾為敬了!』然後他自己就乾了那一盅,也不管對方的酒量如何,是否喝得下這一盅,受敬者如果能喝,倒也沒什麼,但對方如果量很淺,拒絕已遲,因為他已經先喝了,不喝是瞧不起人,喝下去又受罪,這種事在酬酢場中屢見不鮮,每每造成很尷尬的場面,這與你許願禮佛又有什麼分別,信佛是對的,但只為修己而不應有所求。”
霍小玉也道:“浣紗!爺説得不錯,茹素禮佛,是表示虔敬,但千萬不能對神佛有所求,那是最愚蠢的行為,菩薩如果真有靈,也不會聽你的,有一個故事不知你聽過沒有,一家姑嫂二人,嫂嫂很虔誠,終日唸經燒香拜佛,他的小姑卻是個傻丫頭,有一天她問嫂嫂唸經有什麼用,嫂嫂説整天唸經就可以得道成佛,白日飛昇,小姑也想念經,嫂嫂因為她太笨了,就跟她開了個玩笑,那時小姑正在井邊洗衣。手持木杵捶衣,告訴她説她唸的是棒捶經,經文只有棒捶二字。小姑也信了,每天無時無刻,口中不斷地念着棒捶,棒捶,結果她一片至誠,終於感動了上蒼,有一天天降祥雲,那小姑就登雲而去!”
浣紗聽得神往,忍不住問道:“真有這回事嗎?”
李益笑道:“那有這種事呢,不過是用這個故事來告誡世人,禮佛但在心虔!不拘形式,故而俗語云,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殺豬的屠夫,滿手都是血腥,從來也沒吃過素,更無所謂誦經禮佛,但只要一念至誠,照樣也可以立地成佛!”
浣紗道:“那我們持齋茹素都是沒用的?”
李益笑道:“茹素之意為戒殺,是體行佛門慈悲之旨,並不是求佛登仙必行的手段,這都是一些愚夫俗婦,不明佛理,看見僧尼不食葷腥,就以為是成佛之途,捨本而逐末,其愚不可及也,嚴格説起來,這是走火入魔的行為。”
霍小玉道:“爺!這話我不同意,吃素多少也有點好處的,因為菜蔬之類,煙火氣較少,常年茹素者,可以清心寡慾,也算是一種長壽之道。”
李益道:“這話聽起來有理,卻不可深究,如果人人都清心寡慾,人倫之念必淡,也許自己可以多活十幾二十年,但後代子孫卻越來越少,終致絕種……。”
霍小玉紅着臉道:“十郎!説説你就不正經了!”
李益哈哈大笑道:“飲食男女,人之大欲,這是聖賢説的話,可不是我一個人創出來的,小玉,你知道我最懷念的是什麼嗎?”
霍小玉斜睨他一眼道:“誰知道你心裏轉的是什麼主意?”
李益道:“我此生最難忘的就是去年此時,在花園裏的八角亭上,你為我設的醉月宴!”
李益還在笑着,但笑意中已有些蒼涼,輕嘆一聲:“兩鬢如霜垂老日,回首長安少年遊,今月還如舊時月,昔日紅顏共水流……”
霍小玉感染了他的蕭索,幽幽地道:“幹嗎要這樣消沉呢,我們還有很多在一起的日子。”
李益苦笑道:“但是你我都不復有去年的心情了!”
霍小玉道:“不!我覺得還是可以重尋舊歡的,這裏的園子雖然比不上那一所大,但也有一片花圃;更難得的是小桃種了一片竹子,我們把酒菜搬到竹林裏,因為家裏有事,我沒叫人去清理,現在飄了滿地的竹葉,連褥子都不必鋪了,用竹葉為褥,再從竹葉的空影中賞月亮,一定更有情調,來!我們現在就搬了去!”
看她興致勃勃的樣子,李益不忍澆冷水,更不忍心拒絕,三個人一起動手,把酒菜搬了出去,滿地的竹葉很乾淨,坐上去涼陰陰的,病後初愈的霍小玉禁不住打了個寒噤,浣紗忙脱下外衣墊在地下道:“竹葉太冷了,小姐,你還是墊着坐吧!而且也要添些衣服”“説着回身欲行,李益道:“帶個小炭爐來,這黃酒温了喝才不會傷肺,小玉的身子不能再喝涼酒的。”
浣紗看看周圍道:“爺!這滿地竹葉都乾的,炭火爆出來容易引起火燭,好在廚房很近,我用熱水把酒温在水壺裏,隨時去拿也快得很。”
李益點點頭道:“也好,同時替我把笛子也帶來。”
霍小玉道:“十郎,你還要吹笛子?”
李益道:“是的,今宵只宜弄笛,我們喝兩盅,還是回房去安歇吧!”
霍小玉道:“不行,我計劃着今宵要作長夜之飲的!”
李益道:“改天好不好,今天我累了一天,精神實在不濟了,你知道應付今天的考試,我一連幾個通宵都在加勁看書!殷天官不比夏天官,關節打不通,只有靠真才實學,而我在這一年中,把書本都荒廢了。”
他説的也是實情,霍小玉嘆了一聲道:“好吧!我也一直很懷念那一次星夜歡飲,那時候無牽無慮,放浪於形骸之外,我也一直計劃着再尋一次舊夢,看來竟是難以如願了!”
李益道:“怎麼會呢,過一兩天,等月圓時節,我們好好準備一下,像這樣倉促是不行的,你説記得上一次你整整的準備了一天,而且為了要給我一個驚喜,你到臨時才告訴我,那情趣自然與現在不同了。”
霍小玉默默地聽着,她知道李益只是在安慰她,事實上失去的歡樂是永遠無法再拾回了。
浣紗把温熱的酒帶來了,除了替她拿了一件夾袷,也帶來了李益的笛子。
喝了幾杯悶酒,浣紗也下來陪了,她知道整個事件是自己一句吃素持齋引起的,因為李益在屋裏坐下的時候還是一團高興,直到邀她共飲,她説出持齋的事來,李益的神情一變,氣氛就冷了下來,自後就再也沒有熱起來過,霍小玉要搬到外面來,無非也是想製造起氣氛,但顯然是失敗了;即使她破戒下來參加了也沒有用。
一壺酒不過才斤許,每人分坦了五盅就完了,霍小玉想叫浣紗再去熨酒,李益卻道:
“不必了,今夜大家都沒有酒興,就不可勉強,否則不但易醉,而且更易傷身,還是早點兒休息了,大家養足精神,明天我們出去玩玩。”
霍小玉一怔道:“出去玩?有什麼地方好玩的?”
李益笑道:“多的是,上慈恩寺去,聽説那兒新加修建完成,比以前更壯觀了,而且紗可以去燒燒香。”
話題轉回來。還是落在她的持戒上;浣紗一聽忙道:“要是專為燒香而去那就不必了,我聽了爺的話,覺得也對,唸經信佛,原不必太拘形式的。而且更不可對菩薩許什麼願,提什麼條件,記得以前我跟夫人到城內化生寺去燒香,那兒有十王殿,殿內有十殿閻王以及十八層地獄……”
李益道:“不錯,那是貞觀十三年,歲次為己已。太宗皇帝在那兒拜玄裝大法師為主持,修水陸大會以超渡地獄內孤魂野鬼!”
浣紗道:“還是爺明白,我記得夫人特別指着殿上的對聯解説給我聽,説的是『有心為善,雖善不賞;無心為惡,雖惡不罰。』當時我還是不太明白,今兒聽爺這一説才真正地懂了,我是為了有所求而信菩薩,那怕天天吃素,也是有心為善,菩薩也不加理會的,鄭夫人信佛那樣虔,可沒有茹素忌葷,我又算是那一棵蒜呢?”
李益笑道:“阿彌陀佛,你倒真還有點夙根的,居然一點就明白了,佛非不可信,但也不能過於執着,沉迷其中,我也説個笑話給你們聽,有一對夫婦,中年無子,兩人情愛極篤。做丈夫的不肯納妾,於是雙雙求佛拜神,兩人分頭到寺廟中求籤,男的求得籤條是『種豆得豆,種瓜得瓜。』女的求得籤語卻是『誠心則靈,心到神知』……”
霍小玉笑道:“這根本就是空洞兩可之詞。”
李益道:“寺廟中的籤語都是些讀書人代裝的,裝籤的人自己都沒有信心。自然不敢説得太靈。否則籤語不靈,豈不少了香火,所以必須要稍留退步,像那兩夫婦所得之籤,都是上上吉籤,但也有伸縮餘地,他們都是求子嗣,神示也説得很好,但萬一無效,前籤可以説是未積善因,何得善果?後籤則可以解為意念不誠,神佛不佑!”
霍小玉笑道:“結果雖是笑話,卻也是個悲慘的故事,尤足為禮佛自迷者誡。”
李益道:“壞在那個解籤的佛婆太混賬,自己愚昧不懂,出的主意。”
霍小玉忙道:“到底是怎麼説呢?”
李益道:“她妖言惑人,教了一大堆禮佛以誠的辦法,女的是在觀音大士前求的籤,那佛婆子也沒有問對方許的是什麼願,就信口開河,叫茹素,勤修早晚課,每三日必來庵中禮佛,香火不斷,而最甚者就是潔身,切忌男女之事,因為觀音大士是女菩薩,更説那女的是大士蓮座前玉女降凡,因偶犯小過而譴下凡塵,極宜修行以重歸西方佛國,凡是好聽的都説了!”
霍小玉道:“該死!該死!那個佛婆子也該想想,人家求的是子嗣,如果杜絕了燕好,又何來收穫呢?”
李益嘆道:“因為那佛婆知道這一家很有錢,一心想她把家產捐入寺院中,而且那婆子本身就沒有知識,信口開河,把人家哄得迷迷糊糊,得知究裏後,又無法改口了,居然説什麼意誠可動神明,自有天賜麟兒。”
霍小玉道:“這是騙人的,結果呢?”
李益道:“結果倒是不錯,那丈夫因為妻子信佛入了迷,以無後為由稟官而出妻,捐了幾個錢給庵裏,叫妻子入寺院修行去了,自己另行擇娶,不到一年,果然生了個兒子,卻從此不信佛了。”
霍小玉道:“那也太絕情了,你不是説他們情愛極篤嗎?先前連納妾都不肯,又怎麼忍心出妻的呢?”
李益一嘆道:“兩情之篤,是相互的,原來那妻子又賢慧又温柔,才兩情繾綣,如漆似膠,自從迷上了佛後,一心一意都在菩薩上了,其情自疏,又怎能怪丈夫絕情呢?所以書香之家,雖不禁禮拜神佛,卻不準三姑六婆進門,就是為了杜絕禍亂之源。”
霍小玉輕嘆一聲,朝浣紗道:“浣紗!你聽見了!”
浣紗一直在旁邊靜靜地聽着,霍小玉問到她,她低頭不再作聲,心裏卻很沉重。
她知道自己的知識不多,也知道自己過於孰着,才引來李益的這番話,但她更擔憂的卻是另一件事。
那就是李益的為人,鄭淨持私下告訴過她,鮑十一娘私下也告訴過她,鄭淨持的話還此較含蓄:“爺是個很精明的人,也是一家之主,他不喜歡的事,你們就不要做,不要去忤觸他的意思。”
鮑十一娘比較直率:“浣紗!我不是説十郎不好,但他太厲害了,他反對的事,他不會直接告訴你,可是他有很多的辦法來造成你們順從他的意思,所以我提醒你一聲,自己要注意一點,不要去惹他,否則就是為小玉添麻煩,從上次為小玉治病之後,我知道他已經不太歡迎我了,以後我也不便多來,希望你好好照料小玉,小玉愛他太深了,你招惹他不高與,倒黴的一定是小玉。為了小玉,你要多忍着點!”
現在,果然開始了,而且是透過小玉來排斥她了!因此浣紗只得陪笑道:“小姐!我知道!剛才我不是説了嗎?從明兒起,我也不吃素了!”
李益似乎很滿意,拿起了笛子悠悠地吹了起來。
初秋的夜是淒涼的,被他的笛聲襯托得更為蕭條了,一曲既終,霍小玉的臉頰上掛着淚影。
她瞭解李益心中所思,也知道這些事不是她的能力可以分憂的,更知道不是言詞所能慰藉的。
因此她只能把手放在李益的手背上。
手是冰冷的,這份涼意激起了李益心中的共鳴,使他感到一陣温暖,無限憐惜地為霍小玉拭去了淚痕,嘆了一口氣:“夜深了,我們去睡吧!”
浣紗匆匆地把東西收拾了,洗淨了手臉,對着鏡子把臉略勻一勻,當她經過書房時,發現書房的燈亮着,李益一個人在書房裏坐着看書。
她感到很驚奇,連忙在門口問道:“爺還沒有歇下?”
李益道:“快睡了,你替我把被褥抱過來,放在那邊的竹榻上,掛好帳子!”
“爺不睡在房裏?”
李益只笑了一笑道:“浣紗!你我都知道小玉需要多養息,你我也都希望她能平平安安的,不是嗎?”
浣紗只感到眼睛一熱,一股無限的感激衝起,口中喃喃地道:“謝謝你,爺!謝謝你!”
李益詫然道:“奇怪,浣紗,你謝我幹嘛?小玉是我們兩個人的,我應該跟你一樣地愛惜她,你這樣子,倒成了我在故意作賤她了!”
浣紗低下了頭道:“爺!你明明知道婢子沒有這個意思,我是老實人,不會拐彎抹角轉心思,反正我就是謝謝爺,説不上是什麼理由。”
李益輕嘆了一口氣,憐惜地拍拍她的手背:“去看看小玉睡了沒有,替她把窗子關好,她就是貪玩。”
浣紗答應着,來到後面的卧室,小玉沒有睡,卻在對着燈,楞楞地發怔,她一直走到身邊,小玉都沒有發覺,浣紗等了一下才道:“小姐!夜深了,忙了一整天,你也夠累了,早點歇着吧。”
霍小玉才忽地驚覺,眼中淚水濕濕的,浣紗詫然道:“小姐!你這是怎麼了?”
霍小玉道:“爺呢?還在書房看書?”
“是的!爺説他今晚想睡在書房裏。”
霍小玉的身子微微一顫,口中喃喃然道:“緣份盡了,他開始避着我,討厭我了。”
浣紗道:“小姐!你怎麼這樣想呢?爺是體惜你,知道你不能太過份勞累,大夫不也是那樣説的嗎?”
霍小玉道:“他是這樣告訴你的嗎?”
浣紗笑笑道:“是啊!爺説你不能太興奮,這次病發,不就是勞累出來的嗎?”
霍小玉點點頭道:“你把被褥抱過去吧,在那兒侍候爺,等他安寢了再過來。”
“是!不過婢子侍候小姐安息了也不遲,爺在那兒看書,還有一會兒呢。”
霍小玉笑了起來道:“我還要你侍候什麼?不過是上牀放個鈎,你以為這點事我都不能做了!快去吧。”
浣紗答應着,抱了被褥帳子到書房,一切都舒齊好了才到李益身邊低聲道:“爺!請安息吧!”
“我現在還是不想睡。”
“那也請上了牀,躺下歇一會兒養養神,小姐吩咐過一定要侍候爺安置好了再回去,爺不睡,她在那兒也不得安定的。”
李益輕嘆一聲,放下手中的書卷,脱去了外衣,就着涼枕躺了下來。
浣紗又同到後面的卧房,霍小玉還是沒有睡,依然在呆呆地注視着燈火,不過這次倒是很快就注意到浣紗的復返,回過頭來問道:“你這麼快就回來了?”
“是的!爺已經安息了。”
霍小玉看看她,忽地抓住了浣紗的手:“浣紗!爺沒有要你留下陪他?”
“沒有。”
霍小玉黯然地嘆一聲:“緣份快盡了,緣份快盡了……”
浣紗卻愕然地道:“小姐,你怎麼這樣説呢?”
霍小玉的淚水盈滿了眼眶,哽咽地道:“我有這個感覺,他已經討厭我們了。”
霍小玉搖搖頭,把臉湊近浣紗,默默片刻才問道:“浣紗!告訴我!我嘴裏是不是有股氣味?”
浣紗連忙道:“沒有呀!”
“你不要騙我,我知道的,爺抱着我進屋子,把我放在牀上時,他還很熱情,開始吻我,但吻到臉上時,他的眉皺了一皺,我就知道不對勁兒了,他沒有吻我的嘴唇,這是從來沒有的事!我就知道一定有些事情使他要離開我,然後,我想到了,一定是我嘴裏的氣味。”
“小姐,你想得太多了,我怎麼完全沒有感覺。”
“你整天跟我一起,自然不會有感覺的……我知道,爹在臨死前的一陣子,我也嗅到他的那股氣味。那是一種死亡的氣味,我告訴過娘,娘叫我別瞎説,但也叫我少接近爹!浣紗!你要告訴我老實話……”
浣紗急了:“小姐!你別胡思亂想好不好!”
霍小玉的神色平靜:“浣紗!你別瞞我,我並不是怕死,算命的説過我不是長壽之相,能活到今天,能使我享受到這麼多的生命快樂,我已很滿足了,我不知道自己還有多少日子,但我絕不難過,即使只能再活一天。我的日子已經不多了。我不能再浪費時日!告訴我!我的嘴裏是不是有股難嗅的氣味?”
浣紗的心沉了下去,霍小玉不提,她沒有感覺,霍小玉一提,她也有點感覺了。
那是一股沉濁的,帶點黴,帶點腥,帶着一種無以名狀,使人嗅覺上很不舒服的氣息。
浣紗看看霍小玉的臉,看看她瘦小而又玲瓏的身子,看看她敞開的胸膛上那一抹嫩白的肌膚,依然是那麼美好,那麼迷人,但浣紗也知道,在那裏面,有些地方已經開始壞了,開始腐朽了。
但是,她當然不能對霍小玉這麼説的,因此祗有道:“小姐,你這是胃氣,從早上張羅爺出門之後,你就沒吃過一點東西,自然就有股氣息了。”
這是個很牽強的解釋,但霍小玉居然接受了,因為她自己在有意無意間也嗅到了這種氣息,下意識中,也知道這股氣息是由何而至,因而才產生了莫名的恐懼。
這像是一個溺水的人,即使是抓到了一枝細小的浮木,根本無法挽救自己的毀滅,但也是緊緊抓住不肯放的。
這一夜,主僕兩人都是在輾轉反側的情況下,勉強蒙朧入睡的。第二天,天色才微明,兩人就都醒了。
霍小玉着意地調勻了一下,把頭髮梳得光光的,簪上她那枝紫玉釵,最後又在臉上淡淡地抹了一層胭脂。
她無須敷粉,因為她的肌膚本來就白,祗缺乏那一點健康的紅潤,需要人工的點綴。
叫浣紗把浸的玫瑰露衝了一小盅喝了下去,那是宮中的秘方,為有口臭的女人喝了以後掩飾缺陷用的。
瘦削、輕盈,一向被視為女性美的;尤其是漢宮飛燕以翩翩能作掌中舞而邀君寵,宮中的女子們就拚命地勒腰節食、以便維持那楚腰一擁。
人是瘦了,但長期處於半飢餓中,胃一直是空的,口中也就經常發出那股觸鼻的酸氣,於是,善於巧思的人就想出了這個法子,採取了玫瑰的花片,搗碎取汁,跟桂花拌勻,用蜜浸起來密密封藏,不時飲上一小口,那濃郁的香氣就可以保留得很久!然後口中再經常嚼着一點蔻仁,以取其清香。
文人筆下的吐氣如蘭,就是在這種情形下裝造出來的。霍小玉出身王府,當然不乏這種香料,可是以前她不屑為之,現在,她覺得需要借重武器來保衞自己的愛情了。
到籬畔的花畦裏,她又剪了一朵海棠,簪在鬢角,再攬鏡自照,自己也覺得很得意!卻把浣紗看得呆了。
霍小玉回頭見了她的痴狀,不禁笑罵道:“死丫頭,看什麼?難道你不認識我了?”
浣紗在驚愕中覺醒過來,唉了一聲道:“小姐!你真美。這一打扮,簡直就像是畫中的仙女。”
霍小玉一笑道:“難道我以前就不美了?”
“不!小姐以前也很美,但從來沒像今天這樣,美得讓人炫眼,跟昨天一比,簡直就像換了一個人!”
“昨天我很狼狽嗎?”
“是的!昨天小姐忙了一天,穿了身家常衣服,頭髮也沒整就顯得憔悴多了。”
霍小玉一拍手道:“對了!就是這個緣故,娘跟鮑姨都告訴過我,偏偏我就忘了。”
浣紗笑問道:“夫人是怎麼跟小姐説的?”
“娘説在家的時候,不管爺在不在,總要頭臉梳攏得整整齊齊的,我問她為什麼,她説一個女人的魅力,就是表現在整潔上,那怕是再醜的人,只打扮得整整齊齊的,總有一點動人的風韻。至於鮑姨……”
“鮑姨是怎麼説的?”
“鮑姨是在伴我養病的時侯説的,她那時天天逼我梳妝,她説有病的人千萬不可帶着病容,更不能使容顏枯槁,令人望而生畏,久病牀頭無孝子,這是人情之常,對生身的父母尚且如此,何況是其他呢!昨天是我自己不好,怨不得人討厭。”
浣紗忙道:“爺也沒有討厭你呀!”
霍小玉苦笑着輕聲一嘆道:“拒絕親近已經是差不多了,難道還真等到他不肯回家,在外面另外設個窩才算是討厭嗎?到那個時候,可就來不及了。”
“爺不會這麼沒良心吧?更不會如此喜新厭舊吧!”
霍小玉幽幽地道:“這倒不是有沒有良心的問題,昨天我想了很久,想到了我自己的家,想到了爹,他跟王妃是結髮夫婦,難道會不恩愛嗎?何以到最後會演變成那個樣子呢?
情形很明白,那不能怪爹的,但在不知情的看來,一定會説爹貪戀美色,喜新厭舊,罔顧妻子兒女……”
浣紗沉默不語了,事實上她知道得很清楚,王妃在老霍王去世前兩三年,帶着鄭淨持母女倆移居別業的事深為痛訾,幾乎是四處宣揚,弄得無人不知,也因此益發增加老王的反感,到後來連家門都不回了,這種情況在親朋故舊間是難以得到諒解的,自己若不是身經其事,恐怕也不會站在同情老王爺這一邊的。
霍小玉一嘆道:“人不分男女,都不是絕情的,有許多怨偶,都是雙方自己造成的,怨生之初,也許只是一點小事情,一點小節。但是不加註意,就像是河堤上一個小缺口,越來越大,一潰而無以挽救了。”
霍小玉嘆道:“我知道的,你並不醜,也很温柔可人,就是太古板一點,本來我是寄望於你多偏勞一點的,可是昨夜的情形看,似乎希望不大,你是天性使然,一時難以改變的,因此必須得要自已來設法,丫頭!你也得改變一下。”
“怎麼改變呢?小姐!我簡直不知道自己該怎麼做!”
霍小玉笑道:“這個我可沒辦法教你,一切要你自己體會,我跟爺在一起的時候也沒瞞着你,我們是怎麼個情形,你難道不曉得……”
浣紗紅着臉道:“那我可學不來,自己一點興致都提不起來!”
霍小玉嘆息了一聲:“傻丫頭,你以為我每次都是那麼好的興致嗎?有的時候,我同樣感到意興索然,可是裝也得裝成有興趣的樣子,人家在一團熱情的時候,冷淡的反應是最容易促使對方離心的行為,每一個做女人的都不可不記住這一點。”
浣紗忍不住笑了起來:“小姐,你是從那兒學來的這一些,我相信不是書本兒上瞧到的吧!”
霍小玉道:“不!是鮑姨教給我的,她以前跟爺那樣熟絡,在一般的情形來説,那是不可能的,兩個人相差十來歲,爺又是名動長安的風流才子。絕對不可能對一個風塵中的半老娼女產生眷戀之情的。可是她就做到了,就是她懂得柔媚之道,懂得男人,懂得在什麼時候,恰到好處地表現自己的柔術,那是一種很微妙的學問。”
浣紗笑道:“可惜鮑姨只能認字兒,不會寫字兒,要不然把她這些大學問寫下來,一定比漢朝那個班什麼的寫的女兒經受人歡迎多了。”
霍小玉笑道:“那是班大姑所著的女箴,雖是應帝后之命,作女子應守之箴言,闡述相夫教子之道,不過她要女兒家莊厚自處,事良人以敬的道理,實際上還是差不多的,只是教書的不是女人,而是一批冬烘老學究,只曉得從字面上去解釋,就變成索然無味的教條,把女孩兒教成木頭人了。”
浣紗一笑道:“小姐你別騙我不識字,這位女夫子的名字怎麼叫大姑呢,你一説我倒記起來了,那是個家字!”
霍小玉笑得花枝亂顫地道:“漢代有學問的女子都尊稱為大家,如班昭為班大家,蔡文姬為蔡大家,可不是她們的名字,讀音為姑,如面上的寫法為家!就像是乾坤的乾字,又用成幹字一樣!”
浣紗紅了臉道:“小姐,你可別跟我談學問,那我可是一竅不通,不過你説班大姑的女箴。跟鮑姨教的道理差不多,我可從來也沒聽説過。”
霍小玉道:“以前我也沒這樣想過,後來才慢慢明白,古人所立的箴言,一定要從立意上去延伸而深入,尤其是女箴一書,更不能由那些自己都不懂的老夫子來講,班大家要女子莊厚自處,就是要我們隨時注意自己的儀表整齊,給人一個鮮明的感覺,鮑姨要我們女人時時注意服飾,保持鮮豔,不是差不多的意思嗎?再説女箴上要女子事君子以敬順,這種敬順,不是外面應酬場上那種虛偽的客氣嗎?夫婦之間假如也來那一套,豈不是成了傀儡了。”
浣紗道:“那又該是怎麼個敬順呢?”
霍小玉笑道:“敬順是發之於內而形之以言行。不拂逆所事的心意,使自己去迎合對方的喜愛,避免他的憎惡,自然就會家室和美了。”
“那我們做女人的不是太委屈了嗎?”
“傻丫頭,這是相互得益的,看起來是受點委屈,其實卻不是這麼回事,記得我們以前那頭哈叭狗兒嗎?它見了誰都是搖尾巴親熱,誰都喜歡它,見了都想抱抱它;看後園的大黃狗見人就叫吠,每天用條子栓着,誰遇上了都想撿瑰石頭打它一下,柔順與剛強的差別就在於此,柔順者又何嘗受到委屈了呢?”
浣紗若有所悟地點點頭,卻聽見有人在鼓掌叫道:“説得妙!説得妙,小玉,你再多研究幾條出來,我給你找人刊刻了,稱為霍大家新女箴,一定可以流傳萬世……”
李益隨聲踱進門來,霍小玉和浣紗都不禁羞紅了臉。
李益笑道:“我可不是存心要偷聽你們的談話,車子在門口等候多時了,我進來催駕,不想卻正聽到小玉在大發妙論……”
小玉趕緊搖着手急道:“罷了、罷了,不必再往下講,我們早已收恰好了。這就出門吧。”
李益看霍小玉,確是美得令人憐愛,笑着攙了她,由浣紗陪伴着,到門口跨上車,緩緩向郊外行去。
得得輕蹄和着轆轆的車聲,迎着秋高氣爽。
李益帶着一對錦裝的麗人,捲起了車簾,讓初秋的清風吹進車裏,也讓霍小玉的美色展示出來,好與來往於途中的長安仕女們一較顏色。
他的臉上還是充滿着得意之情的,在十里春風的帝都,他已經算是個聞人。而且是相當知名的聞人。
以前,他也不算是個寂寂無聞的人,他的文才,他的詩才,已經在長安的交際酬酢中流傳了,但是沒有現在的轟動,魚朝恩的被誅已過去半年,這是長安人事興廢的一件大事,而李益就參予其中。
經過半年多的折騰,被隱藏的秘密,終於慢慢地流傳出來了。其中大部份自然是出之於郭家守將之口。
他們都是新起的權貴,也都是少壯派的軍人,由於郭王的兩個少主郭威與郭勇入領神策禁軍,他們自然也跟着過去,擔任了主帥以次的各級將校,這是武將的一貫傳統,百夫長以上的各標營統領,莫不由親兵司任,以期能達到上下一體靈活運用的效果,而禁軍是保衞帝都,維護天威的基本武力,也是皇帝統鎮天下的倚仗,自然更重視這個傳統,才能成為皇帝最得力,最忠貞的武力。
禁軍的意義就是帝力的代名詞,他們是全國最精良的部隊,享受着最優渥的待遇。
魚朝恩就是握有了禁軍,才能挾天子以令諸侯,現在這一股雄厚的實方被皇帝收回來了!郭氏的忠貞是皇帝所深知的,所以才讓郭氏兄弟掌領禁軍。
而禁軍又是長安市上最具權威的人物。
郭府的家將對賈仙兒與黃衫客仍是相當崇拜的,因此當時誅殺魚朝恩的真相也在私底下里流傳出來,他們的用意只是在替賈仙兒與黃衫客夫婦辯解其忠,連帶着自然也要提到李益的名字。這對李益是有幫助的。
雖然因為魚朝恩仇黨的復起使李益受到挫折,但大家在明白了真象後,飲水思源,對李益還是感激的。
有人是因為沉冤昭雪,對李益更感激。
有人因為他已簡在帝心,目前是因為牽連着那些江湖遊俠與皇帝間的隔閡未消,才未能因而功受邀賞,但過些日子,等證明那些江湖人確無異圖時,皇帝就會想到李益的好處,而特加恩賞的。
何況根據郭府家將的傳言,皇帝很激賞李益的才情,在事前就聲明過。要他經過一番歷練後才付與重寄。所以沒有在此刻予以封賞,這一番話對李益的關係很大,有人曾經數度上表,劾奏在清除魚黨時,把李益跟那些江湖人列進去,但每次都被皇帝親自勾掉了,他們先前不明白,聽見傳言後才知道了真相,自然也不再有人去碰軟釘子了。
所以在車水馬龍,赴往郊外的道上,大家對李盆十分客氣尊敬。不管是識與不識的,看見了李益都是親自致候問訊一番。
他們乘坐的雖然只是一輛僱來的民車,但許多有秩品的官員也都吩咐御者讓出道來,拱手請他們先行。
這種禮遇的情況,使得飽受冷落的李益又意氣飛揚了起來。
霍小玉在他的身邊倚偎看,看見這情形,心情也很興奮,她似乎又感覺到在元夜燈市上飽受注意稱羨的滋味了,而且更有過之。
那一次是沾了汾陽王府的光,藉着郭家的尊榮,畢竟還是空虛的,可是今天……
今天他們誰的光都不沾,完全是實實在在,憑自己得來的風光,因此也更值得驕傲了。
霍小玉低聲道:“十郎,雖然你沒有因功而邀賞,可是卻贏得了這些人的尊敬與感激,也算是值得了!”
李益只淡淡一笑,他知道大家之所以對他的如此客氣、尊敬,絕不是為了感激,或許有一兩個人是真正受過魚朝恩陷害的,才會對自己感激。
大部份的人還是為了勢利,為了那些傳説中他佔了很重要的地位。為了郭,秦兩府的世子跟他還十分熟絡,為了兩大豪族門下的人對他還十分恭敬,為了一連幾次都沒能告倒自己,對他的行情又作了新的估計。
可是看見霍小玉這麼興奮,他也不忍心點破而掃興,只有默默地笑着。
好趕熱鬧的長安人,什麼都是一窩蜂的,因此,今天的大雁塔地出奇的熱鬧,歇滿了來參觀的遊李益對於這種場合一向就不太感興趣的,這可以説他性情孤僻,對於美好的事物,他的佔有慾很強,最好是一人獨享。否則就邀上三五知己來共享,叫他擠在人堆裏湊熱鬧,他就意興索然了。
因此他們沒有往塔上擠,由浣紗提着食盒,他們只想找一處僻靜的地方,享受一番寧靜。
但是這一個希望也落了空,在周圍的林子裏竟是擠滿了野宴的人,三五成羣,只要找到一點空曠的地方,就擺了下來,有的是自備的酒菜,邊酌邊談,意興遄飛,有的竟是帶了生肉來,在地下插了鐵架,拾了些枯枝,燃上了火烤肉吃。香氣四溢,猜拳行令,把一塊清淨之地,變得跟酒市一般地熱鬧。
李益一邊走着找地方,一邊道:“該死!該死!這些人簡直忘記是做什麼來的了!該打下地獄才對。”
霍小玉笑道:“十郎!你這話就太不公平了!我們自己又是幹什麼來的呢?若是怪他們玷辱了佛門淨地,我們的食盒裏帶的也不是素菜!”
李益想想也就笑了,他只是因為找不到地方擺下食盒,所以才怪別人種種不對,其實別人做的那些事,也正是自己想做的事。
於是他輕吐了一口氣道:“我們往裏多走幾步,我倒不信人間無淨土,非要找塊清淨的地方!”
可是李益的話並沒有説對,他們走出了林子,仍是沒找到一塊安靜的地方,最多隻是人少一點,但還不夠清靜,霍小玉卻用手指着林外那一片碧綠道:“這是什麼?”
李益笑道:“你連高梁田都沒見過?”
霍小玉道:“我怎麼見得到呢,我以為高梁都是一粒粒的!”
這正是高梁粟實之際,丈高的杆子,紫色的穗苗,蒼綠的葉子,金黃色的禾杆,形成一片美麗的圖畫。
李益哈哈一笑道:“終於找到了,我們索性到高梁田裏去,鋪下毯子,既清靜,又別緻。”
霍小玉道:“這就是高梁地呀?”
李益笑道:“你以為是什麼?”
霍小玉有些不好意思地道:“我還以為是蘆葦呢?”
李益笑道:“你怎麼會纏到那上面去了,現在是初秋,還沒有到蘆花白頭之時呢,何況蘆葦也沒有紅穗的呀!”
霍小玉道:“怎麼沒有,去年我們到江南時,看見兩峯青紗,抽着赤紅的穗子,我還特別問了一聲,船家告訴我説是蘆花,還有句兒歌叫甚麼八月蘆粟紅似火……”
李益聽了沉思片刻才道:“到底是蘆花還是蘆粟?”
“難道還有兩種東西不成?”
李益道:“當然有,江南產蘆粟,形狀倒是有點像高梁,就跟你目前所見的差不多。不過那粟實是不能吃的。”
“不能吃,莊稼人種了幹嗎?”
“做糖,蘆粟的莖多汁而味甜,就像甘蔗一般,鄉下人種了待其將熟之際,收割下來,榨出來熬糖,人家告訴你的一定是蘆粟,你聽成蘆花了。”
霍小玉紅了臉道:“想不到稼穡之間,還有信麼多的學問,叫我這足不出門的人。那裏知道得許多呢!”
李益笑道:“你已經算不錯了,有的男人連禾苗與韭蒜都不分,這種人放出去做官,如何能解得民生疾苦?”
霍小玉指着一籠青紗道:“這是高梁還是蘆粟呢?”
李益道:“是高梁,中原一帶,氣候乾旱,蘆粟是無法生長的,南人不識高梁,曾經也鬧出了一個笑話。”
霍小玉忙問道:“怎麼樣的笑話?”
李益笑道:“去年的時候,有個同年的江南進士,出身農家,學問經濟都還不錯!大家一起上郊外去踏青,就在高梁田附近,苦渴無茶,他為了賣弄,採了一枝高梁給大家解渴,還極口推薦説這東西是如何的好,他在小時候,經常以蘆粟為食,味道如何甘美,結果他自己先咬了一口。嚼了半天都沒有一點汁水,妙在他不承認自己的陋聞,還怪北地的水土不好,蘆粟都沒有汁水。”
霍小玉笑道:“難道沒有人告訴他嗎?”
李益道:“怎麼沒有,可是他不相信,還滿口説他家有蘆田百畝,終歲就食於斯還會不認識嗎?結果還是我把他給説服了。”
“你是怎麼説的?”
“我説北地的農人都是吃飽飯沒事做了,所以特選了這種沒有什麼水的蘆粟來種,引起了一陣鬨笑,他才沒話了。”
霍小玉輕輕一笑:“十郎!你就是這個脾氣不好,總是説話不肯留人餘地,當面要揭人的短。”
李益默然片刻才道:“是的!我也知道我的毛病,可是我就是無法忍受那些不學無術的人信口雌黃,很多人都説我恃才傲物,語多誚刻,我也懶得置辯,有才可恃才能傲物,至少我不是信口雌黃,無的放矢。”
霍小玉想想才道:“十郎,我知道你才識學問都很高,但是如能收斂一點,對你只有好處!”
李益微笑道:“我曉得這一年多的居長安,已經把我磨掉了不少鋭氣,學得圓通多了,對於有些人狗屁不通的謬論,我多少已能忍受,只是對另外一些人,我實在不能看着他們飛揚跋扈,目中無人的狂態,像那個把高梁當蘆粟的傢伙,是可忍熟不可忍!”
霍小玉嘆了口氣,她也知道李益是稍微改變了一點,對於地位比他高,輩份比他尊,以及能影響他的人,他的確已經沒有從前的狂態,但是對同儕的詩酒之交,或是一些後進未達的儒生,李益的譏評仍是尖刻而不饒人的。
當然,李益所講的話都是對的,所以被諷的人都無以為辯,忍氣吞聲,真正謙懷若谷的人,會虛心謝教,但是這種恂厚的君子又有多少呢?大部份的人被他駁得面紅耳赤,不是負氣而走,就是訕然而退,文人相輕,自古皆然,這些人對李益的批評也不會好到那裏去的。
因此,李益的文名與才名滿長安,口碑卻是譭譽參半,霍小玉在崔允明的口中,已不止一次聽到這些消息。
但是她更明白,正面的規勸是沒有用的,因此笑了笑,眼珠一轉以婉轉的口氣道:“十郎!我雖然不懂什麼大道理學問,但我認為有句話是很不錯的,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敝,必有一得,你自己總有出錯的時候到時候,人加諸於你,你又何以堪?”
李益笑道:“我會虛心受教的。”
這句話説來都很容易,困難是實行的時候,霍小玉不想抬這個槓,笑笑道:“以那位誤高梁為蘆粟的先生而言,他並沒有錯到那裏,因為他以前沒見到過高梁,而兩者又十分相似,蜀犬吠日,雖然開了個笑話,但你也不是毫無所得,否則你就不會知道有蘆粟此物,在中原是見不到那東西的。”
李益道:“這倒是實話,如果沒有那回事,今天你那句蘆粟紅似火的歌謠就把我考倒了,我沒有見過,就不敢説江南的蘆花沒有紅的,可是有的人所犯的錯,實在莫名其妙,那又能有何所得呢?”
“至少可以警誡你自己不犯同樣的錯!”
李益一笑道:“那就是成了孟子所謂的德之賊,謂之鄉愿了,是非必須分明……”
霍小玉道:“這不是要你是非不分,而是稍積口德,別人有錯的時候,用最柔婉的方法告訴他,不用譏嘲的語氣,我相信效果大得多,而且也會樹友多,樹敵少,一時口舌之快,往往會結下許多莫名其妙的敵人。那多不值得呢,我是吃過虧的,小時候仗着父親的寵愛,伶牙利嘴,得罪了許多人,所以父親一死,那些姊姊們一個個都視我若寇仇,現在想起來,倒不能全怪她們,有一半是我自己招惹的。”
李益神色一莊道:“你説得對,小玉,真沒想到你會有這麼深遠的見解。”
霍小玉輕輕一嘆道:“這些都是慘痛的經驗換來的,那天在燈市,我也是為了一時之不忍,在我姊姊面前炫示了一番,回去後心中就很後悔……我這樣做得到了什麼呢?我想三姊回去後,心裏一定很不痛快,可能又唆弄着她母親想要怎麼對付我。但是第二天就發生了魚朝恩的事情,一切都變得那麼大,那麼快,我真正理解到孃的胸懷,以及她所持的恕道,當我們搬出爵邸,三姊流着眼淚相送出門時我才真正地感到輕鬆。”
李益微呈不解地問道:“輕鬆?怎麼個輕鬆法呢?”
霍小玉道:“我説的輕鬆不是幸災樂禍;不是因為他們敗落了,那種泄忿的輕鬆,而是一種心靈上、精神上真正的解脱,不樹怨,不招讒,從此沒有人恨我了,這種滋味,這種心情,不是筆墨言詞所能形容的,只有親身體會的人,才能領略到那種舒坦。”
李益沉默不語,卻緊緊地攬着霍小玉的肩膀,這已經勝過千言萬語了。
過了很久很久,李益才一嘆道:“小玉!你真是個可人兒。”
“可人兒”三個字用得妥切極了,那不僅是美麗,更是聰明、智慧與可敬可愛的象徵。
“我從來不輸口的,今天不得不向你低頭,因為你的理由説服了我,我向你發誓,今後一定改過我的脾氣,絕不輕易樹怨、隨便批評人了!良師益友,你足當之無愧。”
霍小玉柔婉地靠着他,笑笑道:“十郎,我只是説出我本身的感覺,可當不起那兩種稱呼。”
李益笑道:“當得起的,在你之前,不知有多少人勸過我,有些人更是引經據典,抬出聖人的話來壓我,説什麼誚刻之言,加之於君子則彰己之過,加之於小人則徒招其怨,道理是對的,但不足以使我信服。”
“怎麼不能使你信服呢?難道你又有辯解嗎?”
“當然有!因為我不是故意要刺人,更不是為了跟誰過不去而給人難堪,雖然我用的方法不太委婉,但我也的確是指出對方的錯誤,如加之君子,君子應該聞過則喜,加之小人,最多落個以直獲怨而已。彰己之過,對我是用不上的。”
霍小玉笑笑道:“我的話也是那個意思,怎麼又使你信服了呢?”
李益正色道:“你的話彰示的不是那個道理,而是那輕鬆兩個字,每當我使人難堪之後,當時所獲的不過是哈哈一笑。事後卻一直有種沉重的感覺,想到為這種事去開罪一個人,實在很不值得。”
“既然知道不值得,為什麼又要做呢?”
“我自己也不明白,到時候總覺得不吐不快,我一直在欺騙自己,認為這是糾正人家的缺點,直到你承認那天元夜燈市,在你三姊面前故意炫示一下的幼稚,我才明白,我的本意也只是表現自己,同樣地幼稚淺薄,你是為了舒口氣,情尚可原,我又為了什麼呢?”
霍小玉沒有接口,李益又道:“而且從你的表現上,我更認識了一件可怕的事情。”
霍小玉一怔道:“什麼可怕的事情?”
李益輕笑道:“一個像你這樣善良的女孩子,都會忍不住出口怨氣,可見怨毒對一個人的影響是何等之深,我以前無意中得罪的那許多人,當時也許無法報復我,但他們把怨憤記在心裏,遇到有機會的時候,在不知不覺間打擊我一下,那種損失就無以估計了。”
霍小玉點頭道:“是的!娘最擔心的也是這種事,一直要我好好地規勸你,可是我始終找不到機會,因為我自己也是差不多的毛病,説出來的理由連我自己都不能信服,又怎麼能讓你聽來順耳呢?直到最近,我才算真正地想通了,而且採蓮看我的時候,也説起一些事………”
李益忙問道:“什麼事?”
霍小玉想想道:“現在告訴你也沒關係了,正是你剛才所認為不值得而可怕的事,魚朝恩事件之後,因為黃大哥他們保走了一部份魚朝恩的心腹,有人認為他們也是魚朝恩的黨翼,而你跟黃大哥交好,那些人挾怨密告,説你也是魚黨。”
李益笑道:“這個是告不倒我的!很多人都告過了。”
霍小玉道:“雖然告不倒你,但卻顯示了事態的可怕,因為投狀的人不是受過魚朝恩陷害的人,而是一些你們平常詩酒盤桓,交往很稔的人,允明在刑部,那些狀子到了司曹嚴大人那裏,嚴大人就把允明找了去問訊,允明説出了那天的實情,嚴大人才以所云無稽四個字批駁回去。”
李益神色微變道:“是那些人這麼無聊,允明也是的,為什麼不跟我説一聲。”
霍小玉道:“崔相公不讓你知道是怕你煩心,他能夠把事情撕擄開去,就不必讓你曉得了,但也由此可知,你在無心之間,得罪的人實在不少!”
李益想了一下才道:“算了!我也不想再追問了。知道了是那些人,心裏反而不舒服,倒不如胡里胡塗的好。”
霍小玉笑道:“這也是允明的意思,你就是曉得了,也犯不着去報復他們,好在他們是在這件事上整你,嚴大人批駁下去,他們心裏還不服,後來見到那些復起的新貴也幾次沒告倒你,約略也有些知道了,他們正在擔心你的反擊,你以毫無芥蒂的態度去對他們,使他們心裏有愧,倒是以德報怨,化解前嫌的好辦法!”
李益笑笑道:“一切都聽你的了,其實真讓我曉得了,我又能拿他們怎麼樣呢?報復二字,談何容易。”
霍小玉道:“那倒不然,那些人還真怕,假如你跟郭家兄弟或秦朗他們説一聲,倒是很可以整他們一下的。”
李益搖搖頭:“郭家兩兄弟是不會的,秦朗或有可能,但是我不會這麼做的,損人而不利己的事智者不為,我的器量不至於如此之窄!”
浣紗在後面苦着臉道:“爺!小姐!你們二位如果談完了,就找個地方坐下來吧,可憐我兩個膀子已經吃不消了。”
她捧着食盒,一直站在身後,霍小玉哦了一聲笑道:“傻丫頭,你不會放下來先歇着!”
浣紗苦笑道:“我怎麼知道你一談就是這麼久!”
於是,他們在高梁田裏整出一小塊地,放好碗盤,把帶來的褥子鋪開,席地而坐,談談笑笑的用完了酒菜,不覺已經到傍晚時分。
霍小玉道:“快收了回去吧。”
浣紗道:“我都收拾好了。”
她果然已經把器皿都收進了食盒。
回到外面的車子上,浣紗倒是真的累了,車子搖搖幌幌的,更增添了睡意,沒多久就倚着車壁睡着了。
霍小玉卻放下車簾,倚在李益的懷中,兩個人似乎都在默默地回味不久前的繾綣温存。
李益道:“俗語説妻不如妾,妾不如婢,婢不如偷,兩情相悦,原是要含蓄點才有點韻味,許多男女未婚前,月下偷期,密約就是偷偷地拉下手,也要心跳個半天,到真正好事成雙,進了洞房後,反而味同嚼蠟了,因此有很多男人,即使家中大婦很賢惠,他們也寧可在外面私營金屋以貯嬌。就是捨不得放棄那種偷偷摸摸的韻味。”
霍小玉斜了他一眼道:“看你倒像是很有經驗似的!你在外面藏了幾個嬌!”
李益笑道:“目前還談不上,事業未成,功名未就,我那還有能力營屋而藏嬌,等將來有了點成就再説吧。”
“可是你對此中韻味,倒像是曾經滄海似的!”
李益一笑道:“告訴你一個很有趣的故事。”
霍小玉慵慵地道:“你的故事中總是要糟蹋人,這次又不知要輪到誰遭殃了。”
李益很莊重地道:“這次不糟蹋誰,因為這是我自己的故事,你再也想不到我第一個愛上的女人是誰?”
霍小玉精神一振,睜開了眼睛道:“是誰?你以前還愛過別人嗎?”
“當然了,像我這麼聰明、伶俐、而情竇早開的男人,一定會不甘寂寞愛上個人的。”
“你愛上的人是誰呢?一個同裏的女孩子?”
“嗯!定情於桑間濮上,密約於東牆,整整兩年的神魂顛倒,結果卻徒留惆悵!”
“那個女孩子已經嫁人了?”
“嫁人了。她等不及我功成業就,回去營金屋而藏之了。”
“究竟是誰呢?”
“是我家的一個大丫頭,叫春花,比我大八歲。”
霍小玉嗤的一聲,笑了起來道:“你們怎麼互相愛得起來的,互相差了八歲,那似乎是不可能的事。”
李益道:“這是千真萬確的事,因為她是我唯一在家能接觸到的年輕女人,我告訴過你,我家的人口很簡單,父親早亡,家裏只有母親跟-個僕婦陳媽,再有就是李升了,春花是我母親陪嫁帶過來的小丫頭,來的時候只有六歲,是跟陳媽一起過來的,她是陳媽的女兒。”
“她母親也是跟着陪嫁過來的?”
“是的,我外公家的家世很好,知道我父親是個寒士,所以遣嫁時,帶過來的人很多,陳媽也是早寡,我娘小時候是她帶大的,所以我娘出嫁時,外公特地把她夫家接了過來,幫我娘管家。我四歲喪父,娘就把陪嫁的兩個大丫頭先後都遣嫁了,春花因為還小,就留了下來,陪着我玩玩。”
“就這麼玩出感情來了?”
“我七八歲時,她已經十五六,雖然她已情竇初開,我卻懵然不知,談不到什麼感情。”
“那又是什麼時候開始的呢?”
“我十歲的時候,我母親持家勤儉,雖然家裏的田租收入足可敷日。但是仍然勤務紡織,每年春天,就開始養蠶,我家有一片桑園,就在宅屋後面,小時候我就喜歡在桑園裏玩,由春花陪伴着,啓蒙讀書後,每天一大早,我總是帶了書在桑園中讀一個時辰,再回家吃早點上學。這段時間內,春花也總是跟着她母親在園中採桑,以供一日之需,後來我家的人少了,春花也大了,採桑的事就歸她一個人,陳媽就在家裏幫忙料理家務!”
霍小玉道:“我知道了。你們因為獨處而產生了感情,是吧?”
李益道:“正是這樣,不過這段感情也結束得早,第二年她被娘遣嫁遠方,一切都算過去了。”
李益笑了笑接道:“我和鮑十一娘也是一樣,我對情感一向都能把持得住,收放自如。”
霍小玉嘆道:“十郎,你忍心説這種話?”
李益苦笑道:“這是老實話,既不能娶,也不能叫她丟下丈夫兒子跟我私奔,如果我為她如痴如狂,把全部的感情都寄在她身上,豈不是自誤誤人?再説女人究竟不是古董,我拿了一文錢買來的瓦壺,高置架上,可以向人吹噓是殷周古墟的出品,價值連城,鮑十一娘在長安的相知太多,我就是説破了嘴,也沒人相信她是正正經經的女人。”
霍小玉道:“話雖如此,但你總不要掛在嘴上呀,別人説她如何還情有可原,她對你到底是一片真情,而你也確喜歡過她一陣子的。”
李益道:“不錯!可是她的心裏卻不知道是怎麼想的,好像始終認為我是個靠不住的男人。”
霍小玉笑了起來:“那可怪不得她,是你太絕情了,説斷就斷,蕭郎轉眼成路人,怎麼不叫她寒心呢?”
李益一嘆道:“在未認識她前曾將你介紹我,我對她的確是一片真心,還要求她收了館跟我在一起,她拒絕了。”
“她當然要拒絕,你負擔不了她的開銷;而且你們也不可能長久的,最多相處個幾年,等她人老珠黃時,家回不了,跟着你又不行,真叫她做下人,她吃不了苦,明知是不了之局,何必又等到將來追悔呢?”
“是啊!我就是想到了這一層,發過一陣傻,變成理智了,完全符合她所願,她又怨我薄情,這位姑奶奶實在叫人難侍候。”
霍小玉幽幽一嘆道:“豈止是她,所有的女人全是一樣。在感情上,都是不講理,很多做母親的連兒子跟媳婦太親密都會感到不愉快,在道理上説起來可笑,但在情理上卻是可以原諒的。鮑姨自己對我説過,她明知道你們分手是應該的。但是見到你説斷就斷,心裏卻很不是滋味,但是你應該諒解她的。”
李益笑道:“我見得多了,樂坊裏的娼家都有這個毛病,自己可以有幾個恩客,但是一個男人有了兩個相知,就會被羣起而攻之,目為薄倖無情,所以對她這種心理,我也就不放在心上了;世上要找一個不會吃醋的女人,大概祗有你了。”
霍小玉笑一笑道:“我也不是不會吃醋而是環境把我磨的,小時候恃寵跟姊姊們爭取父親的歡心,招來了那麼多的嫉恨,使我深深地覺悟到這種行為的可笑,而且從孃的教訓中,我體會到另一個道理。”
“什麼道理?”
“爭取愛的方式。一個人只要肯把愛與人分享,不但不會失去什麼,反而會得到更多,我有九個姨娘,她們有的才華比娘高,有的容貌比娘美,但是父親最愛的還是娘,沒有別的原因,就因為娘與人無爭。後來我發現做人處世也是一樣,如果你在甲前讚美乙,而乙卻在甲面前詆譭你,久而久之,美醜自見,甲祗會親近你而疏遠乙了。”
李益不覺色動道:“小玉!真想不到你對做人會有這麼深的見解,孔孟先賢,説了一大堆為人處世之道,竟還不如你簡單幾句話來得淺顯明瞭,就為了這種胸懷,我也要多愛你一點!”
霍小玉苦笑一聲道:“這是娘教我的,但是,要我做到她老人家那種境界,我大概還差一點。十郎,我要求不奢,你可以再去愛十個百個女人,我只要求你別忘了我,把我也算作一份就夠了。”
説完又笑了道:“我又錯了,娘告訴過我,感情是沒辦法分的,不是一塊餅,劃作十份,就能均分給十個人,愛是一棵果樹,儘管結實──,但每顆果實都是完整的,雖有大小之分,卻不會有樹上只長半個果子的。”
李益忘情地緊緊的抱住了她,霍小玉掙扎着道:“十郎,路上有人在看着呢!”
李益見有人果然朝他們笑着,只得放開了手道:“早知如此。我該去借輛大車子的,放下簾子把人都隔在外面,就只有你跟我!”
霍小玉笑笑道:“就快到家了,回到家裏,你愛怎麼就怎麼着,忍着點兒。”
説着車子到了家門,霍小玉搖着浣紗道:“鬼丫頭,可以醒醒了,你可真能睡。”
浣紗揉揉眼睛道:“到家了,我還以為早得很呢。”
李益和霍小玉到屋裏,只有秋鴻在堂屋裏,不見李升的影子。李益問道:“你外公呢?”
秋鴻道:“回爺,外公到崔相公家去了。”
李益不禁一怔:“允明叫他去幹嗎?”
“不是崔相公來叫的,是替他家帶小孩的蔡大娘子來的,好像是崔家娘子來請爺去一趟,因為爺不在,外公問了一下,就跟她去了。”
“到底是什麼事呢?”
“奴才不清楚,他們説話很低聲,奴才沒聽見,外公走的時候吩咐説,等爺回來,如果沒什麼要緊的事就別去了,等他回來,再向爺稟報。”
霍小玉道:“是不是他家又發生什麼事了?十郎,你要不要去看看?恐怕是他們兩口子又鬧起來了吧?”
李益搖頭道:“不會!採蓮是個安份守己的人,對允明非常尊敬,絕不會像小桃那樣不懂事,我看多半是允明在公務上的問題。”
“允明處理公務很謹慎,還會有問題嗎?”
李益一嘆道:“正因為他太謹慎,太方正了,才會有問題,長安的官場是個大染缸,一個獨善其身的人是很難立足的,尤其他在刑部更難討好,眾人皆濁,一個獨清,必然會遭忌,他甘於淡泊卻斷了很多人的財路,我以前就勸他稍稍圓滑一點,他總是不肯聽。”
“那你快去看看,究竟發生了什麼事,也好為他打點一下,通説關節,秦府跟郭府現在都跟你很近,他們又在盛勢之際,這點忙總是能幫的。”
李益想了一下道:“允明是個好人,又是我的至親,我當然不能坐視他吃苦,可是我還是等李升回來再説,李升對長安的情形熟,他特別關照秋鴻,要我別出去,一定有他的深意,我想必然是關係重大,我要是出去探問,那些想整他的人反而會提高警覺,作成鐵案,就更難反覆了,李升一定會把事情弄清楚,等他回來後,我瞭解狀況,再作進一步的處理吧。”
“你的熟人多,不是更容易問出究竟嗎?”
李益嘆了口氣:“小玉,你不懂長安的現勢,我的熟人多,是不錯,但為了魚朝恩的事,現在大家都避着我,有話不會對我説,而且我能問到的,還不如李升去探的詳細,跟我説話的人,多少會有顧忌,李升在側面打聽,倒是方便多了!”
對這些事小玉是不清楚的,因為她的生活中心,只有一個李盆,她的人是為李益而活着的,也可以説是為愛情而活着。因此,她很少關心生活圈子以外的事,尤其最近這一段時間,上門的朋友都已絕跡,她更隔膜了。
她知道李益的決定必然是對的,只是一天暢遊所培養的歡愉氣氛,被這件事整個地破壞了。
換過衣服,用過了晚飯,李益泡了壺茶,坐在書房裏看書,神情似乎很從容,完全不像是有事的樣子。
霍小玉卻不安地道:“十郎,你怎麼一點都不急?”
李益笑道:“急能把問題解決嗎?不過是徒亂方寸而已。我已經把允明的出事可能算過了,不會有多大麻煩的,最多是人家暗中嫉恨他,鬧點虧空而已!”
“他怎麼會鬧虧空呢?”
“不是他鬧虧空,是他所管的事務上虧空,本來各衙門都是一筆爛帳,根本無法清理的,誰接手過去,誰就遭殃,除非是特別精明的人,在接手時,每筆帳都核計得清清楚楚,否則有疏忽,就成了個代罪的犧牲者,替人背上黑鍋了,允明耿直有餘而精明不足,這種人最不能經手財務,可是他偏偏就幹了這個。”
霍小玉道:“是你要他乾的。”
李益苦笑道:“我要他乾的時候,就告訴過他怎麼幹,否則就要他別幹。但他既不能不幹,又不肯照着我説的幹,有什麼辦法呢?看起來的確是我多事害了他,如果他不是成了家生了孩子,孑然一身,怎麼樣都混得下去,又怎麼會為了五斗米而屈志辱身呢?”
霍小玉道:“別説那些廢話了,你倒是捉摸一下,允明的漏子會出得多大?”
李益笑笑道:“也沒多了不起,賠錢而已,這又是賈大姐害了他的,如果不送他那所房子,由着他賃個小公寓住着,家徒四壁,別人就是要告他中飽也無從説起,現在他不過是一個曹史,卻身居華廈,反而變成有口莫辯了。”
“他可以説是賈大姊他們送的!”
“那更糟,朝中對那件事還是在餘波盪漾,跟黃衫客、賈仙兒沾上了關係的人,都是夠麻煩的,我想允明在刑部也幹了一年了,這點利害他總知道!”
他説着臉上還是帶着笑。霍小玉嘆了口氣道:“十郎,你好像還有點幸災樂禍似的,這種時候,你怎麼還笑得出來的?”
李益莊容道:“小玉,人處在逆境時,最重要的就是不可臉帶愁容,那祗會傷害自己。
你幾時看見我發愁過,在瓜州的時候,棲霞二聖登舟索仇,面臨着生死關係,連黃衫客那等豪傑英雄都變面了色,我卻仍然臉無惶色,也因為如此,才能一矢挫強敵!”
説時意氣揮灑,竟是天下無匹的一副豪情,霍小玉只有看着他搖頭。李益笑笑道:“別人打擊你的時候,你就更應該面露笑容,因為別人的目的就是要你痛苦,你一表現出痛苦,不就是落入圈套中了嗎!”
“十郎!事情到了自己身上儘可從容,但現在是允明有了麻煩,你多少也該表示一點關懷之意才對呀!”
李益仍然笑着道:“我會想辦法的。”
原來崔允明的罪名是一筆囚糧的帳目不清,被人告了密,説他中飽,真相卻是被他的手下吃了。
那囚糧本來成了部裏承辦人員的津貼,偏偏崔允明不懂這一套,更因為憐惜那些囚犯,全部發放了下去,還特別關照所屬不得剋扣。
用心可昭日月,但只是便宜了牢頭獄卒,囚犯並沒有得到好處,反而招致了人怨。
於是案發起來。一個人密告,尚書大人派員前來查核帳目,發現了這個爛攤子,崔允明自己還莫名其妙。
好在主薄閻大人是深知其為人的,一力堅持他不是那種貪營自肥的人,也有一些真正欽佩他的人為他説了良心話,而且上下都知道這根本不是他的過錯,衙門中積年陳弊,誰都清楚,總算沒有下獄定罪;只是着令坐賠。
居屋一所,原主是黃衫客,但已移籍在他兒子名下,有人還在這上面做文章,但有人知道黃衫客在江湖上的聲望。更知道了那天在汾陽府中擒誅魚朝恩的真相,對黃衫客的印象已漸改變,倒是那些為魚朝恩所退而復起的人,把這件事壓了下來。
屋子是充公折價補償,但很客氣,只限採蓮一個月內遷出,然而所虧款項,仍缺了十幾萬之款。
採蓮倒是想得開的,她把一點簡單的傢俱衣物搬了出去,剩下的東西找人來估價變買,又補上了六萬元,只剩下十萬之數。
崔允明被軟禁在刑部衙門裏,李升去見到了,他本人很達觀,自承疏忽。但問心無愧,上層如能體諒最好,不能體諒,他只有坐牢,唯一求李益的是照顧一下妻兒,不存他望。
李益聽了點點頭道:“我知道了,只有十萬好解決。李升,你明天再去見允明,叫他不要着急,兩三天內,我就為他把虧累交清弄他出來。”
李升道:“爺,崔相公説了,他不想麻煩爺,事情發生了好幾天,他一直不準崔娘子來找爺,今天因為有了結果,崔娘子才來求爺,也不是要爺在銀錢上告助,只求爺在幾位能説話的朋友那兒,為崔相公的冤屈申明一下。”
李益笑道:“允明的為人大家都清楚,誰都不會懷疑他的節操問題,既然是這種情形,那就更好辦了。”
李升道:“崔相公一再拜託,無論如何,千萬不可為他向友人告貸,借了就要還,他還不起寧可不借。”
李益笑道:“不必借!我只要那些人把吞下的吐出來,我們不會欠人的情,只求一個公理。”
第二天他求見郭威,郭氏昆仲兩人,郭勇較穩練,郭威則俠氣較重,把情形説了一遍。
郭威道:“允明兒的節操是我們深所佩服的,也不過才十萬,我認了就是。”
李益道:“世子,如果要賠累,我也拿得出,但這個錢出得冤枉,徒使是非不直不明而讓奸小之徒獲其利,老實説。我是為了省麻煩才找你,否則我聯合了一批清流名士,要求徹查此案,事情就鬧大了,再有風聲傳到賈大姊那兒去,不是使賢昆仲為難嗎?賈大姊是那孩子的義母,她要是得知自己的親家受了冤屈,怎肯甘休呢,連帶着對賢昆仲也會怪上了。”
郭威道:“那可萬萬使不得,君虞,你知道家祖父對賈大姊十分推重,一直在為她的事感到憤憤不平,連聖上都被怪上了,説聖上懦弱忘本,如果賈大姊再來一鬧,舍間的那些家將很可能會跟着她起鬨……”
李益笑道:“所以我才來找你。”
郭威道:“君虞,你説要我怎麼辦?”
李益道:“很簡單,是誰吞下去的,叫誰吐出來,當初那幾個坑了人的都還在,世子把他們請來問問就行了。”
郭威皺皺眉道:“君虞,這不太好吧!”
李益道:“世子,賢昆仲素有俠名,怎麼一旦真正做了官員,反而變得膽小起來?”
郭威嘆了一口氣:“是的,君虞!以我從前的脾氣,早就打上門去了,可是領了禁軍之後,到底經歷了一點世故,才知道以前的幼稚!”
李益冷笑道:“所謂經歷,只是學會了黑白不分。”
郭威搖頭道:“那倒不是,寒家的守訓就是一個正字,我們哥兒倆以前胡鬧,老人家有時知道了也裝胡塗,就是因為我們做得對,家祖一生中就是不避權勢,假如坑陷崔兄的是六部大臣,我馬上就去找他們算帳去,老人家也會全力支持的,但只是些麼魔小丑,我這樣對他們,有理也變成無理,似乎是仗勢凌人了!”
李益道:“但是非黑白總得要分明呀!”
郭威苦笑道:“是的,但我們也有礙難處,我情願替崔兄繳了欠款。”
李益道:“姑息足以養奸,這不是縱容宵小橫行嗎?若是要繳欠款。我自己也有這個能力,何必來麻煩世子呢?我要求的是一個公理,再説允明也不會接受這份人情。”
郭威道:“我這不是要崔兄領人情,而是對一位受屈的廉直君子表示敬意。”
李益一笑道:“世子!你是在逼我把事情鬧大。我今天來找你是為了交情,我李十郎當初憑一個人的力量,也跟霍王府鬥了起來,是非曲直我不信沒你們的幫忙就講不來?你們是不要我試試看?”
郭威急了道:“君虞!你是明理的人,怎麼也如此衝動呢,我不是不幫忙,事情剛發生,我就向該部主管遞了話,要他們秉公處理,崔兄固然是冤屈;但是他手續不清,本身也有過失,目前這個處置已經是很公允了。”
李益道:“讓好人受屈,聽任奸胥猾吏中飽自肥,這能叫公允嗎?我並非不知道允明自己也有過失,所以才來找你,你既然有不便之處,我只好自己來了。”
郭威道:“君虞,如果敞開來幹,那就要掀起一場大獄,嚴格徹查起來,牽連得太多了,對崔兄並沒有好處,我問過了,他以前有過受賄的記錄,現在把柄人證,都還在人家手裏呢。”
李益一驚道:“那是他家人胡塗乾的事,允明就是為了這個休了老婆才幾個月。”
郭威道:“我知道,但是推究責任崔兄還是難辭其咎的。”
李益笑笑道:“你的消息很靈通呀!”
郭威道:“小弟身領禁軍,打聽事情當然容易一點,我把事情弄清楚到這個程度,可見我對朋友不是不關心,實在是愛莫能助,只有在銀錢上為他盡力了。”
李益道:“白便宜了那些人,我實在是不甘心。”
郭威忽然一笑道:“君虞,老實告訴你,這口氣非但你不能忍,連我也忍不下,所以我方才已派舍下的一個家將去找那些人去了,我裝作不知道,也可能把他們吞進去的錢再教他們吐出來,而且還乖乖的不敢違抗。”
李益詫然道:“怎麼?你自己出面不行,倒是貴屬下去能把這事情辦妥?”
郭威道:“閻王好見,小鬼難當,這是我受職以來學會的經驗之談,如果我出了面,那些傢伙放起刁來,倒是拿他們沒辦法,如果由下屬前去,使蠻耍橫,揍也把他揍得吐出來。”
李益笑道:“這我倒是學了一手。”
郭威道:“君虞,等你正式放缺做事時,你就會明白了,有許多事交給下面的人,比你自己着手去辦會順利得多,因為我們要守規矩,下人卻可以便宜行事。”
他笑笑又道:“我舉個例給你聽,翰林院有位閣老很惹厭,自恃三代元老重臣,專門喜歡找人麻煩,家兄無意間得罪了他,立刻向他道歉陪罪了,他卻堅持不肯甘休,一定要我家兄進宮理論。其實真要講理也不怕他,因為家兄是查禁時遇上他在教坊中召妓陪飲,家兄不知道是他,闖了席立時就道歉迴避,他卻捏住家兄不依,説那個妓女是他的遠方親戚,硬賴家兄擅闖民宅,一定要拉家兄進官去理論!”
李益笑道:“這位老兄究竟用心何在呢?”
郭威嘆道:“什麼用心也沒有,無非是藉此挫挫寒家的顏面,以長他的威風而已。”
李益道:“那就跟他去面聖好了。”
郭威道:“面聖非不可為,但如果説他是召妓陪飲,他一發瘋,把很多人都咬出來,事情就不可開交了。長安市上,各處大宅家門,多多少少都有點風流事的,他一吵一鬧把人都咬出來,家兄豈不是要得罪很多人!可是跟他又講不通,在沒有辦法的時候,幸好有個家將老於世故,上前給了他一巴掌,打落他兩顆大牙,還説那妓女是老相好,被他倚仗官勢佔了去,要跟他拚刀子!”
李益道:“這一來事情不是更大了嗎?”
郭威笑道:“沒有,他反而忍氣吞聲地走了,因為這一來,變成了爭風吃醋的風月官司,他以一個堂堂閣老,跟一名家將為這件事對簿公堂,他丟不起這個臉!”
李益道:“難道他不能具本申告嗎?”
郭威道:“他跟家兄鬥起來衙門管不了,只有在金殿上評曲直,跟個家將鬧,官司只有打到京兆衙門去了。”
李益笑道:“我總算明白了,這是以下駟對上駟的戰法,完全是兵法的運用!”
郭威道:“不錯!這就是小弟不能出面,但可以交給下面人去辦的道理。”
李益滿腔的愁緒都為之一掃而空,而且恰在這個時候,郭威去的那名家將,把崔允明也領回來,見到了李益,他的神色之間倒不像是受了委屈的樣子,拱手謝過了郭威,就對李益道:“君虞!不叫你知道,就是怕你為我籌劃,這一來叫我怎麼還得清欠款?”
李益笑道:“你出了事,我會不知道嗎?知道了又能袖手不管嗎?些許欠款算得了什麼,都還清了。”
那位家將道:“一共是十六萬八千,現在已全部繳納清楚,崔老爺沒事了,而且還可以在本部復職。”
崔允明卻苦笑道:“十六萬八千,我要等多少年才能揍得足,每年薪俸所得不過萬餘錢,不吃飯也得十年才能清償,如果留下一半作為餬口渡日之費,剩下的恐怕連付子息都不夠,世子,兄弟前來就是為了請討一個償付之法。”
郭威忙道:“崔兄!你還我的錢幹嗎?”
崔允明道:“十六萬八千的欠款,荊人只湊足了一個零數,還有十萬都是這位將爺代為署券承保的。”
郭威笑道:“崔兄弄錯了,錢雖是由敝屬代為繳納,卻不是由我拿出來的。”
他怔了一怔,回頭又問那家將道:“怎麼沒有一天繳清,還要署券承保?”
那家將道:“是的!小的找到那幾個混球,給了他們一頓嚴詞狠罵,他們嚇待全身發抖,一口承擔下來,只是一時拿不出這麼多來,小的看看倒也是實情,但又怕崔老爺受委屈,只得以小的名義,署券作為承保,在六個月內繳納清楚,爺放心好了,他們都寫了借條,小的負責他們不敢圖賴的,因為這筆錢由營裏糧俸上先撥了過去,他們算是欠了營裏的官款,不怕他們不還。”
郭威道:“這也罷了!以後就由你去直接催納好了,不過你也太好説話了,他們分明是裝窮,那一個都能單獨負擔得起,何況還是由幾個人分擔呢?”
那家將笑道:“小的何嘗不知道,不過他們苦苦哀求,一定要這麼做,小的想他們顧忌的也有道理,他們是全心願意拿出這筆錢來,而且連崔老爺自籌的部份也願意賠還,只是他們不敢出面,更不敢讓人知道能一下拿出這麼多的錢,否則的話,各方面追索起來,他們實在窮於應付,由營裏出面,誰也不敢刁難,因此小的才答應下來,雖説是半年為期,那可是營裏跟户部的事,在三天之內,他們就會乖乖的把錢送到營裏,再出營裏逐月繳還,崔老爺自湊的款項,也已教他們吐了出來!”
郭威笑笑道:“辦得好,這批刁吏是應該如此對付,既然他們連崔兄的款項也賠了出來,那就便宜了他們,由營裏代他們出頭吧。”
崔允明一怔道:“這是怎麼回事?”
李益笑道:“允明!十幾萬的欠款,我跟世子都可以拿得出來,為了我們的交情親誼。
我們也應該盡力的……”
崔允明道:“不!這是我的疏忽,應該由我拿出來。”
李益道:“允明!我知道你會有這種想法的,這十幾萬的欠款,你自己落到多少?”
崔允明道:“在我接手時,確實有幾十萬錢的帳目不明,原主打算由我設法收下。”
李益愕然道:“會有這麼多?”
崔允明道:“是的!這倒不假,可是那個時候我還不明內情,便加以拒絕了,他以為我要在接收時非難他,才着了急,把那筆錢分給了幾個做帳的同僚,混了過去。”
李益笑道:“假如你早知道了,你會不會接受呢?”
崔允明道:“還是不會的,我想把刑部的弊風一清,一定着令他非賠出那筆欠款不可,他也拿得出,因為他在任六年,這點數目並不算回事。”
李益道:“既然如此,你對他們歸還欠款的事。大可以心安理得地收下來。”
崔允明道:“不!這情形不同,我沒有接收前,有權要求人家將手續交割清楚,這我既然接了下來,當時未能發現弊端,這就是我的錯失,不能再怪別人。”
郭威一嘆道:“崔兄是非分明,是個極端可敬的君子,只是崔兄的作法,兄弟卻不敢苟同。身在公門好修行,積德要能外圓而內方,才能以霹靂手段行菩薩心腸;獨善其身,屈己而從人,只能徒長小人之氣焰而已。”
李益道:“不錯!有的時候,你的手段是欠靈活一點,我大伯李揆公曾任徐州刺史,他生平最得意的一件事就是釋放了一批私梟,那是部屬抓到了六個販私鹽的,因為地方不清,官府鹽價過高,升斗小民無以負擔,就有一些人從江都負鹽至徐州售賣,售價低於官府兩成,然猶有倍利可圖,只是犯了幹禁,抓到後判刑很重,大伯對他們很同情,認為他們流血汗以博微利,濟生民之不足,有利於民生,何忍加罪,官鹽價昂系朝廷律令,他無法降抑,只有私下對這些腳伕曲加衞護。可是人被抓來了他又不能不理,只好開堂訊問,那六名腳伕也都承認了,大伯就罰他們各負自己的鹽袋,急步行百里後,大聲開喝快走,六名私鹽販就溜開大步,跑得一個不剩。”
郭威笑道:“這倒是別開生面的刑罰,那些腳伕們真的急行了百里路嗎?”
李益笑道:“大伯指定兩個年老體邁的衙役跟隨,怎麼跑得過那壯漢呢,出了衙門沒多久,就跑得一個不見了。那兩個衙役也知道是大伯有心開脱,在茶館裏喝了一天的茶,次日回衙覆命,一件案子不了了之。允明,這才是為官施仁之道,你該多學學。”
崔允明低頭不語。郭威笑道:“崔兄!這件事就算由兄弟出頭了斷了,是非公道不可不明,那些猾吏欺君子之直,應該小施懲誡,罰他們拿出錢來,已經是好的了,明天我就叫人把崔兄私下籌出的欠款着人送來,那是嫂夫人典屋所得,交還買主,還可以把屋子買回來。”
崔允明道:“不!營中撥付的款項,世子收回來是應該的,兄弟身受了,至於荊人典屋之資,絕不可收回。”
郭威道:“那又是為什麼呢?”
崔允明嘆了一口氣道:“那所屋子為賈大姊所贈,本來就非我所有,正因為裏面的設備太豪華,所以上官查封到小弟家中時,小弟才無以為答,如果小弟家徒四壁,就算是有人告我營私挪用公款,也沒人會相信。”
李益道:“可是那所屋子的來歷清白,誰都知道的。”
崔允明苦笑道:“是的,但我案發之由,也是因那所屋子而起的,因為前幾天有個偷兒潛入家中偷去了金鎖片一方與金項鍊一條,內子適時發現,驚呼出聲,鄰人聞聲前來,捉住了那個偷兒,追回失物,並將那個偷兒痛毆了一頓,正待送官究治,恰好我回家攔住了。”
李益道:“這也不是什麼了不起的大事呀!”
崔允明道:“我的用意原是可憐那偷兒為生計所迫,才出此下策,不忍將之送官服刑,而且還把金子送給了他作養傷之資,孰料這件事竟成致禍之由,有些鄰人就懷疑我家藏有來歷不明的鉅金,不敢明諸於官。”
李益一笑道:“這是從何説起呢?”
崔允明苦笑道:“這倒也難怪,無風不起浪,他們自有可疑之處,因為賈大姊給我留下的東西很多,採蓮是個節儉的人,對有些較為奢侈的用具物品不慣使用,手頭又大方,多半拿來送人了。而那個幫她乳乳孩子的婦人也在鄰舍間傳説我家裏是如何的富足,因此經常有人登門告幫乞貸,我們負擔得起的,總是不讓人失望,有時超過我的能力,只好拒絕了,就這樣得罪了不少的人,失望的人不免心中懷怨,再加上這次我對那偷兒如此慷慨,流言更甚,傳到了上憲的耳中,再加上幾個與我不甚相睦的同僚遊言助瀾,乃有清查帳目之舉。”
李益對此倒是十分感慨,一嘆道:“長安城是個是非最多的地方!”
崔允明苦笑道:“我從一個家徒四壁的窮儒,突然成了家,有了居室私宅,先前在小桃的家裏,那是江家的產業,大家都沒話説,小桃離異而去,我是一個人孑然住在衙門裏,連鋪蓋都沒一牀,也是大家知道的,乍然之間,又有了屋子,再度成家,誰都會懷疑的。”
李益道:“可是屋舍為賈大姊所贈,這是有卷可考的。”
崔允明嘆道:“賈大姊是一片好心,把署券歸到我的名下,算是我直接承購自原主!”
郭威道:“她為什麼要這樣做呢?”
崔允明道:“那也是一片好心,怕我會因魚案所累,所以撇開了她與我的關係。”
李益道:“這實在是小心過了頭,我跟她的關係更為密切,郭家跟她也是很親近。何嘗會有什麼牽連?”
崔允明嘆道:“我不能跟你們比。”
李益與郭威都為之默然,這是一個事實,汾陽王當世貴胄,郭威、李益不僅出身世家,且在長安也是風雲人物,別人要構陷他們,還得估量一下。但崔允明卻狠不起來,因為他本族寒微,自已又只是一個小文案書吏而已。
崔允明道:“非份之財,得之非福,這是我一向抱定的觀念,現在更得到了證實,所以對那所屋子,我不想要了,這不是我固執,也不是賈大姊對我的饋贈不感激,只是覺得不是我能力賺來的,我就不該享用。”
郭威肅容道:“崔兄高風亮節,兄弟十分欽佩,可是嫂夫人與令郎總得有個棲身之處啊!”
崔允明道:“荊人已經在衙門附近,賃得居屋兩間,我們一家三口,差可度日,簞食瓢飲,我在刑部的差事還保留着,以後平平實實,過日子是沒問題的。”
李益嘆了口氣道:“允明!我不説什麼了,你出來後還沒回家吧,快回去看看採蓮,明後天我再看你去。”
崔允明也急着要回去,把事情問明白了,也交代清楚了,遂謝過了郭威,也謝了李益。
李益苦笑道:“你別説我,對你,我只感到抱歉。我發現幫了你的忙,反而給你添了麻煩。”
崔允明笑道:“這是什麼話,人生禍福,俱由自取,與人何尤,賜助之情,我還是萬分感激的。至於我的這些遭遇,完全是我不合時惹來的,易地而處,換你幹我這份工作,必然不會有這麼多的困擾周折,而且能在不傷廉操的情形下。使大家都很愉快,我沒有你這份才情,又不能隨波浮沉,唯一的辦法,就只好謹嚴自守了。”
郭威動容道:“世風日下,國亂初平,君虞兄的才幹固足為重,崔兄的清操勵守尤為可貴,今後崔兄儘管一本初衷,放手辦事好了,小弟當盡全力以為支持!”
崔允明道:“那可不敢當。”
郭威道:“崔兄!這可不是在私交上幫你的忙,聖上以禁軍見付,除保衞京畿之外,還兼付了清除頹風,考核各部吏績,澄明政風的責任,這也是我應盡的本份,長安的吏情糟透了,我以前也略有所聞,但沒想到會這麼糟,以前我不知道,從崔兄這一次事情上,我才深入瞭解,一個案目文吏,竟有這麼多的好處,年入數十萬,當朝一品閣老學士,也沒這麼多的收入,此風不可不整!”
崔允明道:“世子如有此心,當是生民之幸福。”
李益笑道:“允明!如果世子從你那兒得來資料去着手整頓吏風,你可就成為眾矢之的了。”
郭威道:“這個兄弟會注意,只會私下求教,斷不至讓崔兄感到難堪的!”
崔允明卻慨然道:“我倒不怕這個,因事論事,不涉於私,只要我不是信口誣陷,挾怨以中傷他人,自可問心無愧n只是我所知有限,而且也未必完全是對的。世子如若以愚言為憑,恐怕將失之於偏。”
郭威道:“那是當然,而且我也不是直接地干預,只是收集事實證據後,奏稟聖上,再轉飭各部整頓,對每一件事都會多方查證後再行奏報的。如若所稟不實,我也有欺君之罪,只是我對吏情太隔膜,尚須崔兄多予指點。”
崔允明道:“世子若有所詢,我只能做到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兩點,餘者非我所能,告辭了。”
他拱手揖辭,郭威送到中門外,跟李益再回到內室。李益道:“世子當真要對各部吏情作一番整頓,那可是個馬蜂窩,而且那些書吏刁猾萬端,部中積弊多年,很多官在不知不覺間受其矇蔽,甚至進而挾持,認真辦起來,牽連太廣,不僅吃力不討好,而且會鬧得天下大亂。”
郭威笑笑道:“兄弟知道,入朝半年,兄弟也學乖多了,而且這不是兄弟份內之責,兄弟何必去多事呢!”
李益哦了一聲道:“原來世子是騙騙允明的。”
郭威道:“那也不是,從崔兄的不幸看來,吏情之糟,已經到了驚人的程度,兄弟會稟告聖上,請聖上於早朝時明白頒示各部整飭,並請聖上指定由兄弟查核,使各部自相警惕,兄弟也會去訪問一下崔兄,借崔兄的清正之名,使那些狡吏心生警覺,略作收斂。當然如果牽連不太大,也會辦幾個人以收儆戒之效,其實聖上對各部吏目囂張跋扈之事,也不是不知,都因為牽涉太大,知道深究不得,否則追究起來,六部三閣,沒有一個人脱得了關係,積習之成,遠溯數朝,到了魚朝恩弄權,在各部廣立耳目,多半借重此輩,遂養成他們驕橫凌上之氣焰,聖上也很想整頓一下。”
李益一嘆道:“吏之於官,正如宦者於宮庭,原為佐輔分勞以供行走,宮中既有凌主之權宦,部司乃有欺上之狡吏,聖上如鑑於魚朝恩之失,倒是應該把這種情形好好整頓一下。”
郭威頓了一頓才道:“君虞!你説得對,聖上由於魚朝恩之變,以及先玄宗皇帝時安史外藩之叛深自為憂,乃將以司吏為耳目之積弊保留了下來,秦朗所掌的禁衞軍,就是專管這一部門,舉凡天下各兵鎮藩屬之動靜,俱由此輩秘密呈具,使朝廷得了解臣屬於千里之外。”
李益笑道:“這種手段看起來雖然不錯,實則弊多於利。各處的藩鎮兵使如果知道了那些人的身份後,佞者曲意交歡相互勾通以圖掩蔽,養成此輩貪婪之風,懦者多所畏懼,不敢逆其意而造成其驕橫之氣,直者卻每為此輩掣肘而難以申所志,數代以來,宦人每握重權而主興廢,都是小人之權太重而引致者,天下安能得治?”
郭威道:“君虞!你説得對,我一直就認為這個辦法不太好,可是説不出一個所以然來,你別走讓小弟多請教一點,然後入宮,密陳聖上後,務必請加以整飭。”
李益笑笑道:“世子跟秦朗的私交如何?”
郭威道:“很好,你別擔心這會得罪他,翼公府世代忠良,每受重寄,這雖是他的職司,他幹得也不起勁,只是聖上不放心別人,一定要他擔任罷了,如果能廢除這一項措施,他也會很高興的!我們都是世爵,不靠這個也能有所發展的。”
李益道:“那還可以一為,不過我建議世子在申奏以前,最好是跟他商量一下,共同面聖較為好一點。”
郭威道:“那也好,君虞,乾脆我把他也請來,大家商定了,先作成個協議,然後再行具奏,因為我對這個情況利弊還不太熟悉,説不出一個道理來。”
他很起勁,立刻就叫人去請秦朗,家將去了後回報道:“秦世子與大公子都已被邀到東宮太子府中去賞荷了,本來也要邀二公子一起去的,因為太子殿下聽説二公子跟李爺正在辦事,所以才沒有驚動。”
郭威道:“他知道我們在辦什麼事?”
那家將笑道:“自然是知道的,因為太子殿下對李爺十分敬重,才吩咐不準驚擾的。”
郭威興奮地道:“君虞!我們也到東宮太子府去吧,正好把這個問題好好談一下,這位殿下果敢英明,頗有一番作為,因為聖上已有禪退之意,他對國事很關心,也很留心人才,你去見了他也有好處的。”
李益原是個熱衷的人,對這個提議自然是十分高興,可是表面上還得裝作一番道:“方便嗎?”
郭威道:“有什麼不方便的,聖上已有口諭要他記住你這個人,他也常談起你,走!我們這是私誼,又不是官場上的正式拜訪,何況你還在待選而未授職,本是個閒散之身,上那兒都沒顧忌。”
不由分説,立刻命人備了車騎,一直來到了東宮府,而且事先已經有人去請示了,因此車騎到了府前,門吏就躬身行禮道:“殿下與兩位世子都在後花園賞花,聽説世子與李公子要來,十分高興,為歡聚方便,不以朝儀相見,請世子與李公子命駕從後園側門直接前去。”
郭威問道:“還有什麼人?”
門吏道:“本來還有府中的一些幕僚,殿下聞知李公子來訪,已經把他們遣走了,現在就是殿下與秦世子與長世子三位在荷軒中專候。”
郭威笑道:“那也好,省得我們跑路。”
揮騎繞過正門,來到側園的偏門,約莫走了半里許才到。
李益不禁訝然道:“東宮府這麼大?”
郭威道:“是的,只比大內禁苑小一點,在長安以此處為最大,其次是舍間,這是先隋的舊第,高祖入鼎後賜給太子建成作居第,建成本人雄心勃勃,加上門客長史魏徵又是個能才,又擴建了一倍以上,在府中養士數千,就是想跟太宗貞觀皇帝一爭權柄。那時太宗皇帝還只被封為秦王,卻因英明有為,迭受重寄,數度征戰,掃蕩各路煙塵,手綰重兵,勢凌太子之上……”
李益但聽而不言,因為接下去,就演出了手足相殘的玄武門之變,秦王李世民得手下羣將之助,以迅雷不及掩耳的手段在玄武門擊殺太子建成與次兄元吉,斯時四子元霸已喪是於徵戢,繼統僅存一人,再無爭逐,上皇高祖聞訊驚而遜位,以秦王世民入統,是為太宗。
這件事在民間是禁止談論的,而且事過境遷,當時的真相已難明,雖然宮廷的記載上是説上皇以秦王功高,早已有意傳統,如若上皇真有此心,何以不公開廢太子而改立秦王呢?
上皇驚而遜位,這句話尤值得玩味,那時廷臣多半是秦王心腹,上皇如果不遜位,恐怕還有更多的慘變演出呢。後世不是沒人這樣懷疑過,但太宗皇帝卻是最英明的一位君主,就位後勵精圖治,外撫四夷,內清政治,聲威之隆,遠追漢武,胡人尊之為“天可汗”。
後世子孫都以太宗皇帝為範,遠溯先祖德政時,第一個提起的就是太宗皇帝,而且在朝的公侯世爵,多半是太宗的舊部,承蔭至今,因此後來也沒人非議這一樁舊事。
郭威也知道自己犯了禁忌,不再説下去了。來到側門,太子李適已經命人開了園門,諭他們揮騎直進。
馬一直到荷軒前二十多丈處才慢慢停下來。太子、秦朗與郭勇都站了起來,那是對李益所表示的敬意。
郭威跟太子很熟,只打了一躬。李益心中很振奮,卻不敢隨便,正準備跪下叩見時,秦朗已經上來一把扶住了道:“十郎,不必拘禮,殿下以便服在後園相見,就是為了免除這些俗套。還是以常禮相見吧。”
李益也只是做作,他知道自己此刻還是個文人名士,應該表現得很適度,不能過於逢迎而招人輕視,但也不能過份倨傲而予人反感,尤其是在這位未來人君的東宮皇儲面前,更要特別慎重。
大唐的天子都是有點浪漫氣質的,這不但是手腕,而且也表現在氣度上,那就是禮賢下士。
太宗皇帝李世民曾經剪下自己的須煎成灰為一個大臣合藥,也曾容忍悍將尉遲敬德為爭席而拳擊皇叔李道宗,以愛才之名,博得羣臣全力的擁戴,因而造成了不世的偉業,開創了空前的盛世。
玄宗皇帝李隆基為了愛李白的詩才,放任他的酒醉失儀,李白應召入宮作詩,宿醉未醒,酣卧廷前,皇帝脱下了自己的袍子親為覆蓋,因而傳為美談。
目前這位東宮太子李適正在準備做皇帝,因此他也一定會表現他的謙沖胸懷以博賢名,自己正好借這個機會讓他滿足一下,因而李益聽從了秦朗的建議,彎腰長揖。
李適回了他一揖,握住了他的手笑道:“十郎的文名才名我聞之久矣,奈何始終沒有機會一見!今天總算是如了願了。別客氣,我們好好談談。”
大家都席地坐下,宮人送過來杯盞,為他們斟上酒,李益才舉杯道:“臣無狀,聞知殿下在此雅聚,不揣冒昧,懇乞郭世子攜帶前來叩詣,一賞液池風光!”
荷軒是建在水池中的,此時滿池荷花正好,隨風送來一陣清香,滿地紅粉翠綠,確也是別有一番風光。
秦朗笑道:“十郎,我們都不是雅人,也稱不起雅集,只有你來了之後才有點雅味!希望你能一賦新章……”
李益皺皺眉,他對這位太子的平素已略有知聞,腹中平平,可沒有乃曾祖玄宗皇帝的那份詩才雅興。
他不怕做詩,但不想現在做,做得深了他們看不懂,徒然炫才還落個吃力不討好,做得淺了卻又難以發揮,而且傳誦出去,反而損卻自己的文名,而且秦朗與郭氏兄弟都是武將之後,不擅文事,在他們面前表現也沒意思,他不想做掃興的事,因此一笑道:“殿下府邸中園林之盛是有名的,尤其是荷花之美,無與倫比,如此勝景,世子就讓我多賞玩一下,何苦又罰我做苦工呢!”
秦朗道:“十郎,你的詩才敏捷,出口成章,怎麼能算是苦工呢?”
李益笑笑道:“我的詩多半是逼出來或擠出來的,現在美酒未飲,好花未賞,勉強擠出一兩首來也是敷衍之作,有失對殿下的敬意,倒不如先玩個盡興,等我的詩興發了,再好好地構思一兩首以呈殿下……”
李適笑道:“説得對,十郎,你要怎麼才盡興?”
李益知道這位殿下千歲喜歡附庸風雅,但是又不懂得玩,乃笑道:“殿下如果許臣無狀放肆,臣就出個主意。”
李適道:“你説好了,今天原是想盡興一聚,只是他們想不出一個新花樣。”
李益笑指軒荷花道:“殿下是為賞荷而召聚,美荷原為水中仙,必須要有點仙意,才能得荷之神趣!”
李適道:“要怎麼才有仙意呢?先玄宗皇帝時,曾有方士導作月宮之遊,因而有霓棠羽衣之曲,孤府中卻沒有這種人才,莫非十郎也擅法術?”
李益笑道:“臣乃士人,不擅法術,而且,這類左道異端,也不足以蔽殿下之明,只是天上神仙府,人間帝王家,神仙本富貴之術,殿下富貴俱臻極頂,自可造人間仙境……”
李適聽得十分受用,連忙道:“十郎!你有什麼主意快説出來吧。”
李益吹噓了半天,心中早有成算,他知道這些貴族子弟,徵逐酒色是常事,只是不懂得如何化俗成雅。
於是笑了一笑道:“臣請小作安排,請賜撥湖船兩艘,女樂並舞伎各一隊,臣就可以獻給殿下以水仙之飲。”
李適道:“那都是現成的,船在東湖岸邊,女樂舞伎也都在待命,孤因為酒興未闌,沒叫她們上來侍候。”
李益避席而起道:“那臣先告退去安排了,殿下與三位世子在此地先小飲數杯,此刻天色已將黃昏,待月上之時,臣當命舟導水仙為殿下壽。”
李適叫來一個值事的宮人道:“你跟李公子前去準備安排,李公子需要什麼東西,你們就照樣吩咐下去。”
那名宮人答應,就跟隨李益走了,這邊四個人坐下開始小飲一陣,郭威把李益來找他為崔允明解困的事説了一遍,説出李益的辦法,李適笑道:“這個辦法好極了,既懲奸,也不傷廉風。李十郎果真是長才,難怪父王要我記住這個人,説將來才堪大用。”
郭威覺得這是個好機會,忙道:“李十郎不僅才高,而且性情通達,對朝政吏情,更有特別的見解。”
接着就把各司部衙中官吏作威作福以及利弊説了出來,秦朗第一個就贊成道:“好極了,聖上雖然諭命我經營這一項事務,我也發現很不妥當,各地胥吏線人呈來的消息,太過瑣碎,而且挾嫌誣告的情形也很多,我另外着人去調查了一下,發現被那批傢伙説壞話的司員,多半是正直廉明,頗有政聲的好官,倒是專説好聽的官員,在老百姓口中卻並不怎麼受稱頌,因此我覺得以吏為耳目的這項措施,的確有欠妥之處,可是聖上又不肯冊廢……”
李適道:“父王因為魚朝恩之變,心懷憂懼,所以對外地屬鎮都不敢寄於信任,目前一時也説不進,你就記住好了,別太當真,等孤臨朝後,立刻加以廢止!”
郭威又道:“關於十郎的出身,殿下是否……”
李適道:“父王在交代我的時候,我就請示過了,十郎既有才具,何不加以重用呢!可是父王嘆了口氣,説朝中的各部司臣都反對,因為他恃才傲物,言語太過誚刻,才情與德性若能兼顧,需要多加歷練一番!”
郭威、郭勇、連秦朗在內都是年輕人,甚至於李適的年紀也不比他們大多少,因此他們對以這個理由抑着李益都感到不平,郭威尤其憤慨道:“這一點我也聽説了,殿下,十郎恃才是有的,卻未必傲物,而且恃才者,一定要有才可恃,他初到長安時,態度是驕了一點,經常在大庭廣眾非薄古人。可是他説的話很有道理,引經據典。經常把那些老書呆子駁得啞口無言,就是因此得罪了人。”
李適笑笑道:“我知道,可是父王不願意為了一個年輕人而得罪了那些大臣,我也沒辦法,一個朝廷總不能靠一個人撐起來的,還是要仗着那些人……”
郭威更為憤憤不平了:“那些老臣居其位,又辦了什麼事?就以魚朝恩的事件來説,魚逆把持朝政多年,他們又何嘗能為聖上分過一點憂?還是聖上自己拿出主意,看準機會,得到江湖義士之助,才除去了這個禍患,那天的情形殿下清楚,也全靠着十郎的計劃周密……”
李適道:“我知道,父王並沒有忘記十郎的功勞,所以才一再提示過記住這件事,父王的作法雖然過於謹慎,也不無道理的,父王説治亂世才會重用能才,治太平之世,還是多用庸才的好。魚朝恩也是個例子,這個人無可否認是個能才,父王正因為他太能幹了,才因功而賦重寄,結果卻造成他跋扈專橫的局面。”
“十郎不會是這樣的人!”
“這很難説,魚朝恩初時也是十分恭順,遽受重寄後,就會有一些人依附他,造成他的勢力也養成了他的驕橫,慢慢就變得難以控制了。”
“十郎沒有野心!”
“魚朝恩又何嘗有野心?他手握重權時,想把父王取而代之並非不可能的事,但他沒有這樣做,父王私下跟我談論過,對魚朝恩並不太責備,安史二賊叛後,雖仗令祖汾陽王之神威收復兩京,得重鼎中原,但是劫後家園,也幸得有魚朝恩那種霹靂手段,才能很快恢復,只是如此的一個桀臣,卻是任何一個君主所無法忍受的!”
郭威還要開口。郭勇卻在底下輕輕地觸了他一下,示意他不必多説,以免自己蒙受嫌疑;郭威也驚覺了,連忙道:“臣無狀!聖上天裁卓越,非臣等所能窺測。”
李適笑笑道:“小郭!你不必多心,孤家父子對你們都可信仰,父王説了,大唐之所以能迭經變亂而不輟,全是仗着你們世爵功臣所護持,你們世受國恩,忠心可倚,絕不會有貳心,所以魚逆伏誅後,父王立即把兵權交給你們兩家,只是對起用能臣之舉,必須慎重考慮,而十郎結交的江湖俠士都是一時之風雲人傑,也頗為可慮……”
郭威笑道:“黃衫客與賈仙兒兄妹那些人倒是不必擔心,他們三位胸懷恬淡,絕不會有什麼異圖的。”
李適笑笑道:“你知我知,但有些人不知道,父王對那些義士也十分欽佩,只是有個大員説的話也頗為合情,他説黃衫客等人俠義可欽,但他們既能抗朝旨,可見他們對帝家的尊敬不足,將來有什麼舉動就很難説了。十郎與彼等交好莫逆,如重用李十郎,所行意為,必會受那些江湖人的支持,安知異日不會造成第二個魚朝恩?”
這番話説得郭威也默然了,畢竟雙方的立場不同,看法也不會完全相同,身為東宮皇儲的李適*有這個顧慮,也不能説不對。默然片刻、郭威才嘆道:“十郎就這樣埋沒了!”
李適道:“那倒不是,父王如果要埋沒這個人,也不會關照我了,父王的意思是讓他先弄個缺去磨練幾年,不僅磨磨他的鋭氣,也讓他對民俗吏情有個深入的體驗,然後再擢以重寄。”
郭威苦笑一聲:“祗怕到那個時候,他已經壯志全灰,才華淹沒,不再是個人才了。”
李適道:“應該是不會的,十郎是個文官,也是個治世之子,諳熟吏情,正可有助於他對將來的行事。”
他又意味深長地道:“任何一個人,少年得志,都容易養成不可一世的驕橫之氣,能臣如此,佞臣也如此,先朝如武三思、張昌宗之輩,幾將成為禍國之由,也是少年得志之故,如果他們是中年後再受恩寵,充其量也不過是楊國忠,李林甫之流,不會成為盜國之奸臣了,父王理朝多年,告訴我的就是這一點經驗。”
一番話説得三個人都默然,他們開始瞭解這位殿下並不簡單,這番話無異也是對他們的一個警告要他們自己深自警惕,不要太露鋒芒。
李適也怕他們寒了心,笑笑道:“十郎的事,俟孤登基之後,一定不會虧待他,但是對你們三位卻又不同,異日重寄,全靠三位為孤分勞,所以孤才跟你們很親近,父王也加以默許的。前兩天還有位御史在父王面前參了三位一本,説你們交權皇儲,有幹禁律,結果卻碰了一鼻子灰。”
秦朗訝然道:“還有誰這麼多嘴?”
李適笑笑道:“你又何必去問呢,總是個不開竅的老厭物想以此邀寵,真正在父王面前説得上話的,自然會知道我們的私誼,更知道父王並不禁止我們交往,絕不會去自討沒趣的!那些掃興的話不必説了,十郎不僅詩才過人,聽説他也是風月解人,我倒要看看他安排的水仙之會,又是怎麼個與眾不同法!”
底下開始聊及風月,談話就進入輕鬆了。因為這些少年哥兒們雖不是沉緬於聲色之紈褲子弟,但長久的貴胄的環境的影響下,沒一個是道貌君子,私生活並不太嚴肅,何況也在愛玩的年齡。
沒多久,李益乘着一條中型的畫舫,高張宮燈,由一批采衣的宮女輕蕩木槳,劃波而來,在荷軒的水門下停舟笑道:“水仙之會籌備已妥,請殿下移駕舟上前往一賞!”
李適道:“十郎,你究竟準備些什麼?”
李益笑笑道:“恕臣賣個關子,説破了就沒意思了!”
侍宴的宮人把酒席移到了船頭,那兒早已備就了三張矮几,李適居中,郭氏兄弟在右,李益陪着秦朗在左,畫舫再度劃破湖面,向荷花深處的水道中徐徐駛去。
此時已是圓月半升,將湖上景色照得隱約如紗,晚風經過,那一朵朵的荷花亭亭搖曳生姿。
來到一片較為空蕩的水面上,距離荷叢大約尚有數丈之遙,李益示意止舟,拿起小鑼輕輕地敲了一響。
水波忽地一翻,在荷花深處的湖底冒出一個頭梳雙髻,赤着上身,下身以荷葉為裙的俊美童子,狀如寺廟中所塑的大士身前的善才童子,合掌作膜拜之姿。
李適看得張口結舌,不明白李益是怎麼變出來的,更奇怪的是這童兒腳下踩着一片巨大的荷葉,彷佛是有股力量在暗中推動似的,徐徐向前移動,那童子端立其中,揖拜如故,一直到了船前丈許處方始停住,躬身三屈九拜,然後以清越的聲音開口説道:“奴才荷花童子叩見殿下千歲,遽蒙見召,不知有何諭示?”
李適張口結舌,不知道該如何回答。還是李益代他答道:“今日為荷仙芳辰,殿下特來為荷仙慶賀,聞道荷仙新排就一出水仙之舞,請歸報荷仙,以備一賞。”
童子再拜道:“奴才遵諭。”
冉冉入水而沒,李適張大了嘴,朝旁邊的秦朗道:“孤在這湖上巡遊不知多少次了,卻不曉湖下果有仙居!”
秦朗卻道:“我看那孩子很像殿下樂班中的那個領班許興哥。”
李適道:“孤看來也像,雖然這孩子的身子玲瓏,舞技精妙,卻不會仙法呀,如何得水中來去,踏波而行呢?”
李益微笑道:“殿下何不就作水府仙童視之,豈不是平常了,彼輩既為水中之仙,踏波為戲亦是常事。”
語畢金鑼再響,荷叢中一陣翻動,淡紅翠綠分處,冉冉升上一隊樂女,每人都是高梳宮髻,須插步搖,但身上卻不着寸縷,僅以兩片荷瓣護住雙乳,下身則以串連的荷瓣為裙,或立或坐。
有抱琵琶者,捧笙者,鼓琴者,弄簫者,鳴鈴擊鐵者,形形色色俱是一樣打扮。
霎時吹奏起來,樂音縹緲,果有仙意,船上的幾個人都看得呆住。
月下視之,這些樂女們個個膚色如玉,在蒙朧的月色中,個個體態玲瓏,修潔的玉腿,纖細的腰枝,臍下嵌着一顆綠豆,尤覺宛妙動人。
初拍方過,碧浪再翻,卻是一對膚色如漆的蠻女,全身裸裎,只有在腕間踝上,各串碎荷為釧,徐徐升起,跪叩致禮後,配着樂曲,翩翩起舞。
一曲舞罷,又冉冉降入水中,郭勇叫道:“十郎,我服了你了,我明知道一切都是虛幻的,那兩個蠻姬我見過多次,是我祖父徵蠻時擄來的戰俘,獻給殿下作三十壽儀的,但今夜看來,她們竟像是變了形態,果真有點仙意,你是怎麼弄的?”
李益一笑道:“本仙師吹口仙氣,把她們變化成仙了。”
郭勇還待再問,樂聲再起,李適忙道:“別説話了,看底下又是什麼妙舞!”
這次的場面更偉大,蓮叢中再度升起的俱是十八、九少女,也都是荷瓣為裙,不過所著更少,僅只有兩瓣遮乳,一瓣前覆,遮住了私隱之處,每人手中各持一枝帶莖的新蓮,曼聲度曲,婉然起舞。
樂拍徐時舞姿緩,樂拍轉遽舞姿急!那三點遮掩的蓮瓣也跟着飄起落下,令人目炫神搖。
待得一曲終了,羣姬又冉冉隱沒荷中,樂姬也徐徐隱沒不見,剩下一片空蕩。
李適用力地擦擦眼睛,眼睛只是粉荷芬芳翠葉搖姿,好像先前那番歌舞,完全沒有發生過。
他忍不住向李益問道:“十郎!這究竟是真還是假的?我簡直難以相信。”
李益一笑道:“所謂仙家妙法,就是以真作幻,變幻為真,殿下當它是真,它就是真的,當它是幻,它也就是幻的,真與幻在一念之間。”
李適道:“十郎,你別對我説這些玄理,我們都是俗人,一定要問個究竟。”
李益笑道:“殿下如果要常享神仙之樂,最好就此打住,一切作幻境看,如果知究竟,臣自然遵命,把那些仙姬召來陪飲。”
李適道:“能召得來嗎?”
李益笑道:“園林亭池俱為殿下所有,即使真是水仙借居,對居停主人也當一詣以謝。”
説着拿起金鑼再度敲擊道:“殿下召見水仙荷神!”
蓮叢分推,一片以荷葉為氈的平台徐徐由水面上移過來,平台上站着五、六個麗人,仍然是先前舞姬的打扮,那一對蠻奴則各捧了一片金盤,平台來到船前停住。
居中的那個麗人彎腰為禮,輕啓櫻唇,嬌媚地道:“為妾賤辰,有勞殿下暨各位住客光降,感寵無名,敬以新藕嫩蓮及自釀蓮漿,為殿下及諸君子壽。”
李益含笑起立,把那些麗人一個個扶到船上,兩個蠻奴也跟着上來。
那五名麗人,各自含笑為禮,然後分別告罪,坐在每人的身邊,手中擎着一具蓮蓬,蓮蓬的中間已剜空了,殼中盛着翠綠的酒漿,成了一口蓮盅。
每口蓮盅中插着一枝洗得很乾淨,切得很整齊的蓮莖,雙手捧着,送到每人的面前。
大家都不知道該如何使用,只好看着李益,李益含笑以口就莖一吸,把蓮盅中的酒液吮吸入口。
於是另外四人也都照着做了。李適叫道:“妙!妙極了,這是什麼酒,入口清香!醇香甜洌。”
他身旁的麗人笑道:“殿下忘了,這是今春從江南進來的竹葉青,殿下昨天還喝過的。”
李適想了一下道:“味道有點像,只是今天喝來更為清涼香醇,比平時好得多了。”
麗人一笑道:“那是李公子吩咐調理的。”
李適忙道:“十郎,你是怎麼調理的?”
李益微笑道:“臣去歲曾作江南行,見他們把竹葉青浸在井中涼透了再取飲,別具風味,乃仿效一為,至於清香,那是沾了蓮錘荷管的氣息,説開來也平常。”
李適又吸了一口道:“好極了,那些管酒的監司説什麼竹葉青宜熱飲,該叫他嚐嚐這個酒味。”
李益忙笑道:“司酒監熟知酒性,説的話自然有道理,竹葉青性醇而味甘,燙熱了喝不傷身子,有多少量到時自知,像這樣的飲法不過是個新鮮而已,卻不足為法的,因為涼酒滑喉而易過量,一醉起來,等酒發兩三天都不能恢復。”
李適笑道:“人生難得幾次高興,就醉他個兩三天又待何妨?”
李益忙命那些姬人剝了新鮮的蓮子,以及切好鮮嫩的藕片進上來,笑道:“殿下還是先用些藕片醒酒吧!酒中之趣,雖宜醉中得之,但仙飲之趣,卻宜醒中得之,如果酩酊醉卧,這些玉骨冰肌的水仙花神,豈不是虛來人間?”
李適攬住那宮姬的纖腰笑道:“十郎,你別以為我醉了,我還清醒得很,這不是善弄笛的曹歡兒嗎?老遠看去倒有點仙意,這一靠近,我就全認出來了。”
李益笑道:“臣原是勸殿下不必認真的,虛實幻真,原只在方寸之間,凡事都要往深處看就沒意思了,彭祖壽八百,可算是長的了,而今又安在?”
這時候説出這番話來,是有點煞風景,但李適倒是聽懂了,笑了一笑道:“説得好,十郎,你是怕我醉,你放心好了,我不會醉的,現在我正是該謹慎言行的時候,不能讓人説閒話,所以我很少出去,最多是把他們邀到府裏來聚聚,以後倒是希望你常來,為我們創些新花樣。”
李益道:“這個臣不敢奉召,今天是為了殿下高興,臣才絞盡腦汁以助興,臣願肝腦塗地以報殿下,但不是用在此一途上。”
一番話把秦朗與郭家弟兄們也提醒了。秦朗道:“十郎的話很對,他不是佞弄之臣,殿下該重視的是位的經世之才,而且像今夜的這種宴樂,臣等也以為適可而止,不宜過頻,聖上命臣等常侍殿下原是為匡輔殿下熟悉理國之道的,如果臣等祗事俸殿下游樂,則臣等罪深矣!”
李適嘆了口氣道:“我知道你們有顧忌,我又何嘗不是一樣,自從被父王正式宣冊為東宮後,我就沒過個一天自在的日子,不管颳風下雨,嚴寒酷暑,都得進宮去省詣一番,父王稍微有點傷風頭痛我就得衣不解帶,跟御醫在一起。倒是我那些弟弟們輕鬆多了!”
秦朗看看李益,示意他説兩句話,李益卻感到很為難,他知道這時李適正是牢騷滿腹的時候,進忠言,一定是吃力不討好,順着他的心意説討好的話,傳出去關係就大了,任何人蔘上一本,安上個佞語導儲君於不正當的罪名,殺頭都有份的。因此祗有道:“殿下現在辛苦一點,卻是為日後立萬年之基,算來是值得的。”
李適笑道:“這筆帳又是怎麼算的?”
李益道:“人君牧天下之民,為君則教化萬民,現在殿下以仁孝為百官所推崇,以身示範,曉示天下,則萬民從之,使萬民都知道尊親孝長之道。則日後臨朝視事,就省了很多力氣,所謂拔忠臣於孝子之門,只要把這一點做好了,自然海清河晏,開萬世太平之基。”
李適笑了起來道:“那有這麼簡單的!”
李益道:“道理是不會錯的,能考事其親者,無不忠其君,故聖人立教,首重孝道,其實宮中侍奉的人多得很,何必一定要殿下去親侍湯藥呢?而宮中自有御醫,也用不到殿下日夜隨侍,但這正是一個宣示教化的機會,湯藥煎好了,由殿下接來遞一下而己,即使不經這一道手,也沒有人敢侮慢聖上的,可是殿下轉遞一下,那意義就大了,因為殿下為萬民所寄,萬民所範。殿下輕輕一舉手,勝過千萬言訓誨之詞,所以廷律要求殿下如此,正是為宣立教化之所本,如果人君自己都不注重的事,又安能使萬民為之所尊呢?”
李適點點頭道:“不錯!我到今天才算明白那些繁文縟節的道理了,以前我是真煩,父王不爽,我自然是關心的,可是並不需要我整天釘在那裏呀,視脈的是御醫,煎藥有宮女,我對本草本不懂,每張方子必須要我看過,藥煎好了,一定要我先嚐一口遞上去,那對父王的病有什麼幫助呢?但就是沒人告訴我是做給百姓看的;很多事都是如此,每個人都告訴我要怎麼做,卻從來也沒有人告訴我為什麼要這樣做,就是説了,也是結結巴巴,講不出一個所以然來。”
秦朗笑道:“那些宮監自己都不知道為什麼,又怎麼講得清楚?在沒聽十郎解釋前,我同樣也不明白,看來我們是要跟十郎多親近。”
李適道:“十郎,明天我就向父王保奏,薦你到東宮來侍讀,你意下如何?”
李益忙道:“殿下!這可使不得,東宮侍讀是少師少保,位列九卿,都走由朝中年高德劭的重臣擔任,臣年歲太輕,實非所宜”“可是你比那些老古板通達多了,他們只會背死書,一天到晚詩云子曰,聽得我直想打瞌睡。”
李益笑道:“那正是他們的慎重處,東宮侍讀太子,少師少保是直接負責殿下言行的官員,如果他們亂出主意,隨便説話,只要一個不對。就是殺頭充軍的罪,臣德望不足,不敢受命。”
郭威也道:“十郎不能幹這個,因為十郎跟那些人合不來,如果殿下不聽十郎的話,十郎去了也沒意思,如果殿下跟十郎太接近了,必遭此輩之嫉忌,目前這些人在聖上面前都説得了話。也是他們對十郎的不滿最多,家祖父就跟他們為十郎的事吵過很多次了。殿下真要器重十郎,倒是不必強求十郎在身邊,而且他們也一定會阻撓的。”
李適憤然道:“這實在太豈有此理,我喜歡的事不能做,我看中的人又不能用,我這堂堂東宮太子,竟要受他們的擺佈!”
李益聽了郭威的話,才知道在朝中是那些人反對他了,心裏不禁半喜半憂。
憂的是這些人朋結為黨,勢力很大,自己因為言語不慎,在酬酢聚會時,對他們的批評很誚刻,不意一時的口舌之快,卻惹起了這麼多的麻煩,想來殊為不值。
這些人是得罪定了,但也有可喜之處,那就是自己已經在儲君的心中留下了好印象,而看李適的心中,似乎也很討厭那些人,則將來登基後,那些元老顯然都將失勢,該是少壯派抬頭之時了。
因為李適很顯然是個好動喜事的年輕人,與那些老古板們格格不合,將來當權的也必定是郭威,秦朗等自己私交很好的人,未來的錦繡可期。
但是眼前卻以遠遊為佳,如果跟太子走得太勤了,不特沒有好處,反而會招那些當勢者之忌。
秦朗是世襲的國公,郭家兄弟中,也一定有一個會繼汾陽王爵,以立長之統,自然是郭勇的承繼成分較多,但郭威也不會置於閒散,即使不為晉新爵,也必定會寄以重職。他們的底子厚,現在就掌率禁軍,沒人能動搖得他們了,自己卻沒有這個後台,犯不着為自己添麻煩的。
眼前,代宗皇帝春秋雖不高,卻體弱多病,早已有遜位之意。新君繼統不過是幾年的事,最聰明的舉措,莫過於安份地守幾年。好在這一代諸王子俱皆平平,李適既冊為東宮儲君,在眾兄弟中還算是較為有出息的一個,又得這些世家軍功子弟的擁戴,繼統之事,不會再有紛爭。
再者,看李適的意思,似乎對自己十分激賞,只要留在長安,一定會常蒙召見的,走動得勤快則招忌致尤,拒召又會引起東宮的不快,倒是設法避一避的好。
李益的頭腦很冷靜,看事也很深遠。如果是個熱衷進取的人。一定不願意放棄這個爭取寵信的機會,但李益卻深深地明白欲速則不達的道理,居然想躲開了。
他在告辭時,郭威陪他走了,他們兄弟二人與秦朗同領禁軍,倒是相處得很融洽,合作無間,兄長跟秦朗在陪太子,他這個老弟只好多多辛苦一點。
因為率領禁軍不僅是操演訓練,還要擔任宮門皇室的侍衞勤務,雖然有家將部屬代為處理一些事務。可是總還要個人坐鎮,以便處置一些突發的事項,或是臨時奉急旨,宣召一些大臣入宮議事,如系一品以上的要臣,多半是由他們自己去宣召的,所以他們也很忙。
李益告辭,他也跟着一起走了。李適對李益相當敬重。送他到苑門才握手告別。
兩人走在路上,郭威笑道:“十郎,真想不到你還有這份才華,今夜的一場水仙之飲,殿下激賞得了不得,立刻就把侍宴的官人召來,問你安排的內情,我有點不懂,那些宮姬們如何能在水面踏波而行的,她們如果是像賈大姊那樣身負奇技,倒也可説,可是她們並沒有練過武呀!”
李益笑道:“她們都踩着荷葉呀!”
“那也載不起一個人,何況荷葉不推自行,彷佛是有仙法似的,你真會法術嗎?”
李益笑道:“小郭,你也説這種話未免太沒見地了,府第中常有胡人吞刀吐火為戲以為幻術,難道你也認為他們會法術不成?”
“那當然不會,吞刀是練成的,吐火則是口含烈酒,引火而燃,但與你所導的踏波不同。”
“沒什麼不同,關鍵就在荷葉上,我選的荷葉特別大。”
“再大也浮載不了一個人的體重。”
“但可以擋住一個在下面的人。”
郭威恍然地叫了起來:“原來是有人在底下託着走!真虧你想得出來的,可是那些人在水中能閉這麼久的氣嗎?”
“不必閉很久,他們口中含着蘆管,穿破荷葉。伸出水面透氣,我在江南迴長安時坐了賈大姊的船,一切船上的水手們告訴我的,那些水上健兒們終年在江河中打滾,自有很多特殊的水上技能。”
“十郎!別人聽過那些異聞後,當作野老怪談,你卻能輾轉運用,處處留心,這就是頂了不起的學問了,殿下要你到東宮侍讀,實在是很不錯的,你能在殿下身邊,對他一定有很大的好處。十郎,如果你有這個意思,我可以會同家兄跟秦朗,在聖上面前力奏……”
李益忙道:“本來倒無不可,現在卻萬萬便不得,因為一開始就錯了。”
“什麼地方錯?”
“錯在今夜我自作聰明所安排的水仙之飲。”
“那沒什麼,私下逢場作戲而已,東宮府裏的事不會傳出去的。”
李益道:“問題是在殿下身上,他對我的需要並不是我的才華;而在我的會玩,因此我如果進了東宮,好差使輪不到。壞事都堆在找頭上了。”
郭威道:“大唐天子私生活都是比較放縱,殿下在府中蓄有姬人優童等百餘名,聖上並不以為侈費,這是他們李家的傳統,也是玄宗皇帝教兒孫的家訓,為人君者,必須自幼就窮極犬馬聲色之娛,才能放開胸襟,傲視萬物,不為物慾所動,不為婦人佞臣所欺。”
李益笑道:“可是他老人家自己就沒放開。”
郭威道:“十郎。如果你以為天寶之亂是肇禍於楊氏玉環,那就太冤枉她了。太真不過一婦人,而玄宗皇帝又不是沒見過婦人的,否則馬收坡前他也不會坐視亂軍把楊妃拖出處死了。安祿山之變,內因是朝廷盛平太久,武事荒廢;外因則是將帥驕橫,苛虐士卒。且主要的是楊國忠居朝人緣太壞,臣下乘亂遷怒報復,玄宗皇帝把楊妃交出,亦所以平眾怒而已。
上揚氏不過較得寵信,還沒有像妲己、妹喜那樣禍國的本事,而夏商之紀就是因桀紂之流在未登基前,受到的壓制過嚴,自律太苦,一旦得了寵位就忘其所以了。本朝自太宗立國以來對子孫在聲色方面,向來是採取放任的方法。”
李益道:“可是導人主於佚遊,總是件受人詬斥的事,也是那些衞道之臣交相攻訐的好題目,皇帝要面子,不罪太子而罪侍臣,玄宗皇帝能把楊妃處死以代罪,我李益又何嘗不可作代罪的犧牲?”
郭威想想道:“這也説的是,那我們就不替你盡心了!不過殿下倒是有點作為的,我把你究治吏弊的辦法提了出來,他很以為然,等繼鼎之後,第一件就要着手興革,那時你還得多費點心!”
李益笑道:“胥吏作怪,是小事情一件,只要一通上諭,令百官一體注意整飭就行了,因為這究竟不是些窮兇極惡之徒,只是貪敝小人而已,知道了朝廷有意究治,自然知所收斂,而不敢胡作非為了。至於要他們一清如水那是不可能的,因為朝廷對胥支差役等不列銓秩的人員,公定的薪俸太低,像允明那樣,已經是一個部中的高等僚屬,所得僅能聊以贍日,這無異是促使那些人枉法以營分外之利,如果當真雷厲風行,杜絕了他們的財路,只怕不出兩年;大小各處衙門都會空空的,縣太爺想打犯人的板子,也得自己動手了。”
郭威笑道:“那有這麼嚴重?”
李益笑道:“這本來就是實情,吏隸無職秩品銜,幹上一輩子也不會有出頭的日子,貴與名都斷了望,只有利可圖,可是這點利比蠅頭還小,不足以仰事俯蓄,還有誰肯來幹呢?”
郭威道:“十郎!説要整治的是你,回過頭來幫他們説話的也是你,究竟你要怎麼樣呢?”
李益道:“我也不是邦誰説話,只是指出事實,衣食足而後知禮義,教民尚且如此,何況是胥吏隸役,真要他們力疾從公,無營無弊,就必須要提高他們的俸給。”
郭威道:“那恐怕很困難,朝廷支俸都有一定的預算,由於連年的戰禍,用盡了庫中餘存,更為了體念民艱,沒有加重賦徵,近幾年來都是量入為出,如果要提高天下百吏的俸給,連帶的也要增加百官的俸給,那就必須要增加百姓的賦徵,關係就大了。”
李益道:“所以這事只能行之於事,不能見之於律令,目前最好的辦法,莫過於偏勞貴屬,悉心調查一下,把各部的不法司吏劣跡重大者,予以嚴懲,以收儆戒之效,風氣就會因此一變,可以稍收轉風易俗之效,壓壓彼等的氣焰也就夠了。”
郭威一呆道:“可是先前你説得那麼嚴重,我才在殿下面前力陳其事,總算得到殿下的首肯,準備以此作為登基後第一道興革之治策,那不是開玩笑嗎?”
李益笑道:“這是我為你盡的心,你現在就應暗中留意,蒐集證據,把幾個聲勢太盛的惡吏家產調查清楚,然後等殿下登基之後,你不妨仍然勸他頒佈此令,以示關懷民生疾苦,懲治奸頑之意,到時必然有幾個老臣會拿我剛才那番話出來諫阻的,那時你就把證據提出來,證明吏情之惡,已到必須嚴加收拾的程度了,也證明了新君之明,不過這個措施實行的時效必須注意。”
郭威忙道:“十郎,要注意什麼時效?”
李益道:“如果是聖上遜為太上皇,這個辦法行不得,以免傷君父之英明,如果是駕薨,則不妨一試,以表現新君之明察時弊,也顯得吾兄之忠國事,不要讓人以為賢昆仲只是仗着蔭爵而顯的。”
郭威不禁拱手相謝:“謝謝你,十郎,家祖父就是怕敝兄弟落這樣的批評,所以叫我們任勞任怨整天在營裏任事,連家都不準回去,以求能做點成績來給人看看。”
李益點點頭道:“是的!府上公忠體國素為時重,亦為朝野所同仰,賢昆仲倒是應該有點表現,才不負將門虎子之譽,不過,小郭,我對你還有點私下的要求。”
郭威忙道:“十郎!你的事就等於是我的事,吩咐下來好了,還客氣什麼的?”
李益道:“我希望你能抽空私下去一訪殷天官……”
郭威忙道:“關於你今秋放缺的事,大家都在留心,現在連殿下都會關心了,你不必急,一定會給你找個最好的地方,以便隨時借重。”
李益搖頭道:“你會錯我意了,我不是要你去關説優缺而是希望你去透露一下,就説是聖上暗中授意把我放得稍微遠一點,不必管缺的優劣總之以越快越好,最好幾天內有消息,月內即可成行。”
郭威驚道:“這是幹什麼!你又不急着等俸祿,何必這麼着急?又何必要跑得那麼遠?”
李益嘆道:“為了避嫌。”
“什麼嫌疑?”
“跟殿下太接近的嫌疑,我知道殿下對我很器重,如果我留在長安,不時常去拜訪他,則有失禮之嫌,去得太勤了,則又雖免會落人口實,有巴結逢迎之嫌!”
郭威已經明白他的意思了,沉思片刻道:“你顧慮得不錯,這倒是應該避避的,那我立刻就為你進行,不過這實在很遺憾的事,我們要向你請教的事正多。”
李益笑道:“小郭!這不過是暫時的分手,以後我要奉託的地方還多,等機會來臨時,還得麻煩你費心,把我再調回來,那時就無所顧忌了。”
所謂機會來臨,當然是指新君登位,郭威是明白的,笑笑道:“十郎!放心,今日一聚,殿下對你的印象已十分深刻,到時候不必我提醒,也會召你回京的。”
兩個人分手後,李益的心情是興奮的。因為他知道自己輝煌的月歲即將開始了。